吃這過年粿日志
這“粿”,是我家鄉(xiāng)那里過年家家戶戶必吃的小吃,承載著我過年許多的回憶,這也算是家鄉(xiāng)舌尖上的文化遺產(chǎn)了吧。寒假回家過年,老媽忙活了整整一個月。而很多時候,時間就是獻(xiàn)給了這種“粿”。
在潮汕地區(qū),“粿”是用米粉加番薯和水揉起來,包上或甜或咸各種豐富蒸成的圓形小吃。雖然看上去扁扁的像一張大餅,但味道絕對不同。特別是在“粿”底下墊上一層荷葉,荷香沁鼻,剛蒸出來那會兒晶瑩得像剛出浴得小美人。
每回拜過神之后,這些“粿”才能給我們享用。以前在家里吃多了覺得太膩,老媽一問就像著了瘟神推說不要。很久沒吃了,今年過年家人一起熱熱鬧鬧,最喜歡老媽在每日三餐開飯前問上一句“誰要‘粿’?”,四個餓奴子(孩子)和胖老爸都各自喊一聲“我!”。也不怕太甜,甜了就在煎的往“粿”上面淋上一層蛋餅;要是咸餡兒的能讓人吃得忘了正餐。
從小到大,見老媽麻溜的手藝以為這“粿”三兩下簡單就給做出來了。今年回家自己試了下才知道也不好做,看來老媽的這道傳統(tǒng)手藝我可有得學(xué)了。
這“粿”不僅飽腹解饞欲,還能聯(lián)絡(luò)鄰里的感情。小時候我就常常不樂意地攬起這檔差事——想把家里的都攬過來自家吃,并不舍得送與人。那會兒老媽說我貪心,哄著我說東西也給大家嘗嘗,我們想吃她再做。主要是她答應(yīng)會再做,我也就拎著去了。不會做的阿姨每每接過都贊我家老媽的手藝;會做的阿姨還要回屋里拿出些她做的“粿”贈與我,我當(dāng)然樂意了,不同家的“粿”味道可有些不同!
日子這樣過著,卻淌過了一個又一個過年。在家的`時間也不多,但每年過年是一定會回家的。只有在家才能吃到這樣的“粿”,也總是只有老媽的“粿”最讓我念念不忘。我們四個奴子(孩子)多半也是老媽一雙巧手拉扯大的,過年那幾天有一回一起出門,我和老媽走在前面,弟弟妹妹陸續(xù)從家里走出來,我叫老媽回頭,調(diào)侃著說:“看他們走成隊(duì)伍才知道你多偉大——生了一列!”,老媽噴笑。
有時候在外面一個人想家了,也會想起老媽滿臉幸福的站在“粿”架前看著她剛蒸出來的冒著騰騰熱氣的許多“粿”,我想家的回憶也在這“粿”中,在升騰的熱氣里氤氳著……
【吃這過年粿日志】相關(guān)文章:
金黃燦燦的黃元米粿日志07-19
過年日志10-07
這世界隨感日志01-10
愛情,這東西情感日志05-25
這算是愛嗎日志09-15
媽媽這工作日志09-25
這該死的酒日志09-29
這扇窗的日志10-19
聽聽這冷雨日志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