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婆婆的日志
晚上8點,電話響起來。
“花,成成回來沒有?”電話是婆婆打來的,花是我的小名,成成是我的兒子。
我說:“沒有,下午成成和同學穿著輪滑鞋出去了,沒回來呢,回來了我讓他給你回電話!泵糠曛苣﹥鹤佣家ニ棠碳遥夏耆烁舸H,婆婆每次做好飯了都要打電話找成成,電話里每次信誓旦旦地說看他不聽話,回來我不好好收拾他,但我從沒聽兒子說奶奶打過他,這就是我的婆婆。
電話剛準備掛,我想起才發(fā)的面,于是問婆婆:“媽,你會炸油條嗎?”婆婆說:“你想吃了,給我說,我炸了,你們拿回去一兜子,行了唄!逼牌诺囊幌捳f得我眼淚在眼眶里打轉。自母親去世后,我像一只小船,在大海上,飄呀飄沒有目的地,是婆婆的愛讓我有了歸屬感,讓我這只在大海上漂泊的小船有了倚靠的港灣。
“我們年輕人也得會呀,不能老讓你干呀”。我說。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我們孩子上五年級了,一直是婆婆炸了油條給我們拿些吃。不光是給我們油條,還有炸好的丸子,剁好的餃子餡,宰好洗干凈的雞和魚。
“媽,明天母親節(jié),你想要什么,我給你買!
“什么都不要,我啥都有!
“那我明天買點雞蛋、韭菜,咱們包餃子吃,再買些排骨!
“不買,不買,家里雞蛋、韭菜、肉什么都有!
婆婆始終是這樣,我們說買這買那他都不讓買,給她錢她也推三阻四的。
婆婆自幼就失去母親,下面兩個妹妹。婆婆從小就學著大人的樣做針線,干莊稼活,拉扯兩個妹妹,照顧她們,特殊的家庭環(huán)境養(yǎng)成了婆婆好強自立、從不服輸的性格。
婆婆小的時候,家里窮,有好吃的先給爸爸和妹妹吃,自己從不舍得吃。在艱苦年代養(yǎng)成的好習慣,到現在還改不了。婆婆的口頭禪是“我從不吃水果”“我就愛吃魚頭、雞頭,肉都沒頭好吃”“我就愛吃肥肉,肥肉不塞牙”等等。
在飯桌上吃飯,婆婆總是先招呼一家人吃,自己說些熱場的話,一家人都在埋頭吃,唯獨婆婆在如數家珍的介紹這個魚是福海的狗魚,刺少,肉多還好吃,多吃點這個,那個是今年才下的羊娃子,放點生姜,花椒,清燉,出鍋再撒上芫荽,味道好的很。等大家都吃得差不多了,婆婆才開始下筷子。這就是婆婆----把好吃的都留給我們,讓我們先吃,等我們吃好,她才吃,即使在現在條件好的'情況下也是如此。
每到過年,婆婆總是準備很多吃的東西。準備好的東西都提前鹵好,炸好,洗干凈。等初二我和嫂子回門時讓我們掂回家,有豬頭肉、鹵牛肉、鹵雞爪、水煮花生、炸好的帶魚、狗魚、丸子,熟雞肉、肉凍、洗好的羊肚、牛肚,手工剁的羊肉餡、大肉餡,總之,想吃的愛吃的都有,而且吃完了,還問你再要不要,這就是我勤勞,開朗、賢惠的婆婆。
婆婆很要強,各樣活都不輸給別人。
門口的菜地,婆婆自己一人侍弄,地里的土坷垃,婆婆乘著雨后帶著墑,用耙子慢慢細細地摟,把土坷垃摟地碎碎的,種出的莊稼,又粗又壯,在連隊都知道婆婆的菜種得好,樂于助人,左鄰右舍想吃什么,就到菜園來摘,婆婆從不吝嗇,雖然小菜園供婆婆、我和嫂子三家人吃菜,但菜也夠吃。婆婆的菜園四處都敞著,為的是大家摘菜方便,若不是為攔著雞呀,貓呀,狗呀的到菜地禍害莊稼,婆婆的菜園是不扎圍欄的。
婆婆的針線活做得很好,婆婆從小沒娘,就學著做針線。婆婆做得鞋我們穿出去,人見人夸。婆婆做鞋有技巧,鞋底不怎么費,但要做得好看,婆婆就把棉花袋子洗干凈,在冬天打好貝殼(一種做鞋的材料)訂在土火墻上,直到烤干為止,烤干后,剪好鞋樣,一層一層的用白布包邊,粘好,這樣鞋就是包邊磨爛,里面還是白色的,不會五顏六色的。一般鞋幫愛爛,鞋幫就用晴綸的打貝殼,上面糊一層黑條絨,婆婆做鞋細致,針角小,細細密密的,又精致又好看,還結實,我們穿著婆婆做得鞋出門,不亞于穿一雙名牌皮鞋,接受大家的贊美。那種自豪是獨一無二的,我有你未必有。
這就是我勤勞善良、賢惠的婆婆。
【婆婆的日志】相關文章:
婆婆日志10-04
我和婆婆日志07-15
寫給婆婆情感日志08-24
順風婆婆親情日志09-29
婆婆的煩惱日志01-25
我的婆婆日志10-19
經典日志伺候婆婆06-19
婆婆要回老家日志08-01
婆婆我心中的親媽日志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