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就算飛得再高再遠都要注意穩(wěn)健,否則就可能會跌落受傷,甚至毀了自己;
人就算走得再好再順都要居安思危,否則就可能會得意忘形,甚至迷失自己。
人不要被功名利祿遮住雙眼,否則就會看不清自己的前進方向,就可能找不到自己一生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人不可在贊譽聲中迷失心智,更不能放松對自己約束,那樣就會因為懈怠生活而喪失應(yīng)有的敬畏心和進取心,最終毀自害人。
人應(yīng)貴在自知之明,時常對標查找“知不足、改不足”,應(yīng)無論處在多苦多難多險,無論身在何時何地何方,都不應(yīng)忘記立身之本、不要忘學會感恩、不要忘記中華之根,始終自信自強,始終向善為善,始終積極而為,陽光而行。
“人人論功名,功有實功,名有實名,存一點掩耳盜鈴之私心,終為無益;官官稱父母,父必真父,母必真母,做幾件懸羊賣狗的假事,總不相干。”這是清代官員武承謨?nèi)螣o錫縣令時在縣衙照壁上的撰聯(lián),值得我們深刻反思、檢查和對照。人來到人間,生活在世上,誰都想可以揚名出彩、建功立業(yè)?有這樣好的理想和抱負是人類社會發(fā)展所需要的,通過合法的方式和自身的積極努力來實現(xiàn)是大家需要看到的,更是積極倡導(dǎo)的。
人不管身處什么崗位,無論擔任什么職務(wù)、從事什么職業(yè)、開展何種服務(wù),時刻都應(yīng)當把為民和責任放在心里、拿在手上、落實到言行。不能不說不做享受果實,也不能光說不做沒行動,應(yīng)說到做到做實做好,凡是見人見事見思想見行動見好效果。
人要切記得到一些表揚之聲就沾沾自喜,那只是算初步認可;人要切記稍有一點所謂名氣就夜朗自大,不能戛然止步不前;人要切記取得一點不大成就,別把榮譽看得太重,更不能讓榮譽染上“銅臭”。
人不能“本事不長脾氣長、水平不高架子高”,不能只看到別人的缺點、看不到別人的優(yōu)點,不能總是只看別人的短處、不學別人的長處,不能一葉障目、不見森林,不能天下之大、自己第一,要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只有永遠謙虛、永不懈怠、永不停步、永不自滿,才可能跑出加速度、實現(xiàn)新跨越、攀上新高峰、抵達人生大美之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