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購物成癮。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傾向于物質(zhì)至上的參與者出現(xiàn)創(chuàng)傷后應激癥狀的可能性較高,他們強制性或沖動性購物行為的幾率會增加。此外,物質(zhì)至上主義者還會增強壓力的不良效應。
2. 介入別人的壓力。如果你為了友情很輕易地介入朋友所面臨的困境,那么你就會承受所謂的“二手壓力”。大腦很敏感,當人們接近別人的壓力圈時,就會向大腦發(fā)出感到擔心的信號,讓人容易做出承受壓力的仿效行為。
3. 認為壓力所引起的睡眠障礙不重要。短暫的壓力并不會影響睡眠。但若不重視這種現(xiàn)象,進而導致長期缺乏睡眠會讓人易怒性增強,更難處理壓力,并會讓人陷入惡性循環(huán)。
4. 過分注意自己的財務狀況。據(jù)統(tǒng)計,約%的美國人認為金錢是他們生活中壓力的主要來源。研究表明,財務壓力還會導致智商明顯下降。
5. 久坐不動。研究表明,缺乏運動會給人的生理和心理帶來挫敗感,鍛煉能讓大腦釋放出感覺良好的化學物質(zhì),還能提高認知功能。
6. 為金錢犧牲愛好。財富會引發(fā)壓力效應,破壞幸福感。除了那些極度貧困的人,錢并不一定能買來幸福。
7. 追求完美。完美主義者希望把一切事情都做得完美無瑕,這會迫使他們處于壓力境地。普通人不要刻意去追求完美,力爭把事情做好即可。
8. 生活中的煩惱來自哪里
9. 沉湎于數(shù)字媒體。到年,普通人平均每天會花個小時來接觸數(shù)字媒體。這會導致用戶產(chǎn)生孤獨感和工作倦怠感。
10. 壓抑感情的宣泄。壓制情緒會讓壓力內(nèi)生化,從而對身心健康造成負面影響。對造成壓力的事件采用積極的方法應對,能增強對它的掌控能力。
11. 對一切事情分析過度。反復思考只會增添更多的焦慮情緒,尤其對女性來說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