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下面分享一些關于我的青春書架手抄報的設計資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的青春書架的手抄報設計 01
我的青春書架的手抄報設計 02
我的青春書架的手抄報設計 03
我的青春書架的手抄報設計 04
【關于我的青春書架的手抄報資料】
讀書的感覺真好
高爾基曾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真是一點也不錯。書,給予了我們力量,給予了我們精神。它,是我們的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個好朋友,一個不會說話的老師。
我最喜歡讀《三國演義》了,作者是羅貫中!度龂萘x》是中國古代長篇章回小說的開山之作,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作品寫的是漢末到晉初這一歷史時期曹魏、蜀漢、孫吳三個統(tǒng)治集團間政治、軍事、外交等各方面的復雜斗爭。通過這些描寫,反映了漢末大分裂時代的苦難和明君仁政的愿望。里面有聰明過人,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諸葛亮,三顧茅廬的劉備,厲害的曹操,關羽,張飛……《三國演義》也留下了不少成語,如桃園結義、青梅煮酒論英雄、三顧茅廬、草船借箭、樂不思蜀、賠了夫人又折兵、蜀中無大將、三分天下等等。使我記憶憂心。里面勾心斗角,你爭我搶,爾虞我詐。讀完這本書,我懂得了許多道理,也懂得了許多的技能。
讀書的感覺可真好呀。
魯迅的讀書方法
1、泛覽,他提倡博采眾家,取其所長,主張在消閑的時候,要“隨便翻翻”。多翻。魯迅先生說:“書在手頭,不管它是什么,總要拿來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讀幾頁內容。”他認為這種方法可以防止受某些壞書的欺騙,還有開闊視野,拓寬思路,增長知識等好處。
2、硬看。對較難懂的必讀書,硬著頭皮讀下去,直到讀懂鉆透為止。
3、專精。他提倡以“泛覽”為基礎,然后選擇自己喜愛的一門或幾門,深入地研究下去。否則,讀書雖多,終究還是一事無成。
4、活讀。魯迅主張讀書要獨立思考,注意觀察并重視實踐。他說:“專讀書也有弊病,所以必須和社會接觸,使所讀的書活起來!彼主張用“自己的眼睛去讀世間這一部活書”。
5、參讀。魯迅讀書不但讀選本,還參讀作者傳記、專集,以便了解其所處的時代和地位,由此深化對作品的理解。
6、設問。就是拿到一本書,先大體了解一下書的內容,然后合上書,可一邊散步,一邊給自己提一些問題,自問自答:書上寫什么?怎樣寫的?為什么這樣寫?要是自己,這個題目又該怎么寫?魯迅認為帶著這些問題去細讀全書,效果會更好些。
7、跳讀。讀書遇到難點,當然應該經過鉆研弄懂它。但是遇到一時無法弄懂的問題怎么辦?魯迅認為“若是碰到疑問而只看到那個地方,那無論看到多久都不會懂。所以跳過去,再向前進,于是連以前的地方也明白了”。
8、背書。魯迅的背書方法與眾不同,他制作了一張小巧精美的書簽,上面寫著“讀書三到,心到、眼到、口到”10個工工整整的小楷字。他把書簽夾到書里,每讀一遍就蓋住書簽上的一個字,讀了幾遍后,就默誦一會兒,等把書簽上的10個字蓋完,也就把全書背出來了。
9、剪報。魯迅十分重視運用“剪報”這一方法來積累資料。他的剪報冊貼得很整齊,分類也很嚴格,每頁上都有他簡要的親筆批注。魯迅曾利用這些剪報寫了不少犀利的雜文。魯迅曾說過:“無論什么事,如果陸續(xù)收集資料,積之十可成一學者!
10、重讀。這是指讀過的書,隔些日子再重讀書中標記的重點,花的時間不多,卻有新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