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語:詩詞是中文獨有的一種文體,有特殊的格式及韻律。詩按音律分,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古體詩和近體詩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從詩的音律角度來劃分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guān)于古詩詞的手抄報資料及圖片設(shè)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guān)于古詩詞的手抄報資料】
游子吟
作者:孟郊 年代:唐 體裁:樂府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注解】:
1、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2、三春暉: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暉,陽光;形容母愛如春天和煦的
陽光。
【韻譯】:
慈祥的母親手里把著針線。為將遠(yuǎn)游的孩子趕制新衣。
臨行她忙著縫得嚴(yán)嚴(yán)實實,是耽心孩子此去難得回歸。
誰能說象小草的那點孝心,可報答春暉般的慈母恩惠?
【評析】:
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詩中親切真淳地吟頌了偉大的人性美——母愛。
詩的開頭兩句,所寫的人是母與子,所寫的物是線與衣,然而卻點出了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之情。中間兩句集中寫慈母的動作和意態(tài),表現(xiàn)了母親對兒子的深篤之情。雖無言語,也無淚水,卻充溢著愛的純情,扣人心弦,催人淚下。最后兩句是前四句的升華,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熾烈的情懷,對于春日般的母愛,小草似的兒女,怎能報答于萬一呢?
全詩無華麗的詞藻,亦無巧琢雕飾,于清新流暢,淳樸素淡的語言中,飽含著濃郁醇美的詩味,情真意切,千百年來撥動多少讀者的心弦,引起萬千游子的共鳴。
【作者小傳】:孟郊(751-814)字東野,湖州武康人。進(jìn)士出身,曾任溧陽尉、協(xié)律郎等職。他一生困頓,詩多不平之鳴,用字追求“瘦”、“硬”。有《孟東野集》。
更多相關(guān)文章推薦:
6.2016輕叩詩歌的大門手抄報設(shè)計內(nèi)容
9.六年級關(guān)于現(xiàn)代詩的手抄報設(shè)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