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讓學生“走進實驗室”做實驗是引導學生掌握科學方法、養(yǎng)成科學態(tài)度的關鍵措施,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鍛煉學生實踐能力、培養(yǎng)學生科學思維的重要手段,是實現(xiàn)我國邁向科技強國對教育培養(yǎng)人才的基本要求。下面分享關于走進實驗室的手抄報資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走進實驗室手抄報資料:作文】
“叮叮叮”,上課了,我迅速地坐到座位上,等著老師來上課。這時,老師走了進來。她穿著一件連衣裙,腳上穿著一雙高跟鞋,一副文質彬彬的樣子。老師先把手中的文件袋放到講臺上,然后從“百寶箱”里拿出一個燒杯、一根牙簽和一瓶洗滌劑,我們很好奇,探出一個個小腦袋,仔細地觀察著老師的一舉一動。只見老師不緊不慢地對大家說:“同學們,今天我們做一個實驗,好不好?”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回答:“好!”于是,一次有趣的實驗便拉開了序幕。
一開始,老師走到飲水機前,向燒杯里倒了滿滿的一杯水,然后用洗滌劑在牙簽的一頭抹上一點點,然后小心翼翼地把牙簽放到燒杯中。我們每個人都睜大了眼睛,目不轉睛地看著燒杯,教室里靜得出奇,連一根針掉到地上都能聽得見。這時牙簽像一只小船,直往前漂。我們非常驚訝,開始向老師詢問原因,老師語重心長地對大家說:“因為洗滌劑遇到水,科會產生一種強大的推動力,所以‘船兒’就會前進了。”我們聽了像撥開云霧見到了青天。我想,實驗真有趣啊!
快要下課了,老師對大家說:“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奧秘需要我們去用心觀察,讓我們用智慧去探索研究這些奧秘吧!”
【走進實驗室手抄報資料:作文】
物理實驗室的感覺真奇妙,摸著光滑潔凈的桌子,看著新奇的儀器,油然而生出一種激情,我一定要學好物理。
實驗開始了,首先把蠟燭、凸透鏡、光屏固定在同一直線上,并使他們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我用欣喜顫抖的手點燃了蠟燭,來回移動凸透鏡(焦距10厘米)。首先我把蠟燭移到距凸透鏡9厘米處,咦,為什么怎樣移動光屏上面也沒有像呢?唉,真沒想到第一次實驗就被攔路虎擋住了,忽然同伴驚喜地對我說:“你從這面看看,好大的像啊!”我恍然大悟,嘴里嘟囔著“物體放在什么范圍內成虛像呢?”經(jīng)過幾分鐘的操作,我發(fā)現(xiàn):物體在距凸透鏡10厘米以內時,成正立、放大、虛像。我以最快的速度記下了屬于我們的第一個成果。
攔路虎又來了,當我把蠟燭放在距凸透鏡10厘米處時發(fā)現(xiàn)不僅在光屏上看不到像,在另一側也看不到像了,我和同伴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但我馬上又鎮(zhèn)靜下來了,我推斷著:10厘米處是凸透鏡的焦點處,焦點處射出的光線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軸射出,根本不可能成像。我的推斷搏得了眾人的好評。就這樣第二個難題又被我們攻克了。
接下來的幾個實驗還算順利,我們得出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在10厘米到20厘米時,成放大倒立的實像,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大于20厘米時,成縮小倒立的實像。突然我又想到: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為20厘米時,像又會是怎樣的呢?于是將蠟燭放在了這個位置上,發(fā)現(xiàn)成了一個倒立等大的實像,我們嘖嘖稱奇,同時也記下了這些成果。
我忽然心生疑問:若用紙擋住凸透鏡的一半,還能成像嗎?邊想著邊開始了實驗,啊?怎么還是完整的像呢?我思考片刻無法解釋,這時高人出現(xiàn)了,老師告訴我:雖然擋住了一些光線,但仍有一些光線通過凸透鏡匯聚于一點,所以還可以成完整的像,只是像變暗了。頓時,我們驚訝了。
這時,同伴又提出一個問題,物體在20厘米以外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若讓凸透鏡不動,蠟燭和光屏換個位置會怎樣呢?說做就做。很快結果出來了:還能成像,只是變成倒立放大的實像了。
這節(jié)課圓滿結束了,我探究,我快樂。而此時,我又在企盼下一次探究,下一次一定會更有趣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