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中國是個多地震的國家,所以我們有必要學習防災減災的相關知識,以備不時之需。小編整理了關于防災減災的手抄報版面設計圖文資料,歡迎閱讀!
中國位于世界兩大地震帶—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與歐亞地震帶之間,受太平洋板塊、印度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擠壓,地震斷裂帶十分發(fā)育。本世紀以來,中國共發(fā)生6級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貴州、浙江兩省和香港特別行政區(qū)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
中國地震活動頻度高、強度大、震源淺,分布廣,是一個震災嚴重的國家。1900年以來,中國死于地震的人數(shù)達55萬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數(shù)的53%;1949年以來,100多次破壞性地震襲擊了22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其中涉及東部地區(qū)14個省份,造成27萬余人喪生,占全國各類災害死亡人數(shù)的54%,地震成災面積達30多萬平方公里,房屋倒塌達700萬間。地震及其他自然災害的嚴重性構成中國的基本國情之一。
我國的地震活動主要分布在五個地區(qū)的23條地震帶上。
我國的地震活動主要分布在五個地區(qū)的23條地震帶上。這五個地區(qū)是:①臺灣省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區(qū),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③西北地區(qū),主要在甘肅河西走廊、青海、寧夏、天山南北麓;④華北地區(qū),主要在太行山兩側、汾渭河谷、陰山-燕山一帶、山東中部和渤海灣;⑤東南沿海的廣東、福建等地。我國的臺灣省位于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區(qū)位于喜馬拉雅-地中海地震帶上,其他省區(qū)處于相關的地震帶上。中國地震帶的分布是制定中國地震重點監(jiān)視防御區(qū)的重要依據(jù)。
【防震知識】
面臨地震,如何做好防震減災?
地震發(fā)生時,至關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頭腦,鎮(zhèn)靜自若的態(tài)度。
假若地震時你正在室內,如離門窗較遠,暫時躲避在堅實的家具下或墻角處,是較安全的。另外,也可以轉移到承重墻較多、開間較小的廚房、衛(wèi)生間等處暫避。躲過主震后,應迅速撤到寬敞的戶外。撤離時注意保護頭部,最好用枕頭、被子等柔軟物品護住頭部。
假若地震時你正在室外空曠的地方,這是最慶幸的事情。如果在建筑物密集的地方,最好將手或皮包等柔軟物品護住頭部,盡可能做好自我防御的準備。并迅速離開變壓器、電線桿和圍墻、狹窄巷道等。
地震會有層出不窮的次生災害發(fā)生,每個人應根據(jù)不同情況,審時度勢,采取靈活的應急對策。
熱門文章推薦: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