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即新一年的第一天或若干天,為世界多數(shù)國家通行的節(jié)日。世界各國,特別是古代都有不同的日期,現(xiàn)代世界多數(shù)國家為公元制紀年的1月1日。在中國古代,也稱元旦,現(xiàn)代將“元旦”稱為公歷新年,將“春節(jié)”稱為農歷新年。當日,人們會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慶祝新年的到來。
【中國的新年】
在中國,由于實行兩種不同的歷法,新年有不同的定義。
按照中國陰歷,即農歷,每年的正月初一開始為新年,自中華民國開始,現(xiàn)代中國稱為“春節(jié)”。
按照陽歷/公歷,即公元紀年法,公元年的1月1日開始為新年,即元旦。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正式成立,這是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也是亞洲第一個實行共和立憲制度的國家,國土面積1141萬8174平方公里……孫中山先生把中華民國的國號簡稱為中國,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時,在就職誓詞中,孫中山以“中華民國元年元旦”為結尾。這就是中國“元旦”的來歷。
【世界新年】
慶賀新年伊始是世界各國各地區(qū)的普遍習俗。不管是世界上哪個國家的人們,都對新的一年充滿美好的希冀。“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由于各個國家和地區(qū)其歷史、文化、宗教信仰、民族習慣不同,因此也都有自己不同的慶祝新年的習俗。在這辭舊迎新的日子里,世界各國的人們都以其別出心裁、獨具特色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