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禮文化手抄報1
尚禮文化手抄報2
自古以來,中國是中央王國、天朝上國,更是禮義之邦、食禮之國。習(xí)禮、遵禮、守禮、重禮的淵源久遠(yuǎn),在祭酒、敬酒、飲酒文化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說文解字》:“禮,吉也。”“尊,酒器也,從酉,甘以奉之。”“無酒不成禮”。“酒器乃禮器”。由六尊獻(xiàn)酒引申出尊敬含義,尊師、尊上、尊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古人認(rèn)為:“國之大事,唯祀與戎。”酒作為世上最美好的東西,必須奉獻(xiàn)給上天、神靈和祖先享用,庇佑國運長治久安。戰(zhàn)爭決定部落或者國家存亡,用酒可以顯示軍威,激勵出征將士斗志。酒與國家大事之關(guān)系可見一斑。
古代酒事信仰有祭祀、神供、占卜、祈禳4種形式,用“五齊”、“三酒”(8種祭祀用酒)與“六尊”、“六彝”(16種祭祀酒器),每一種形式都有獨特的文化內(nèi)涵,附著在農(nóng)耕、狩獵、節(jié)日與政治、教化、軍事生活中。
西周時代,酒禮講究時、序、數(shù)、令。飲酒時機:只有天子、諸侯加冕,婚喪嫁娶,祭祀或者喜慶大典時方可飲酒。等級次序:按照天、地、鬼(祖)、神以及長幼尊卑次序飲酒。規(guī)定飲量:每飲不得超過3爵,多飲即為違禮。令行禁止:飲者須服從酒官安排、酒令指揮,不得違禮。
飲酒禮儀第一步曰“拜”:飲用之先作拜的動作,表示對祖先、神明敬意。第二步是“祭”:把酒傾出一點灑在地上,感謝大地母親生養(yǎng)之德。第三步叫“啐”:嘗嘗酒味,加以贊揚,以使主人高興。第四步為“卒爵”。禮節(jié)盡畢,方才舉爵仰首飲盡。
飲酒既有貴族的禮數(shù),也有鄉(xiāng)野的禮俗。從酒禮意義上講,酒是政治關(guān)系、社會交往、文學(xué)創(chuàng)作、公共禮儀的必需品和催化劑。這些3000年前的西周酒禮流傳到后世,逐漸演變?yōu)橐韵聝?nèi)容:
座席。酒席分首席(頭席)、次席、三席、末座。席不能亂,亂則失禮。尊者、長者居中,按照右大左次,以官秩、名位、尊卑、長幼次序入座。餐具擺放、酒菜傳遞、座次排列遵從古已有之的禮儀。
開席。無論國宴、盛宴、家宴,一般先由東道主或座中德高望重者祝酒致辭,宣布開席。此前主賓貿(mào)然動杯喝酒、舉箸夾菜,均屬不文明、不文雅、不禮貌的僭禮舉止。
酹酒。帝王宗室祭獻(xiàn),民間百姓祭祖,祝禱之后以酒酹地。恭敬地手擎酒杯,默念禱詞,用手指或筷箸蘸酒分傾三點,彈向左、中、右(或上、中、下)方向,余酒半弧形灑于地上,畫出三點一鉤“心”字,表示虔誠敬天、敬地、敬神、敬祖之心。
醮酒。古代舉行冠禮(成人禮)或者婚禮時,長輩親自替晚輩斟酒,晚輩主動起身致謝。平輩斟酒則端坐行叩指禮,右手拇、食、中指尖捏攏,指尖朝下,輕叩桌面,表示謝意。
酬酒(主敬賓)。席間敬酒有文酬、武酬、罰酬之分。
文酬(又叫文敬、禮敬)。以禮會友,喻理勸客,有情有義,有禮有節(jié),不卑不亢,以示文明待客之道。
武酬(勸酒、灌酒)。多在鴻門宴等特定場合以主壓客,以勢逼人;蛘咧髻e帶有某種功利性、目的性,強人所難,灌醉方休。
罰酬。為了烘托酒席氛圍,掀起酒宴高潮,采取賭酒、投壺、猜枚、劃拳、行令、擊鼓傳花等方式,輸者飲酒,贏者陪飲。
無論何種勸酒形式都不可欺人太甚。灌酒強飲是對他人的不尊,是對天物的暴殄,更是對文明的褻瀆。
酢酒(賓敬主)。主人起座酬酒,客人必須回應(yīng),禮尚往來,故應(yīng)邀出席酒宴也叫“應(yīng)酬”。
酢酒在主人起身敬酒、酒過三巡之后,客人感謝款待之情,聊盡賓主之誼,禮節(jié)性回敬。酢酒時右手持杯,左手托底,酒杯位置略比尊長低,以示敬意。
行酒。循序依次敬酒。敬酒者與被敬者均應(yīng)“避席”起立。普通敬酒以3杯為度,尊長可淺嘗輒止,也可讓他人代飲。敬者須干杯,一飲而盡,以示誠意。
旅酒(又名曲水流觴)。晉代文人聚會,選擇流水縈回之處,將盛滿酒的杯子置于水面,酒杯漂流到誰的面前,誰就端起一飲而盡。少數(shù)民族環(huán)坐傳酒、苗女弄杯、行歌坐月等,也近似漢人旅酒。
酒席禮儀酒當(dāng)先,尊老奉賓皆德行。杯中詠嘆調(diào)是酒人永恒的話題。酒在歲月酒窖里貯存,在智者思想里醞釀,在長者情懷里沉淀,在知己味蕾里品賞。
酒禮是酒席上亙古不變的人文風(fēng)景。禮敬使人與人的距離拉近,禮遇使友與友的關(guān)系親密,禮貌使心與心的感應(yīng)貼近,禮讓使情與情的交流愉悅。
更多熱門手抄報資料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