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的手抄報辦報資料:名人是怎樣讀書的?
魯迅讀書,彌漫開放,精騖八極,而善于收束聚集。他對中外典籍的精神、心境、情趣之領略重于資料的積累。觀其鈔古碑,可知心情之郁積;觀其日記購書單,于美術史之覃思精研,開掘之深,涉足之廣,即令專業(yè)美術史家,也當咋舌斂手。他的知識藤蔓構架遷延廣大,思想之停蓄因此穩(wěn)當厚重。那的確是一種彌漫,不是揚琴的顆粒狀,不是提琴的收束,而是像手風琴一樣的彌漫。
錢鐘書讀書,精銳挺進,浩瀚淵深。量大如重巒疊嶂,山高水長。其氣勢如鷹擊長空,縱橫裕如,略無阻礙;其全面性如綜合部隊,兵種齊全,方法現(xiàn)代,周密而充滿活力。他是錯位文化的整形大師,是五千年文明史的刑偵大師。先生舊學邃密,新知深沉,所向披靡,無堅不摧。然而,即令美國國會圖書館那樣的藏書量,也“居然有那么多錢教授不要看的書”(董橋語),可知讀書選擇的必要和重要。
讀書的手抄報
董橋讀書法,則如訓練有素的別動隊,穿插自如,干練迅捷,屢有出人意表的戰(zhàn)果及斬獲。讀書在彼,如攻城略地,速戰(zhàn)速決,而建設(抽繹、概括)還要超過攻略。推敲其讀書法,但見選擇高明,如聞金石聲,顯系注重知識之再生能力;綠意盎然,大有四季常開,花香不敗的意蘊。是一種“蕩漾著優(yōu)越感”的讀書法。
李敖讀書姿態(tài)罕見之開放,如一碩大公園,推倒圍墻,吸納周遭風光,而自有一中心。其于知識信息、資料之吸收,則不論王子與貧兒、芝蘭與敗草、琥珀珠鉆與牛溲馬勃,俱兼收并蓄,來者不拒。他以寫代讀,讀寫一體,資料海堆山壘,然見解每為過剩信息所掩,識之者,初則驚奇,繼之也難免乏味。雖然,其食量亦如拉伯雷《巨人傳》一流人物,仍稱別開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