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jié)的手抄報辦報資料:孔子因材施教
孔子在教育實踐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了因材施教的方法,并作為一個教育原則,貫穿于日常的 教 育工作之中。他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運用因材施教者,也是他在教育上獲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因材施教”的命題不是孔子提出來的,南宋朱熹的《論語集注》云:“孔子教 人,各因其材”。)
簡單的教師節(jié)手抄報
施行因材施教的前提是承認學生間的個別差異,并了解學生的特點?鬃恿私鈱W生最常用 的 方法有兩種。第一,通過談話?鬃诱f:“不知言,無以知人也。”他有目的地找學生談話,有個別談話,也有聚眾而談。如有一次有意識地向子路提出一個假定性的問題:“道不行 ,乘桴浮于海。從我者,其由與?”字路并未說話,僅以高興默認,孔子便說:“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第二,個別觀察。他通過多方面觀察學生的言行舉止,由表及里地洞 察學生的精神世界:要“聽其言而觀其行”,單憑公開場合的表現(xiàn)作判斷還有片面性,就要 “退而省其私”;只憑一時的行為作判斷還不夠,還要“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 ,就是要注意學生的所作所為,觀看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的感情傾向,這就可以把一個人的思想面貌了解透徹了。他在考察人的方面積累了很多經(jīng)驗,認為不同的事務不同的情境都 可以考察人的思想品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