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譯的八大易錯點
近幾年,筆者從教學和考試中總結學生翻譯文言文失誤的情況,學生的失誤形式是:
1.譯句不合乎現代漢語語法規(guī)則。在古漢語中,倒裝句,一般說來,要恢復成現代漢語的正常句式。例如: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有的學生譯成:蚯蚓沒有爪子和牙齒的鋒利,筋骨的強壯。這個譯句沒有按定語后置的'特點來譯,正確的翻譯是:蚯蚓沒有鋒利的爪子和牙齒,強壯的筋骨。
2.應譯的漏了,不需譯的卻譯了。例如: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譯成:學習后要復習,不也是很高興的事嗎?譯句把時的意思漏了,應該在復習前加上按時二字,才正確。再如: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利于晉。學生硬把晉侯、秦伯譯成晉國侯王和秦國霸主,這就多余了。在文言文中凡是國名、地名、官名、帝名、年號等,都不用翻譯。
3.該增添沒增添,沒有的卻要增添。例如:今劉表新亡,二子不協(xié)。譯成:現在劉表剛剛死亡。兩兒子不團結。在數詞兩后邊加上量詞個,語氣才顯流暢。再如: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譯成:很多人在一起走,肯定有的品行高潔、學有專長,樂于助人并且可以當我老師的人在里面。原句并沒有品行高潔、學有專長、樂于助人的人這一內容。這屬于沒有卻要增添而造成的失誤。
4.省略成分沒譯出。例如:權以示群下,莫不響震失色。譯成:孫權給群臣看,沒有誰不嚇得改變了臉色的。句中的以后面省略之,指代曹操的書信,而譯文卻沒譯出。
5.該刪除的詞語仍然保留。例如:師道之不傳也久矣。譯成:從師學習的風尚也已經很久不存在了。譯句中沒有把原句中的也刪去,造成了錯誤。
6.以今釋古。例如:是女子不好譯成:這個女子品質不好這就犯了以今義釋古義的毛病。例句中的好,在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現在指一切美好的性質。譯句應改成:這個女子長得不漂亮。
7.不理解互文見義。例如:秦時明月漢時關。譯成:秦代時的明月和漢代時的關隘。正確的譯文是: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
8.需要意譯的硬要直譯。例如: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這是同義迭句,不能直譯,只能意譯為:(秦孝公)有并吞天下的野心。
【文言文翻譯的八大易錯點】相關文章:
文言文翻譯九大易錯點04-23
晁錯論的文言文翻譯01-31
晁錯傳文言文翻譯02-24
晁錯者文言文翻譯01-14
《晁錯論》文言文翻譯02-20
易錯成語總結整理知識點02-28
曾子易簀文言文及翻譯02-07
曾子易簀的文言文翻譯02-18
高中語文易錯點專題:作文審題易錯題分析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