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經(jīng)典詩歌范例[15篇]
無論在學(xué)習(xí)、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收藏過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詩歌吧,詩歌語言凝練而形象性強(qiáng),具有鮮明的節(jié)奏。你知道什么樣的詩歌才能算得上是好的詩歌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李白經(jīng)典詩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李白經(jīng)典詩歌1
1、《贈李白》(五古)
2、《贈李白》(七絕)
3、《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
4、《八仙歌》
5、《冬日有懷李白》
6、《春日憶李白》
7、《送孔巢父謝病歸游江東,兼呈李白》
8、《夢李白》二首
9、《天末懷李白》
10、《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11、《蘇端薛復(fù)筵簡薛華醉歌》
12、《不見》
13、《昔游》
14、《遣懷》
李白經(jīng)典詩歌2
若有人兮思鳴皋,
阻積雪兮心煩勞。
洪河凌兢不可以徑度,
冰龍鱗兮難容舠。
邈仙山之峻極兮,
聞天籟之嘈嘈。
霜崖縞皓以合沓兮,
若長風(fēng)扇海涌滄溟之波濤。
玄猿綠羆,舔舕崟岌;
?抡袷,駭膽慄魄,
群呼而相號。
峰崢嶸以路絕,
掛星辰于崖嶅!
送君之歸兮,
動鳴皋之新作。
交鼓吹兮彈絲,
觴清泠之池閣。
君不行兮何待?
若返顧之黃鶴。
掃梁園之群英,
振大雅于東洛。
巾征軒兮歷阻折,
尋幽居兮越巘崿。
盤白石兮坐素月,
琴松風(fēng)兮寂萬壑。
望不見兮心氛氳,
蘿冥冥兮霰紛紛。
水橫洞以下淥,
波小聲而上聞。
虎嘯谷而生風(fēng),
龍藏溪而吐云。
冥鶴清唳,饑鼯嚬呻。
塊獨處此幽默兮,
愀空山而愁人。
雞聚族以爭食,
鳳孤飛而無鄰。
蝘蜓嘲龍,魚目混珍;
嫫母衣錦,西施負(fù)薪。
若使巢由桎梏于軒冕兮,
亦奚異于夔龍蹩于風(fēng)塵!
哭何苦而救楚,
笑何夸而卻秦?
吾誠不能學(xué)二子沽
名矯節(jié)以耀世兮,
固將棄天地而遺身!
白鷗兮飛來,
長與君兮相親。
李白詩鑒賞
此為李白自制歌行,用來送他的朋友岑征君到嵩縣鳴皋山隱居,故曰鳴皋歌 ,而以送岑征君為其副題。征君,美稱,泛指雖應(yīng)征入朝卻沒有任職的名士。此詩原題下注: 時梁園三尺雪,在清泠池作。 清泠池,為宋州梁園勝地?梢姶嗽姙槔畎茁瘟核螘r作。與此同時,李白還寫了一首《送岑征君歸鳴皋山》,其中說到岑征君乃相門之后,家世顯赫,但也多次遭到迫害。促使岑征君早就萌發(fā)了隱居的念頭。
眼看著自己的朋友就要離開宋州的梁園到嵩縣鳴皋山去隱居了,面對著漫山遍野的皚皚白雪,詩人的心情特別煩勞。一種天長水闊厭遠(yuǎn)涉,一種將登太行雪滿山的感覺涌上心頭。在詩人的想象中,從宋州梁園到嵩縣鳴皋山竟是如此艱難和可畏。
于是組成了洪河凌兢不可以徑度,至掛星辰于巖嶅一段描寫。這是經(jīng)由煩勞的特殊心態(tài)幻覺出來的一連串意象語匯,渡越冰封雪凍的河流是那樣艱難;鳴皋山是那樣的令人向往,卻又那樣難以企及;大自然的天籟之音,也變得嘈雜難聽;素裹銀裝的群山綿延起伏,猶如大海中長風(fēng)掀起的巨浪令人生畏;甚至那些伏居深山,跳躍于?抡袷g的珍稀動物,也不能不駭膽慄魄,群呼而相號了。暗示出岑勛此時到鳴皋山隱居,實在不是一件愉快的事。
送君之歸兮至愀空山而愁人,筆鋒一轉(zhuǎn),才正式進(jìn)入送行的敘述。先記送行的情景:交鼓吹兮彈絲,觴清泠之池閣,酒酣耳熱,絲竹并奏之情如見;接著贊岑征君的為人:掃梁園之群英,振大雅于東洛,作文賦詩,風(fēng)流儒雅之態(tài)可想而知;再想象其幽居的樂趣:盤白石兮坐素月,琴松風(fēng)兮寂萬壑,回歸自然,抱樸含真之趣可親,繼而是對友人深情的關(guān)注與懷念:塊獨處此幽默兮,愀空山而愁人。詩人想象中的鳴皋山,并不是兩岸桃花夾去津的桃源樂土,而是有虎嘯、有龍吟,有冥鶴清唳,饑鼯呻嚬的充滿著躁動不安和不平之鳴的世界。這里詩人以暗示、對比、烘托等手法,暗示山居野處,虎臥龍潛,遺世獨立,并非最佳之所。
至此,李白的激情又一次爆發(fā)出來,于是有了雞聚族以爭食,至結(jié)尾的第三段文字。象岑征君這樣的志士只能遺世獨立于山中,而雞鳴狗盜之徒卻竊踞魏闕。因此詩人發(fā)出了高亢激越的音響:若使巢由桎梏于軒冕兮,亦奚異乎夔龍蹩于風(fēng)塵。這是古今志士的一種宿命。所謂濟(jì)水自清河自濁,周公大圣接輿狂(李頎《雜興》)。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巢由與夔龍尚且不能勉強(qiáng)湊合在一起,更何況與雞鶩爭食,與蝘蜓混居。于是接著又引申包胥與魯仲連為例,說明岑征君不愿學(xué),亦不必學(xué)。他遺棄了沽名耀世的殊勛與榮譽,卻獲得了人生的`解放與自由。這里的吾,不是李白自謂,而是代岑征君立言。此時的李白已經(jīng)化為一只白鷗,并借岑征君之口,邀約他早一天也能飛到鳴皋山去。那時,他也就可超越塵世的束縛而遨游于天地之間了。
這是一首騷體詩。騷體詩自魏晉后沉寂了四五百年,在李白筆下,又一次以嶄新的面貌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這首歌行的句式、語言、音節(jié)、韻味,那種酣暢淋漓,縱橫馳騁,驚心駭目,聲勢奪人的氣魄,以及那些借助于含混、暖昧、朦朧的意象所形成的夢幻般的藝術(shù)效果,無疑是李白的獨創(chuàng)。而選擇這種古老的文學(xué)形式,恰是因為他此時的遭遇和心境太象屈原了。
李白經(jīng)典詩歌3
李白詩的藝術(shù)特征:李白的詩歌創(chuàng)作帶有強(qiáng)烈的主觀色彩,主要表現(xiàn)為側(cè)重抒寫豪邁氣概和激昂情懷,很少對客觀物象和具體事件做細(xì)致的描述。李白作詩,常以奔放的氣勢貫穿,講究縱橫馳騁,一氣呵成,具有以氣奪人的特點。如《上李邕》:“大鵬一日同風(fēng)起,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fēng)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以大鵬自喻,并非莊子式的逍遙以自適的大鵬,而是奮飛以引起震動驚怪的大鵬。在這不凡的浩大氣勢里,體現(xiàn)的是自信與進(jìn)取的志向和傲世獨立的人格力量。李白詩之所以驚動千古者在此。如他在《江上吟》詩中所說:“興酣落筆搖五岳,詩成笑傲凌滄州!
灑脫不羈的氣質(zhì)、傲世獨立的人格、易于觸動而又暴發(fā)強(qiáng)烈的感情,形成了李白詩抒情方式的鮮明特點。它往往是噴發(fā)式的,一旦感情興發(fā),就毫無節(jié)制地奔涌而出,宛若天際的狂飚和噴溢的火山。如《鳴皋歌送岑征君》抒寫對于政治黑暗、是非顛倒的憤慨:
雞聚族以爭食,鳳孤飛而無鄰。蝘蜓嘲龍,魚目混珠。嫫母衣錦,西施負(fù)薪。若使巢、由桎梏于軒冕兮,亦奚異于夔龍蹩躠于風(fēng)塵?
悲憤不平,慷慨激昂。用抑揚頓挫的語調(diào)和節(jié)奏變換,追摹情緒沖動時情感噴發(fā)奔涌的起伏跌蕩,讓人直接感受到心靈的震撼。又如《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一開始便如行云流水般把濃烈激越的情懷抒寫出來,接著便是抑制不住的感情浪潮的噴發(fā):
君不能貍膏金距學(xué)斗雞,坐令鼻息吹虹霓。君不能學(xué)哥舒,橫行青海夜帶刀,西屠石堡取紫袍。吟詩作賦北窗里,萬言不值一杯水。世人聞此皆掉頭,有如東風(fēng)射馬耳。魚目亦笑我,謂與明月同。驊騮拳跼不能食,蹇驢得意鳴春風(fēng)!墩蹢睢、《皇華》合流俗,晉君聽琴枉清角。巴人誰肯和《陽春》,楚地由來賤奇璞。黃金散盡交不成,白首為儒身被輕。一談一笑失顏色,蒼蠅貝錦喧謗聲。
這種情感表達(dá)方式,完全是李白式的。
與噴發(fā)式感情表達(dá)方式相結(jié)合,李白詩歌的想象變幻莫測,往往發(fā)想無端,奇之又奇,如:“西岳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巨靈咆哮擘兩山,洪波噴流射東海!保ā段髟涝婆_歌送丹丘子》)“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保ā顿浥崾摹罚熬灰姼咛妹麋R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保ā秾⑦M(jìn)酒》“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保ā肚锲指枋呤住菲涫澹霸陈暣甙装l(fā),長短盡成絲。”(《秋浦歌十七首》其四)“狂風(fēng)吹我心,西掛咸陽樹。”(《金鄉(xiāng)送韋八之西京》)真是想落天外,匪夷所思。
他的奇特的想象,常有異乎尋常的銜接,隨情思流動而變化萬端。一個想象與緊接著的另一個想象之間,跳躍極大,意象的銜接組合也是大跨度的,離奇惝恍,縱橫變幻,極盡才思敏捷之所能。
與作詩的氣魄宏大和想象力豐富相關(guān)聯(lián),李白詩中頗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壯美意象。他對體積巨大的'壯觀事物似乎尤為傾心,大鵬、巨魚、長鯨,以及大江、大河、滄海、雪山等,都是他喜歡吟詠的對象,李白將它們置于異常廣闊的空間背景下加以描繪,構(gòu)成雄奇壯偉的詩歌意象。如《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中的“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云萬里動風(fēng)聲,白波九道流雪山!毙燮鎵衙赖囊庀蠼M合,給人以一種崇高感。又如《渡荊門送別》:“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币庀笠鄻O為闊大壯觀。
但是,李白詩里亦不乏清新明麗的優(yōu)美意象。如“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fēng)里”(《清溪行》)!熬G水凈素月,月明白鷺飛”(《秋浦歌》其十三)!爸裆戮G,荷花鏡里香”(《別儲邕之剡中》)!坝耠A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玉階怨》)。這些由清溪、明月、白鷺、竹色、白露等明凈景物構(gòu)成的清麗意象,極大地豐富了李白詩歌的藝術(shù)蘊含。因此,李白詩的意象,便有壯美與優(yōu)美兩種類型。
李白在《望終南山寄紫閣隱者》一詩中說:“有時白云起,天際自舒卷。心中與之然,托興每不淺!彼麑Π咨耐该黧w,有一種本能的喜歡,最感親切的東西是月亮,其《月下獨酌》云:“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月的形象在李白詩中反復(fù)出現(xiàn)。在李白詩里,用得最多的色彩字是“白”,其次是金、青、黃、綠、紫等。他天性開朗,喜歡明麗的色調(diào),不喜歡灰暗色。李白詩歌的語言風(fēng)格,具有清親明快的特點,明麗爽朗是其詞語的基本色調(diào)。他那些脫口而出、不加雕飾的詩,常呈現(xiàn)出透明純凈而又絢麗奪目的光彩,反映出其不肯茍同于世俗的高潔人格。
李白經(jīng)典詩歌4
關(guān)于端午節(jié)詩歌:屈原·李白
屈原早在五月
你就謝盡了
一樹芳華疏葉割傷了楚地的喉嚨
枝干萎成把嶙峋的骨頭
天空疼得抖下了雪一片片聚不成詩河灘邊
你遺落的一枚青果秋日發(fā)芽
冬日開花我在你沉睡的邊緣徘徊
卻喚不醒東逝的水汨羅河
在你墜落的一瞬便拋盡了所有憤懣
它什么也不說安靜地沉著你
和你的楚國那一鉤殘月是暗夜壓低了你的.眉被迫流離之前
你把忠貞埋在寂冷卻永不干枯的河底把歷史
丟給時光漂洗只攜一束含露的菖蒲借著一江春水的醉意你說
不如歸去轉(zhuǎn)過身
卻倚著楚辭的背脊默默守侯晨曦
李白你用一盅酒澆出半個瀲滟的唐
用一支筆桿舞起詩國綺麗的大梁
用不羈的眼眸灼傷長夜一身劍氣
刺穿有始無終的時光煙花三月
撐一葉扁舟劃離盛唐的渦心你牽著黃河行走千年向東
向東卻始終觸不到太陽
你可曾后悔何不撈取當(dāng)年的月光花間一壺酒
誰能填補(bǔ)缺失的影子
我也只能背對長安沿一路巴山蜀水
尋向你最寂寞的詩行
李白經(jīng)典詩歌5
李白
李白生活在唐代極盛時期,具有“濟(jì)蒼生”、“安黎元”的政治理想,畢生為實現(xiàn)這一理想而奮斗。但李白一生關(guān)心國事,希望為國立功,與他不滿黑暗現(xiàn)實之間形成劇烈的矛盾。他的《古風(fēng)》59首是這方面的代表作品。對唐玄宗后期政治的黑暗****,廣泛地進(jìn)行了揭露批判,反映了賢能之士沒有出路的悲憤心情。言多諷興,氣骨高舉。李白一生寫下不少描繪自然風(fēng)景的詩篇。他的“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等,形象雄偉,氣勢磅礴,都是傳誦千古的名句。
我們學(xué)習(xí)過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越中覽古》等詩,在高中第五冊的第五單元還專門安排了李杜詩歌單元,學(xué)習(xí)了《蜀道難》、《將進(jìn)酒》等詩歌。
【原文再現(xiàn)】
將進(jìn)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jìn)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fù)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
與爾同銷萬古愁。
【素材評析】
李白有遠(yuǎn)大的政治抱負(fù),但在朝廷做了三年的翰林學(xué)士,并沒能涉身政治,卻成了君王的御用文人,再加上他對權(quán)貴的傲視,從而招致排斥,憤而離開了長安。在詩中,我們很容易看出詩人“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的心緒。可以想象,一個滿腹惆悵的人,當(dāng)他一心解愁卻又無法解愁的時候,內(nèi)心是怎樣的愁苦啊!表面上開懷暢飲,實際上愁箭穿心。但詩句筆酣墨飽,情極悲憤而作狂放,語極豪縱而又沉著。其根源就在于作者那充實深厚的內(nèi)在感情,那潛在酒話底下如波濤洶涌的.郁怒情緒。
【適用話題】
李白的詩篇正像他若干歌詠大鵬鳥的作品那樣,表現(xiàn)了他的豪情壯志和開闊胸襟,從側(cè)面反映了他追求不平凡事物的渴望。李白即使在被唐玄宗賜還鄉(xiāng)期間,還胸懷坦蕩,對未來充滿信心,適用話題“仰望”、“抱負(fù)”、“肩膀”等。李白在皇宮期間,要求高力士為其脫鞋,因此而招來放逐的命運,此話題適合“談意氣”、“高潔”、“我想握住你的手”等。
李白經(jīng)典詩歌6
李白
文/圣如(王德賢)
什么為高度
你的名字就是
最好的解釋
正如皇冠
有多少腦袋拿性命
去試
只有你的清奇骨格
最為合適
你大筆揮灑
如水
淹沒人間的山河腹地
用思維的網(wǎng)
淘出你的最中意
借古老的象形文字
和你的最豐富
流瀉出美麗的不羈
什么是不羈
你的內(nèi)斂你的外套
全都是
偏安過的故地
野性的大江小溪
天上的月
地上的死亡故事
去你的帝都寵
別了史書里的孤獨
多情的'山們
誤我的梟雄一世
醉里
狂盡小兒輕薄
明白時
涂抹一地的驚世駭俗
何為驚駭
臨末了了還留下玷污
我為君哭
哀鳴的峽谷今在否
床前的霜花太俗
知音的桃花戀著深潭
磨合的鐵杵敲定今人一誤再誤
秦皇掃盡天下奴顏
風(fēng)景在遙遠(yuǎn)的夜郎西佇立
仰天笑傲肉食輩
醉酒我是天人語
花間酣暢
不欺我自己
我為兄臺再哭
哭古今多少儒冠士子
多了無限才藻
無了男兒氣數(shù)
將尊嚴(yán)賤賣
用友人墊足
恬然在泱泱人眾里炫技
呸
什么東西
——————————————————————————
注:本文編輯、錄入—— 戌卓(王永剛)
李白經(jīng)典詩歌7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
李白的經(jīng)典詩詞賞析
靜夜思
李白〔唐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這首詩寫的是在寂靜的月夜思念家鄉(xiāng)的感受。
短短四句詩,寫得清新樸素,明白如話。它的內(nèi)容是單純的,但同時卻又是豐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卻又是體味不盡的。詩人所沒有說的比他已經(jīng)說出來的`要多得多。它的構(gòu)思是細(xì)致而深曲的,但卻又是脫口吟成、渾然無跡的。從這里,讀者不難領(lǐng)會到李白絕句的“自然”、“無意于工而無不工”的妙境。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唐代〕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唯 通:惟)
這首詩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種少年剛腸的離別,也不同于王維《渭城曲》那種深情體貼的離別。而是表現(xiàn)一種充滿詩意的離別。其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是兩位風(fēng)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還因為這次離別跟一個繁華的時代、繁華的季節(jié)、繁華的地區(qū)相聯(lián)系,在愉快的分手中還帶著詩人的向往,這就使得這次離別多了點詩意,少了份傷感。
塞上曲
[唐] 李白
大漢無中策,匈奴犯渭橋。五原秋草綠,胡馬一何驕。
命將征西極,橫行陰山側(cè)。燕支落漢家,婦女無華色。
轉(zhuǎn)戰(zhàn)渡黃河,休兵樂事多。蕭條清萬里,瀚海寂無波。
妾薄命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漢帝寵阿嬌,貯之黃金屋。
咳唾落九天,隨風(fēng)生珠玉。
寵極愛還歇,妒深情卻疏。
長門一步地,不肯暫回車。
雨落不上天,水覆難再收。
君情與妾意,各自東西流。
昔日芙蓉花,今成斷根草。
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
金陵城西樓月下吟
[唐] 李白
金陵夜寂涼風(fēng)發(fā),獨上高樓望吳越。
白云映水搖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歸,古來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凈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
贈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唐] 李白
白若白鷺鮮,清如清唳蟬。受氣有本性,不為外物遷。
飲水箕山上,食雪首陽顛;剀嚤艹瑁诳谌ケI泉。
岧峣廣成子,倜儻魯仲連。卓絕二公外,丹心無間然。
昔攀六龍飛,今作百煉鉛。懷恩欲報主,投佩向北燕。
彎弓綠弦開,滿月不憚堅。閑騎駿馬獵,一射兩虎穿。
回旋若流光,轉(zhuǎn)背落雙鳶。胡虜三嘆息,兼知五兵權(quán)。
槍槍突云將,卻掩我之妍。多逢剿絕兒,先著祖生鞭。
據(jù)鞍空矍鑠,壯志竟誰宣。蹉跎復(fù)來歸,憂恨坐相煎。
無風(fēng)難破浪,失計長江邊。危苦惜頹光,金波忽三圓。
時游敬亭上,閑聽松風(fēng)眠。或弄宛溪月,虛舟信洄沿。
顏公二十萬,盡付酒家錢。興發(fā)每取之,聊向醉中仙。
過此無一事,靜談秋水篇。君從九卿來,水國有豐年。
魚鹽滿市井,布帛如云煙。下馬不作威,冰壺照清川。
霜眉邑中叟,皆美太守賢。時時慰風(fēng)俗,往往出東田。
竹馬數(shù)小兒,拜迎白鹿前。含笑問使君,日晚可回旋。
遂歸池上酌,掩抑清風(fēng)弦。曾標(biāo)橫浮云,下?lián)嶂x脁肩。
樓高碧海出,樹古青蘿懸。光祿紫霞杯,伊昔忝相傳。
良圖掃沙漠,別夢繞旌旃。富貴日成疏,愿言杳無緣。
登龍有直道,倚玉阻芳筵。敢獻(xiàn)繞朝策,思同郭泰船。
何言一水淺,似隔九重天。崔生何傲岸,縱酒復(fù)談玄。
身為名公子,英才苦迍邅。鳴鳳托高梧,凌風(fēng)何翩翩。
安知慕群客,彈劍拂秋蓮。
沙丘城下寄杜甫
[唐] 李白
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
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
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fù)情。
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
李白經(jīng)典詩歌8
李白
四明有狂客,風(fēng)流賀季真。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人。
昔好杯中物,翻為松下塵。金龜換酒處,卻憶淚沾巾。
狂客歸四明,山陰道士迎。敕賜鏡湖水,為君臺沼榮。
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念此杳如夢,凄然傷我情。
【譯文】
四明山中曾出現(xiàn)過一個狂客,他就是久負(fù)風(fēng)流盛名的賀季真。
在長安頭一次相見,他就稱呼我為天上下凡的仙人。
當(dāng)初是喜愛杯中美酒的酒中仙,今日卻已變成了松下塵。
每想想起用盎龜換酒的情景,不禁就悲傷地淚滴沾巾。
狂客賀先生回到四明,首先受到山陰道士的歡迎。
御賜一池鏡湖水,為您游賞在山光水色之中。
人已逝去僅余故居在,鏡湖里空有朵朵荷花生。
看到這些就使人感到人生渺茫如一場大夢,使我凄然傷情。
【注釋】
、刨R監(jiān):即賀知章。唐肅宗為太子時,賀知章曾官太子賓客兼正授秘書監(jiān),故詩題及序中以“賀監(jiān)”、“太子賓客賀公”稱之。竇蒙《述書賦注》:賀知章,天寶二年以年老上表,請入道,歸鄉(xiāng)里,特詔許之。知章以贏老乘輿而往,到會稽,無幾老終。九年冬十二月,詔曰:“故越州千秋觀道士賀知章,神清志逸,學(xué)富才雄,挺會稽之美箭,蘊昆岡之良玉,故飛名仙省,侍講龍樓。愿追二老之奇蹤,克遂四明之狂客。允協(xié)初志,脫落朝衣,駕青牛而不還,狎白鷗而長往。舟壑靡息,人壑兩亡,推舊之懷,有深追悼,宜加縟禮,式展哀榮,可贈兵部尚書。”
⑵金龜換酒:《本事詩》: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師。舍于逆旅。賀監(jiān)知章聞其名,首訪之,既奇其姿,復(fù)請所為文,出《蜀道難》以示之。讀未竟,稱嘆者數(shù)四,號為“謫仙”。解金龜換酒,與傾盡醉,期不間日,由是聲益光赫。“金龜”蓋是所佩雜玩之類,非武后朝內(nèi)外官所佩之金龜也。楊升庵因杜詩有“金魚換酒”之句偶爾相似,遂謂“白弱冠遇賀知章在中宗朝,未改武后之制”云云?嘉浜筇焓谠昃旁。改內(nèi)外官所佩魚為龜。中宗神龍元年二月,詔文武官五品以上,依舊式佩魚袋。當(dāng)是時,太白年未滿十齡,何能與知章用遇于長安?又知章自開元以前,官不過太常博士,品居從七,于例亦未得佩魚。楊氏之說,殆未之考耶?
、撬拿鳎赫憬f寧波府的別稱,以境內(nèi)有四明山得名。四明山,在今浙江寧波市西南!睹蕉刺旄5赜洝罚核拿魃,周圍一百八十里,名丹山赤水之天,在明州。
、荣R季真:即賀知章,季真是賀知章的字!短茣罚嘿R知章,字季真,越州永興人。性曠夷,善談?wù)f,陸象先嘗謂人曰:“季真清談風(fēng)流,吾一日不見,則鄙吝生矣!弊C圣初,擢進(jìn)士超拔群類科,累遷太常博士。開元十三年,遷禮部侍郎,兼集賢院學(xué)士。一日并謝。遷太子右庶子,充侍讀,徙工部。肅宗為太子,知章遷賓客、授秘書監(jiān)。晚節(jié)尤誕放,邀嬉里巷,自號“四明狂客”。及秘書外監(jiān),每醉輒屬詞,筆不停書,咸有可觀,未始刊飭。善草隸,好事者具筆研從之,意有所愜,不復(fù)拒,然紙才十?dāng)?shù)字,世傳以為寶。
⑸謫仙人:被貶謫到人間來的仙人。
⑹杯中物:即酒。語出陶潛詩:“天運茍如此,且進(jìn)杯中物!
、怂上聣m:已亡故的意思,古時墳?zāi)股隙嘀菜砂,故云。語出釋曇遷詩:“我住刊江側(cè),終為松下塵!
⑻山陰:今浙江紹興,賀知章的故鄉(xiāng)。
、顽R湖:在今浙江紹興會稽山北麓!短茣罚嘿R知章,天寶初病,夢游帝居,數(shù)日寤,乃請為道士,還鄉(xiāng)里,詔許之。以宅為千秋觀而居,又求周宮湖數(shù)頃為放生池,有詔賜鏡湖剡川一曲。既行,帝賜詩,皇太子百官餞送。擢其子曾子為會稽郡司馬,賜緋魚,使侍養(yǎng)。幼子亦聽為道士。卒年八十六。
、握樱撼靥,這里指鏡湖。
、瞎收簱(jù)王琦《李太白全集》注引《會稽志》。唐賀秘監(jiān)故宅在會稽縣東北三里,遺址今已不存。施宿《會稽志》:唐賀秘監(jiān)宅,在會稽縣東北三里八十步,今天長觀是。
【創(chuàng)作背景】
賀知章,字季真,會稽永興(今浙江蕭山)人。性放曠,善談笑,晚年尤加縱誕,邀嬉里巷,自號“四明狂客”及“秘書外監(jiān)”,當(dāng)時賢達(dá)皆傾慕之。天寶三載(744)春正月,知章因病恍惚,乃上疏請度為道士,求還鄉(xiāng)里,詔許之。又求周宮湖數(shù)頃為放生池,有詔賜鏡湖剡川一曲。臨行,帝賜詩,皇太子及百官皆餞送執(zhí)別。李白當(dāng)時寫有《送賀監(jiān)歸四明應(yīng)制》及《送賀賓客歸越》二詩。賀知章回鄉(xiāng)后不久便去世了,卒年八十六。這兩首詩是在賀知章去世之后的天寶六載(747),李白游會稽時悼念賀知章而作的。
唐人孟棨《本事詩》記載:“李太白初至京師,舍于逆旅,賀監(jiān)知章聞其名,首訪之。既奇其姿,復(fù)請所為文,出《蜀道難》以示之,讀未竟,稱賞者數(shù)四,號為謫仙。解金龜換酒,與傾盡醉,期不間日,由是稱譽光赫!边@段記載與李白的自序大同小異,“金龜換酒”的故事。在當(dāng)時傳為美談。
李白與賀知章之間的關(guān)系十分密切,其中除了“稱譽光赫”的感激之情外,最根本的原因,還是他們在性格及愛好上有共同之處:一是性格放曠縱誕,二是工詩善書法,三是嗜酒如命。故杜甫《飲中八仙歌》說:“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蓖R知章相識之初,正是李白充滿浪漫幻想之時。盡管李白懷抱宏偉的理想,希望完全憑借個人的才能以布衣直取卿相,但名聲顯赫的賀知章對于他的稱譽褒獎,事實上也就更加容易引起世人對于李白的重視。這一點對于李白來說,應(yīng)該是刻骨銘心的。
就在賀知章辭官歸里的這一年三月,李白似乎也失去了依靠,遭讒受謗,帝用疏之。一切理想和希望遂亦破滅,最終也只得滿懷悲憤,揮淚離開了長安。天寶六載(747),李白往會稽憑吊賀知章,回首往事,對酒思人,昔日的歡樂,今日的悲辛,一時涌上心頭,詩人不免“悵然有懷”,寫下了這兩首詩。
【賞析】
第一首以“金龜換酒”事為中心,追憶與賀知章的'情誼!八拿饔锌窨,風(fēng)流賀季真!薄秾幉ǜ尽罚骸八拿魃桨l(fā)自天臺,屹峙于郡治之坤隅,上有二百八十峰,綿亙明、越、臺三州之境,為三十六洞天之一。”《會稽記》亦載:“縣南有四明山,高峰迭云,連岫蔽日!辟R知章家于此,故自號“四明狂客”。“風(fēng)流”二字,本陸象先語,《舊唐書》卷一九〇引陸氏語云:“賀兄言論倜儻,真可謂風(fēng)流之士。吾與子弟離闊,都不思之,一日不見賀兄,則鄙吝生矣!笨梢娎畎子谩帮L(fēng)流”二字,并非僅僅用以形容賀知章的言談風(fēng)姿,而且還帶有無限的思念之情。始二句點明所憶之人,接下來回憶:“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人!贝硕渌灾乱岩娫娦。
“昔好杯中物,今為松下塵!币谎晕簦谎越!拔艉帽形铩备爬速R知章一生的嗜好——酒。李白在寫這兩首詩之后,還有《重憶一首》詩云:“欲向江東去,定將誰舉杯?稽山無賀老,卻棹酒船回!彼坪趵畎着c賀知章情誼的凝聚點就在于“酒”。而賀知章也的確是離不開酒的,前引杜甫《飲中八仙歌》也說明了這一點!敖瘕敁Q酒處,卻憶淚沾巾!薄敖瘕敁Q酒”,可以說是李白與賀知章交往中最難以忘懷的一幕。這里的“換酒處”與下句的“卻憶”是倒裝句,本應(yīng)為:“卻憶金龜換酒處”,但詩人為了強(qiáng)調(diào)“金龜換酒”事,以突出賀知章那豪爽的性格和對友情的傾心,方作如此安排。今日對酒,詩人難免會想起昔日“長安一相見”的情形,也更不會忘記“金龜換酒”那令人愜意的一幕;尤其是當(dāng)詩人在今與昔的反復(fù)對比與追憶中,其中也不排斥詩人自身的遭際,不能不倍加思念這位曾有知遇之恩的亡友,不能不淚盈滿巾。
第二首從賀知章歸鄉(xiāng)后著筆,進(jìn)一步抒發(fā)詩人內(nèi)心的懷念與悲凄之情!翱窨蜌w四明,山陰道士迎。”賀知章是“請為道士還鄉(xiāng)里”,故云“道士迎。二句雖同為遙憶,但前句實寫,后句虛擬。“歸”、“迎”二字概括了賀知章還鄉(xiāng)的整個過程,容量極大。“敕賜鏡湖水,為君臺沼榮!辟R知章歸鄉(xiāng)時,皇帝曾下詔,將鏡湖剡川一曲賜于他,作為放生池!盀榫_沼榮”,即為這一片池塘增添了榮耀和光彩。
以上四句平平道來,似無深意,但它卻很自然地把讀者帶回到了當(dāng)初長安送別的場面,更令人不禁想起李白當(dāng)時贈行的兩首詩:“久辭榮祿遂初衣,曾向長生說息機(jī)。真訣自從茅氏得,恩波應(yīng)阻洞庭歸!保ā端唾R監(jiān)歸四明應(yīng)制》)“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山陰道士如相見,應(yīng)寫黃庭換白鵝。”(《送賀賓客歸越》)完全是一種樂觀的、恭賀的態(tài)度。對于賀知章來說,這種“辭榮祿”而“遂初衣”的結(jié)局,的確是功成身退、榮歸鄉(xiāng)里。而這正是李白所羨慕、所追求的。但詩人感情一轉(zhuǎn):“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
可以想象,如果賀知章還在世的話,此時二人的相聚,應(yīng)該是怎樣的情形!昂苫ㄉ辈粌H點明了此行的季節(jié),而且還帶有無限的情韻,尤其是“空有”二字,更準(zhǔn)確地傳達(dá)出了詩人那深深的思念之情。睹物思人,對酒懷人,往事歷歷在目,然而“念此杳如夢,凄然傷我情”。如幻似夢般的往事,空余故宅的現(xiàn)實,不僅有睹物思人、對酒懷人之念,也更有蕭條異代、物是人非之感,這一切,不能不令人落淚沾巾、凄然傷情。
這兩首詩在藝術(shù)上主要采用了今昔對比的手法,隨著鏡頭的一再轉(zhuǎn)換,展現(xiàn)出詩人撫今追昔、感慨萬千的心緒。第一首前四句著重對昔日的追憶,但后四句卻是在今——昔、今——昔的反復(fù)重迭之中,來加強(qiáng)感情的抒發(fā)。第二首前四句言昔,后四句言今,同樣是在對比之中展示出詩人那極不平靜的心緒。這一手法的運用,無疑加強(qiáng)了詩歌的藝術(shù)效果。
明代詩論家陸時雍本著“絕去形容,獨標(biāo)真素”(《詩鏡總論》)的論詩宗旨,對唐代五言古詩,包括杜甫在內(nèi),基本上持否定態(tài)度,而唯獨李白頗得贊許。他在《詩鏡總論》中說:“觀五言古于唐,此猶求二代之瑚璉于漢世也。古人情深,而唐以意索之,一不得也;古人象遠(yuǎn),而唐以景逼之,二不得也;古人法變,而唐以格律之,三不得也;古人色真,而唐以巧繪之,四不得也;古人貌厚,而唐以姣飾之,五不得也;古人氣凝,而唐以佻乘之,六不得也;古人言簡,而唐以好盡之,七不得也;古人作用盤礴,而唐以徑出之,八不得也。雖以子美雄材,亦踣躓于此而不得進(jìn)矣。庶幾者其太白乎?意遠(yuǎn)寄而不迫,體安雅而不煩,言簡要而有歸,局卷舒而自得。離合變化,有阮籍之遺蹤;寄托深長,有漢魏之委致!标懯系囊娊馕疵膺^于偏激,但李白的《對酒憶賀監(jiān)》這一類詩,的確具有上述特征,從而帶有“絕去舊形容,獨標(biāo)真素”的顯著特點。
首先,當(dāng)時律詩已相當(dāng)成熟,但李白卻仍采用古詩的形式,這正是為了更貼切地表現(xiàn)他那種樸素、純真而又自然的情感,詩歌的本身,已說明了這一點。其次,從這兩首詩中可以看出,詩人不事雕鑿,毫無驚人之句,一切平平道來,然而其中蘊含的情韻和詩人內(nèi)心的凄楚,卻十分深沉飽滿。這大概就是陸時雍所說的“深情淺趣,深則情,淺則趣”(《詩鏡總論》)的道理。從詩歌審美角度來說,這也正是李白所說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準(zhǔn)則。
李白經(jīng)典詩歌9
李賀的詩歌不但深具童心式的唯美,還有夢幻奇特的意境,詭秘神奇,艷麗幽美。
中唐詩人李賀天資奇俊,作詩能獨辟蹊徑,自成面目,是中唐至晚唐詩風(fēng)轉(zhuǎn)變的重要人物,在唐代詩壇和我國詩歌史上具有獨特的意義。他的詩歌具有較高的藝術(shù)成就和審美價值,所體現(xiàn)的美是絕倫的,總括起來包涵以下幾點:
一、撰寫自己的童話世界,深具童心式的唯美
李賀是天才,但詩人似乎一直沒有長大。他的童話心靈使得詩人是在愛與恨,生與死,希望與絕望的沖突中完成其作品的構(gòu)思與創(chuàng)作。在寫作手法上,豐富多彩的幻想,夸張性的表述,都使其詩歌具有童話色彩和童話意蘊。
看《金銅仙人辭漢歌》:
。ㄐ颍┪好鞯矍帻堅臧嗽,詔宮官牽車西取漢孝武捧露盤仙人,欲立置前殿。宮官既拆盤,仙人臨載乃潸然淚下。唐諸王孫李長吉遂作金銅仙人辭漢歌。
茂陵劉郎秋風(fēng)客,夜聞馬嘶曉無跡。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
魏官牽車指千里,東關(guān)酸風(fēng)射眸子?諏h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yuǎn)波聲小。
“憶君清淚如鉛水”等句,繪聲繪色地寫出了金同仙人懷舊、惜別之痛――淚水涔涔,落地有聲。只有象李賀這樣天真、單純的詩人才能寫出“天若有情天亦老”這么深情的句子。
神話是人類上古時候的產(chǎn)物,童話是作為每個具體個人兒時的所愛。童話和神話在很大程度上是相通的,同構(gòu)的。容格的“集體無意識”理論認(rèn)為,在每個人早期,他的自主性很差,那時人的頭腦有一部分是受集體無意識控制的。集體無意識往往通過人類上古的神話原型來和人交流。集體無意識和人交流的媒介主要是夢,李賀的善于寫夢境正體現(xiàn)了這一點,其實就是用一顆未泯的童心,思維往來于上古神話和現(xiàn)實之間的。
二、夢幻奇特的意境,詭秘神奇,艷麗幽美
掀開李賀的詩集,那些怪異的想象和幽奇冷艷的詩境便會迎面而來,宛如進(jìn)入了一個“別樣的世界”。李賀筆下,太陽會發(fā)出玻璃般的聲音,《秦王飲酒》:“羲和敲日玻璃聲,劫灰飛盡古今平!便y河上漂浮著閃耀的星星,流云會學(xué)地上流水的聲音,《天上謠》:“天河夜轉(zhuǎn)漂回星,銀浦流云學(xué)水生!彼P下的時空往往飛速的,交錯變幻,如《浩歌》:“南風(fēng)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吳移海水。王母桃花千遍紅,彭祖巫咸幾回死?”這些充分體現(xiàn)了詩人想象的奇特,運思的精妙,所以能產(chǎn)生驚人的美感。
李賀詩歌境界幽邃朦朧,迷離惝恍,意蘊多層,能使人遐思無窮,使讀者具有廣漠無垠的想象空間。無論何種題材,經(jīng)過他的豐富的想象,奇異的構(gòu)思,便使詩的畫面氣象萬千,新意層出。如《夢天》: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樓半開壁斜白。玉輪軋露濕團(tuán)光,鸞佩相逢桂香陌。
黃塵清水三山下,更變千年如走馬。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
詩人把月光想象成蟾、兔的淚水,把云層描繪成瓊樓玉宇。把月亮穿過輕云說成是“玉輪軋露”,想象可謂虛幻離奇。這首詩不僅意象奇特,構(gòu)思也奇特,遨游月宮已然奇詭,而突然轉(zhuǎn)筆融入哲思,更是氣之又奇。
李賀在詩歌里常寫神秘陰森的氛圍,瑰麗凄冷的環(huán)境,從而充分表達(dá)了詩人身處病態(tài)的社會所具有的'煩悶,壓抑,凄涼與憤激的心緒。如《將進(jìn)酒》:
琉璃鐘,琥珀濃,小槽酒滴真珠紅。烹龍炮鳳玉脂泣,羅幃繡幕圍香風(fēng)。
吹龍笛,擊鼉鼓;皓齒歌,細(xì)腰舞。況是青春日將暮,桃花亂落如紅雨。
勸君終日酩酊醉,酒不到劉伶墳上土!
一幅奇艷的酒宴圖,場面絢爛,美酒佳肴,輕歌曼舞,詩人描繪的有聲有色――人生之樂莫過于此。但在詩歌末尾,筆鋒突轉(zhuǎn),樂極生哀,竟聯(lián)想到了死的意識,充滿苦澀幽怨的意緒。
三、語言奇麗,字字精美
李賀的詩歌語言不蹈常襲故,不拾人牙慧,刻鏤雕琢,設(shè)色濃艷,在繼承了六朝宮體基礎(chǔ)上對其進(jìn)行了改造,加之奇警峭拔的筆法,使詩歌別具特色。
他的語言色彩濃艷,奇妙喜人。比如《南山田中行》:“云根苔蘚山上石,冷紅泣露嬌啼色!薄渡显茦贰罚骸帮w香走紅滿天春,花龍盤盤上紫云。”《高軒過》:“華裾織翠青如蔥,金環(huán)壓轡搖玲瓏。馬蹄隱耳聲隆隆,入門下馬氣如虹!
在詞語運用上,李賀力避平淡,在設(shè)色濃麗的同時又追求奇警峭拔,善于運用“通感”的手法,把事物系上感情、感覺。具體表現(xiàn)為他運用他獨特的思維方式,精心選擇動詞和形容詞,來創(chuàng)造出視覺,聽覺與味覺的挪移互通。如稱紅為“笑紅”“冷紅”、“老紅”、“墮紅”,露為“泣露”,風(fēng)為“桐風(fēng)”、“酸風(fēng)”,雨為“香雨”,骨為“恨骨”,血為“恨血”,等等,造語尖新奇特。這無疑大大增強(qiáng)了詩歌意象的感染力。
四、悲劇的人生,唯美地觀照
詩人因為“唐諸王孫”的身份和天賦的才情,頗為自高自大;而中唐國力衰敗的現(xiàn)實,使得唐王朝疏遠(yuǎn)了世系,再加李賀窘困的家境,病弱的體質(zhì),丑陋的外貌,使詩人又感到極度的自卑自賤,F(xiàn)實與理想的巨大矛盾,造成詩人心理的壓抑和苦悶。他在《贈陳商》中說道:“長安有少年,二十心已朽。楞伽堆案前,楚辭系肘后。人生有窮拙,日暮聊飲酒!北憩F(xiàn)了詩人愿望不能實現(xiàn)后的愁悶與頹唐。
另外,詩人藝術(shù)化的心靈世界同現(xiàn)實世界明顯對立,詩人即為世道所不容,亦不甘心隱遁與山林泉樹之中,所以他只能沉溺于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所以說,他的全部作品,都是他那顆激蕩不安的心靈的自述。詩人對功名富貴和男女愛情有著強(qiáng)烈的追求,但是,這種追求又不能實現(xiàn),由此產(chǎn)生的極大痛苦,詩人只能在藝術(shù)世界尋求精神的慰藉。
李賀詩歌,之所以能給讀者以心靈的震撼與巨大的藝術(shù)感染力,就是因為其詩歌中充溢著一種強(qiáng)烈的悲劇精神。詩人有著自覺的悲劇意識,并且在詩歌中體現(xiàn)了哀艷動人的悲劇美。詩人敏感的心靈對著人生悲劇有著特殊的體悟,他以唯美的方式來觀照自己的這種悲劇,所以詩歌寫得及其凄美。
他喜歡寫死亡,寫鬼怪,寫游仙,寫夢幻,用各種奇幻的方式來表達(dá)自己對人生悲劇的思考。在短短的二十七年的生涯中,李賀將其才華和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詩歌的創(chuàng)作上,把寫詩當(dāng)作生命之所系。他一直在用詩歌的形式直接或者間接思考著人生悲劇的一般意義。
李賀是唐代最杰出的詩人之一,他的詩歌為后起的溫庭筠、李商隱所效,成了唐代詩歌的別一流派,且為宋、元、明、清的詩人師法、摹擬,具有相當(dāng)高的審美價值,是中華詩歌的瑰寶。
李白經(jīng)典詩歌10
望廬山瀑布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夜宿山寺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jié)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陪侍御叔華登樓歌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fēng)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fā)。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
夢游天姥吟留別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驼勫,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云霓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
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巖萬轉(zhuǎn)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fēng)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怳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時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
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
使我不得開心顏。
李白經(jīng)典詩歌11
《夢李白·其二》 作者:杜甫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風(fēng)波,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fù)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云網(wǎng)恢恢,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注解】: 1、楫:船漿、船。 2、斯人:指李白。
【韻譯】: 悠悠云朵終日飛來飄去, 遠(yuǎn)方游子為何久久不至。
一連幾夜我頻頻夢見你, 情親意切可見對我厚誼。
每次夢里你都匆匆辭去, 還總說相會可真不容易。
你說江湖風(fēng)波多么險惡, 擔(dān)心船只失事葬身水里。
出門時你總是搔著白首, 好象是辜負(fù)了平生壯志。
京都的官僚們冠蓋相續(xù), 唯你不能顯達(dá)形容憔悴。
誰說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 你已年高反被牽連受罪。
千秋萬代定有你的聲名, 那是寂寞身亡后的安慰。
【評析】: 天寶三年(744),李杜初會于洛陽,即成為深交。乾元元年(758),李白因 參加永王李?的幕府而受牽連,被流放夜郎,二年春至巫山遇赦。杜甫只知李白流 放,不知赦還。這兩首記夢詩是杜甫聽到李白流放夜郎后,積思成夢而作。
詩以夢前,夢中,夢后的次序敘寫。第一首寫初次夢見李白時的心理,表現(xiàn)對老 友吉兇生死的`關(guān)切。第二首寫夢中所見李白的形象,抒寫對老友悲慘遭遇的同情。 故人來入夢,明我長相憶。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三夜頻夢君,情親 見君意。這些佳句,體現(xiàn)了兩人形離神合,肝膽相照,互勸互勉,至情交往的友誼。
詩的語言,溫柔敦厚,句句發(fā)自肺腑,字字惻惻動人,讀來叫人心碎!
李白經(jīng)典詩歌12
你
是我們永遠(yuǎn)崇拜的詩仙
你的智慧和詩歌的光輝
從唐朝照耀到今天
在你的身后
無數(shù)人在吸取你藝術(shù)之光
那些膾炙人口的詩句
陶怡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操
影響到長城內(nèi)外波及海外
你已經(jīng)走得很遠(yuǎn)了
可你的`詩歌離我們卻很近
用心諦聽你留下的文字有聲音
用心撫摸你留下的文字有溫度
跟著你的思想留下陽光的路走
驀然回首間
我們都是詩歌之路
摸索前進(jìn)吃奶的孩子
你是一顆詩歌明星
那些朗朗上口的文字如珠璣
那些精妙的語句如美酒
那些豪放浪漫的名言佳句
曾經(jīng)感化著多少文學(xué)愛好者
品讀你的詩文
我們的眼睛透過云霧看到太陽
我們的思想變得活躍而開闊
感悟你神經(jīng)觸摸的點點滴滴
你燃燒著不滅的火炬指引著方向
讓我們在未來的詩歌路上振翅飛翔
李白經(jīng)典詩歌13
《靜夜思》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把酒問月》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fā)?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云間沒?
白兔搗藥秋復(fù)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當(dāng)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
《夜泊牛渚懷古》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
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
明朝掛帆席,楓葉落紛紛。
《古朗月行》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白云端。
仙人垂兩足,桂樹作團(tuán)團(tuán)。
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
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
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
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
憂來其如何,凄愴摧心肝。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我在巴東三峽時,西看明月憶峨眉。月出峨眉照滄海,
與人萬里長相隨。黃鶴樓前月華白,此中忽見峨眉客。
峨眉山月還送君,風(fēng)吹西到長安陌。長安大道橫九天,
峨眉山月照秦川。黃金獅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談重玄。
我似浮云殢吳越,君逢圣主游丹闕。一振高名滿帝都,
歸時還弄峨眉月。
《蘇臺覽古》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舊苑荒臺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
《月下獨酌其一》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jié)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月下獨酌其二》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天若不愛酒,
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愛酒,
地應(yīng)無酒泉。
天地既愛酒,
愛酒不愧天。
已聞清比圣,
復(fù)道濁如賢。
賢圣既已飲,
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
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
勿為醒者傳。
《月下獨酌其三》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三月咸陽城。
千花晝?nèi)珏\。
誰能春獨愁。
對此徑須飲。
窮通與修短。
造化夙所稟。
一樽齊死生。
萬事固難審。
醉後失天地。
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
此樂最為甚。
《月下獨酌其四》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窮愁千萬端。
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雖少。
酒傾愁不來。
所以知酒圣。
酒酣心自開。
辭粟臥首陽。
屢空饑顏回。
當(dāng)代不樂飲。
虛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
糟丘是蓬萊。
且須飲美酒。
乘月醉高臺。
李白經(jīng)典詩歌14
李白《怨情》》
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
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作品賞析
這首詩語言平淺簡易,情態(tài)纏綿凄涼,含蓄蘊藉,言短意長。“含蓄有古意”、“直接國風(fēng)之遺”,在理解李白詩歌的時候應(yīng)該注意這些。古代的“美人”就不是一個普通的詞,與現(xiàn)代口頭時髦的“美女”很不一樣!峨x騷》里的“香草美人”指賢臣明君;《詩經(jīng)》中的美人指容德俱美的年輕女子,“有美一人,清揚婉兮”。“美人卷珠簾”是指品性容貌都美好的閨中女子,李白詩歌的“含蓄蘊藉”是指詩歌中主人公情韻的婉轉(zhuǎn),而非指寄托興寓,所以說它“直接國風(fēng)之遺”。
“深坐顰蛾眉”,“深”的意思是有多層的。“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幕簾無重數(shù)!保W陽修《蝶戀花》)女子所住的閨房在“幕簾無重數(shù)”的深院里,十分幽深,十分寂寞,這是第一層;“深”還有深情的意思,所謂“美人卷珠簾”,古人思念親人,總要登高望遠(yuǎn),那是男子的做法,女子“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不能拋頭露面,于是只好“卷珠簾”望著離人去的方向以寄托思念之情,期待離人回來,這是第二層;“深”的第三層意思便是“久”,指坐的時間很長了。顰是皺的'意思,吳宮里的西施“顰”起來的樣子比平日更加美麗,更加楚楚可憐,才有了東施的效顰!帮A蛾眉”更顯出了“美人”之美。
“但見淚痕濕”,因為思念太深了,情太深了,所以不知不覺就流下相思淚!皾瘛弊终f明是暗暗地流淚,情不自禁地流淚。聯(lián)系到第二句的“顰蛾眉”,比“才下眉頭,又上心頭”的怨情更重。
“不知心恨誰”,明明是思念,是愛一個人,卻偏偏用“恨”。女主人公的心底是有點抱怨,離人去外地太久了,害她一個人在這深院里忍受著孤單寂寞,離人卻還不回來。但這種恨,其實就是一種愛。愛一個人,總是恨對方不能陪伴在身邊。
詩的前三句用賦,末尾用問句歸結(jié)“怨情”。這里的賦是個動態(tài)的過程,首先是“卷珠簾”,然后“深坐”,再“顰蛾眉”,最后“淚痕濕”,行動可見,情態(tài)逼人。李白的這首詩寫的就是一個意境,一個孤獨的女子的思念之情。這樣一個很平凡的情景,作者捕捉到了幾個點,由這幾個點勾出一幅簡單的畫面,同時又留下無限的遐想。隨意的一個小細(xì)節(jié),就可以泄露整個主題,可見詩人的洞察力。全詩哀婉凄涼,纏綿悱惻。
李白經(jīng)典詩歌15
李白的樂府詩對樂府詩既有繼承又有改造,顯示了其自身特色。
樂府者,是我國傳統(tǒng)的經(jīng)典詩歌,源于漢代樂府機(jī)構(gòu)演唱的樂歌,之后經(jīng)魏晉一直延續(xù)到南朝,并出現(xiàn)了大量的文人模擬之作。不管是樂府機(jī)構(gòu)演唱的樂歌還是文人的模擬之作,都可以統(tǒng)稱為樂府。在眾多文人擬樂府中,李白的樂府詩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
一、李白的樂府詩頗具“古韻”
樂府詩無論在今天還是在李白生活的唐代,都是一種經(jīng)典性的作品,超過了文學(xué)本身的價值。經(jīng)典難以超越,但卻可以將它的精華延續(xù)下去。李白的樂府詩繼承了樂府詩的形制、題材等,古典意象豐滿,頗具“古韻”,延續(xù)了一種典雅之風(fēng)。李白的樂府詩不管是在清代王琦《李太白全集》還是在宋代郭茂倩《樂府詩集》中都收錄了一百多首。根據(jù)現(xiàn)在的研究統(tǒng)計,具體數(shù)目為:前者中收錄149首,后者中收錄159首,約占李白現(xiàn)存詩歌總數(shù)量的七分之一?梢耘袛啵畎讓嶋H創(chuàng)作的樂府詩數(shù)量更多。就創(chuàng)作擬樂府的數(shù)量來看,李白似乎要比鮑照、謝眺、蕭衍這些以擬樂府著稱的詩人都要多,并且不減樂府的“古韻”,頗具樂府的古雅風(fēng)貌。在這些樂府詩中,李白大量地使用樂府古題、舊題,包括漢魏古題《長相思》《怨歌行》《少年行》等,南朝舊題《烏棲曲》《大堤曲》《烏夜啼》《夜坐吟》《上云樂》等。從而,李白樂府詩的題材和內(nèi)容也與古樂府有很多相似之處。李白的一些樂府詩,如《于田采花》《王昭君》《東海有勇婦》《秦女休行》等篇,從題材、內(nèi)容、立意、語言上純粹是擬古。所以說,在文人的擬樂府中,李白的樂府詩是非常像古樂府的。胡震亨《唐音癸鑒》說“李白詩祖風(fēng)騷,宗漢魏,下至徐、庾、楊、王亦時用之!
二、李白的樂府詩具有陰柔美
李白是一位以豪放風(fēng)格為主要特征的詩人,難以置信的是李白詩歌在陽剛美的主體特征下,也有一部分詩歌具有陰柔美,其中主要是他的一部分樂府詩歌。繼承漢魏樂府的風(fēng)雅傳統(tǒng)是李白樂府的主要特點,不過李白也有18首清商曲辭,這些具有南朝樂府柔媚的特色。如,李白模擬的《大堤曲》就是以宮體而聞名的梁朝簡文帝蕭綱的'原創(chuàng)之題。清代王琦在李白《大堤曲》一詩下按曰:梁簡文帝作《雍州十曲》,內(nèi)有《大堤》《南湖》《北渚》等曲,其源蓋本于此。實際上,仔細(xì)統(tǒng)計《樂府詩集》《李太白全集》所收錄的樂府詩,以女子為題材的有三十多篇,除了少數(shù)篇章是純粹擬古、貫穿古雅精神以外,其余的都是極富陰柔美之作,盡顯女子風(fēng)情。李白以女子思夫為主題的樂府詩寫得婉轉(zhuǎn)清麗,非常動人。如,這首《搗衣篇》:閨里佳人年十馀,顰蛾對影恨離居。忽逢江上春歸燕,銜得云中尺素書。玉手開緘長嘆息,狂夫猶戍交河北。萬里交河水北流,愿為雙燕泛中洲。君邊云擁青絲騎,妾處苔生紅粉樓。樓上春風(fēng)日將歇,誰能攬鏡看愁發(fā)!
此詩雖然牽涉了戍邊,但顰蛾、玉手、紅粉樓等具有暗示意義的詞匯堆砌濃密,使詩篇顯得纖弱、嫵媚,尚有南朝蕭綱等人宮體樂府的遺風(fēng)。從此,可以看出李白的詩歌風(fēng)格具有多樣化的特征,陰柔美是李白樂府詩歌風(fēng)格的一個方面。
三、李白的樂府詩創(chuàng)新意識強(qiáng)烈
李白的樂府詩雖然“古韻”濃厚,但新風(fēng)也很明顯。如上面的《搗衣篇》,雖然尚有南朝遺風(fēng)、與宮體樂府難以撇開關(guān)系,但其中的婉轉(zhuǎn)流暢、靈活的典故、鮮活的意象,在文人擬樂府中卻是只有李白一人可為。再如,在題目與題材上,李白的樂府詩內(nèi)容更寬廣了。與南朝的宮體樂府、艷體樂府相比,李白的《玉階怨》《春日行》《妾薄命》等樂府詩具有明顯的揭露、映射現(xiàn)實的創(chuàng)作意圖。最能夠說明這一點的是《怨歌行》,作者自注曰:長安有內(nèi)人出嫁,友人命代為《怨歌行》。內(nèi)人出嫁也就是改嫁,在這首樂府詩里李白的筆觸直接接觸到了底層社會現(xiàn)實。在寫法上,李白的樂府詩最大的特色是白描,像以上那首《搗衣篇》中繁縟的辭藻堆砌是少數(shù)。來感受一下李白的《大堤曲》:漢水臨襄陽,花開大堤暖。佳期大堤下,淚向南云滿。春風(fēng)無復(fù)情,吹我夢魂散。不見眼中人,天長音信斷。
如果與南朝蕭綱的《大堤曲》做一個對比,李白樂府詩的變化是巨大的。至于說李白的樂府詩《子夜吳歌》,寫法的變化就更大,其三曰:“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fēng)吹不盡,總是玉關(guān)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yuǎn)征?”這首樂府由創(chuàng)作手法的變化,發(fā)展到了思想內(nèi)涵、詩歌境界的更大創(chuàng)新。
李白是大量創(chuàng)作樂府的詩人。李白樂府詩在繼承樂府詩傳統(tǒng)的同時,又能變創(chuàng)其體,可謂是厚古不薄今,是獨具特色的李家之一體。李白樂府詩的審美價值表現(xiàn)在:在基本風(fēng)貌上古雅本色,在風(fēng)格上具有陰柔美的一面,在創(chuàng)作的主觀意識上創(chuàng)新強(qiáng)烈。
【李白經(jīng)典詩歌】相關(guān)文章:
李白經(jīng)典詩歌10-18
關(guān)于李白的詩歌有哪些 李白寫的詩歌有哪些04-13
李白詩歌賞析05-21
李白《將進(jìn)酒》詩歌賞析08-09
李白詩歌的風(fēng)格特點08-29
關(guān)于李白的詩歌(精選6首)09-05
李白經(jīng)典詩歌精品(15篇)10-18
李白北風(fēng)行詩歌鑒賞10-19
李白詩歌《將進(jìn)酒》鑒賞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