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妇张开腿让黑人通爽,吃瓜黑料,欧美激情内射喷水高潮,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成人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李白的古詩

時間:2024-06-23 12:22:09 詩人大全 我要投稿

李白的古詩范例(15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看到過許多經(jīng)典的古詩吧,古詩作為一種詩歌體裁,指的是與近體詩相對的古體詩,又稱古風、往體詩。那么什么樣的古詩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李白的古詩,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李白的古詩范例(15篇)

李白的古詩1

  1、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 —— 李白《獨不見》

  2、去年戰(zhàn)桑干源,今年戰(zhàn)蔥河道。 —— 李白《戰(zhàn)城南》

  3、咸陽二三月,宮柳黃金枝!畎住豆棚L》

  4、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唐。李白

  5、清溪清我心,水色異諸水。 —— 李白 《 清溪行 》

  6、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 李白 《 太原早秋 》

  7、攀條折春色,遠寄龍庭前。 —— 李白 《 折楊柳 》

  8、燕支落漢家,婦女無華色。 —— 李白 《 塞上曲 》

  9、君王選玉色,侍寢金屏中。 —— 李白 《 怨歌行 》

  10、月光還是少年的月光,九州一色還是李白的霜。

  11、只要朝著陽光,便不會看見陰影。(作者:李白)

  12、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作者:李白)

  13、山隨平野盡,江入大江流!畎住抖汕G門送別》

  14、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李白《贈孟浩然》

  15、在春雨的滋潤下生長了,正如古詩所頌: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16、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旁娛攀住短鎏鰻颗P恰

  17、掩妾淚,聽君歌!畎住兑棺鳌

  18、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畎住对骨椤

  19、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畎住洞阂孤宄锹劦 / 春夜洛陽城聞笛》

  20、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畎住缎且姸霹N花 / 子規(guī)》

  21、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鸥Α洞喝諔浝畎住

  22、穆穆清風至,吹我羅衣裾。青袍似春草,草長條風舒。——《古詩穆穆清風至》

  23、咸陽二三月,宮柳黃金枝。 ——唐李白《古風》

  24、蘭若生春陽,涉冬猶盛滋!豆旁娞m若生春陽》

  25、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關(guān)山月》)

  26、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李白:《靜夜思》)

  27、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李白:《古朗月行》)

  28、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李白《渡荊門送別》)

  29、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唐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30、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唐李白宣州謝朓餞別校書叔云)

  31、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唐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32、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唐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

  33、三山半落青山外,一水中分白鷺洲。(唐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34、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謝朓餞別校書叔云)

  35、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唐李白早發(fā)白帝城)

  36、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唐李白上李邕)

  37、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38、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唐李白金陵酒肆留別)

  39、回舟不待月,歸去越王家。 —— 李白《子夜吳歌·夏歌》

  40、荷花嬌欲語,愁殺蕩舟人。____李白《淥水曲》

  41、相思無因見,悵望涼風前!畎住墩酆捎匈洝

  42、攀荷弄其珠,蕩漾不成圓!畎住墩酆捎匈洝

  43、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李白

  44、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啤だ畎

  45、《古詩十九首·孟冬寒氣至》蕭統(tǒng)有情飲水飽,知足菜根香。

  46、蘭香不是香,是我口中氣。描述蘭花的優(yōu)美古詩句。難將湘管筆,寫出唇味道。

  47、你我之間如七律古詩,你揮筆定了首聯(lián),我得削砍了我的意志以求對仗你的'平仄、意境,末了還要為你壓韻。

  48、相思不可見,回首故人情!畎住都漠斖口w少府炎》

  49、寄情與流水,但有長相思!畎住稕艽ㄋ妥宓苠T》

  50、相思不惜夢,日夜向陽臺。 ——李白《寄遠十一首》

  51、相思杳如夢,珠淚濕羅衣!畎住秾W古思邊》

  52、相思在何處?桂樹青云端!畎住顿泤⒘茸印

  53、愿因三青鳥,更報長相思!畎住断喾晷小

  54、他日相思一夢君,應(yīng)得池塘生春草!畎住端蜕岬堋

  55、為言嫁夫婿,得免長相思!畎住督男小

  56、相思無日夜,浩蕩若流波。 ——李白《寄遠十一首》

  57、別后登此臺,愿言長相思。——李白《九日登山》

  58、相思無由見,悵望涼風前!畎住稊M古·其十一》

  59、懷君戀明德,歸去日相思。——李白《贈柳圓》

  60、相思不相見,托夢遼城東——李白《寓言三首》

  61、相思若循環(huán),枕席生流泉。——李白《去婦詞》

  62、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畎住抖汕G門送別》

  63、日沒群星出,長夜未有端!醴蛑稊M古詩十九首·其八》

  64、夕風改晨色,群星相連綴!醴蛑稊M古詩十九首·其七》

  65、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李白

  66、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畎住豆爬试滦小

  6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畎住鹅o夜思》

  68、峨嵋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

  69、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李白

  70、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李白

  7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

  72、夢繞邊城月,心飛故國樓。——李白《太原早秋》

  73、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畎

李白的古詩2

  1、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2、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3、渡荊門送別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境,云生結(jié)海樓。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4、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5、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6、金陵酒肆留別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7、早發(fā)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云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李白的古詩3

  靜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注釋】

  1、舉:抬。

 、僖顾迹阂蛔鳌办o夜思”。郭茂倩(qian欠)把它編入《樂府集·新樂府辭》,并說:“新樂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辭實樂府,而未嘗被于聲,故曰新樂府也!

 、诿髟鹿猓好髁恋脑鹿。

  (3)舉頭:抬頭。望明月:一作“望山月”。晉《清商曲辭·子夜四時歌·秋歌》:“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4)低頭:形容沉思的神態(tài)。思:思念。

  【韻義】

  皎潔的月光灑到床前,迷離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頭觀看明月呵明月,低頭鄉(xiāng)思連翩呵連翩。

  【詩文解釋】

  那透過窗戶映照在床前的月光,起初以為是一層層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下頭來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鄉(xiāng)。

  【創(chuàng)作背景】

  李白《靜夜思》一詩的寫作時間是公元726年(唐玄宗開元之治十四年)舊歷九月十五日左右。李白時年26歲,寫作地點在當時揚州旅舍。其《秋夕旅懷》詩當為《靜夜思》的續(xù)篇,亦同時同地所作。李白在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李白抬望天空一輪皓月,思鄉(xiāng)之情油然而生,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詩《靜夜思》。

  【評析】

  這是寫遠客思鄉(xiāng)之情的詩,詩以明白如話的語言雕琢出明靜醉人的秋夜的意境。它不追求想象的新穎奇特,也摒棄了辭藻的精工華美;它以清新樸素的筆觸,抒寫了豐富深曲的內(nèi)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動人,百讀不厭,耐人尋繹。無怪乎有人贊它是“妙絕古今”。李白的這首思鄉(xiāng)之作,被稱為“千古思鄉(xiāng)第一詩”,感動了古今無數(shù)他鄉(xiāng)流落之人。

  詩的起句,“床前明月光”,可謂平實樸素之極,以此清靜之景來襯出李白的寂寞孤單。這首詩在寫法上,能注意心理刻畫和行動舉止描寫相結(jié)合,第二句中,一個“疑”字點出李白的內(nèi)心深處迷離之因。由于是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因此很容易產(chǎn)生錯覺。這是李白極寫思鄉(xiāng)之切,因而才情思恍惚,眼目迷離。后兩句李白從沉思中轉(zhuǎn)而清醒過來,便是一“舉頭”,再一“低頭”。為何要“舉頭”?因為李白后來既然已醒悟到地上應(yīng)是月光而不是白霜,所以就產(chǎn)生了無窮的遐想,這就是“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之類的古人有關(guān)月光傳情的詩句所表述的思親之情。

  他感到光看地上的月光還不足以寄托自己的情思,因而便“舉頭”仰望,這樣便可看得更加真切一些,清晰一些,似乎要從這明月里尋找家人從遠方寄送來的美好祝愿。仰望既久,思念愈深,李白便又轉(zhuǎn)而“低頭”了。為何還要“低頭”呢?這是因為雖久久仰望,甚至望眼欲穿,依舊不能從明月那里得到一份慰藉,無奈之中,只得低頭沉思不語了。以無情言情則情出,從無意寫有意則意真。于是,李白將對故鄉(xiāng)的思念,化為寄情明月之舉,頭上的明月,心中的故鄉(xiāng),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賞析】

  這首詩寫的是在寂靜的月夜思念家鄉(xiāng)的感受。

  詩的前兩句,是寫李白在作客他鄉(xiāng)的特定環(huán)境中一剎那間所產(chǎn)生的錯覺。一個獨處他鄉(xiāng)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還能沖淡離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心頭就難免泛起陣陣思念故鄉(xiāng)的波瀾。何況是在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月色如霜的秋夜!耙墒堑厣纤敝械摹耙伞弊,生動地表達了李白睡夢初醒,迷離恍惚中將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誤作鋪在地面的濃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潔,又表達了季節(jié)的寒冷,還烘托出李白飄泊他鄉(xiāng)的孤寂凄涼之情。

  詩的后兩句,則是通過動作神態(tài)的刻畫,深化思鄉(xiāng)之情!巴弊终諔(yīng)了前句的“疑”字,表明李白已從迷朦轉(zhuǎn)為清醒,他翹首凝望著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鄉(xiāng)也正處在這輪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頭思故鄉(xiāng)”的結(jié)句。“低頭”這一動作描畫出李白完全處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那家鄉(xiāng)的父老兄弟、親朋好友,那家鄉(xiāng)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華與往事……無不在思念之中。一個“思”字所包涵的內(nèi)容實在太豐富了。

  明人胡應(yīng)麟說:“太白諸絕句,信口而成,所謂無意于工而無不工者!(《詩藪·內(nèi)編》卷六)王世懋認為:“(絕句)盛唐惟青蓮(李白)、龍標(王昌齡)二家詣極。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藝圃擷馀》)怎樣才算“自然”,才是“無意于工而無不工”呢?這首《靜夜思》就是個樣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來,說是“妙絕古今”。

  這首小詩,既沒有奇特新穎的想象,更沒有精工華美的辭藻;它只是用敘述的語氣,寫遠客思鄉(xiāng)之情,然而它卻意味深長,耐人尋味,千百年來,如此廣泛地吸引著讀者。

  一個作客他鄉(xiāng)的人,大概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吧:白天倒還罷了,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思鄉(xiāng)的情緒,就難免一陣陣地在心頭泛起波瀾;何況是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詩歌中所經(jīng)?吹降。例如梁簡文帝蕭綱《玄圃納涼》詩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李白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覺飛”來寫空明澄澈的月光,給人以立體感,尤見構(gòu)思之妙?墒沁@些都是作為一種修辭的手段而在詩中出現(xiàn)的'。這詩的“疑是地上霜”,是敘述,而非摹形擬象的狀物之辭,是李白在特定環(huán)境中一剎那間所產(chǎn)生的錯覺。為什么會有這樣的錯覺呢?

  不難想象,這兩句所描寫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夢初回的情景。這時庭院是寂寥的,透過窗戶的皎潔月光射到床前,帶來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李白朦朧地乍一望去,在迷離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鋪了一層白皚皚的濃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圍的環(huán)境告訴他,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著他抬頭一看,一輪娟娟素魄正掛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凈!這時,他完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對孤身遠客來說,最容易觸動旅思秋懷,使人感到客況蕭條,年華易逝。凝望著月亮,也最容易使人產(chǎn)生遐想,想到故鄉(xiāng)的一切,想到家里的親人。想著,想著,頭漸漸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從“疑”到“舉頭”,從“舉頭”到“低頭”,形象地揭示了李白內(nèi)心活動,鮮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動形象的月夜思鄉(xiāng)圖。

  短短四句詩,寫得清新樸素,明白如話。它的內(nèi)容是單純的,但同時卻又是豐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卻又是體味不盡的。李白所沒有說的比他已經(jīng)說出來的要多得多。它的構(gòu)思是細致而深曲的,但卻又是脫口吟成、渾然無跡的。從這里,讀者不難領(lǐng)會到李白絕句的“自然”、“無意于工而無不工”的妙境。

李白的古詩4

  1、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行路難》

  2、千金散盡還復來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李白

  3、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盡。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李白《秋風詞》

  4、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李白《金陵酒肆留別》

  5、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畎住缎葜xI樓餞別校書叔云》

  6、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李白《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

  7、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畎住栋丫茊栐隆

  8、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早知如此絆人心,何若當初無相識!畎住堕L相思》

  9、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畎住洞阂寡鐝牡芴依顖@序》

  10、相見情已深,未語可知心!畎

  11、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李白《長干行》

  12、相親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畎住肚镲L詞》

  13、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畎住秾⑦M酒》

  14、妾發(fā)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塵與灰。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十六君遠行,瞿塘滟堆。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八月蝴蝶黃,雙飛西園草。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畎住堕L干行》

  15、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畎住肚镲L詞》

  16、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李白《清平調(diào)》

  17、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李白《秋風詞》

  18、長相思,在長安。絡(luò)緯秋啼金井闌,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長天,下有綠水之波瀾。天長地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guān)山難。長相思,催心肝!畎住堕L相思三首》

  19、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永結(jié)無情游,相期邈云漢。——李白《月下獨酌》

  20、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畎

  21、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

  22、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畎住秱b客行》

  23、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愛酒,地應(yīng)無酒泉。天地既愛酒,愛酒不愧天。已聞清比圣,復道濁如賢。賢圣既已飲,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為醒者傳。——李白《月下獨酌其二》

  24、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李白《清平調(diào)》

  25、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畎住秾⑦M酒》

  26、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后千載名!畎住缎新冯y》

  27、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xiāng)人——李白

  28、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李白《將進酒》

  29、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李白《將進酒》

  30、漢帝重阿嬌,貯之黃金屋?韧俾渚盘,隨風生珠玉。寵極愛還歇,妒深情卻疏。長門一步地,不肯暫回車。雨落不上天,水覆難再收。君情與妾意,各自東西流。昔日芙蓉花,今成斷根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畎住舵∶

  31、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李白《秋風詞》

  32、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畎

  33、人煙寒桔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宣城謝I北樓》

  34、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畎住秹粲翁炖岩髁魟e》

  35、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李白《山中與幽人對酌》

  36、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早知如此絆人心,還如當初不相識。——李白《秋風詞》

  37、日色已盡花含煙,月明欲素愁不眠。——李白《長相思二首之二》

  38、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李白《宣州謝樓餞別校書叔云》

  39、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畎住秱b客行》

  40、春國送暖百花開,迎春綻金它先來;馃~林紅霞落,李花怒放一樹白!畎酌值挠蓙砬皟删錇槠涓杆鳎谌錇槠淠杆,最后則為李白所作——李白

  41、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九疊云錦張。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梁。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嶂凌蒼蒼。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fā)。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遙見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盧敖游太清!畎住稄]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42、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畎住对孪陋氉谩

  43、美人如畫傾他國,女子芳華紅顏禍。碩鼠古風先秦火,士人何處西風弱。——李白《美人如畫》

  44、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畎住稄]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45、拔劍平四海,橫戈卻萬夫——李白

  46、古來圣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李白《將進酒》

  47、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畎住秹粲翁炖岩髁魟e》

  48、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李白《三五七言》

  49、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風飄大荒寒。榮華東逝水,萬事皆波瀾。白日掩徂輝。浮云無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棲鴛鸞。且復歸去來。劍歌行路難——李白《古風(其三十九)》

  50、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但見淚痕濕,不知心念誰!畎住对骨椤

  51、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李白《行路難》

  52、長相思,摧心肝。日盡花含煙,月明欲素愁不眠。趙瑟初停鳳凰柱,蜀琴欲奏鴛鴦弦。此曲有意無人傳,愿隨春風寄燕然。憶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橫波目,今作流淚泉。不信妾斷腸,歸來看取明鏡前!畎住堕L相思》

  53、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畎住墩撛姟

  54、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畎

  55、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畎

  56、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李白《將進酒》

  57、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畎住稇浥f游寄譙郡元參軍》

  58、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李白《聽蜀僧浚彈琴》

  59、松柏本孤直,難為桃李顏——李白

  60、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

  61、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畎住顿浢虾迫弧

  62、人生貴相知,何用金與錢。——李白

  63、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畎住肚锲指琛

  64、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李白

  65、相思想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李白《秋風詞》

  66、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畎

  67、錦水東北流,波蕩雙鴛鴦。雄巢漢宮樹,雌弄秦草芳。寧同萬死碎綺翼,不忍云間兩分張。此時阿嬌正嬌妒,獨坐長門愁日暮。但愿君恩顧妾深,豈惜黃金買詞賦。相如作賦得黃金,丈夫好新多異心。一朝將聘茂陵女,文君因贈白頭吟。東流不作西歸水,落花辭條羞故林。兔絲固無情,隨風任傾倒。誰使女蘿枝,而來強縈抱。兩草猶一心,人心不如草。莫卷龍須席,從他生網(wǎng)絲。且留琥珀枕,或有夢來時。覆水再收豈滿杯,棄妾已去難重回。古來得意不相負,只今惟見青陵臺!畎住栋最^吟》

  68、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xiāng)!畎住犊椭凶鳌

  69、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fā)。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云間沒。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李白《把酒問月》

  70、相見不相親,不如不相見。相見情已深,未語可知心!畎住断嗪透柁o相逢行二首》

  71、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畎住洞核肌

  72、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畎住肚镲L詞》

  73、昔日芙蓉花,今成斷草根!畎

  74、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畎住渡街信c幽人對酌》

  75、生者為過客,死者為歸人。天地一逆旅,同悲萬古塵!畎住稊M古》

  76、光陰不可留,生世如轉(zhuǎn)蓬!畎

  77、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畎住督鹆昃扑亮魟e》

  78、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李白《宣州謝I樓餞別校書叔云》

  79、為君喚雪梅花開,握手一笑三千年!畎

  80、天上白玉京,十二樓五城。仙人撫我頂,結(jié)發(fā)受長生。——李白《經(jīng)亂離后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

  81、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畎

  82、君失臣兮龍為魚,權(quán)歸臣兮鼠變虎!畎住哆h別離》

  83、黃河走東溟,白日落西海,逝川與流光,飄忽不相待!畎

李白的古詩5

  1、《秋下荊門》

  李白

  霜落荊門江樹空,布帆無恙掛秋風。

  此行不為鱸魚膾,自愛名山入剡中。

  《秋下荊門》與五律《渡荊門送別》,是李白現(xiàn)存的出川后最早的作品。“荊門”,在湖北宜昌與宜都之間的長江南岸,與北岸之虎牙山對峙如門,為楚之西塞!岸朊忌皆掳胼喦,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李白的《峨眉山月歌》連用了四個地名,仍使人覺得氣韻流轉(zhuǎn)。此詩雖用了兩個典故,也令人感到如鹽之入水。李白在此既以“掛秋風”之“秋”點明題目,“布帆無恙”也表現(xiàn)了他一往無前的豪情。

  2、《望廬山瀑布二首》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全詩從“遙看”著眼與著筆,乃遠距離而非近距離。在日光的照射下,蒸騰的水汽化為紫色的煙霧,這是全詩的布景也是瀑布的背景。然后是瀑布出場,“遙看”二字點明題中之“望”。詩人的《望廬山瀑布》(其一)是五古,其中的“掛流三百丈,噴壑數(shù)十里。欻如飛電來,隱若白虹起”,對瀑布已描繪得很精彩了,但仍不及此詩后兩句比喻之獨創(chuàng),氣勢之飛動,神韻之浪漫。李白高唱在前,后人寫瀑布,往往離不開白練與銀河之喻。

  3、《秋登宣城謝脁北樓》

  李白

  江城如畫里,山晚望晴空。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李白與杜甫是唐代詩國天空的雙子星座,他們輝耀的是永恒的光芒!俺哂兴,寸有所長”,這是司馬遷所說而為后世所習用的名言,雖然李白五、七言絕句的數(shù)量與質(zhì)量遠在杜甫之上,但五、七言律詩的成就卻也遠不及杜甫,尤其是篇數(shù)僅寥寥數(shù)首的七律。他的五律整體成就雖說也不如杜甫,單篇或者說單挑,卻足可抗衡。如《秋登宣城謝朓北樓》即是。

  4、《獨坐敬亭山》

  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題目標明“獨坐”,全詩表現(xiàn)的就是詩人向純凈的大自然尋求精神寄托的遺世獨立之意。詩的構(gòu)圖是上天下地,詩的中心是作者與敬亭山!氨婙B”與“孤云”對舉成文,鳥“盡”云“閑”,說明天地之間一片岑寂,只剩下了“獨坐”的詩人自己。然而,詩人還要進一步申說和表現(xiàn)自己的孤獨,但他卻不從正面著筆,而移情于無知無覺的青山,青山和他竟然“相看兩不厭”,如此從側(cè)面烘托,更顯憤世與孤獨之深!

  5、《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

  李白

  刬卻君山好,平鋪湘水流。

  巴陵無限酒,醉殺洞庭秋!

  當此之時也,觸犯宦官李輔國而橫遭誣陷貶為嶺南尉的族叔李曄,因直言進諫貶為岳州司馬的.賈至,均不期而至岳陽,相逢在李白的生命的斜陽里。他們同游洞庭,相互唱和。李白本來就有一肚子的牢騷與憤懣,何況有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友情的鼓舞,又何況在百年三萬六千日日日須傾三百杯的酒精煽動之下?他要鏟平君山,讓湘水安流,讓一湖秋水都變成醉殺愁人的美酒,真是酒氣沖天、怨氣沖天、豪氣也沖天。

  6、《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

  李白

  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云邊。

  岳陽與洞庭何幸,大詩人李白數(shù)度光臨,為它們寫下了許多不朽的詩篇!澳虾币辉娛俏迨字R话阕⒓覍⒛虾尀椤岸赐ズ保m無大錯,卻不準確。洞庭湖之子的南湖,是今日岳陽南郊與洞庭湖相通的一處浩大湖泊。遠古時它流溢著乳香的名字叫“雍浥”,后來又名“湖”,因在岳陽城之南,所以“南湖”就成了她通用的芳名。秋月之夜的南湖,水天澄明,無煙無霧!澳涂伞睘樵跄、安得之意,詩人忽發(fā)奇想:怎么能劃向水天相接之處而直上青天呢?真是豪情壯采,不減當年。

李白的古詩6

  侍從游宿溫泉宮作

  [唐] 李白

  羽林十二將,羅列應(yīng)星文。霜仗懸秋月,霓旌卷夜云。

  嚴更千戶肅,清樂九天聞。日出瞻佳氣,蔥蔥繞圣君。

  九月十日即事

  [唐] 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更舉觴。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掛席江上待月有懷

  [唐] 李白

  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倏忽城西郭,青天懸玉鉤。

  素華雖可攬,清景不可游。耿耿金波里,空瞻鳷鵲樓。

  太原早秋

  [唐] 李白

  歲落眾芳歇,時當大火流。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夢繞邊城月,心飛故國樓。思歸若汾水,無日不悠悠。

  江行寄遠

  [唐] 李白

  刳木出吳楚,危槎百馀尺。疾風吹片帆,日暮千里隔。

  別時酒猶在,已為異鄉(xiāng)客。思君不可得,愁見江水碧。

  憶崔郎中宗之游南陽遺吾孔子琴撫之潸然感舊

  [唐] 李白

  昔在南陽城,唯餐獨山蕨。憶與崔宗之,白水弄素月。

  時過菊潭上,縱酒無休歇。泛此黃金花,頹然清歌發(fā)。

  一朝摧玉樹,生死殊飄忽。留我孔子琴,琴存人已歿。

  誰傳廣陵散,但哭邙山骨。泉戶何時明,長掃狐兔窟。

李白的古詩7

  《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夜宿山寺》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怨情》

  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

  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秋浦歌》

  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玉階怨》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口號》(一作口號留別金陵諸公 )

  食出野田美。

  酒臨遠水傾。

  東流若未盡。

  應(yīng)見別離情。

  《別東林寺僧 》

  東林送客處。

  月出白猿啼。

  笑別廬山遠。

  何煩過虎溪。

  《春思》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古詩大全300首李白

李白的古詩8

  古詩《寄崔侍御》

  年代:唐

  作者:李白

  宛溪霜夜聽猿愁,去國長為不系舟。獨憐一雁飛南海,卻羨雙溪解北流。高人屢解陳蕃榻,過客難登謝脁樓。

  此處別離同落葉,朝朝分散敬亭秋。

  作品賞析

  【韻譯】:

  宛溪霜夜,猿聲凄厲,聽者傷心。

  此身長期離開故土,仿佛是不系纜繩的孤舟。

  看到一只孤獨的大雁飛向南海,怎么不叫人心酸?

  真羨募宛溪的雙溪也知道向北方奔流。

  高尚的你多次為我解下陳蕃榻,招待得很不錯。

  我這個匆匆過客卻以難登上謝脁樓。

  我們?nèi)缤锾斓穆淙~,寒風一起,便要從敬亭山飄落到各自的歸宿。

  【簡析】:

  這首詩是李白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寶十二載)冬在金陵(今江蘇南京)時所作。關(guān)于崔侍御為何人,學術(shù)界尚存爭議。郁賢皓《李白詩中崔侍御考辨》認為,崔侍御即是崔成甫。這一年冬天李白在金陵與崔侍御的酬贈詩很多,這首《寄崔侍御》是其中之一。此詩格律盡管不是十分嚴整,也算是李白集中為數(shù)不多的'七言律詩之一。詩中主要表達作者對崔侍御的謝意與別情,表現(xiàn)了作者與友人之間的情誼。

李白的古詩9

  中丞宋公以吳兵三千赴河南軍次尋陽脫余之囚

  [唐] 李白

  獨坐清天下,專征出海隅。九江皆渡虎,三郡盡還珠。

  組練明秋浦,樓船入郢都。風高初選將,月滿欲平胡。

  殺氣橫千里,軍聲動九區(qū)。白猿慚劍術(shù),黃石借兵符。

  戎虜行當翦,鯨鯢立可誅。自憐非劇孟,何以佐良圖。

  贈常侍御

  [唐] 李白

  安石在東山,無心濟天下。一起振橫流,功成復瀟灑。

  大賢有卷舒,季葉輕風雅?飶蛯俸稳,君為知音者。

  傳聞武安將,氣振長平瓦。燕趙期洗清,周秦保宗社。

  登朝若有言,為訪南遷賈。

  寄王屋山人孟大融

  [唐] 李白

  我昔東海上,勞山餐紫霞。親見安期公,食棗大如瓜。

  中年謁漢主,不愜還歸家。朱顏謝春輝,白發(fā)見生涯。

  所期就金液,飛步登云車。愿隨夫子天壇上,閑與仙人掃落花。

  金陵送張十一再游東吳

  [唐] 李白

  張翰黃花句,風流五百年。誰人今繼作,夫子世稱賢。

  再動游吳棹,還浮入海船。春光白門柳,霞色赤城天。

  去國難為別,思歸各未旋?这刨Z生淚,相顧共凄然。

  朝下過盧郎中敘舊游

  [唐] 李白

  君登金華省,我入銀臺門。幸遇圣明主,俱承云雨恩。

  復此休浣時,閑為疇昔言。卻話山海事,宛然林壑存。

  明湖思曉月,疊嶂憶清猿。何由返初服,田野醉芳樽。

  陪從祖濟南太守泛鵲山湖三首

  [唐] 李白

  初謂鵲山近,寧知湖水遙。此行殊訪戴,自可緩歸橈。

  湖闊數(shù)千里,湖光搖碧山。湖西正有月,獨送李膺還。

  水入北湖去,舟從南浦回。遙看鵲山轉(zhuǎn),卻似送人來。

  宣城青溪 (一作入清溪山)

  [唐] 李白

  青溪勝桐廬,水木有佳色。山貌日高古,石容天傾側(cè)。

  彩鳥昔未名,白猿初相識。不見同懷人,對之空嘆息。

  望黃鶴樓

  [唐] 李白

  東望黃鶴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紅日。

  巖巒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頗聞列仙人,于此學飛術(shù)。

  一朝向蓬海,千載空石室。

  金灶生煙埃,玉潭秘清謐。

  地古遺草木,庭寒老芝術(shù)。

  蹇予羨攀躋,因欲保閑逸。

  觀奇遍諸岳,茲嶺不可匹。

  結(jié)心寄青松,永悟客情畢。

  上三峽

  [唐] 李白

  巫山夾青天,巴水流若茲。巴水忽可盡,青天無到時。

  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夜泊黃山聞殷十四吳吟

  [唐] 李白

  昨夜誰為吳會吟,風生萬壑振空林。龍驚不敢水中臥,猿嘯時聞巖下音。我宿黃山碧溪月,聽之卻罷松間琴。

  朝來果是滄洲逸,酤酒醍盤飯霜栗。半酣更發(fā)江海聲,客愁頓向杯中失。

李白的古詩10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鹅o夜思》

  2.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顿浲魝悺

  3.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对绨l(fā)白帝城》

  4.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進酒》

  5.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饵S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6.斷崖如削瓜,嵐光破崖綠。天河從中來,白云漲川谷。玉案赤文字,世眼不可讀。攝身凌青霄,松風拂我足。—《題舒州司空山瀑布》

  7.天回北斗掛西樓,金屋無人螢火流。月光欲到長門殿,別作深宮一段愁。桂殿長愁不記春,黃金四屋起秋塵。夜懸明鏡青天上,獨照長門宮里人。—《長門怨二首》

  8.初謂鵲山近,寧知湖水遙。此行殊訪戴,自可緩歸橈。湖闊數(shù)千里,湖光搖碧山。湖西正有月,獨送李膺還。水入北湖去,舟從南浦回。遙看鵲山轉(zhuǎn),卻似送人來。—《陪從祖濟南太守泛鵲山湖三首》

  9.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督鹆昃扑亮魟e》

  10.客自長安來,還歸長安去?耧L吹我心,西掛咸陽樹。此情不可道,此別何時遇。望望不見君,連山起煙霧。—《金鄉(xiāng)送韋八之西京》

李白的古詩11

  《秋浦歌》是唐代文學家李白所著。其全文古詩如下:

  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翻譯】

 。ㄎ遥╊^上的白發(fā)足足有三千丈(長),只因愁思無窮無盡也像這樣長。不知道在明亮的鏡子里的我,從什么地方得來這滿頭蒼蒼白發(fā)。

  《望天門山》是唐代文學家李白所著。其全文古詩如下: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翻譯】

  天門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沖擊而)從中間豁然斷開,江水從斷口奔涌而出。浩浩蕩蕩的長江東流到此(被天門山阻擋),激起滔天的波浪,回旋著向北流去。兩岸邊的青山,相對著不斷現(xiàn)出,(令人有兩岸青山迎面撲來的感覺)。我(仿佛乘坐)著一艘小船(從天邊)披著陽光順流而下。

  《夜宿山寺》是唐代文學家李白所著。其全文古詩如下: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翻譯】

  山上寺院的高樓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樣子,人在樓上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在這里我不敢大聲說話,恐怕(害怕)驚動天上的神仙。

  《峨眉山月歌》是唐代文學家李白所著。其全文古詩如下:

  峨嵋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翻譯】

  峨眉山的秋月,恰是一彎瓊舟,航行在天空,月光用溫柔的嘴唇吻入嘉陵江激情的水中。沐浴在這多情的月光里,我乘舟離開清溪與月兒一起駛向三峽,本想與你握別,可不知為什么你沒有來,我只好悻悻順流下重慶了。

  《春夜洛城聞笛》是唐代文學家李白所著。其全文古詩如下: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東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wù)哿,何人不起故園情。

  【翻譯】

  陣陣悠揚的玉笛聲,是從誰家中飄出的?隨著春風飄揚,傳遍洛陽全城。就在今夜的曲中,聽到令人哀傷的《折楊柳》,有誰的思鄉(xiāng)之情不會油然而生呢。

  《渡荊門送別》是唐代文學家李白所著。其全文古詩如下: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翻譯】

  在荊門之外的西蜀沿江東下,我來到了楚地準備盡情游覽。崇山隨著荒野出現(xiàn)漸漸逝盡,長江流進了廣闊無際的原野。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飛來天鏡,云層締構(gòu)城外幻出海市蜃樓。我依然憐愛這來自故鄉(xiāng)之水,行程萬里繼續(xù)漂送我的行舟。

  《贈孟浩然》是唐代文學家李白所著。其全文古詩如下: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

  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翻譯】

  我敬重孟先生的莊重瀟灑,他為人高尚風流倜儻聞名天下。少年時鄙視功名不愛官冕車馬,高齡白首又歸隱山林摒棄塵雜。明月夜常常飲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戀花草胸懷豁達。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著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華。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作者是唐代文學家李白。其全文古詩如下: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翻譯】

  樹上楊花落盡,杜鵑在不停地啼叫,聽說你被貶到龍標去了,那里地方偏遠要經(jīng)過五溪。讓我把對你的憂愁與思念托付給天上的明月吧,伴隨著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送友人》作者是唐代文學家李白。其全文古詩如下: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翻譯】

  青山橫亙在城郭的北側(cè),明凈的河水環(huán)繞在城郭的東方。我們即將在這里離別,你就要像孤飛的蓬草一樣踏上萬里征程。空中的白云飄浮不定,仿佛你行無定蹤的心緒,即將落山的太陽不忍沉沒,亦似我對你的.依戀之情。我們揮手告別,從這里各奔前程,兩匹馬似乎也懂得主人的心情,不忍離別同伴而蕭蕭長鳴。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作者為唐朝文學家李白。其古詩全文如下: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

  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

  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

  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

  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

  【翻譯】

  傍晚時從終南山上走下來,山月一路跟著我歸來;仡^望望剛才走過的山間小路,蒼蒼茫;\罩在一片青翠中。與斛斯山人攜手到他的田家,孩童出來打開柴門。走進綠竹掩映的幽靜小路,青蘿的枝葉時時拂著我們的衣裳。歡言笑談中得到了真正放松休息,暢飲著美酒,賓主頻頻舉杯。放聲高歌松風曲,歌罷銀河的星星已經(jīng)稀少。我喝醉了但主人非常高興,歡樂得忘了人間的詐心機。

李白的古詩12

  一、《望天門山》

  作者:唐代李白

  1、原文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zhi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2、譯文

  天門山從中間斷裂是楚江把它沖開,碧水向東浩然奔流到這里折回。

  兩岸高聳的青山隔著長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葉孤舟像從日邊駛來。

  二、《望廬山瀑布》

  作者:唐代李白

  1、原文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2、譯文

  太陽照耀香爐峰生出裊裊紫煙,遠遠望去瀑布像長河懸掛山前。

  仿佛三千尺水流飛奔直沖而下,莫非是銀河從九天垂落山崖間。

  三、《早發(fā)白帝城》

  作者:唐代李白

  1、原文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2、譯文

  清晨告別白云之間的白帝城,千里外的江陵一日就能到達。

  江兩岸的猿在不停地啼叫著,輕快的小舟已駛過萬重青山。

  四、《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作者:唐代李白

  1、原文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2、譯文

  舊友告別了黃鶴樓向東而去,在煙花如織的三月漂向揚州。

  帆影漸消失于水天相連之處,只見滾滾長江水在天邊奔流。

  五、《贈孟浩然》

  作者:唐代李白

  1、原文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

  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2、譯文

  我非常敬重孟先生的.莊重瀟灑,他為人高尚風流倜儻聞名天下。

  少年時鄙視功名不愛官冕車馬,高齡白首又歸隱山林摒棄塵雜。

  明月夜常常飲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戀花草胸懷豁達。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著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華!

  六、《靜夜思》

  作者:唐代李白

  1、原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2、譯文

  明亮的月光灑在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霜。我禁不住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xiāng)。

  七、《贈汪倫》

  作者:唐代李白

  1、原文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2、譯文

  李白乘舟將要離別遠行,忽聽岸上傳來踏歌之聲。

  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倫送我之情。

  八、《客中行》

  作者:唐代李白

  1、原文

  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xiāng)。

  2、譯文

  蘭陵美酒甘醇,就像郁金香芬芳四溢。興來盛滿玉碗,泛出琥珀光晶瑩迷人。

  主人端出如此好酒,定能醉倒他鄉(xiāng)之客。最后哪能分清,何處才是家鄉(xiāng)?

  九、《宣城見杜鵑花》

  作者:唐代李白

  1、原文

  蜀國曾聞子規(guī)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2、譯文

  在遙遠的故鄉(xiāng),曾聽過子規(guī)鳥凄惻的鳴啼;如今在異鄉(xiāng)宣城,又看到盛開的杜鵑花。

  子規(guī)鳴叫悲囀,使人愁腸寸斷。暮春三月鳥鳴花開之時,游子正思念他的故鄉(xiāng)三巴。

  十、《蘇臺覽古》

  作者:唐代李白

  1、原文

  舊苑荒臺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

  2、譯文

  山上荒臺與殘破的宮墻對著新綠的楊柳,山下采菱人的歌聲中一派春光錦繡。

  當日這里的歡歌盛舞到何處去尋?只有那曾照吳王宮里人的西江月依然如舊。

  李白著名古詩

  靜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xiāng)。

李白的古詩13

  望天門山

  唐代: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譯文

  長江猶如巨斧劈開天門雄峰,碧綠江水東流到此回旋澎湃。

  兩岸青山對峙美景難分高下,遇見一葉孤舟悠悠來自天邊。

  創(chuàng)作背景

  據(jù)安旗編著的《李白全集編年注釋》和郁賢皓編著的《李白選集》,《望天門山》是開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東經(jīng)當涂(今屬安徽)途中行至天門山,初次見到天門山時有感而作的。

  藝術(shù)特色

  “望”字統(tǒng)領(lǐng)全詩

  這是一首江行寫景的七絕詩,題為“望天門山”,可見作為描寫對象的天門山風光,系李白舟中放眼而“望”之所得。全詩在“望”字統(tǒng)領(lǐng)下展開,“天門”之山形水色融為一體,雄奇壯偉的景象得到充分的展現(xiàn)。李白身在船上,眼望兩岸青山,有船不動而山在動的錯覺,故寫出“兩岸青山相對出”的佳句,似青山有情,欣然出迎遠來的孤帆,頗富情趣。

  山水互為映襯

  詩中的山水是緊密關(guān)聯(lián),互為映襯的。楚江浩蕩,似乎把“天門”沖“開”,而“天門中斷”使楚江得以奔騰而出。天門兩峰橫夾楚江,而楚江激流穿越天門。山依水立,水由山出,山水相連,景象壯觀。“碧水東流”為山峰所遏制,故至天門而回旋,山為水開,水為山回,互為制約,又融為了一體!跋鄬Τ觥钡摹皟砂肚嗌健保c水中的“孤帆一片”,點面結(jié)合,動靜相襯,構(gòu)成一幅完整而動人的畫面。通覽全詩,山形水勢,或合說,或分寫,或明提,或暗示,密切相關(guān),互映互襯,展現(xiàn)出了極為宏闊壯觀的景象。

  鑒賞

  這首詩寫了碧水青山,白帆紅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絢麗的畫面。但這畫面不是靜止的,而是流動的。隨著李白行舟,山斷江開,東流水回,青山相對迎出,孤帆日邊駛來,景色由遠及近再及遠地展開。詩中用了六個動詞“斷、開、流、回、出、來”,山水景物呈現(xiàn)出躍躍欲出的動態(tài),描繪了天門山一帶的'雄奇闊遠。一、二句寫出了天門山水雄奇險峻不可阻遏的氣勢,給人驚心動魄之感;三、四句寫足也寫活了渾闊茫遠的水勢。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边@兩句寫李白遠眺天門山夾江對峙,江水穿過天門山,水勢湍急、激蕩回旋的壯麗景象。第一句緊扣題目,總寫天門山,著重寫出浩蕩東流的楚江沖破天門山奔騰而去的壯闊氣勢。它給人以豐富的聯(lián)想:天門兩山本來是一個整體,阻擋著洶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濤的沖擊,才撞開了“天門”,使它中斷而成為東西兩山。這和李白在《西岳云臺歌送丹丘子》中所描繪的情景頗為相似:“巨靈(河神)咆哮擘兩山(指河西的華山與河東的首陽山),洪波噴流射東海!辈贿^前者隱后者顯而已。在李白筆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顯示出沖決一切阻礙的神奇力量,而天門山也似乎默默地為它讓出了一條通道。第二句寫天門山下的江水,又反過來著重寫夾江對峙的天門山對洶涌奔騰的楚江的約束力和反作用。由于兩山夾峙,浩闊的長江流經(jīng)兩山間的狹窄通道時,激起回旋,形成波濤洶涌的奇觀。如果說上一句是借山勢寫出水的洶涌,那么這一句則是借水勢襯出山的奇險。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為指東流的長江在這一帶回轉(zhuǎn)向北。這也許稱得上對長江流向的精細說明,但不是詩,更不能顯現(xiàn)天門奇險的氣勢?杀容^《西岳云臺歌送丹丘子》:“西岳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黃河萬里觸山動,盤渦轂轉(zhuǎn)秦地雷。”“盤渦轂轉(zhuǎn)”也就是“碧水東流至此回”,同樣是描繪萬里江河受到崢嶸奇險的山峰阻遏時出現(xiàn)的情景,但作為一首七言古詩,寫得淋漓盡致。從比較中就可以看出《望天門山》作為絕句的崇尚簡省含蓄的特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边@兩句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第三句承前第一句寫望中所見天門兩山的雄姿;第四句承前第二句寫長江江面的遠景,點醒“望”的立腳點和表現(xiàn)李白的淋漓興會。李白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個地方遙望天門山,他“望”的立腳點便是從“日邊來”的“一片孤帆”。讀這首詩的人大都贊賞“兩岸青山相對出”的“出”字,因為它使本來靜止不動的山帶上了動態(tài)美,但卻很少去考慮李白何以有“相對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個固定的立腳點“望天門山”,那大概只會產(chǎn)生“兩岸青山相對立”的靜態(tài)感。反之,舟行江上,順流而下,望著遠處的天門兩山撲進眼簾,顯現(xiàn)出愈來愈清晰的身姿時,“兩岸青山相對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俺觥弊植坏普娴乇憩F(xiàn)了在舟行過程中“望天門山”時天門山特有的姿態(tài),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鮮喜悅之感。夾江對峙的天門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來,表示它對江上來客的歡迎。青山既然對遠客如此有情,則遠客自當更加興會淋漓。“孤帆一片日邊來”,正傳神地描繪出孤帆乘風破浪,越來越靠近天門山的情景,和李白欣睹名山勝景、目接神馳的情狀。由于末句在敘事中飽含李白的激情,這首詩便在描繪出天門山雄偉景色的同時突出了李白豪邁、奔放、自由灑脫、無拘無束的自我形象。

  這首詩意境開闊,氣魄豪邁,音節(jié)和諧流暢,語言形象、生動,畫面色彩鮮明。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八個字,但它所構(gòu)成的意境優(yōu)美、壯闊,人們讀了詩恍若置身其中。李白將讀者的視野沿著煙波浩渺的長江,引向無限寬廣的天地里,使人頓時覺得心胸開闊、眼界擴大。從詩中可以看到李白李白的豪放不羈的精神和不愿意把自己限在小天地里的廣闊胸懷。

李白的古詩14

  《早發(fā)白帝城》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時所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是李白詩作中流傳最廣的名篇之一。詩人是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壯麗多姿、順水行舟的流暢輕快融為一體來表達的。全詩不無夸張和奇想,寫得流麗飄逸,驚世駭俗,但又不假雕琢,隨心所欲,自然天成。

  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注釋:

  白帝城:故址在今四川省奉節(jié)縣白帝山上。它下臨長江,距三峽西口夔門極近。白帝山雖不高峻,但從江船仰望,卻仿佛城接云霞。楊齊賢注:“白帝城,公孫述所筑。初,公孫述至魚復,有白龍出井中,自以承漢土運,故稱白帝,改魚復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節(jié)縣,與巫山相近。所謂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前人或以此詩為李白青年出蜀時所作。然細審“千里江陵一日還”詩意,可知曾從江陵上三峽,此當為返還之作。應(yīng)是乾元二年(759)被流放夜郎途中,到白帝城時忽遇赦命,即回舟抵江陵時所作。

  辭:別,離開。這里指出發(fā)。

  白帝:白帝城。

  彩云間: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勢高聳,從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聳人云間。

  千里:白帝城到江陵約六百余里,這兒說千里,是大略的說法,形容兩地相距之遠。

  江陵:今湖北江陵縣。從白帝城到江陵約一千二百里,其間包括七百里三峽。《水經(jīng)注》卷三四《江水》“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障,隱天蔽日,自非亭午時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時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展葌黜,哀囀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啼:鳴叫,猿的叫聲象啼哭。

  輕舟:指載得輕行得快的船。

  譯詩、詩意:

  1早晨告別朝霞繚繞的白帝城,一日間行程千里回到江陵。兩耳邊仍然響著沿岸猿叫聲,輕輕的船兒早已越過千山萬嶺。

  2 清晨辭別彩云里的白帝城,一天時間就到達千里江陵。兩岸的猿猴不住聲地啼叫,輕快客船飛過了青山萬重。

  3清晨,我告別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遠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時間。兩岸猿聲,還在耳邊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覺,輕舟已穿過萬重青山。

  簡析:

  唐肅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春,李白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貶地。行至白帝城,忽聞赦書,驚喜交加,旋即放舟東下江陵。這首七絕詩抒寫了當時喜悅暢快的心情——旭日東升,光芒四射,彩霞萬朵,詩人懷著喜悅的心情,匆匆告別白帝城。船似箭發(fā),千里水路朝發(fā)夕至,一天就到了江陵。兩岸猿聲,啼個不住,身在這如脫弦之箭的船上,心情是何等興奮啊。小舟輕快,順流而下,很短時間,就穿過了萬重之山。這首詩氣勢奔放,描寫生動,如行云流水,一瀉千里,一氣呵成,自為神來之作,快詩快語令人百讀不厭,為傳誦千古的佳作。

  評點:

  肅宗乾元二年(759年)三月,李白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貶地,行至夔州白帝城,遇赦得還。李白忽聞赦書,驚喜交加,旋即放舟下江陵,故詩題又作“下江陵”。 本詩是一篇富于意境的經(jīng)典名篇,詩人把疾迅的舟行和兩岸景色風物融為一體,通過飛舟疾下的畫面生動表現(xiàn)了他獲赦的喜悅歡快心情。

  首句寫早上開船時的情景:詩人清晨辭別江邊山頂上的白帝城,此刻白帝城云霧繚繞,云霧在初升的太陽的照耀下顯得色彩繽紛,非常漂亮。詩人從山下仰望,白帝城就像藏在彩云中間一樣!安试崎g”三字,極寫白帝城的高峻,為全篇寫船下水行快做好鋪墊。這一句同時交代了辭別的時間是彩云縈繞的早晨。詩人在這曙光初燦的清晨,告別白帝城,興奮之情溢于言表。

  第二句緊承上句,寫江陵之遠,舟行之迅速。“千里”形容路程之遠,“一日”說明行舟之快。“千里”和“一日”,詩人用空間之遠與時間之短做懸殊對比,更加突寫了船快。更妙的還是“還”字,將詩人急于“回家”的急切心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也隱隱透露出詩人遇赦還鄉(xiāng)的喜悅。

  三、四句轉(zhuǎn)到對途中兩岸景物的描繪上,實際上是對上句的具體描述。古時長江三峽,常有高猿長嘯,然而何以“啼不住”呢?只因舟行如飛,兩岸風光目不暇接,詩人聽著不絕于耳的猿啼聲,不知不覺,“輕舟已過萬重山”。“輕”字再次強調(diào)舟行之快,從中可以看出詩人心情舒暢、歸心似箭!霸程洳蛔 迸c“輕舟已過”相互映襯,描繪出一幅雄偉壯麗的錦繡山河圖,表達了詩人不畏艱難險阻、毅然前進的胸襟和氣概。

  全詩洋溢著詩人經(jīng)過艱難困苦之后突然迸發(fā)的一種激情,雄峻而歡悅,使人神遠。

  賞析: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貶地。行至白帝城,忽聞赦書,驚喜交加,旋即放舟東下江陵,故詩題一作“下江陵”。此詩抒寫了當時喜悅暢快的心情。

  首句“彩云間”三字,描寫白帝城地勢之高,為全篇寫下水船走得快這一動態(tài)蓄勢。不寫白帝城之極高,則無法體現(xiàn)出長江上下游之間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勢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幾句中寫舟行之速、行期之短、耳(猿聲)目(萬重山)之不暇迎送,才一一有著落!安试崎g”也是寫早晨景色,顯示出從晦冥轉(zhuǎn)為光明的.大好氣象,而詩人便在這曙光初燦的時刻,懷著興奮的心情匆匆告別白帝城。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間之遠與時間之暫作懸殊對比,自是一望而知;其妙處卻在那個“還”字上—“還”,歸來也。它不僅表現(xiàn)出詩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隱隱透露出遇赦的喜悅。江陵本非李白的家鄉(xiāng),而“還”字卻親切得儼如回鄉(xiāng)一樣。一個“還”字,暗處傳神,值得細細玩味。

  第三句的境界更為神妙。古時長江三峽,“常有高猿長嘯”。然而又何以“啼不住”了呢?我們不妨可以聯(lián)想乘了飛快的汽車于盛夏的長晝行駛在林蔭路上,耳聽兩旁樹間鳴蟬的經(jīng)驗。夫蟬非一,樹非一,鳴聲亦非一,而因車行人速,卻使蟬聲樹影在耳目之間成為“渾然一片”,這大抵就是李白在出峽時為猿聲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這如脫弦之箭、順流直下的船上,詩人是何等暢快而又興奮啊!清人桂馥讀詩至此,不禁贊嘆道:“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飛越!(《札樸》)

  瞬息之間,輕舟已過“萬重山”。為了形容船快,詩人除了用猿聲山影來烘托,還給船的本身添上了一個“輕”字。直說船快,那自然是笨伯;而這個“輕”字,卻別有一番意蘊。三峽水急灘險,詩人溯流而上時,不僅覺得船重,而且心情更為滯重,“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上三峽》)如今順流而下,行船輕如無物,其快速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萬重山”一過,輕舟進入坦途,詩人歷盡艱險重履康莊的快感,亦自不言而喻了。這最后兩句,既是寫景,又是比興,既是個人心情的表達,又是人生經(jīng)驗的總結(jié),因物興感,精妙無倫。

  全詩給人一種鋒棱挺拔、空靈飛動之感。然而只賞其氣勢之豪爽,筆姿之駿利,尚不能得其圜中。全詩洋溢的是詩人經(jīng)過艱難歲月之后突然迸發(fā)的一種激情,故雄峻迅疾中,又有豪情歡悅?齑煲,使人神遠。后人贊此篇謂:“驚風雨而泣鬼神矣”(楊慎《升庵詩話》)。千百年來一直為人視若珍品。為了表達暢快的心情,詩人還特意用上平“刪”韻的間、還、山作韻腳,讀來是那樣悠揚、輕快,令人百誦不厭。

  賞析二:

  全詩四句全在一個“流”字,以體現(xiàn)詩人遇赦之后,從此海闊天空的輕松與喜悅的心情。

  首句“彩云間”三字,描寫白帝城地勢之高,為全篇描寫下水船走得快這一動態(tài)蓄勢!安试崎g”的“間”字當作隔斷之意,詩人回望云霞之上的白帝城,以前的種種恍如隔世。一說形容白帝城之高,水行船速全在落差。如果不寫白帝城之高,則無法體現(xiàn)出長江上下游之間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勢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幾句中寫舟行的迅捷、行期的短暫、耳(猿聲)目(萬重山)的不暇迎送,才一一有著落。“彩云間”也是寫早晨景色,顯示出從晦暝轉(zhuǎn)為光明的大好氣象,而詩人便在這曙光初燦的時刻,懷著興奮的心情匆匆告別白帝城。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間之遠與時間之短作懸殊對比。這里,巧妙的地方在于那個“還”字上!斑”,歸來的意思。它不僅表現(xiàn)出詩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隱隱透露出遇赦的喜悅。江陵本非李白的家鄉(xiāng),而“還”字卻親切得如同回鄉(xiāng)一樣。一個“還”字,暗處傳神,值得讀者細細玩味。

  第三句的境界更為神妙。古時長江三峽,“常有高猿長嘯”。詩人說“啼不住”,是因為他乘坐飛快的輕舟行駛在長江上,耳聽兩岸的猿啼聲,又看見兩旁的山影,猿啼聲不止一處,山影也不止一處,由于舟行人速,使得啼聲和山影在耳目之間成為“渾然一片”,這就是李白在出峽時為猿聲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這如脫弦之箭、順流直下的船上,詩人感到十分暢快和興奮。清代桂馥稱贊:“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飛越!(《札樸》)

  瞬息之間,“輕舟”已過“萬重山”。為了形容船快,詩人除了用猿聲山影來烘托,還給船的本身添上了一個“輕”字。直說船快,那便顯得笨拙;而這個“輕”字,卻別有一番意蘊。三峽水急灘險,詩人溯流而上時,不僅覺得船重,而且心情更為滯重,“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上三峽》)。如今順流而下,行船輕如無物,船的快速讀者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萬重山”一過,輕舟進入坦途,詩人歷盡艱險、進入康莊旅途的快感,也自然而然地表現(xiàn)出來了。這最后兩句,既是寫景,又是比興,既是個人心情的表達,又是人生經(jīng)驗的總結(jié),因物興感,精妙無倫。

  全詩給人一種鋒棱挺拔、空靈飛動之感。然而只看這首詩的氣勢的豪爽,筆姿的駿利,還不能完備地理解全詩。全詩洋溢的是詩人經(jīng)過艱難歲月之后突然迸發(fā)的一種激情,所以在雄峻和迅疾中,又有豪情和歡悅?齑煲,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余地。為了表達暢快的心情,詩人還特意用上平“刪”韻的“間”、“還”、“山”來作韻腳,使全詩顯得格外悠揚、輕快,回味悠長。

李白的古詩15

  獨坐敬亭山

  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

  注釋:

  (1)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对涂たh志》記載:“在宣城縣北十里。山有萬松亭、虎窺泉。”《江南通志》卷一六寧國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府志云:古名昭亭,東臨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煙市風帆,極目如畫!

  (2)盡:沒有了。

  (3)孤云:陶淵明《詠貧士》中有“孤云獨無依”的句子。朱諫注:“言我獨坐之時,鳥飛云散,有若無情而不相親者。獨有敬亭之山,長相看而不相厭也。”

  (4)獨去閑:獨去,獨自去。閑,形容云彩飄來飄去,悠閑自在的樣子。孤單的云彩飄來飄去。

  (5)厭:滿足。

  譯文:

  鳥兒們飛得沒有了蹤跡,天上飄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遠處飄去。只有我看著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無語地注視著我,我們誰也不會覺得滿足。誰能理解我此時寂寞的心情,只有這高大的敬亭山了。

  創(chuàng)作背景:

  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來江南名郡,大詩人如謝靈運、謝朓等曾在這里做過太守。李白一生一共七次游覽宣城,這首五絕作于753年(天寶十二載)秋游宣州時,是李白被迫離開長安后,經(jīng)過了長達十年的漫游,來到宣城時所寫。長期飄泊生活,使李白飽嘗了人間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態(tài)炎涼,從而加深了對現(xiàn)實的不滿,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傲岸倔強的性格仍一如既往。這期間,他寫了大量的借游仙、飲酒的方式排遣苦悶的詩,也寫了許多寄情山水、傾訴內(nèi)心情感的詩。

  賞析:

  前兩句“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看似寫眼前之景,其實,把傷心之感寫盡了:天上幾只鳥兒高飛遠去,直至無影無蹤;寥廓的長空還有一片白云,卻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飄越遠,似乎世間萬物都在厭棄詩人。“盡”、“閑”兩個字,把讀者引入一個“靜”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鳥的喧鬧聲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靜;在翻滾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別的清幽平靜,盡既有消失的意思,又有慢慢消失在天際的感覺。閑,主要是為了表達閑適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閑適襯托作者心境的閑適。這兩個詞對“獨”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主要是為了寫作者此刻獨坐但情意悠然,很符合李白本人的仙道思想。

  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來江南名郡,大詩人如謝靈運、謝朓等曾在這里做過太守。李白一生凡七游宣城,這首五絕作于天寶十二載(753)秋游宣州時,是李白離開長安后,經(jīng)過了長達十年的漫游,來到宣城時所寫。長期飄泊生活,使李白飽嘗了人間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態(tài)炎涼,從而加深了對現(xiàn)實的不滿,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傲岸倔強的性格仍一如既往。這期間,他寫了大量的借游仙、飲酒的方式排遣苦悶的詩,也寫了許多寄情山水、傾訴內(nèi)心情感的詩。此詩寫?yīng)氉赐ど綍r的情趣,正是詩人帶著懷才不遇而產(chǎn)生的孤獨與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懷抱中尋求安慰的生活寫照。

  前二句“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看似寫眼前之景,其實,把孤獨之感寫盡了:天上幾只鳥兒高飛遠去,直至無影無蹤;寥廓的長空還有一片白云,卻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飄越遠,似乎世間萬物都在厭棄詩人。

  此二句意象以“眾星拱月”式并置,前句中心詞“鳥”是中心意象,加上“飛”字形成一個復合意象,強化動態(tài)表現(xiàn)意義。“眾鳥”原可以讓讀者聯(lián)想到山中閑靜寧謐的場景,群鳥兒在空山中婉轉(zhuǎn)鳴啼,有個格外的逸趣,而眼前,眾鳥高飛,離人越來越遠,“高”顯然是起到一個拓展空間的作用,抬頭仰望,空闊的藍天上,鳥兒在遠走高飛,直至看不見!一個“盡”字,增強了此句的表現(xiàn)力度,可以想見李白此時的萬般惆悵。后句“云”為中心詞,與“去”復合,默默的云也在漸漸飄走。而云并非滿天白云,原本就只是“孤云”無伴,偏偏還悠閑地慢慢地飄離。詩人以“閑”寫出了孤云的狀態(tài),突出了離去的過程,讓讀者在品味孤云離去的狀態(tài)時,感知詩人內(nèi)心的不忍和無奈,回腸蕩氣。

  “盡”“閑”兩個字,把讀者引入一個“靜”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鳥的喧鬧聲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靜;在薄云離散之后感到特別的清幽平靜。它們都似乎有靈性,不愿與詩人為伴,遠離詩人而去,只留下一個闊大茫茫的空間,詩人坐在這樣的空間之中,更顯孤獨和渺小。其實,山林的鳥是飛不盡的,云也不會飄游到天外。在詩中,眾鳥孤云都離詩人而去,這是詩人情感外射的結(jié)果,是詩人有意創(chuàng)造為表現(xiàn)自己的孤獨情感的茫茫空間。這種生動形象的寫法,能給讀者以聯(lián)想:李白坐在那里已經(jīng)有一段時間了,他眼看著眾鳥、孤云漸漸飛去,眾鳥和孤云都離開了敬亭山,只有自己依舊坐在那里欣賞著它,勾畫出他“獨坐”出神的形象,為下聯(lián)“相看兩不厭”作了鋪墊。

  三、四兩句“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義手法,將敬亭山人格化、個性化。盡管鳥飛云去,詩人仍沒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著幽靜秀麗的敬亭山,覺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脈脈地看著自己。他們之間不必說什么話,已達到了感情上的交流。 “相看兩不厭”表達了詩人與敬亭山之間的深厚感情。“相”“兩”二字同義重復,把詩人與敬亭山緊緊地聯(lián)在一起,表現(xiàn)出強烈的感情。同時,“相看”也點出此時此刻唯有“山”和“我”的孤寂情景與“兩”字相重,山與人的相依之情油然而生。結(jié)句中“只有”兩字也是經(jīng)過錘煉的,更突出詩人對敬亭山的喜愛!叭松靡恢鹤阋印保B飛云去又何足掛齒!這兩句詩所創(chuàng)造的意境仍然是“靜”的,表面看來,是寫了詩人與敬亭山相對而視,脈脈含情。實際上,詩人愈是寫山的“有情”,愈是表現(xiàn)出人的`“無情”;而他那橫遭冷遇,寂寞凄涼的處境,也就在這靜謐的場面中透露出來了。

  “眾鳥”、“孤云”這動的意象與“敬亭山”這靜的意象相反并置,時間和空間的維度里僅僅出現(xiàn)了量的變化,而心理的維度卻產(chǎn)生著質(zhì)的變化: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壓抑的士大夫往往對“逝去”,對“消散”有著特殊的敏感,人事短暫,宇宙永恒,常常是他們不遇時發(fā)出的慨嘆。引恒久的山為知己,可能是“長安不得見”后,不得已而為之的一種方式了。如果長安招引他,他會不隨眾鳥高飛去?

  詩人筆下,不見敬亭山秀麗的山色、溪水、小橋,并非敬亭山無物可寫,敬亭山“東臨宛溪,南俯城闉,煙市風帆,極目如畫”,然而風景如畫又如何?我們也無從知曉詩人相對于山的位置,或許是在山頂,或許在空闊地帶,然而這些都不重要了。本詩的寫作目的不是贊美景物或者借景抒情,而是借此地無言之景,抒內(nèi)心無奈之情。詩人在被擬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尋到慰藉,似乎少了一點孤獨感。然而,恰恰在這里,詩人內(nèi)心深處的孤獨之情被表現(xiàn)得更加突出。人世間的深重的孤獨之情,詩人人生悲劇的氣氛充溢在整首詩中。全詩似乎全是景語,無一情語,然而,由于景是情所造,因而,雖句句是景,卻句句是情,誠如王夫之所說是“情中景,景中情”。沈德潛《唐詩別裁》評曰:“傳獨坐之神!

  李白對大自然有著強烈的感受力,他善于把自己的個性融化到自然景物中去,使他筆下的山水丘壑也無不具有理想化的色彩!疤炖堰B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夢游天姥吟留別》)。他用胸中之豪氣賦予山水以崇高的美感,他對自然偉力的謳歌,也是對高瞻遠矚、奮斗不息的人生理想的禮贊,超凡的自然意象是和傲岸的英雄性格渾然一體的。同時,李白又寫了許多具有晶瑩透剔的優(yōu)美意境的山水詩。李白的山水詩與其說是對自然形貌的逼真描繪,不如說是按詩人個性被改造和理想化了的圖景。他只求把握整體的氣勢或氛圍,而略去具體的細節(jié),甚至連觀照景物的視覺轉(zhuǎn)移的順序也往往毫不在意。李白的山水詩又是無往而不抒情的,他善于把山水物色和特定的情緒滲透、交融在一起,在“景”的形勢和“情”的特征之間有著“同構(gòu)互感”的微妙的呼應(yīng)關(guān)系。

【李白的古詩】相關(guān)文章:

李白的古詩01-06

李白的經(jīng)典古詩05-16

李白古詩06-06

李白思鄉(xiāng)的古詩12-30

古詩大全李白08-24

李白古詩句05-09

李白古詩(通用)06-12

李白古詩[精品]06-12

(熱門)李白的古詩06-22

李白的古詩【熱】06-20

青川县| 剑阁县| 西畴县| 区。| 本溪| 扶绥县| 龙岩市| 黑龙江省| 中阳县| 宜阳县| 马龙县| 秭归县| 桂林市| 新巴尔虎右旗| 福鼎市| 洪湖市| 赫章县| 自治县| 连城县| 茌平县| 镇宁| 平顶山市| 漳浦县| 章丘市| 双辽市| 池州市| 临邑县| 德庆县| 阜康市| 盖州市| 义马市| 桂东县| 邵阳市| 万州区| 庆元县| 全州县| 日土县| 台南市| 日照市| 中方县| 勐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