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賞析方法
1、襯托
襯托是烘托的一種,指的是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來陪襯或?qū)φ。襯托手法又分兩種:一種是正襯(陪襯),一種是反襯。正襯是用相同的東西來襯托,如白居易的《長恨歌》,寫楊貴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以美襯美;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蘇軾《念奴嬌o赤壁懷古》)這首詞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卻從千古風(fēng)流人物寫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戰(zhàn)時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反襯是用相反的東西來襯托,有以動襯靜,以美襯丑,以樂襯苦等。如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僧敲月下門等都是以鬧襯靜。
2、以樂景寫哀情屬反襯手法的一種,表面上寫的是一種歡樂的場景,而實際上借此來表達(dá)一種悲哀、凄楚的情緒。如歐陽修的《踏莎行》草薰風(fēng)暖搖征轡,離愁漸遠(yuǎn)漸無窮,以散發(fā)芳香的青草與和暖的春風(fēng)這種樂景反襯詞人無窮的離愁別緒這一哀情。又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fēng),昔日游上苑時的熱鬧與美好正顯示了今日處境的凄涼。
3、化動為靜就是在詩中將動景化為靜景來寫。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中遙看瀑布掛前川一句,將富有動態(tài)的瀑布化為靜態(tài)來寫,一個掛字,惟妙惟肖地表現(xiàn)出傾瀉的瀑布在遙看中的形象,包含著詩人對大自然的神奇?zhèn)ゴ蟮馁濏灐?/p>
4、動靜結(jié)合指在詩中詩人、事、景的動靜有機(jī)地結(jié)合起來描寫的一種手法。如杜甫的《絕句》:遲日江山麗,春風(fēng)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詩的尾句與第三句動態(tài)的飛燕相對照,動靜相間,相映成趣。
5、抑揚指的是在褒貶人、事、物的'時候,為了使人信服,或預(yù)先防止別人的反駁,常對要褒的先寫其不足,對要貶的先寫其長處,這種手法就是抑揚。如元曲沛公,大風(fēng),也得文章用。卻教猛士嘆良弓,多了游云夢。駕馭英雄,能擒能縱,無人出彀中。后宮,外宗,險把炎劉并。先寫劉邦的種種神威,臨末才說到后宮外宗之亂,欲楊先抑,諷刺性極強。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高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王昌齡《閨怨》)
這首詩采用先揚后抑的手法,先寫少婦不知愁,后面才說她悔,通過對少婦情緒微妙變化的刻畫,深刻表現(xiàn)了少婦因觸景而產(chǎn)生的感傷和哀怨的情緒,突出了閨怨的主題。
6、白描與工筆白描原是國畫的一種畫法,指純用線條勾畫,不加色彩渲染,后用于文學(xué)創(chuàng)作,指用最簡練的筆墨,不加烘托而描畫出鮮明生動的形象的一種描寫手法。工筆是指對事物注重細(xì)部,進(jìn)行精雕細(xì)刻、重彩濃墨的描繪。如蘇軾的《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采擷生活中的兩個小景,以白描手法加以表達(dá),融情于景,造成了一種別有情趣的美感。
7、意象組合意象組合類似于電影中的蒙太奇手法,蒙太奇是電影導(dǎo)演為表現(xiàn)影片的主題思想,把許多鏡頭組織起來,使之構(gòu)成一部前后連貫、首尾完整的影片。詩歌中的意象組合是作者根據(jù)表達(dá)的需要,將一些意象按照生活的邏輯,有機(jī)地組合在詩中,給人以鮮明的形象感。如馬致遠(yuǎn)的《天凈沙o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fēng)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此曲由前三句九個名詞組成不同景物意象,它們巧妙地組織在一個畫面里,渲染了一派凄涼蕭瑟的晚秋氣氛,從而含蓄地烘托出旅人的哀愁。溫庭筠的《商山早行》中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寫了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六個意象,這兩句純用名詞組成的詩句,寫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確實稱得上是意象俱足的佳句。
8、曲筆曲筆是寫文章時故意離開本題而不直書其事的寫法。杜牧的《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商女不知亡國恨就是曲筆,因為商女是侍侯他人的歌女,她們唱什么是由聽者的趣味而定的,可見真正不知亡國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賞者--封建貴族、官僚、豪紳。詩作最后兩句于婉曲輕麗的風(fēng)調(diào)之中,表現(xiàn)出辛辣的諷刺、深沉的悲痛和無限的感慨。表達(dá)了封建知識分子對國事懷抱隱憂的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貴族正以聲色歌舞、紙醉金迷的生活來填補他們腐朽而空虛的靈魂。
【古詩賞析方法】相關(guān)文章:
古詩詞賞析方法03-07
關(guān)于古詩詞賞析方法03-07
關(guān)于古詩詞賞析的方法03-07
語文古詩詞賞析方法03-07
初中古詩詞賞析方法03-07
關(guān)于語文古詩詞賞析方法03-07
高考古詩詞賞析方法03-07
中考語文古詩詞賞析方法03-07
初中語文古詩詞賞析方法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