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菊花古詩原文及賞析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過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詩吧,古詩泛指中國古代詩歌。那些被廣泛運用的古詩都是什么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 菊花古詩原文及賞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菊花古詩原文及賞析1
菊花
唐 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譯文
一叢一叢的秋菊環(huán)繞著房屋,看起來好似詩人陶淵明的家。繞著籬笆觀賞菊花,不知不覺太陽已經快落山了。不是因為百花中偏愛菊花,只是因為菊花開過之后便不能夠看到更好的花了。
注釋
秋叢:指叢叢秋菊。舍(shè):居住的房子。陶家:陶淵明的家。陶,指東晉詩人陶淵明。遍繞:環(huán)繞一遍;h(lí):籬笆。日漸斜(xiá):太陽漸漸落山。斜,傾斜。因古詩需與上一句押韻,所以應讀xiá。盡:完。更(gèng):再。
鑒賞
元。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歷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稱“元白”。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寫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其愛菊之名,無人不曉,而菊花也逐漸成了超凡脫俗的隱逸者之象征。歷代文人墨客愛菊者不乏其人,其中詠菊者也時有佳作。中唐詩人元稹的七絕《菊花》便是其中較有情韻的一首。 第一句“秋叢繞舍似陶家”的“繞”字寫屋外所種菊花之多,給人以環(huán)境幽雅,如陶淵明家之感。詩人將種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見秋菊之多,花開之盛。這么多美麗的菊花,讓人心情愉悅。 第二句“遍繞籬邊日漸斜”表現(xiàn)了詩人專注地看花的情形。第二句中的“繞”字寫賞菊興致之濃,不是到東籬便駐足,而是“遍繞籬邊”,直至不知日之將夕,表現(xiàn)了詩人賞菊時悠閑的情態(tài)。詩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愛菊之情,似較五柳先生有過之而無不及!氨槔@”“日漸斜”,把詩人賞菊入迷,流連忘返的情態(tài)和詩人對菊花的由衷喜愛真切地表現(xiàn)了出來,字里行間充滿了喜悅的心情。前兩句短短的十四個字,有景、有情、有聯(lián)想,活脫脫地勾勒出一幅詩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叢賞花吟詩而樂不思返的畫面。 三四兩句“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點明了詩人愛菊的原因。這兩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轉,指出自己并非沒來由地鐘情菊花。時至深秋,百花盡謝,唯有菊花能凌風霜而不凋,獨立支持,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機。詩人熱愛生活、熱愛自然,這四季中最后開放的菊花使他忘情,愛不能舍了。詩人從菊花凋謝最晚這個角度出發(fā),寫出了自己獨特的愛菊花的理由。其中也暗含了對菊花歷盡寒冷最后凋零的堅強品格的.贊美之情。中國古典詩詞常借物詠懷喻志,如屈原的《桔頌》,陳子昂的《感遇》,都是范例。元稹《菊花》一詩贊菊花高潔的操守、堅強的品格,也是這種寫作手法,寓有深意。 這首七言絕句詩,雖然寫的是詠菊這個尋常的題材,但用筆巧妙,別具一格,詩人獨特的愛菊花理由新穎自然,不落俗套,并且發(fā)人思考。詩人沒有正面寫菊花,卻通過愛菊,側面烘托它的優(yōu)秀品格,美妙靈動,意趣盎然。該詩取陶詩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樸素的語言吟詠,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蘊藉之至;而是在描繪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道出愛菊之由而又不一語說盡,留下了想象空間去回味咀嚼,這就增強了它的藝術感染力。
菊花古詩原文及賞析2
菊花
唐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譯文:
一叢叢的秋菊環(huán)繞著這家農舍,好像到了陶淵明先生的家。我繞著這家的籬笆墻賞菊,一圈又一圈,不知不覺中,竟已西斜。
百花之中,不是我最菊,而是因為菊花凋零得最晚,如果它開謝了,后面也就無花可賞了。
注釋:
1、秋叢:指叢叢秋菊。
2、舍:居住的`房子。
3、陶家:陶淵明的家。陶,指東晉詩人陶淵明。
4、遍繞:環(huán)繞一遍。
5、籬:籬笆。
6、日漸斜:太陽漸漸落山。斜,傾斜。
7、盡:完。
8、更:再。洛城:今河南洛陽。
賞析:
這首七言絕句詩,雖然寫的是詠菊這個尋常的題材,但用筆巧妙,別具一格,詩人獨特的愛菊花理由新穎自然,不落俗套,并且發(fā)人思考。
詩人沒有正面寫菊花,卻通過愛菊,側面烘托它的優(yōu)秀品格,美妙靈動,意趣盎然。
該詩取陶詩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樸素的語言吟詠,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蘊藉之至;而是在描繪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道出愛菊之由而又不一語說盡,留下了想象去回味咀嚼,這就增強了它的藝術感染力。
菊花古詩原文及賞析3
其一
寂寞東籬濕露華⑴,依前金靨照泥沙⑵。
世情兒女無高韻,只看重陽一日花。
其二
過了登高菊尚新,酒徒詩客斷知聞。
恰如退士垂車后⑶,勢利交親不到門。
譯文翻譯
其一
重陽后菊花雖然還帶著濕露,鮮嫩可愛,但已經無人來賞。與重陽前比并沒有差異,還是金色的菊蕊照著地上的泥沙。世俗之人沒有超脫的情趣,不解賞花,只知道看重陽節(jié)那一天的菊花。
其二
過了重陽登高節(jié)之后,菊花還是很新嫩的`,但所謂的酒徒與詩客”,都沒有聲息了,不再來賞菊花了。這就好像當官的人辭官之后,親朋故友都不再到門探訪一樣。
注釋解釋
⑴東籬:化自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因陶淵明詩意而后人借以特指菊花栽種之地。
、平痨v(yè):字面意思是指金色的笑臉,其實是詩人的化用,實意是形容菊花,這一用法宋朝尤為常見。
⑶退士:退休之官員。垂車:猶“懸車”,以懸掛車子表示不再當官上朝。
創(chuàng)作背景
《重陽后菊花二首》是南宋詩人范成大創(chuàng)作的一組七言絕句。這兩首詩借重陽節(jié)后的菊花抒寫感受,第一首詩借看菊事刺世人庸俗,第二首詩借看菊事刺世人的勢利。兩首詩感從事生,不是憑空而來,感情抒發(fā)得自然明白,有其獨到之處;然好作議論,求明暢,不尚含蓄,顯出宋詩的特點。
這兩首詩創(chuàng)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作者致仕家居石湖(今屬江蘇)時。宋代盛行在重陽賞菊之事。
詩文賞析
第一首,起句先寫重陽后的菊花無人觀賞。“寂寞”,無人到來;“東籬”,特指菊花栽種之地;“濕露華”,菊花帶著濕露,猶鮮嫩可愛。后三字與前二字對照,以見無人見賞的可惜,七字之中,自為比照,詞意充實。第二句又申述菊花之美,與重陽前比較,進一步比照!耙狼啊保划愔仃栔;“金靨”,形容金黃色的菊蕊;“照泥沙”,光彩照地,然只獨照泥沙,有傷嘆之意。第三四句“世情兒女”指世俗之人;說他們沒有超脫的情趣,即“無高韻”,所以只能應著節(jié)日故事,“看重陽一日”之“花”,實際上意在求福求壽,不解賞花。此詩借看菊事刺世人庸俗。
第二首,起句寫過了重陽“登高節(jié)”后,菊花尚新,也即第一首前二句的意思。第二句寫“酒徒”與所謂的“詩客”,都沒有聲息了,不再來賞菊花了。第三四句說菊花在節(jié)日與節(jié)后受人們的不同對待,恰好像當官的人辭官之后,“親交”都不再“到門”探訪一樣。范成大做過大官,這時“致仕”家居,大概也嘗過世人這種冷淡的況味,故見重陽后的菊花有感而一發(fā)之。這首詩借看菊事刺世人的“勢利”。
【 菊花古詩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菊花》古詩賞析09-18
古詩原文及賞析04-24
寒食古詩原文賞析07-31
古詩《赤壁》原文賞析11-22
淚古詩原文及賞析04-28
效古詩原文及賞析01-09
乞巧古詩原文及賞析08-20
古詩江南原文及賞析11-24
《效古詩》原文及賞析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