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窩是青春的墳墓》是長江文藝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隨筆集,作者是七堇年。全書共分為兩部分,驚蟄與清明,寓意成長與寫作路途上的不同階段。
【內容簡介】
《被窩是青春的墳墓》是七堇年的首部隨筆集,全書共分為兩部分,驚蟄與清明,寓意成長與寫作路途上的不同階段;收錄曾經發(fā)表在雜志上的部分中短篇作品,并加入了大部分最新創(chuàng)作的散文等作品。
【作者簡介】
姓名:趙勤
筆名:七堇年、山荊
性別:女
生日:1986年10月5日
星座:天秤
愛好:文字、音樂、電影、攝影(厭惡被拍)、旅行
學歷:2003-2005年就讀于私立高中成都外國語學校05級。高考前外語過GRE,并在清華自主招生復選的筆試口試中順利通過,最后在高考中意外地敗北,與清華大學失之交臂,于是改進天津外國語大學。
喜歡的作家:史鐵生、黃碧云、安妮寶貝等
七堇年2002署名發(fā)表《被窩是青春的墳墓》并入圍第六屆新概念作文大賽,開始嶄露頭角。2006年,她在二十歲的時候完成第一部長篇小說《大地之燈》,并于2007年首次出版,獲得矚目。2008年出版第二部長篇小說《瀾本嫁衣》[1];其后有《被窩是青春的墳墓》、《塵曲》等文集出版、再版。2010年榮獲第九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最具潛力新人獎;2013年,第三部長篇小說《平生歡》問世。2014年獲紫金·人民文學之星長篇小說獎。[2-3]逾十年來,七堇年的寫作不斷趨于成熟,以風格獨特的洗麗文筆著稱。2014年起逐步開始涉及編劇、翻譯等領域,2015年主編岸口系列第一輯《近在遠方》,翻譯愛爾蘭作家克萊爾·吉根的短篇小說《寄養(yǎng)》,出版文集《燈下塵》。
【讀后感】
《被窩是青春的墳墓》的作者是七堇年,一個80后青年作家,文筆也談不上相當出彩,但卻有自己獨特的風格,也是她的文字,卻帶給尚且青蔥的我們一些深思,一些動力。是她的文字陪了我高中三年歲月然后走到現在,始終心中記得那句,要有最樸素的生活,與最遙遠的夢想。是了,這就是我們,所必須擁有的。
第一次是在高一的教室中讀完。很多很多內容,我都以為是在寫我自己。
第二次,是高二,當時過了一段陰暗日子,日日都抑郁不堪,活在自己的世界,卻又是在看了這本書,再一次走了出來,為我的夢想而奮斗,為我的理想而打拼。
高三的時候,在宿舍里,在一堆堆習題和試卷的縫隙里,我始終放了這本書在床頭,在難過的時候,受挫的時候,開心的時候,都翻開來讀一讀。
在這本書里,我看到了小七的成長過程,卻也從只言片語中看到我自己的成長過程。我看到黃昏空蕩的教室,打在黑板上的光暈中清楚的寫著今天值日生的名字,空氣渾濁的高三的教室,和印刷著“題網恢恢,疏而不漏”的參考書,昏昏欲睡的課堂上窗外的陰霾天色,以及遠處高大喬木微微搖晃不定的姿態(tài),華燈初上的時候,在教學樓頂看成群飛過的鴿子和日落,幻滅的云霞和微弱的光線,一黑板以黑板的習題看的眼睛發(fā)酸到眼眶中的液體……這樣的過去,我們每一個人都經歷過,這些在我的腦海中打下烙印的過去,滾燙的日子。
我在不斷不斷重溫的高三那段時光,那時的艱難,那時細微的開心。一點點瑣事,讓我現在每每想起都是快樂和眷念。懷念校園的那一草一木,課桌上刻下的字跡,走廊里依稀還在的喧鬧,辦公室里面和老師圍著討論的歡笑…
可我們終于要揮手告別從前,告別那群一起度過這段時光的朋友們。那個籃球打得最好的帥氣的他,那個文字寫得很好總在校刊上看到文章的她。那個總是調皮被老師批評的他,那個考試發(fā)揮失?薇亲拥乃,那個對她說加油要一起上同一所大學的他,每一個他和她,我們都要告別…
我們曾經是茫然的少年,在這樣一條幾乎每個人都要經過的路上,盲目的跟著走了上來,未來到底應該是什么樣子,這些堅忍和執(zhí)著又會換來什么,我不知道。也許大家心里會有一個模糊的影像,一個城市,亦或者一所學校,抑或一種生活…為了這些,我們隱忍的孤獨的走過那條路,沒有人可以幫我們,未來是我們自己的,路該怎么走,選擇要怎么做,只能靠我們自己。
堅持我們的夢想,堅持我們的理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凍,路遠馬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