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
1 知識與能力: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2 過程與方法: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對我國古代文化的興趣。
【學習重點】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學習難點】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學習方法】誦讀—自學—討論—探究。
【學習流程】
(一)預(yù)習檢測
1 作者( ),( )代詞人,字( ),號( )
2 題目中的“寄北”的意思是
(二)課內(nèi)探究
1 讀完詩歌以后,在你的頭腦中浮現(xiàn)的是幾個人的形象?
2 解釋下列詩句中加下畫線的字的意思。
�、� 何當共剪西窗燭 [何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卻話巴山夜雨時 [卻]:_________;[話]:__________
3 用“/”畫出古詩的朗讀節(jié)拍。
君 問 歸 期 未 有 期,
巴 山 夜 雨 漲 秋 池。
何 當 共 剪 西 窗 燭,
卻 話 巴 山 夜 雨 時。
4 對《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
A.“君問歸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無法盡快與好友相見的無奈。
B.“巴山夜雨漲秋池”是說自己處境的孤寂凄冷。
C.“何當共剪西窗燭”是指對與好友促膝深談的深切期盼。
D.詩中最后兩句是實寫自己的經(jīng)歷。
5 《夜雨寄北》詩中寫思歸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詩句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了對未來歡聚的向往之情的詩句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6 詩人想像什么時候才能回到家中,和妻子一起一邊剪去燃盡的燭芯,一邊回味這巴山的綿綿夜雨。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一種怎樣的心情?
(三)訓練檢測(8分,書寫1分)
1 詩中表現(xiàn)詩人仕途失意,滯留他鄉(xiāng),思歸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的詩句:
, 。
2 詩中把現(xiàn)實的時間推到未來,把現(xiàn)實的實景推移到想象中的境界,讓親人在確定的氛圍中尋求心靈的慰藉的名句:
, 。
3 詩中寫期望與失望交替,愁緒與秋池共漲的虛實相生的畫面,映現(xiàn)著詩人淹沒于愁情的心境的句子:
, 。
4 詩中馳騁想象,另辟蹊徑 ,表達思念之情的句子:
, 。
總結(jié)反思
這是一首七絕詩, 在教學的時候我精心設(shè)計了教學的流程可沒有收到預(yù)期的效果。
1、要在最短的時間里讓學生進入思考的狀態(tài),組織活動的、合作的、反思的教學。關(guān)鍵是問題設(shè)計,同時要知道學生處在哪個位置上。從學生的位置上看教材。創(chuàng)設(shè)一個有利于對話的情境很重要吧,一個前提就是要相信學生,這樣才能大膽設(shè)計問題。
2、“〈泊秦淮〉的第一句,這幅畫面里都有哪些景物?”覺得這個問題問得比較成功。
3、〈浣溪沙〉里的對偶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睘榱送怀鰧φ痰奶攸c,師生一問一答,分別用“我說XX”、“我對XX”的句式來對答,效果不錯。下課時有學生問什么時候?qū)β?lián)。
4、前兩首講得詳細,也念了自讀提示,后一首沒講,小測的效果明顯前兩首好。怎樣培養(yǎng)學生自學的能力呢?是不是后一首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呢?這幾首是課外附錄的古詩,要不要講,要怎樣講呢?
5、一個輕松的氛圍也很重要吧,而這和平時對學生的態(tài)度有很大的關(guān)系。平等的態(tài)度,眼里有學生,學生才會想出“在雨夜里朋友在等信”這樣的情景。
6、分析詩歌的意象對學生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及藝術(shù)性有很重要的作用。此首詩里就是“夜雨漲秋池”和“共剪西窗燭”的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