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下冊《燈光》教學簡案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理解先烈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和為此作出的貢獻,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2.了解作者由具體事物而產生的聯想,理解課文思想內容。
3.學習本課生字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從郝副營長在激戰(zhàn)前的神情和談話,理解先烈的寬廣胸懷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從郝副營長在戰(zhàn)斗中舍身為后繼部隊引路的壯舉,學習先烈的無私奉獻精神。
2.理解作者由具體事物而產生的聯想。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學生自學生字新詞。
1.默讀課文,劃出不認識的字詞。查字典自行學習。
2.教師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困難。
(二)導入新課。
(三)學習課文。
1.默讀課文,看一看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請你用最精練的語言概括出來。
2.自由讀課文,按要求自學課文,可以在書上做些標記。
自學思考題:
(1)試給課文分為三段。
引導學生:哪些自然段寫的是作者回憶的往事?
(2)“多好啊!”這句話在課文出現了幾次?分別是誰在什么情況下說的?他們說話時,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的是什么?
從郝副營長的話語中,我們可以體會出前輩們的崇高品質。他們的條件艱苦,他們不知索取,只求奉獻。他們可以奉獻自己的力量,自己的熱情,他們更可以為了祖國的解放,為了人民的幸福奉獻自己的生命。
(3)從課文中,我們看一看寫了郝副營長哪些方面的崇高品質?你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
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引導學生:
第一方面:他是一位年輕的著名的戰(zhàn)斗英雄。
第二方面:他有著崇高的思想境界。
(4)作者為什么把回憶往事安排在特定的環(huán)境——天安門廣場呢?
我們首先看文章的開頭部分。
�、僬埻瑢W讀第1、2自然段,你讀懂了什么?你是怎樣讀懂的?
②請學生讀第1、2自然段,要有感情地朗讀。
(5)文章的開頭和結尾有什么關系?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文章的開頭和結尾互相照應。在結尾,作者交代是在天安門前璀璨的華燈下,想到了這位親愛的戰(zhàn)友。
這里從回憶中回到現實。再次出現華燈,使讀者感到“燈光”這條線索一直沒有斷,而且“我”在天安門廣場璀璨的燈光下回憶往事,包含著我不忘過去,決心把先烈的革命精神發(fā)揚光大的意思。
分析到這里,段落就十分清楚了,開頭、結尾,中間回憶部分,全文三段就這么劃分。
3.教師組織學生討論,理解全文。
4.教師總結全文。
同學們,你們學習了這篇課文后,有什么感想和體會嗎?
5.完成課后作業(yè)。指導學生縮寫。
首先,我們必須知道你所要縮寫的文章的意思是什么?對這篇文章有充分的理解。然后,根據文章的內容,把主要的意思提煉出來,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抓住文章的主干。
最后,我們根據提煉出來的主干,稍作添加,縮寫成一篇與原文意思一樣的一篇短文。
六年級下冊《燈光》教學反思
《燈光》是一篇回憶往事的課文。課文通過對一件關于燈光的往事的回憶,歌頌了革命先烈的獻身精神,說明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緊扣文眼——“多好啊!”“多好啊!”在文章中出現了三次,是整篇課文的“文眼”。教學中讓學生找一找“多好啊”一共出現了幾次?分別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的?他們說這話時看到了什么,會想到些什么?在教學中我注重對學生圈畫品讀的學法指導,注重以課文為例子進行標點訓練和寫作指導,關注語文知識的生長點,通過拓展延伸將文本與歷史、現實生活、學生生活相聯系,讓學生在課堂上知識情感雙豐收。在這節(jié)課中我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參與和表現的機會,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能動性,發(fā)揮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文本之間的交互作用,讓學生有機會在課堂上表現自己。保證了學生在課堂上有足夠的學習時間和空間,有足夠的時間讀書、思考、說話。最后我還安排了小練筆:郝副營長,我想對您說„„留給學生發(fā)揮的自由空間,思維補白,為學生創(chuàng)設動筆寫寫的機會。從課堂效果看,學生領會到了革命先烈們無私的奉獻精神,激發(fā)出了學生心靈深處最細膩的感受。
然后我緊扣課題,三次讀。“燈光”的含義非常深刻,教學中,我安排了三讀課題。第一次是在新課伊始,讀課題說說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學生說得非常美;第二次是在感知課文以后再讀課題,說說這一次你看到的僅僅是明亮的燈光嗎?學生體會深,回答精彩;第三次是在學完課文談一談自己該怎么做以后讀課題,從而讓體會得到進一步的升華,遺憾的是我居然忘記讓學生讀了。
最后我安排了一個小練筆“燈光”,要求學生由一處燈光產生聯想,寫一個片段。
更多相關文章:
2.人教版新課標六年級下冊《作文上的紅雙圈》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