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和狼的故事》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課題是《鹿和狼的故事》。下面我就結合我的教學設計和課堂的實際教學做一個簡單解說,敬請多多指教!
一、教材分析
《鹿和狼的故事》是新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第十一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內閱讀課文。課文所在單元的主題是“珍惜資源,保護環(huán)境”,單元學習任務是“把握主要內容,聯系實際,深入思考。同時,積極行動起來,珍惜資源,保護環(huán)境,為了美好家園,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這篇課文以羅斯福為了保護鹿而下令消滅狼從而導致巨大的生態(tài)災難為例,闡明了不同生物之間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道理,告誡人們必須尊重生物界的這種客觀規(guī)律。本課作者的寫作思路是先敘述具體事例,再分析這一事例產生嚴重后果的原因,最后從教訓中概括出維護生態(tài)平衡的道理。
二、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標中提出的“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維度,以及結合這篇文章上述的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三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關系,增強維護生態(tài)平衡的意識。
3.領悟作者通過具體事例的分析概括來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三、重點難點
為了凸顯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高度統(tǒng)一的這一屬性。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為了解課文內容,弄清羅斯福下令捕殺狼這一決
策的錯誤所在,初步懂得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關系,增強維護生態(tài)平衡的意識。
四、設計理念及做法
1.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通過語言文字來把握思想內容,在語言文字的品味中感悟道理。既注重訓練學生的語言能力,又注重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牢牢把握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結合這一特點。本篇文章分為兩部分,1至6自然段為第一部分,記敘了一個故事,7至9自然段為第二部分,揭示了一些道理。第二部分的道理比較深奧、枯燥。怎樣讓學生理解、體會不同生物之間是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道理并樹立保護生態(tài)平衡的意識呢?怎樣讓深奧的道理符合小學生的認知心理,化難為易呢?在故事部分做文章,通過對故事的細細體會、感受,讓學生自然地意識到保護生態(tài)平衡的重要性。故事與道理渾然一體,深刻的道理就蘊涵在淺顯的故事中。故事部分品讀到位了,道理自然也就懂得了。所以在處理教材時,我花較多的時間重點品讀故事部分的三個文段:①“20世紀初葉,美國亞里桑那州北部的凱巴伯森林還是松杉蔥郁,生機勃勃。大約有四千只鹿在林間出沒。兇惡殘忍的狼是鹿的大敵!痹佻F美麗和諧的自然環(huán)境,與后文破壞后的環(huán)境形成對比,感受維護生態(tài)平衡的重要性;②“槍聲在森林中震蕩。在獵人冰冷的槍口下,狼接連發(fā)出慘叫,一命嗚呼!备惺芾堑臒o可奈何和獵人的冷酷無情;③“整個凱巴伯森林中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茍延殘喘”“十萬多只鹿在森林中東啃西啃,灌木叢吃光了就啃食小樹,小樹吃光后又啃食大樹的樹皮??一切能被鹿吃的食物都難逃厄運。森林中的綠色植被一天天在減少,大地露出的枯黃一天天在擴大!弊屛覀兎路鹂吹搅寺沟拿\和整個大自然的命運,從而認識到羅斯?偨y(tǒng)決定的嚴重錯誤,意識到保護環(huán)境、維護生態(tài)平衡的重要性。在對語言文字的品讀中道理不需要分析,不需要講解,
更不需要灌輸,是潛移默化,是潤物細無聲,是水到渠成。
2.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注重搭建一個點、線、面結合的立體網絡,讓學生有多個層面的收獲;努力做到有整體的把握,有清晰的脈絡,也有細節(jié)的精彩。一篇較長的文章如何找到教學的突破口呢?鹿群數量變化的后面隱藏著維護生態(tài)平衡的重要性這一主題(而這正是這篇文章的重點目標),這一組數字就是一個“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點,也是引導學生學習文章的一條線。所以,我作了如下設計:①將表示鹿群數量變化的數詞找出來;②4000只鹿生活的環(huán)境是怎樣的?③為什么鹿的數量很快就超過了十萬只?④后來鹿怎么又只剩下不到8000只了呢?⑤深情描述:4000——10萬——8000,不僅僅數字在變化,還有很多事物都發(fā)生了改變!狼死了!林毀了!本想保護的鹿也掙扎在死亡線上!為什么?為什么美麗和諧的自然會變成這樣?你想說點什么嗎?這幾個數字串聯起來,使文章脈絡清楚,學習起來思路清晰。
3.學以致用,融會貫通,讓語文真正地向思維開放、向生活開放、向個性開放。讀書,不僅要讀進去,使自己有所收獲,有所感悟(語言的、思想的、寫法的),還要讀出來,在書中讀到自己,向個性開放;讀到生活,向生活開放;讀書,不僅是接納,是吸取,更是思考,是創(chuàng)新,在接納吸取中拓展思維的廣度,在思考創(chuàng)新中深化思維的深度,提升思維的高度,向思維開放。所以,我做了如下嘗試:①補白:如果狼會說話,在中彈倒地的那一剎那,它會說什么呢?培養(yǎng)學生感受文本的敏銳度和想象能力;②生活中還有這樣互相聯系,互相制約的事物嗎?引導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引導學生關注生活,拓展思維。
五、教法和學法
1.教法
這是一篇看似淺顯實則耐人尋味的好文章。所以我借助提示中問
題、層層深入與學生的積極質疑、主動探究緊密結合起來作為本文的一主要教學手段。
、偻ㄟ^朗讀感悟的方法,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基本內容和主要情節(jié);
、谕ㄟ^討論交流的方法,引導學生了解羅斯?偨y(tǒng)的做法以及造成的結果,最后得出啟示。
2.學法
在學生的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倡導“自主閱讀”的學習方式,具體采用了點撥式指導法、反饋式指導法。
六、教學過程
1.簡介資料,導入新課
上課伊始,我就巧妙地將課前的談話與文本做了有機的結合,以狼的資料引入,激起學生的學習和探究欲望。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讀可以:顯形,激趣,動情,啟智,育人?梢詫⒄Z言文字轉化成為一幅幅鮮活的畫面。在這里我主要通過“讀前問題引導,讀后導”這三步,引導學生要求去讀通、讀準、讀懂文本,初步理解文章主要內容,這樣掃除閱讀文本的障礙,所以這里我根據課文前導語的提示,讓快速地默讀課文,了解文章主要內容,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印象,并及時總結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不僅授之以魚,更是授之以漁。這樣也體現了語文課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
3.知識梳理,合作探究 。
在設計這個環(huán)節(jié),我的切入點是:羅期福為了保護凱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結果怎樣?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
理?先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分組交流討論,接著把羅斯福的做法及結果展示給大家,并指出錯在哪里。最后讓學生換位思考:狼在中槍倒下的一剎那間,會說些什么?順藤摸瓜談自己的學習體會,畫出和文中相似的生物鏈,加強對課文的理解和對自然規(guī)律的理解。
4.拓展延伸,總結全文
出示《蛇與莊稼》的故事。請學生快速閱讀,體會這個故事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以上就是我關于《路與狼的故事》這篇課文的說課。敬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
調理脾胃需單舉 搖頭擺尾去心火 雙手攀足固神藥 攥拳怒目增氣力 向后七癲百病消 八段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