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實用】佛語的語錄集合70句
生死相續(xù),由惑、業(yè)、苦。發(fā)業(yè)潤生,煩惱名惑;能感后有諸業(yè)名業(yè);業(yè)所引生眾苦為苦。(古印度)護法等《成唯識論》卷六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佛語的語錄70句,歡迎大家分享。
1、人的心靈,若能如蓮花如日月,超然物外,無分別心、取舍心、愛憎心、得失心,便能獲得自在與安詳。
2、人生百相,世態(tài)萬千,生活中,有一種無言的愛,叫自愛。它,是一條靜靜的溪流,不需要別人懂得,是獨自的流淌;它,是一曲曼妙的音樂,不需要刻意雕飾,是獨自的聆聽;它,是一朵清麗的閑花,不需要所謂的追逐,所謂的奢望,是獨自的微笑,獨自的世界。
3、若悲傷有人分擔,又何嘗不是一種慰藉;若孤單有人陪伴,又何時何處不是心暖、心安。最真的感情永遠都是:死皮賴臉中破涕為笑,心甘情愿中不厭其煩。
4、我們誰都不知道,誰會與誰相遇。那些路過的風景,只是眼前掠過的一道光。轉眼,即逝。每一天,在等待與期望中而過,每一天,都與陌生人擦肩而過。我們不斷的遇見,彼此的臉龐在那段路上開始捻熟,我們不斷的錯過,熟悉的臉龐開始遺忘……誰不是誰的陌生人?我又是誰的陌生人呢?
5、有的人很會罵人,罵得對方心痛得來比刀割還難受。"看我把他痛罵一頓,他已經幾天吃不下飯",卻得意洋洋的,很高興。但是,你結果是受地獄報,受了之后即使到了人間,聽到的聲音都是違意聲,都是不稱心的聲,都是說你不好的聲音。那是果報。
6、人生的路能不能走好,自身的能力是一方面,目標同樣不可或缺。
7、人生不如意事 十常八九所以心態(tài)放寬,對待一切事物報以平常心看待。
8、發(fā)心從最初便要廣大,行事到最終還需周全。
9、有人表面上很冷,其實內心很熱;有人看上去很熱,實際上 很冷。與人交往,不要被表象迷惑,要深入對方的內心,心靈的樣 子才是一個人為人的真實樣子。行走于世,哪能不與人交往?但與 人相交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察心辨人是交友的重要一環(huán),不察而交, 后果難料。
10、然佛無別佛,唯心即是。以佛真法身,猶若虛空。若達妄元虛,則本有法身自現(xiàn),光明寂照,圓滿周遍,無欠無余。更莫將心向外馳求!逗┥嚼先藟粲稳
11、我幻想著在以后的某一天,我與你歸隱山林。清晨,鳥語花香,風清霧茫,十指相攜,找山而上。午后,竹林清禪,素紙筆桿,一筆一劃,墨色暈染。傍晚,梨花相伴,一箏一琴,相知相鳴,月柔星嘆。
12、多原諒人一次,就多造一次福。把量放大,福就大。
13、少欲知足,是最富有的人生。
14、心平,路就平;心寬,路就寬。
15、七生依一滅,一滅持七生,一滅滅亦滅,六七永無遷。(唐)長沙景岑禪師(《傳燈錄》卷十)
16、付出無所求,是最大的成就。
17、我們不能活在過去,而是要做好今天的事情,認真過好每一個今天。
18、(法藏比丘)具足五劫,思惟攝取莊嚴佛國清凈之行!幌驅V厩f嚴妙土!诓豢伤甲h兆載永劫,積植菩薩無量德行。……教化安立無數(shù)眾生,住于無上正真之道!稛o量壽經》卷上
19、生病是對生命的反省,對身體的關照。當你躺在病床上,是為了讓你感覺上帝的存在,讓你停下來對生命系統(tǒng)進行維修和保養(yǎng)。生病其實是一種需要,平時從來不生病的人一旦進醫(yī)院就是大病,有的甚至就回不來了,所以小病小災等煩惱都是必須的,它是對生命的一種關照。
20、人生富足之道,不在于物質,而在于自心。
21、昨日夜叉心,今朝菩薩面。菩薩與夜叉,不隔一條線!氖馑紭I(yè)禪師
22、猶若安明山,不為風所動,睿人亦如是,不為毀譽動!冻鲫捉洝肪矶
23、我們并沒有賢明的心,不愿意聽善知識的教言,這時,病便不可少。"修行人,無事常帶三分病",此話極有道理。病,隨時在身,不能回避,不能驅離,如同報警紅燈,提示我們:"錯了!"出家人獨身、素食、起居有節(jié),所得的病,多數(shù)與心性有關。
24、我們能不能擁有一顆慈悲的心,臉上能不能經常帶有一絲笑容,口中能不能經常說一些溫柔的話語,關鍵是每天要做心的訓練,在心中建立起正知正見,要用正面、樂觀的心態(tài)來培養(yǎng)自己的清靜之心。
25、空并不是指一切都沒有,而是說人可以努力去促成某事,但無論成功還是失敗,都不需要放在心里。得失不掛心,才能斬斷煩惱的根源?帐侵笇σ磺胁回潙,萬事都放下,心中無一物,才不會有執(zhí)著心,沒有執(zhí)念,才不會產生痛苦。
26、我們都無法忘懷初次相遇時的心動,那回眸時驚心動魄的一瞬間,在多年以后還能讓你悸動。你如果能時時保持新鮮感,讓他常常感覺你的不同,他會重新認識你身上的閃光點。
27、心中的負擔才是最重的負擔和精神桎梏。
28、當你倒霉時,你身上的陰性場態(tài)總是占主導,而陽性場態(tài)也是最弱之時,當陰遠超于陽時,就會麻煩不斷,禍不單行,此時遇見小人或撞見鬼都是常有的事。
29、能觀心者,究竟解脫;不能觀者,永處纏縛。
30、名利就像一只皮箱,在我們用它時,就將它提起,不用時就把它放下。倘若不用時,你仍然把它提在手上,便是累贅。為了名利終其一生,即使置身山間的快樂仙境,也會使精神墮入痛苦深淵。
31、沒有吃過苦的人生,就無法真正探討道理,也無法充分發(fā)揮良能。
32、做一個云水禪心的人,在紛繁的塵世中,承受花開的美麗,承受凋零的凄涼?v算人世冷暖,天高地遠,我幺們依舊可以讓日子過的清凈簡單。日子如行云流水,我們卻可以烹一杯世味熬煮的茶,于老舊的軒窗下,看一朵白云飄過,一滴雨水滑落。
33、過分的執(zhí)著無異于飛蛾撲火,人如此,事亦如此。就像為了讓樹木長高,必須剪去多余的枝權一樣,即使如美玉般的生命,也需要工匠的雕琢。假如工匠不善取舍,焉能得到美妙的作品?
34、有些事,我們不能蓋棺定論的事,榮枯事過都是夢,悲喜不驚便是禪,自有人明白好與壞。
35、只學習經典并不能實現(xiàn)開悟,還需將所學化為修行。
36、當你需要幫助時,平時種下的"因"便會和你因緣際會,產生相應的果報。
37、懂得順應各種對象、不同環(huán)境來改變自己的態(tài)度,以最恰當?shù)姆椒?讓對方接受自己的主張,就可能助你成功。
38、游戲人間,煩惱要放下,做事要用心。
39、佛陀在《三摩地王經》中曾說:"眼耳及鼻非正量,舌身意亦非正量,倘若諸根是正量,圣道為誰為何用。"由于我們凡夫的六根不是正量,所以我們所看到、聽到、知道的一切的一切不是絕對的真理。假如我們凡夫的六根是正量,看到、聽到和知道的一切都是真理的話,那么佛陀的圣道為誰起到何作用呢?
40、修行的人要有平等心、慈悲心.恭敬心,恭敬修善法。與一切境界絕 無分別執(zhí)著,這是心真得到清凈平等了,自他分別執(zhí)著都沒有了。所以行 愿完全相同,就成佛了。
41、欲得一如,但佛與眾生一時放下,則無了無不了。
42、生活里如何消弭和協(xié)調煩惱,俗語說的好,一個巴掌拍不響,有時候已經習慣了和煩惱糾纏,甚至是達到了心不痛不能正;畹某C情程度,記得一個簡單的辦法,煩惱如同往事,少回味才是啊。
43、無論遇到任何人、任何事、任何境界,不起煩惱念,不增執(zhí)著心,就是看破。人無恒常,事無恒久,順境時處之安然,逆境時處之泰然。
44、和廣信先生:不要因為怕傷害別人就把會讓自己為難的事情應承下來,很多時候該說就得說,該拒絕就得果斷拒絕。自己忙的不可開交的時候就不要答應到處救火;觸碰底線的時候就該果斷指出;沒法回應的感情就該早些把話說清。扭捏最終只會導致傷人傷己,說出來反而會更好,學會拒絕是必修課。
45、生活就是如此,既然不能逃避,還不如欣然接受,快不快樂總要面對現(xiàn)實。而且,世界上本沒有那么多煩惱,你撿的煩惱多了,也就成了煩惱。想要輕松生活,還要自己向輕松的路上走。
46、自性本來不生也,本來不生即是本來不動。生滅即指無明,意謂自性中本無無明,說有無明,由于妄見耳。
47、禪是一粒果,一粒多情的果;禪是一畝田,一畝豐饒的田;禪是一道門,一道空靈的門;禪是一潭水,洗凈塵世的沙;禪是一味藥,療治心里的苦;禪是一盞燈,點亮前行的路;禪是一輪月,灑滿芳草天涯;禪是一片天,禪是一片地,禪是春和秋,禪是嫩綠的芽;禪是你和我,禪是我和你,禪是冬和夏,禪是一枝花。
48、不是世界有苦難,有是非,有善惡,而是我們沒有一顆智慧透徹的心,來觀察他。以般若智慧的心,換一種角度一種思維來抉擇我們的生活,來面對我們生活的一切。我們沒有辦法來改變我們的環(huán)境,我們有辦法把握我們的心。如果我們心改變了,世界也開始改變了。
49、心靈有家,生命才有路。我們要學會和外界獨處,和生命獨處,和自己獨處。學會獨處的人,心胸才能夠豁達;學會獨處的人,心智才能夠成熟;學會獨處的人,才能領悟到生活的深邃。獨處是靈魂生長的必要空間,獨處讓我們內心充實豁達。我們的內心就是在無數(shù)個獨處中漸漸堅強起來。獨處,讓內心更強大。
50、在人生的路上邁著溫和而剛健的步伐,在漸進中積累回憶和紀念,在沒有追悔的期待中完成行程。給自己的生活獻一枝花,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的愜意和灑脫,淡泊名利,與世無爭,珍惜眼前的一切,開開心心過好每一天。用欣賞風景的心情邁開每一步,將陽光或是風雨都收進背后的行囊,人生的旅程定會豐富而精彩。
51、快樂是一本能夠讓你汲取有益的養(yǎng)分、修補無意傷痕的書,是一首清新雅致的詩,是一首婉轉動聽的歌,是一幅心曠神怡的書畫,時刻能讓人感受到清新的愜意。只要能正確地審視人生,正視自我,在困難面前不低頭,在失敗面前不言敗,在成功面前仍以平常心自居,快樂就會如影隨形,像空氣一樣融在我們周圍。
52、以為得到即幸福,于是習慣了追求,殊不知,擁有再多也抵不過身心的平安與健康。以為風景在遠方,于是習慣了奔波,殊不知,再美的風景,也抵不過家園的寧靜與祥和;有些東西,可以不爭,有些東西,可以不要,真正豐盈生命的不是想要,而是懂得。
53、人生的各種苦難,如生、老、病、死、冤憎會、愛別離、求不得、憂、悲、哀傷……凡此種種身心苦楚,為世人所公認苦難或痛苦者,都包括在一般苦難的苦中。
54、善在我們心中,佛在我們心中,命運就不會拋棄我們。
55、所謂"佛度",其實是眾生按照佛法的指示自救、自悟、自度而已。
56、心平何老持戒,行直何須坐禪;恩則親養(yǎng)父母,義則上下相憐;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喧;若能鉆木取火,淤泥定生紅蓮;苦口的是良藥,逆耳必是忠言;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內心非賢;日行常行饒益,成道非由施錢;菩提只向心覓,何老向外求玄;聽說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57、無情亦無種,無性亦無生。
58、我執(zhí),是痛苦的根源。
59、尸棄佛偈報君今日是十六,念佛須當戒淫欲。淫欲斷時生死斷,便是如來親眷屬。
60、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滅世間,有因有緣世間滅。
61、商道即人道,人道即商道。財上平如水,人中直似衡。運到盛時需警省,境到逆處要從容。
62、從忘我到無我,那就是禪心的顯現(xiàn)了。
63、他在風中睡著了,他是風中的小鳥。 ——雪小禪 《無量悲欣》
64、禪師把鹽撒入一杯水,水咸得發(fā)苦,更多的鹽撒入湖,湖水仍純凈甜美。曰:生命的痛苦是鹽,容器決定它的咸淡,你愿做一杯水還是一片湖。
65、佛陀教化眾生,遠離感官的貪瞋癡,遠離一切誘人的事物,明心斷念地去修行,以達寂靜之境,得智慧大解脫。
66、善男子,若能觀怨一毫之善,不見其惡,當知是人名為習慈。若彼怨家,設遇病苦,能往問訊,瞻療所患,給其所需,當知是人能善修慈。
67、道德菩提非正果,今日方知我是我。
68、天道無常,天道無情,包容萬物,游離其外。無善無惡,無是無非,無恩無怨,無喜無悲。仙道是道,魔道是道,妖道是道,佛本是道。
69、行亦禪,坐也禪,行住坐臥體安然。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安然。
70、命由己造,相(相貌)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