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教案范例[9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9篇,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五官的變化會產生各種表情,臉上的表情表達了人們的感情。
2、激發(fā)幼兒觀察臉部變化的興趣,體驗快樂、難過等情感。
3、體驗快樂、難過等情感,知道快樂有利于健康。
4、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fā)求知欲,體驗成功快樂。
5、安靜傾聽同伴的講話,并感受大家一起談話的愉悅。
活動重點:
讓幼兒知道五官的變化會產生各種表情活動難點;讓幼兒體驗臉部變化的興趣及情感。
活動準備:
笑、哭的表情圖片各一張。幼兒用書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
一、出示表情圖。
1、教師:瞧,老師今天帶來了幾張表情圖片,小朋友仔細看看,都是什么表情!
2、請幼兒說說圖中的表情。
二、說說各種表情相應的心情。
1、出示笑的表情。
(1)教師:你們看看,小娃娃怎么了?(笑了)你是怎么知道的?(請幼兒說出從臉上看出的,如眼睛、嘴巴的.變化等)(2)什么事情會讓娃娃笑呢?
(3)你們會不會笑?我們也來笑笑看,小朋友可以看看你旁邊小朋友笑的時候臉上有什么變化!
小結:當看到好笑的有趣的事情、或者是開心的事情,我們都會不由的笑起來!我們笑的時候眼睛有的會瞇成一條線一樣,嘴巴會往上翹呢!
2、出示哭的表情。
(1)教師:請你們再看看這個娃娃又怎么了?(哭了)你是怎么看出來的呢?(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片,并說出如眼睛、嘴巴變化)(2)什么事情會讓娃娃哭呢?
(3)你們哭過嗎?小朋友可以學著哭的樣子,并看看你旁邊的朋友哭的時候臉部有什么變化呢?
小結:我們臉上的眼睛、嘴巴會變動的,我們高興時它就變成笑的樣子,生氣難過的時候,它就會變成哭的樣子。笑和哭是我們人的表情。
三、教師講述情景,讓幼兒體驗感受。
情景一、我把玩具先給小弟弟玩,小弟弟很高興,我也很高興,我笑了!(幼兒笑笑)
情景二、在家里我自己吃飯,媽媽夸獎我,我也笑了!
情景三、有人把圖書弄壞了,我們很生氣!
情景四、媽媽生病了,我很難過,也很著急。
小結:我們人的臉可以有各種各樣的表情,我們也可以從別人的臉上看出他是高興還是難過,高興時,我們也為他高興;難過時我們就會關心、安慰他。同時,別人也會關心、幫助你!
反思:
課堂氣氛的調動,以及提問引導方面有所欠缺,教學語調要符合幼兒教師的特征,多一些夸張的動作和表情。
小百科:臉初指兩頰上部,到唐宋時期開始指整個面部,另外又指表情,面子和物體的外部等。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有趣的圖形》教學設計優(yōu)秀公開課
發(fā)布者:
活動目標:
1、能正確辨認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并能說出圖形的名稱。
2、知道三種圖形的特征,并能利用三種圖形組合變化出新形象。
3、體驗合作游戲的樂趣,發(fā)展創(chuàng)造力及動作表現力。
活動準備:
PPT、三種圖形的大小卡片若干、自制圖形拼擺圖2幅、輕音樂。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今天吳老師要帶小朋友們和圖形寶寶做游戲,猜猜會有誰呢?(幼兒根據已有認知大膽猜測)喔,小朋友認識這么多圖形,下面我們就和圖形寶寶做游戲。
二、逐一出示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大卡片,引導幼兒觀察并說出圖形特征。
先請出第一個圖形寶寶(教師出示大卡片,逐一讓幼兒觀察并摸一摸,并分別立體粘貼在三張桌子前面)。
1、圓形寶寶長得什么樣?(圓圓的),它有一條邊。
請你用身體表現圓形的樣子。(幼兒動作表現)
請小朋友想想你吃過、玩過、見到的什么東西是這種形狀的?(引導幼兒進行聯(lián)想)
2、三角形寶寶長得什么樣?(通過觀察引導感知三角形有角、有邊)我們數數三角形有幾條邊?(師生點數)有幾個角?噢,有三條邊,三個角。
請你用身體動作表現三角形的樣子(如:雙手指尖相對舉過頭頂,代表三角形等)。
請小朋友想想你吃過、玩過、見到的什么東西是這種形狀的?(引導幼兒進行聯(lián)想)
3、正方形寶寶有幾條邊?幾個角?誰來數一數(幼兒點數,回答)
師:正方形有四條邊,并且四條邊都相等,四個角。
請用身體動作表現正方形的樣子。
請小朋友想想你吃過、玩過、見到的什么東西是這種形狀的?(引導幼兒進行聯(lián)想)
你們真是善于觀察、善于表現的好寶寶。
三、通過游戲“送圖形寶寶回家”,加深幼兒對三種圖形的認知,體驗學習的樂趣。
小朋友喜歡捉迷藏嗎?(喜歡)圖形寶寶最愛捉迷藏了,它們藏到哪里去了呢?(出示準備的物品)噢,原來它們藏在下面這些物品里,請你把它們找出來,放到和它們長得一樣的大圖形寶寶的家里好嗎?(三張貼有大卡片桌子)
幼兒放好后,要讓幼兒自己檢查一下有沒有送錯的,如果有,幫忙送到正確的圖形寶寶家里。
四、圖形寶寶變魔術——鞏固認知,提升目標。
1、圖形寶寶不僅喜歡捉迷藏,還會變魔術呢!請小眼睛看仔細,大家一起數123,奇跡就會出現!
2、教師分別出示自制圖形拼擺圖1(熱帶魚)、圖2(小房子),請幼兒仔細觀察并找出藏在圖中的.圖形,并上前進行拆分、組合。
。1)這條魚由哪幾個圖形組成的?請一個小朋友過來指給大家。把小魚取下來分開看看說的對嗎?(根據情況幼兒回答)你想不想把小魚再變回去?(幼兒回答)
看到XX小朋友會變魔術,吳老師也想變魔術,看老師把小魚變成了什么?(在孩子拼擺的小魚的基礎上,再拿一個三角形,變成一顆小松樹,拓展一下孩子的思維空間。)
。2)圖形寶寶繼續(xù)變魔術,數123,奇跡就會出現!(出示拼擺小房子)這座小房子是由哪幾個圖形寶寶組成的?請一個小朋友過來指給大家。
你們想不想和圖形寶寶一起變魔術?(想),現在就和后面桌子上的圖形寶寶們一起變魔術吧!魔術表演成功的小朋友老師會給你驚喜呦!
3、在此基礎上引導幼兒自由拼擺、組合,發(fā)展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放輕音樂)
4、將幼兒拼擺圖形及時拍照,并在大屏幕上展示。
5、播放PPT,欣賞幾種圖形拼擺組合。
活動小結:
哇,圖形寶寶們能變出這么多神奇的造型,你們還想不想試一試呢?(幼:想)今天就帶圖形寶寶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繼續(xù)變魔術,好嗎?(幼:好)祝你們表演成功。ü恼疲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并學會大膽、自然地朗誦兒歌;
2、感知小蠟筆的特征和用途;
3、體驗集體合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蘋果、小鳥、星星,多媒體課件,自制蠟筆娃娃、蠟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蠟筆娃娃,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1、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位新朋友,你們看,它是誰呀?
2、它長得是什么樣子的?
3、小蠟筆今天穿的可真漂亮,它身上有哪些顏色呢?紅色的可以畫什么?綠色的可以畫什么?黃色的'可以畫什么呢?
4、小蠟筆有什么用呢?
二、播放多媒體課件,學說兒歌
1、教師:原來小蠟筆有這么大的本領,現在我們一起來聽聽小蠟筆自己是怎么說的?(播放多媒體課件)
2、教師與幼兒邊看課件邊提問:小朋友看,這些事什么呀?小蠟筆都有哪些顏色?小蠟筆說了什么?它畫了什么呀?(蘋果)聞起來時怎么樣的?(香香的)
3、小蠟筆又畫了什么?(小鳥)小鳥在干嘛呢?(唱歌)我們來聽一聽小蠟筆是怎么說的?(畫小鳥,小鳥唱)
4、小蠟筆有畫出了誰?(星星)星星們在干嘛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小蠟筆是怎么說的?
5、小蠟筆它都畫了哪些東西呀?蘋果聞起來怎么樣呢?小鳥在干嘛呀?星星是怎么樣的?
3、再次欣賞兒歌。
4、 小朋友喜歡小蠟筆嗎?我們跟著小蠟筆一起來讀一遍兒歌吧。
三、幼兒共同作畫。
1、小朋友想不想用小蠟筆來畫一畫呢?,老師這里有三幅畫,需要小蠟筆的幫忙,我們一起給它們涂上漂亮的顏色吧!
2、我們可以一邊畫,一遍念兒歌哦!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教案預期效果:
1. 知道遇事多為別人著想,能根據別人的需要調節(jié)自己的行為。
2、學習兒歌《輕輕地……》,能理解兒歌的內容。
活動準備:
小桌子、小椅子、請班上一名幼兒練習情景表演。
活動與指導:
l、教師輕輕地走到幼兒前,靜靜地看幼兒一會。然后,一名幼兒輕輕地把小椅子從桌子上放下、輕輕地坐到桌子旁、輕輕地把椅子翻扣在桌子上、輕輕地和老師說一句話、輕輕地走回到座位上。
提問幼兒看到了什么?這位小朋友是怎樣做事的?大聲地還是輕輕地?
2、請那名幼兒重復一次以上的動作。
教師提問:這位小朋友是怎樣做事的`?他為什么這樣做呢?引出兒歌。
教師朗誦兒歌,再次提出上述問題,請幼兒回答。
3、學習兒歌《輕輕地…》。
4、教師幫助幼兒明白,兒歌中小朋友輕輕地做事是因為寶寶睡覺了。
提問:小寶寶睡覺了,我們做事要輕輕地,還有什么時候,我們也要輕輕地做事呢?
5、:以后,我們做事的時候要想一想有沒有影響別人。如果做的一件事情會影響別人,就要想想怎樣才會不影響別人,試一試換一個方式去做這件事。
附:
輕輕把……我們走路輕輕,說話輕輕,挪動椅子輕輕……因為,寶寶睡覺了,她還沒有睡醒……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回憶過新年的景象,初步學念兒歌。
2、了解過新年要拜年,嘗試說說祝福的話。
【活動準備】
親子討論過有關過年的話題;“新年到”背景圖一張;“小朋友、新衣服、帽子、鞭炮、紅包、新年好字體”圖片各一張,紅包人手一個;喜慶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導入:敲鑼打鼓放鞭炮
聽聽音樂中的喜慶氣氛,激起幼兒興趣。
二、初步學念兒歌
出示“新年到”背景圖,說說春節(jié)要來了,春節(jié)是中國人過大年,是中國的新年。
讓幼兒說說什么節(jié)日快要來了?
(把小朋友的圖片貼到背景圖中)
提問:春節(jié)里我們小朋友的穿戴和平時有什么不一樣?(當幼兒說到穿新衣服,戴帽子時,老師將新衣服、新帽子的圖片,貼到“小朋友”身上。)
用兒歌的語言小結: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
提問:過新年的時候我們會做一些什么特別的`事情?(當孩子說到“放鞭炮、拿紅包、拜年”時,老師將相應的圖片放到背景圖上。)
用兒歌的語言小結:放鞭炮、拿紅包,大家說聲新年好。
三、看圖片,完整學念兒歌
新年到,新年到,
穿新衣,戴新帽。
放鞭炮、拿紅包,
大家說聲新年好。
四、拓展
提問:你們知道拜年時除了說新年好,還能說什么?(祝你新年快樂、祝你心想事成……等)
嘗試將祝福的話編進兒歌里,如:將最后一句“大家說聲新年好”替換為“大家說聲新年快樂、大家說聲心想事成……”等等。
每人一個紅包,一起念念兒歌,學著拜拜年。
【活動延伸】
在娃娃家里,引導幼兒模仿拜年的情節(jié)。
【活動建議】
建議此活動在放寒假之前開展,激發(fā)幼兒向往過春節(jié)的情感。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知道吃水果的不同方法(削、剝、切)。
2.喜歡動手操作。
活動準備:
1.木偶表演“猴寶寶去果園”。
2.蘋果、橘子、西瓜若干個。
活動過程:
1.木偶表演“猴寶寶去果園”。
猴媽媽帶猴寶寶去果園玩,主人請猴寶寶吃水果,一只小猴將未削皮的蘋果往嘴里塞;一只小猴將未剝皮的橘子往嘴里塞;一只小猴將未切開的'西瓜往嘴里塞。猴媽媽看見了連忙說:“錯了,錯了”,接著就幫助了三只小猴,三只小猴高高興興地吃到了香香的水果。
2.討論:吃水果的方法。
?提問:猴寶寶吃水果錯在哪兒?應該怎樣吃?(蘋果是削皮吃的,橘子是剝皮吃的,西瓜是切開吃的。)
3.幼兒動手試一試:吃水果。
幼兒自愿選擇水果,掌握正確吃水果的方法。
4.以兒歌《吃水果》的形式小結吃水果的方法。
活動建議:
1.在生活中,在成人(教師、家長)的保護下,可以讓幼兒自己動手試一試用刀口不鋒利的水果刀。
2.隨著對水果種類認識的增多,讓幼兒根據兒歌仿編新兒歌。如“香蕉香蕉剝皮吃”。
評價:
能用正確的詞描述水果的吃法。如:削皮、剝皮等。
(附) 兒歌
吃水果
蘋果蘋果削皮吃,
橘子橘子剝皮吃,
西瓜西瓜切開吃,
莫忘吃前手洗凈,
人人都要講衛(wèi)生。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初步嘗試使用“轉紙不轉剪”的方法,一剪刀剪出樹葉的形狀。
2、嘗試合理使用紙張,避免剪碎紙,做到不浪費紙張。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各色卡紙、大小不同的襯紙、編好的“柳枝”、剪刀、樹葉圖片。
活動過程:
活動開始,我為了豐富幼兒的經驗,引導幼兒觀察了八張不同葉形、樹葉不同排列方式的圖片,請幼兒用身體表現出樹葉的形狀,然后逐一示范剪法。
在材料的投放上,我在大小不同的襯紙上畫出了不同的樹枝,其中一組為編織的柳枝,供幼兒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襯紙和剪紙的顏色。為實現目標,我特別提醒幼兒合理使用剪紙,盡量不出現廢紙。幼兒在剪紙過程中,也能盡量做到這一點。
在近半小時后,全部幼兒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并展示。
教學反思:
1、從活動開始,到幼兒真正拿起剪刀開始剪,用了近15分鐘的時間,顯然這段時間過長了。但總怕幼兒的前期經驗不夠豐富,總擔心獨立剪紙時會遇到困難,總想做到事無巨細,加上幼兒自由選擇用紙的時間,居然就用了那么長的時間。
2、幼兒在剪紙粘貼時,我注意到兩個幼兒的作品和襯紙的顏色相同了,幾乎看不到樹葉。
我并沒有及時制止,打算在分享交流的環(huán)節(jié),和孩子們一起討論,同時提升幼兒的經驗,但巡視一圈過后,兩名幼兒均發(fā)現了自己的問題,主動作出了調整。在分享環(huán)節(jié)我請這兩名幼兒介紹了這一小舉動,目的在于為其他幼兒提供借鑒。
3、令人欣喜的是,今天第一次請幼兒嘗試合理利用紙張,努力做到不浪費紙,沒想到真的有許多幼兒能夠做到。這足以證明我似乎低估了幼兒的能力。
4、能力比較強的幼兒,不僅能夠運用“轉紙不轉剪”的技法,而且已經能夠剪出比較復雜的掌形樹葉,而能力若的'幼兒,僅僅是用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的紙表現樹葉。能力差別比較大,這需要今后的活動按幼兒不同的發(fā)展水平分組組織或在同一活動中分層指導了。
問題改進策略:
1、反思開始部分時間過長的原因,其中最該取消的環(huán)節(jié)就是教師示范剪法的部分,本意是指導幼兒剪紙方法,但這樣似乎禁錮了孩子們的思維,也剝奪了他們自由探索的權利。
2、活動中過于注重幼兒剪出真實的樹葉,但其實幼兒的良好剪紙常規(guī)和興趣是更重要的,不要強調與現實的相像。
3、在豐富幼兒經驗時,觀察的所有樹葉均為正面的樹葉,可以提供不同角度的樹葉,甚至直接到戶外觀察,然后再表現,這樣也許幼兒的作品會更生動。
小百科:中國剪紙是一種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用于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民間藝術。在中國,剪紙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會生活,是各種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8
一、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P49—50的教學內容。
二、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掌握了20以內進位加法以及整十數加整十數、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兩位數加整十數,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是學習多位數加法最基礎的內容。因此,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加法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教材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加法的過程,使其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加法的意義。另外,讓學生探索計算方法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教材不是一開始就呈現豎式,而是利用具體的實物模型列舉了四種計算思考方式,由直觀到抽象,加深了學生對計算方法的理解,也使學生體驗到可以使用不同工具和思路探索計算方法。
三、學情分析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經比較熟悉地掌握了20以內的進位加法、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在此之前,學生對兩位數加一位數以及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已經有了了解,但對“滿十進一”算理的理解還有一定難度,尤其是小棒操作8+4時,遇到滿十后的情況難以理解,需要小組合作,教師輔導。用豎式計算時,怎樣列式不是難點,但一位數加兩位數的對位問題容易出錯,千萬不能大意。學生對于“為什么要從個位加起”的規(guī)則難以理解。必須讓其在練習中感悟。在計算中,進位“1”往往會漏加,初學時可以用小“1”做輔助防止漏加,還要特別提醒計算粗心的同學沒有進位可不能亂加“1”。由于一年級學生自控能力比較差,在小組合作學習時必須講清要求,在匯報時要時時提醒學生注意傾聽他人回答問題。在開展游戲活動中,一要講清要求,二要注意照顧不同程度的學生參與其中,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同時在教學設計中,教師應重視激趣,重視學習環(huán)境和學習氣氛的和諧,使學生始終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參與學習的全過程。
四、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2.進一步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
3.感受數的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進一步體會加法的意義。
五、重、難點
重點:探索并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難點:探索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體會算法的多樣化,理解“滿十進一”的運算規(guī)則。
六、教具學具
課件、小棒、計數器、笑臉卡等。
七、教學過程
一、互動熱身,口算激趣
師:上學期我們班上有孩子獲得了“口算王”的稱號,其他孩子也想成為口算小能手嗎?
開火車,完成口算(準備不同類型的口算習題)
二、引發(fā)問題,探究交流
1.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問題
(1)談話引入情境
師: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學校圖書館買了許多適合你們的圖書,想去看看嗎?現在我們一起去圖書館看一看,呈現情境圖(課件)。
。2)看圖提問題,列式
師:仔細觀察,學校圖書館為我們準備了哪些圖書,各有多少本?
學生自主回答。
師:你能根據這些信息提出哪些加法問題?
學生自主提問并列式,能解答的直接口算解答。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汪汪樂園》和《海底世界》一共有多少本?”生列式,師板書算式。
2.動手操作,自主探究
師:28+4怎樣計算呢?孩子們,試著用想到的方法算一算。
。1)擺小棒的方法(湊十法)
請生1上臺演示并說明擺法。
師:后面這一捆小棒表示幾個十?它是怎么湊成的呢?
師:用小棒擺的,還有其它不同的擺法嗎?
(2)看算式直接口算,先算8+4=12,再算20+12=32。
。3)撥計數器
師敘述,請生1示范在計數器上撥數。
師:先在計數器上撥出28,再撥4個,這4個珠子應該在哪位
上撥呢?(師做犯難狀,請其他孩子幫助解難)。個位只有2個珠子,先從個位撥2個,還有2個怎么辦呢?
引導學生發(fā)現把個位的10顆珠子換成十位的1顆珠子。10個一換成了1個十,個位滿十了要向十位進一(滿十進一)。
。4)豎式計算
引導學生說出寫豎式計算時候要注意什么?又是怎么算的?(生說,師寫豎式)
師:先算個位8+4=12,滿十怎么辦?(生回答,師板書進位1)誰還會說個位相加滿十了怎么辦?(指名回答)
師強調進上的“1”要寫在個位和十位之間,橫線之上,小一些與十位上的數字區(qū)分開。請孩子觀察這個豎式,十位上明明是2,結果怎么成3了?怎么多了1?這個1怎么得來的?
師:真不錯,通過大家的努力我們有了幾種方法計算28+4,淘氣也用了這些方法,還給我們展示了愉快的過程,我們一起去看看吧。ㄍ队敖滩纳系膸追N方法)那么請孩子們仔細看一看這幾種方法有沒什么一樣的地方?引導發(fā)現個位相加都滿十了,個位滿十要向十位進一。
師:在每種方法中你都能找到那個新的“10”嗎?我們一起試一試。(預設)
3.加法算式比較,揭示課題師:今天我們學習的加法算式和以前學習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出示24+5與28+4比較)板書副標題: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生齊讀標題。
三、多層次練習,鞏固進位加法
1.解決“試一試”中問題
讓學生獨立試做,在此基礎上組織交流和匯報。體會加法的含義,以及明白算理。
2.圈一圈,算一算。
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進行討論交流。進一步理解滿十進一的道理。
3.我是小當家
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含有多余信息,培養(yǎng)學生選擇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課堂小結,回味進位加法
1.這節(jié)課你們學的開心嗎?誰來說說你學到了什么?
2.你想提醒大家在計算中注意什么?
教學反思:
能有幸承擔一堂教研課,全程參與學校的教研活動。收獲多多,感悟多多,感動多多。課后自我反思如下:
1.能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參與學習活動,讓孩子體會數學就在身邊。但不能很好的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按部就班地按教材上的內容創(chuàng)設情境,缺乏有效整合運用教材的能力。對于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未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特別是幾種算法,缺少有效交流溝通,這樣會扼殺孩子學習數學時思維發(fā)展的能動性。
2.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學習習慣和行為規(guī)范的培養(yǎng),但方法太單一,指令訓練刺激,效果不明顯,缺乏兒童化的語言,肢體語言不豐富。注重過程性評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注意力,但形式枯燥,實用性和操作性不強。
3.專業(yè)素養(yǎng)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還有低段教學的因材施教。教師深讀教材的能力,組織教學的能力,教育機智,理答方式、對于學生“錯誤”資源的巧妙處理等等,都需要在以后的日常教學過程中不斷的學習提高。
通過這堂課的教學全過程,我有機會聆聽各位前輩的寶貴意見,他們對教學的嚴謹,對每一細節(jié)的關注,對每一個用詞的講究,我學到很多,受益匪淺。在教學過程中我看到自己的不足,感到自己底子的薄弱,我真正感覺到任重而道遠。
意識到自己的不足,正視自己的不足。多想辦法,多學習,多請教。
1.認真解讀教材,認真?zhèn)湔n,多收集資料,整合提煉,設計合理有效的教學設計。課后勤反思、總結。
2.充分利用師徒結對的平臺,多像師傅學習、請教。就日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與師傅交流,及時解決出現的問題。多與同年級或以前教過一年級的老師交流、學習。
3.多學習低段教學的藝術,兒童化的語言,豐富的肢體語言。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fā),多采取游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4.注重低段孩子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
5.多讀增強專業(yè)素養(yǎng)方面的書籍,多看課堂實錄等教學錄像。
6.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lián)系,共促學生發(fā)展。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9
活動設計思路:
本活動源自本月主題活動《尋找大象》,孩子們本身對動物存在著相當的興趣和好奇心,大象是生活在陸地上最大的哺乳動物,“大象家族的分類,大象的休態(tài),大象的居住環(huán)境……”眾多奧妙的問題一 向我們展開。大象的鼻子又有什么用?長長的鼻子像水管,兩耳大來扇風涼,四腿粗來身體胖,叫起聲來真宏亮!朗朗上口的童謠及自然逼真的動態(tài)畫面向我們展示了我們人類的朋友——大象。對于大象幼兒并不是很陌生,已有一定得先期經驗,但受本地資源的限制,教師無法帶幼兒近距離的觀察和進一步的感知。因此我考慮從網絡上搜集有關大象的影像資料,以這些影像資料、圖片為主線讓幼兒對大象有更直觀、更科學的認識的了解。并希望孩子們從大象引申到更多的小動物,從小培養(yǎng)他們熱愛大象,熱愛動物,熱愛大自然,教育孩子們保護動物、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大自然。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熱愛大象,熱愛動物,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教育幼兒保護動物、保護大自然。
2.通過錄像、圖片了解大象的體態(tài)特征,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重點了解大象鼻子的功用,進一步激發(fā)幼兒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大象的動態(tài)資料:《動物世界》,《大象鼻子》,《大象表演》;多功能教具;相關圖片。
活動過程:
1.語言導入:“一段關于動物的'短片,我們來欣賞一下!
2.觀看影片了解大象基本外形特征
。1)播放《動物世界》,“大象來了……”
。2)觀察、討論交流:“你們說大象長什么樣子?”
。3)小結:童謠《大象》:大象大象什么樣?鼻子長來像水管,
兩耳大來扇風涼,四腿粗來身體胖,
叫起聲來真宏亮!
。4)欣賞圖片:
了解象群的種族分類:非洲象和亞洲象,它們耳朵,象牙特征的不同之處。
3.大象鼻子的作用:
(1)自由討論:大象鼻子的作用。
大象鼻子也有它過人之處,與幼兒先討論:積極啟發(fā)幼兒發(fā)言討論。
“對,大象用鼻子卷東西,鼻子可以跟同伴打招呼,可以伸得很長,夠到樹枝上嫩嫩的新鮮樹葉;可以通過鼻子發(fā)出吼叫;可以用鼻子洗澡;用鼻子夾住東西送進嘴里吃!
(2)觀看短片《大象鼻子》
。3)兒歌《大象》:“有用的大象鼻子還有一首好聽的兒歌呢!”
“大象,大象,你的鼻子為什么那么長?媽媽說,鼻子長才是漂亮!”
4.短片《大象表演》,激發(fā)幼兒愛護動物的情感,樂意與動物們交朋友。
“大象身體雖壯,但卻十分靈巧,而且大象本身也是非常溫馴的動物。大象還可以給我們帶來無窮的樂趣!
5.動物—人類的好朋友:“動物界中還有形形色色的好多動物,它們相互牽制,相互影響,形成了豐富、有趣的大自然。我們來共同感受大自然的生態(tài)氣息!
。1) 短片《動物世界》
。2)圖片展示:“大自然中,黑猩猩聰明又伶俐;兔子有對長長的耳朵;長頸鹿有長長的脖子和長長的腿;斑馬身上的黑白條紋真漂亮;企鵝,企鵝,走起路來搖搖擺擺……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要關心愛護它們。
。3)歌曲:《大象》結束
【幼兒園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教案幼兒園小班教案01-18
幼兒園小班教案小班04-01
小班教案幼兒園小班教案15篇01-18
小班幼兒園教案06-30
幼兒園小班教案06-12
[精選]幼兒園小班教案07-09
幼兒園小班教案【精選】07-09
(經典)幼兒園小班教案07-23
幼兒園小班教案09-21
幼兒園小班教案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