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幼兒園小班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理解父母對自己的愛就藏在身邊。
2.嘗試簡單描述父母愛自己的事例。
3.在看看、說說、學學的過程中,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愛。
4.安靜傾聽同伴的講話,并感受大家一起談話的愉悅。
5.培養(yǎng)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
物質準備:幼兒家庭生活照片、歌曲《讓愛住我家》、情景圖片。
經(jīng)驗準備:幼兒在生活中有與父母親熱的經(jīng)歷。
活動過程:
一、播放歌曲《讓愛住我家》,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愿望。
教師和幼兒一起隨音樂表演歌曲動作
二、分段看圖片,感受家人對自己的關愛無處不在。
1.觀看第一組圖片(清晨,媽媽用親吻喚醒睡夢中的寶寶,寶寶笑著向爸爸媽媽說早上好。),了解起床時父母對子女的愛。
提問:寶寶醒來都看見誰了?爸爸媽媽是怎樣叫寶寶起床的?引導幼兒回憶自己起床是和父母的親情互動,并用簡單的語言大膽表述。
2.觀看第二組圖片(寶寶肚子餓了,媽媽給寶寶做飯),了解為寶寶做飯是父母愛子女的表現(xiàn)。請幼兒說一說,媽媽為什么要給寶寶做好吃的飯菜?以聊一聊“寶寶最愛吃的菜”為切入點,回憶并描述爸爸、媽媽為自己做飯、看自己吃飯等生活場景,體會父母對自己的愛。
3.觀看第三組圖片(寶寶病了,爸爸媽媽給寶寶量體溫、喂藥、榨果汁、講故事等。),理解生病時父母對子女的愛。
提問:寶寶生病了,爸爸媽媽都為他做了哪些事情?引導幼兒回憶自己生病時父母對自己的.照料,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愛。
小結:爸爸媽媽很愛很愛自己的寶寶,會笑著叫你起床,會給你做好吃的飯菜,會和你一起玩,還無微不至的照顧你……最愛你的人就是爸爸媽媽。
三、看照片,講講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的快樂。
引導幼兒簡單介紹照片中的人物,說出照片的內容和自己的心情,感受和父母相處的溫馨甜蜜。
小結:每個人的爸爸媽媽都很愛自己,爸爸媽媽都很細心的照顧我們,我們應該聽爸爸媽媽的話,好好的愛自己的爸爸媽媽。
小百科:“愛”在漢語中是一個多義的字。它包含了愛情、母愛、父愛、友情、親情、博愛以及人對所有事物的根本情感。愛在藝術、哲學、美學等科學文化領域,是一個普遍的主題,也是一個永久的主題。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一、生活活動:好吃的花生
設計意圖:
花生是幼兒愛吃的食品,“好吃的花生”這一活動,可以幼兒親自動手剝花生,體驗勞動的樂趣,感受自己的能力,體會到一種自我發(fā)現(xiàn)的價值。在剝剝、吃吃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幼兒有目的地操作、觀察、思考、表達,有機融合各領域內容,提高感知能力,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讓幼兒在快樂中學習和成長。
活動目標:
1、探索剝花生
1、探索剝花生的方法,感知花生的特征。
2、學習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發(fā)現(xiàn)。
3、體驗親自動手操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花生若干盤、空盤若干只、人手一只杯子。
活動過程:
第一環(huán)節(jié):花生真好吃。
師:你們喜歡吃花生嗎?想吃到好吃的花生,請小朋友自己動手吧。ㄓ變簞兓ㄉ、吃花生。教師巡回觀察、指導。)
。ɑ顒右婚_始,教師不露聲色地點出“想吃花生,要靠自己動手”,自然地激發(fā)幼兒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在幼兒剝花生、吃花生的過程中,教師觀察指導,促進幼兒主動地與事物發(fā)生作用。)
第二環(huán)節(jié):我來說花生。
鼓勵幼兒講述:
1、剝花生的方法。
2、花生的味道。
3、花生的外形特征。(表達、表現(xiàn)是探索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小班幼兒觀察較隨意,表達能力也較差,通過老師提問,引導幼兒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發(fā)現(xiàn),幫助幼兒整理經(jīng)驗,促進語言和思維的相互作用,讓個人的體會成為大家的經(jīng)驗。)
第三環(huán)節(jié):會變的花生。
師:剛才花生變了一個小魔術。請小朋友拿一顆花生,剝一剝,看一看,你的花生會變嗎?(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花生米外面有一層紅色的花生衣,里面是黃白色的花生肉)
。ㄓ米儜蚍ǖ姆绞轿變鹤⒁饬,激發(fā)新的探索欲望,引導幼兒有目的地觀察,促進幼兒探索能力的發(fā)展。)
第四環(huán)節(jié):我真能干。
師:有的'小朋友剝的花生都碎了,吃起來好麻煩。請小朋友動腦想一想,用心試一試,用什么方法剝出來的花生比較完整。(幼兒拿許多花生再次剝花生,嘗試、比較各種方法。)
。ㄟ@一環(huán)節(jié)的安排,一方面讓幼兒對已有經(jīng)驗進行鞏固,另一方面鼓勵幼兒多角度地嘗試,多方位地思考和自我探索,激發(fā)幼兒運用多種途徑解決問題,獲得新的經(jīng)驗和體驗。在三、四兩個環(huán)節(jié)中融合了“1”和“許多”的操作活動,自然地讓幼兒在活動中鞏固這兩個概念。)
第五環(huán)節(jié):出示花生殼作品,引發(fā)幼兒下次活動的愿望。
。o用的花生殼,也能玩出許多花樣,漂亮的花生殼圖案激發(fā)起幼兒的興趣,為下面活動作鋪墊)
二、游戲活動:花生樂
活動意圖:
花生課題的有機延續(xù),幼兒在嘗試剝花生、吃花生的同時,及時利用花生和剩余材料進行游戲,拓寬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提高自我動手的能力。并設置游戲情景,讓幼兒在活動中,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提高身體素質,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fā)展。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積極參與各種游戲活動,嘗試選擇游戲。
2、發(fā)展幼兒的身體動作。
3、體驗幫助他人的快樂。
活動準備:
瓶子做的娃娃、花生、花生殼、色卡若干張(貼膠)、“送花生”場景
活動過程:
一、導入游戲、激發(fā)興趣
剛才我們吃了花生,香噴噴的真好吃!娃娃家的娃娃也想吃花生了,怎么辦呢?
有只小松鼠沒有過冬的食物,怎么辦呢?(幼兒討論)好,一會兒給它送點花生。小松鼠家很遠,要爬過草地、鉆過山洞、走過獨木橋。一會兒我要看看誰最勇敢,能順利地把花生送給小松鼠!這兒還有許多花生殼,大家可以玩“花生殼變變變”的游戲。這么多游戲,你想先玩哪一種呢?大家講講看。ㄒ龑в變涸谟螒蝽椖恐羞M行選擇)現(xiàn)在我們出發(fā)吧!
二、幼兒游戲(分區(qū)域進行)
區(qū)域一:喂娃娃
區(qū)域二:送花生
區(qū)域三:花生殼變變變
(讓幼兒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和興趣,選擇游戲區(qū)域,按自己的想法和方式來解決問題,獲得有益經(jīng)驗,從而使幼兒以極高的熱情投入到游戲中)
三、結束游戲
請幼兒說一說,自己玩了什么游戲,怎么玩的?
小朋友真能干,幫助了娃娃家的娃娃和小松鼠,我們表揚一下自己吧!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了解抹香香的簡單方法,并嘗試自己抹香香。
2、知道天冷要保護皮膚。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3、愿意和同伴合作抹香香。
4、知道一些保持身體各部位整潔衛(wèi)生的方法。
5、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
【活動準備】
1、一個包裝好的快遞盒
2、各種香味不一香香(放在桌上)、擺放若干鏡子
3、音樂
【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導入:今天真開心,朋友送我禮物,想看看嗎?
1、教師神秘地拿起盒子,你覺得會是什么東西呢?(猜想)
2、老師打開禮物取出來:“看!是什么禮物呀?”進一步引導:師夸張地做“聞”的動作“有一股香味,會是什么呢?(猜想)
二、說一說:調動孩子生活經(jīng)驗
1、教師走到幼兒前面,讓幼兒都聞一聞(可以夸夸猜對的孩子)
師:“是寶寶霜(可以和幼兒打招呼)”
小結:寶寶霜,香噴噴。
2、回憶經(jīng)驗
抹過香香嗎?什么時候抹香香?為什么要抹香香?
小結:天冷了,皮膚很干燥,香香抹在臉上會很舒服,能保護皮膚。
三、抹香香:學學抹香香的方法
1、“香香怎么抹的?”
。1)教師示范抹香香
。2)請一位幼兒任意涂,讓幼兒觀察,你發(fā)現(xiàn)什么了?
小結:臉上有的地方白,有的地方不均勻。香香取多了,涂不了了(強調取少一點)誰來幫助他?(幼兒自己解決)
2、(幫幫老師)“今天教室來了很多客人老師,請你們幫客人老師抹香香,好嗎?”幼兒邊涂抹,教師念兒歌:寶寶霜,香噴噴,我要和你做朋友。蘸一蘸,點一點,抹一抹,抹均勻了嗎?“快檢查一下,每個地方都抹到了嗎?”
3、徒手練習抹香香的過程。
。3)一起來抹香香
“你們想抹香香嗎?桌子上放了很多種類的香香,請你找到一個好朋友,互相幫助抹香香!
師巡回指導:“桌子上有鏡子,你們抹完香香可以照照看?給你身邊的好朋友和老師聞聞、摸摸。香不香?皮膚滑不滑?(配音樂)
小結:我們真高興,我們會自己保護皮膚了,我們把香香放好,每天都和它做朋友。
【延伸活動】
教師:請小朋友回家?guī)湍愕陌职謰寢屇ㄏ阆惆桑?/p>
【活動反思】
冬天天氣寒冷,孩子柔嫩的皮膚需要得到適當?shù)暮亲o。這是孩子親身經(jīng)歷和體驗的事情,但我發(fā)現(xiàn)許多孩子在自己涂寶寶霜時,往往只是在臉上胡亂抹通,臉上都是沒有涂勻的寶寶霜,因此想到設計這樣一個活動來幫助孩子們學習抹寶寶霜的簡單方法,培養(yǎng)孩子愿意并且樂意做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務。但是在活動中也產生了許多問題,如我沒有注意到提問的有效性以及對孩子回答的回應,以及一些小細節(jié),如香香要在洗完臉以后抹、香香抹完要蓋上蓋子等等,本次的園內教研活動讓我學習很多,希望以后我能做的更棒。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受a—b—a’樂曲的風格,理解小老鼠歷險的故事情節(jié),并建立音樂與故事情節(jié)相匹配的概念。
2.鼓勵幼兒大膽創(chuàng)編,表現(xiàn)小老鼠找東西吃的動作,感受貓捉老鼠的刺激和老鼠躲貓的緊張。
3.引導幼兒在游戲中避免與同伴相碰撞。
4.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xiàn)力。
5.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動準備:
音樂,錄音機,鋼琴,貓的頭飾。
事先學習歌曲《我是一只小老鼠》,一段歡快的音樂,一段搖籃曲。
活動過程:
一、請老師和幼兒共同做小老鼠去歷險,在感受音樂變化的同時,做出相應的動作。
1.小老鼠們,今天鼠媽媽帶你們出去找吃的好嗎?不過你們可要緊緊跟著媽媽,當心別讓貓給抓走了。
1)復習歌曲《我是一只小老鼠》
2)感受音樂的變化。(播放a段音樂)
二.播放 b段音樂,通過游戲體驗貓捉老鼠的刺激和老鼠躲貓的緊張。
1)放音樂(低音,含減七和弦)
2)放貓走路聲 (低音,強)1 55|1-|1 55|1-|……
強至減弱。問:現(xiàn)在貓走了嗎?(沒有)
你怎么知道貓還沒有走?
減弱至無聲。問:現(xiàn)在貓走了嗎?(走了)你怎么知道貓走了?
3)游戲:貓捉老鼠。
4)第二遍游戲,幼兒做貓。
三、播放a’音樂,請幼兒根據(jù)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創(chuàng)編動作,并且能夠完整地表演動作。
1)播放一段歡快的.音樂。
2)播放搖籃曲。
四、結束活動。
師:天黑了,小老鼠們,我們回家吧!
教學反思:
本課整體上的效果還是不錯,孩子們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享受音樂,課堂教學目標基本達成,不足的地方是有的個別的學生有時做一些課堂小動作,影響教學,其次是學生的主動性有些欠缺應該設計一些合作交流的環(huán)節(jié)。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教學意圖:
讓孩子學會以科學的眼光來坦然面對本來就光明正大的生理問題。隨著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讓孩子們輕松地學習這些知識。滿足孩子們對“便便”的好奇心。
教學目標:
1、了解“拉巴巴”的基本生活常識。
2.能積極參與活動,大膽講述自己上廁所的經(jīng)驗。
教學準備:
ppt“我要拉巴巴”、上廁所流程圖。
教學過程:
一、介紹河馬、小豬、小老鼠并互相問好。
二、看看,說說
1、河馬、小豬、小老鼠在蕩秋千,玩得真開心啊。蕩著蕩著,“哎呦,哎呦,肚子好疼啊”,三個好朋友一起大聲喊了起來。他們怎么了?到哪里去拉巴巴?
2、來到廁所(或衛(wèi)生間),門關著,怎么辦?聽聽看里面有沒人我們一起來問一問:“里面有人嗎?”小老鼠、小豬推開門準備拉巴巴。
3、河馬打開門一看,怎么了?(大鱷魚)怎么辦?
小結:是的,河馬重新走出來,等大鱷魚上完廁所再進去,這叫什么?(等待)幼兒園小朋友多,所以我們也要學會等待!
三、討論:如廁時的流程及常規(guī)
1、平時你們是怎么上廁所的?(幼兒自由說)
2、我們來看看三位好朋友是怎么拉巴巴的?是不是和我們一樣的?
拉巴巴前要干什么?(脫褲子)拉完了巴巴要干什么?(拉完巴巴、要擦屁屁)你會擦嗎?你是怎么擦的?(不會擦怎么辦呢?)屁屁擦完后干什么?(穿褲子)小結:拉巴巴前先慢慢脫下小褲褲,兩腳站好坐下來,拉好巴巴擦屁屁,慢慢穿上小褲褲。
3、拉完巴巴、擦好屁屁、拉好褲子,還要干什么?(把巴巴沖掉)請小朋友一起按按鈕沖馬桶,有時候在幼兒園我們不方便沖水,那我們該怎么辦?(告訴老師或大人,請老師幫忙沖掉)
4、上完廁所,三個好朋友在干什么?
我們是怎么洗手的呢?一起來洗一洗吧(先打開水龍頭,注意不能開的太大,把手打濕,擦點肥皂或洗手液,然后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手腕搓搓、指尖搓搓、指縫搓搓,最后再用水把泡沫沖干凈,用毛巾把手擦干。)
四、演一演、學一學
1、師幼集體完整表演一遍“拉巴巴”的過程。
原來上廁所(拉巴巴)要做這么多的事情啊,我們再一起來學一學吧!
2、帶領幼兒如廁,引導幼兒用正確的方法附兒歌《拉巴巴》
拉巴巴,拉巴巴;你先我后不擁擠;慢慢脫下小褲褲;兩腳站好蹲下來;拉好巴巴擦干凈;慢慢穿好小褲褲;小手一按沖一沖;洗洗手,講衛(wèi)生!
教學反思:
從活動的設計到準備,我進行了反復思考。本次活動中,幼兒們都很配合老師,積極發(fā)言,大膽地介紹自己。很好地完成了老師的教學目標。根據(jù)目標的'要求,通過提問的方式,引起幼兒的興趣。同時,為幼兒創(chuàng)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讓孩子從中了解到自身行為的重要性,并且告訴孩子“便便”要到廁所去,不可以隨地大小便。本次活動進行的相對來說比較新穎,符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基本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使幼兒萌發(fā)喜歡小動物、愿意接近小動物的情感。
2、引導幼兒學習觀察小動物的方法。
3、引導幼兒了解兔子的`基本特征和生活習性。
二、活動準備
小白兔頭飾、小白兔、蘑菇圖卡、小籃子
三、活動過程
1、教師: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粋好朋友,你們看,它是誰?(可愛的小白兔)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小白兔,并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了解小白兔的特征。
。1)它的毛是什么顏色?它的眼睛是什么顏色?它的尾巴是什么樣的?它的耳朵是什么樣的?
(2)小白兔喜歡吃什么?(注意告訴幼兒兔子是以苜蓿草為主食,以蘿卜、青菜為輔食,否則會導致兔子腹瀉)
。3)兔子的叫聲代表什么意思?
〔1〕咕咕叫代表兔子很不滿意或生氣了。比如兔子不喜歡人家抱它碰它,就會發(fā)出咕咕的聲音。
〔2〕輕輕磨牙代表兔子很滿足或很高興。如果大聲磨牙代表兔子感到疼痛,最好帶兔子去看獸醫(yī)。
3、學習兒歌《小白兔》
小白兔,白又白,兩只耳朵豎起來,愛吃蘿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愛。
4、游戲互動:小白兔采蘑菇。
幼兒分成兩組,分別戴上小兔頭飾扮演小兔。哨聲響起,小兔們依次拿著小籃子采蘑菇(途中設置簡單障礙,而且每次只采3個蘑菇),活動結束后看看那一組采的蘑菇最多。
5、教師評價總結。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識別不同物體放在罐子里可以發(fā)出不同的聲音。
2、鍛煉孩子的認知感官能力。
3、增強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體驗游戲的樂趣。
教學準備:
1、十二個分別裝有米、豆、和核桃的罐子
2、游戲圖卡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是培養(yǎng)孩子的認知感官能力
2、、難點是在老師的引導下參與游戲,并遵守游戲規(guī)則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 出示一個空罐子問“今天老師帶來了很多罐子,你們來猜一猜罐子里有東西么?”
2、 “你們是怎么知道罐子里沒有東西”引出———耳朵聽見沒有聲音,是用耳朵聽的。
3、 放入一顆核桃,讓幼兒再聽一次!艾F(xiàn)在,老師要變魔術了,你們再來聽一聽,里面有東西了么”
4、問“為什么有東西了”引出——聽見了,有聲音就是有東西了。
二、孩子參與
1、讓孩子每人拿一個罐子“現(xiàn)在,桌子上這么多罐子,你們來選擇一個肚子里有東西的的罐子。”強調:“罐子是封著的,不可以看的,用耳朵聽一聽,用耳朵找一找”
2、“找到了么,找到就坐回去”給孩子時間用耳朵探索罐子里的東西發(fā)出的聲音。
3、分辨聲音“請保護好罐子寶寶,如果罐子寶寶一直發(fā)出聲音就會啞掉的~現(xiàn)在小朋友們聽一聽罐子寶寶一樣嗎?”
4、找朋友,找出一個孩子搖罐子,請其他小朋友聽,一樣的站出來成為好朋友!安灰粯訉Π桑俏覀儊碚艺遗笥押妹,現(xiàn)在我要請一位小朋友出來,聽聽他的罐子發(fā)出的聲音是什么樣的~~~~~和他一樣的`請站出來~~~找到好朋友會很熱鬧的,找不到就會很孤單哦”
5、一樣的小朋友坐在一起,成為好朋友。成為好朋友的可以“干杯”增加樂趣。
6、請孩子們把罐子重新以朋友一組的形式放會桌子,最后一組不用再找,分別搖動聽一聽那個不同的。老師搖三種不同的罐子問“這里面的東西一樣么?”“不一樣,今天老師在罐子里放了三樣東西,大家來瞧一瞧認識么?
7、出示 米 紅豆 核桃 的圖卡,“你來猜一猜誰是核桃寶寶?”分別搖動三種不同的罐子,問罐子是什么寶寶“這是核桃寶寶么,這是什么寶寶?”分組“你是什么寶寶,現(xiàn)在你是什么寶寶就把你剛才的罐子寶寶拿回去”
全部拿回去以后,教孩子按照老師的節(jié)奏搖動罐子
8、游戲,掌握節(jié)奏以后,要求大家不要出聲,“我們來做游戲了,現(xiàn)在我們來玩警察叔叔紅綠燈的游戲”將圖卡翻過來,并說“現(xiàn)在我把哪個翻過來,哪個寶寶就用力晃動罐子寶寶四下好么?其他罐子寶寶不要發(fā)出聲音,如果哪個罐子寶寶沒有遵守規(guī)則,他就要被請回到桌子上休息哦。
9、按節(jié)奏出示圖卡,幾輪以后,全部出示一起快速的晃動。
10、結束,送罐子寶寶回家。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小班正在進行“真好吃”主題活動,在區(qū)域活動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孩子一邊玩彩泥一邊自言自語:“這是必勝客的匹薩。”、“那是元祖Much蛋糕。”……應該說,他們對身邊熟悉的食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積累了一些粗淺的生活經(jīng)驗;小班后期,孩子對于顏色的認知又處于敏感期,因此,旨在培養(yǎng)孩子對玩色興趣的角度,圍繞“真好吃”主題的脈絡,我預設了這一美術游戲“烤面包”:
以各種顏色和熟悉的水果相對應想象,引出整個活動,孩子們會根據(jù)自身的經(jīng)驗,擴散思維:“黃顏色的果醬是檸檬醬,也可能是香蕉醬!薄凹t顏色的果醬是草莓醬,也許是紅蘋果醬!薄熬G顏色的果醬大概是獼猴桃醬!庇幸粋孩子還說:“綠顏色的果醬是西瓜皮醬!薄@種用顏色和實物“替換”的想象符合小班孩子的心理特點,也留給孩子滿足自己大膽想象的空間,無所謂唯一的“標準答案”,只要樂意表達。
我提供的材料是普通的漿糊里摻入各種顏色的顏料,調勻后與真的“果醬”十分相似,也滿足了小班孩子喜歡模仿成人生活真實場景的游戲意愿,通過“舀”、“抹”、“涂”、“撕”等各種小肌肉動作的練習,小班孩子精細動作得到進一步發(fā)展,在活動臨近結束時,又加入了小年齡孩子最喜歡的“娃娃家”的游戲情節(jié)——扮演“爸爸”“媽媽”給娃娃吃面包,再一次滿足孩子的游戲需要,將自己的繪畫作品轉化為游戲中的“模擬道具”,從而進一步推動班上孩子社會性角色游戲的發(fā)展。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常見的顏色,說出它們的名稱
2、嘗試在“娃娃家”中運用繪畫材料進行游戲,豐富游戲內容
活動準備:
1、在黃、綠、藍、玫紅、白等水粉顏料內調入少許漿糊,盛在小罐里,每個小罐內放一把小勺
2、用稍厚的白紙剪成兩片連在一起的“切片面包”
3、餐巾紙盒做成的“面包烤箱”若干
4、各色彩紙若干,淡黃色油畫棒若干
活動過程:
一、分辨顏色名稱,聯(lián)系自己生活經(jīng)驗,想象各種常見的.果醬顏色,如黃色為色拉醬、綠色為獼猴桃醬、白色為奶油、藍色為藍莓醬、玫紅色為山楂醬、大紅色為草莓醬、橙色為橘子醬等
二、操作過程:
1、將兩片“面包”打開,“面包”上涂抹果醬:任選一、兩種顏料,用小勺舀少許,四散地放在面包上涂抹,,再加上少許白色后,把兩片面包合攏。
2、烤“面包”:用黃色油畫棒在“面包”外面隨意涂色,邊涂邊說“烤面包,烤面包,面包烤得香噴噴”
3、夾“面包”:將“面包”打開會發(fā)現(xiàn)顏色已調和成美麗的淺色花紋,然后撕些彩紙想象成蔬菜、魚、肉夾進“面包”內。
[NextPage]
三、我做爸爸,我做媽媽,抱抱娃娃一起吃“面包”
第一次活動效果記錄:
周三進行了第一次活動,由于人數(shù)較少,時間持續(xù)了15分鐘左右,雖然幼兒的參與度很高,興趣也很濃厚,但我還是發(fā)現(xiàn)了不少問題:
首先開始部分我還是太著急,急于過渡到下一部分講解環(huán)節(jié),因此,幼兒沒有充分地圍繞各種顏色的果醬討論,每一種顏色的果醬也只講了一種水果醬的名稱,其實,完全可以放輕松一些,讓孩子多講一些果醬的名稱,擴散思維做得還不夠;問題與回應的方式可以再多樣化一些,如:“是嗎?紅顏色果醬是不是只有蘋果醬呢?”“綠色的果醬除了西瓜皮醬,還會是什么醬呢?”“白色的是什么醬呀?”……
其次在講解示范的環(huán)節(jié)中,我的思路還有些混亂,沒有將“涂抹果醬”的過程講清楚,結果造成幼兒操作時使用不當,“漿糊”要么太多漏出來,要么太少擠在角落里;其實可以通過形象的兒歌進行講解:“舀上一點點,倒在面包上,輕輕抹一抹,果醬到處有,合上小面包,輕輕按一按,打開瞧一瞧,哇!顏色真好看。”
在示范講解時出現(xiàn)一個亮點,可以在后一次活動中加以借鑒,就是孩子生成的語言——“果醬不能涂很多,否則太甜了吃了要蛀牙的。”這樣就形象生動的解決了涂抹漿糊“量”上的指導問題。
用餐巾紙盒做成的“面包烤箱”可以事先放在桌上,上面還可以粘貼一些“按鈕”“開關”等,更具真實性,可以讓孩子一邊操作一邊自由模仿“烤面包”的動作,滿足想象。 提供的黃色蠟筆太硬,不適合小年齡孩子,在后一次活動中改換成油畫棒,可以減少操作難度,效果也好一些。等到幼兒涂抹得差不多了,再介紹“撕貼夾心”的方法,這樣,幼兒比較容易接受,比剛開始一股腦兒講完要好,更適合小班孩子邊做邊想的心理特點。
第二次活動效果記錄:
第二批幼兒人數(shù)比第一次多了一倍,但幼兒的興趣和參與度還是很高漲,吸取上一次活動的教訓,我在開頭環(huán)節(jié)里讓孩子充分談論有關各種果醬的顏色和味道,每種顏色的果醬孩子們都能能講出好幾種味道的名稱,“綠色的果醬是獼猴桃醬、西瓜皮醬”、“紅色的果醬是蘋果醬、草莓醬”、“黃色的果醬是檸檬醬、香蕉醬”、“藍色的果醬是藍莓醬”、“橘黃色的果醬是橘子醬、橙子醬”、“白色的果醬是奶油、色拉醬”……這樣讓孩子們充分地講,滿足了幼兒表達的愿望,自然過渡到下一環(huán)節(jié)講解示范;
在示范講解時,我也借鑒了第一次活動中以我為主的介紹方式,而是第一次由我做、第二次由幼兒操作的方法,這樣既能滿足幼兒動手操作的需要,又可以發(fā)現(xiàn)幼兒操作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從而及時糾正。同時我省略了“撕貼”夾餡的環(huán)節(jié),而是秘而不宣,與操作材料一起投放在桌子上,觀察幼兒是否會使用到,以達到“生成”與“預設”共存的效果。果然,動作快的孩子在涂好顏色后,發(fā)現(xiàn)了盤子里還有一些彩色紙條,就拿了一張放進面包里,還樂滋滋地告訴我:“這是胡蘿卜!薄斑@是蔥!薄斑@是辣椒!薄斑@是雞肉!薄斑@是香腸。”……有些孩子比較細心,還特地撕成一小條一小條夾進面包里,因此,我便“順水推舟”,向其他幼兒作了介紹推廣,這遠比老師單方面的教要來得自然貼切,又容易被幼兒所接受。
結束時孩子們想到了“分享”,于是,他們中,有的把面包送給聽課的老師品嘗,有的送到娃娃家給娃娃品嘗,還有的走到樓上的班級去送面包了……整個活動在溫馨的氛圍中自然結束。
總結不足之初,如果幼兒在涂抹果醬的過程中,教師能夠再抓住他們對顏色變化的注意,不露聲色地引導他們觀察變顏色的秘密,就更好了。如“怎么你涂了藍莓醬和檸檬醬,結果打開來卻變成獼猴桃醬啦?”幼兒也許就會對“藍色加黃色會變成綠色“的顏色變化加以關注了。
【幼兒園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教案幼兒園小班教案01-18
幼兒園小班教案小班04-01
小班教案幼兒園小班教案15篇01-18
幼兒園小班教案06-03
幼兒園小班教案精選07-20
小班幼兒園教案06-30
幼兒園小班經(jīng)典的教案08-27
幼兒園的小班教案08-26
幼兒園小班教案01-06
幼兒園小班的教案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