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妇张开腿让黑人通爽,吃瓜黑料,欧美激情内射喷水高潮,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成人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時間:2024-09-05 16:16:02 幼兒園教案 我要投稿

【實用】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范文錦集9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zhuǎn)化的關節(jié)點。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范文錦集9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理解9以內(nèi)的數(shù)量,學習用數(shù)字、符號作記錄。

  2、通過剝豆感知兩組數(shù)量合在一起會形成一個新的數(shù),培養(yǎng)幼兒對數(shù)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蠶豆莢若干(每個幼兒至少兩結(jié)),每個幼兒一張記錄單,黑色水彩筆每人一支,按組分別放置在操作區(qū)。大記錄單一張。

  2、透明袋每人一個,上面貼好6~9的數(shù)字。

  3、布置蔬菜批發(fā)市場(一個數(shù)學區(qū)),擺好標有6~9數(shù)字的四塊牌子。

  活動重點:感知9以內(nèi)的'數(shù)量,學習用數(shù)字、符號作記錄。

  活動難點:感知兩組數(shù)量組合在一起會形成一個新的數(shù)。

  活動過程:

  一、猜猜豆媽媽肚里的豆寶寶,理解9以內(nèi)的數(shù)量。

  1、第一次剝豆,出示一結(jié)豆莢,幼兒觀察猜測,里面躺了幾粒豆寶寶。

  2、剝豆驗證,并用相應的符號和數(shù)字表示,教師在大記錄單上作記錄。

  3、第二次剝豆,請個別幼兒剝豆數(shù)數(shù),并作記錄。

  4、兩次一共剝了幾粒豆,將兩次剝的豆放在一起是多少粒?用數(shù)字幾來表示。教師在記錄單上寫上數(shù)字。

  二、幼兒剝豆數(shù)數(shù),并用符號和數(shù)字記錄。

  1、介紹記錄單,請幼兒說說記錄單的每一個格子里寫什么?

  2、講解操作要求:每個幼兒兩結(jié)豆莢,把第一結(jié)豆莢里的豆子數(shù)用圓

  圈畫在記錄單的上面一格,并在右邊的格子里用數(shù)字表示。第二結(jié)豆莢里的豆子數(shù)用圓圈畫在記錄單的下面一格,并在右邊的格子里用數(shù)字表示。

  將兩結(jié)豆莢的豆子總數(shù)用數(shù)字表示寫在左邊的格子里。

  3、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4、將記錄單貼在指定位置,交流評價,糾錯。

  三、裝豆子,鞏固對數(shù)的感知。

  1、蔬菜批發(fā)市場需要一些豆子,我們把豆子裝到袋里去送到批發(fā)市場吧,請四名家長扮演批發(fā)市場的老板。

  2、幼兒根據(jù)袋子上的數(shù)字裝豆送豆,“老板”作產(chǎn)品檢驗。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磁鐵是能吸住鐵的東西的,并用語言表達出來。

  2、學習按一定標準分類的方法。(是否能吸鐵的標準)

  3、激發(fā)對磁鐵吸鐵現(xiàn)象的探索興趣。

  活動準備:

  1、每人一盤材料,內(nèi)有磁鐵和鐵片、回形針、螺絲帽、鑰匙、硬幣、紐扣、木塊、布條、玻璃球、塑料玩具等。

  2、在教室中增加一些鐵制用具供幼兒探索。

  活動過程:

  1、激發(fā)幼兒探索的`興趣。

  “小朋友,請你看看你面前的盤子里有些什么?”“請你玩玩盤子里的東西,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有的東西會粘在一個黑塊上)

  2、引導幼兒探索磁鐵的特性。

  (1)“是哪一塊東西能粘住別的東西?把它找出來,”“這塊能吸住別的東西的鐵塊,我們給他一個名字叫磁鐵�!庇變赫f出名稱�!艾F(xiàn)在你們試試,磁鐵能吸住哪些東西?把你的發(fā)現(xiàn)告訴大家。”(磁鐵能吸起鐵塊、回形針….吸不起木塊、紐扣….)“為什么磁鐵能吸起鐵塊、回形針….吸不起木塊、紐扣….?”(因為鐵片、回形針等是鐵的,木塊、塑料不是鐵的)“磁鐵能吸起鐵做的東西,而不能吸起木頭、塑料等其他東西�!�

 �。�2)“請你試試,把磁鐵和它吸起來的東西分開的時候,會有什么感覺?”

  3、引導幼兒通過分類活動學習分類方法,鞏固所學知識。

  幼兒嘗試分類,教師個別指導

  4、小結(jié)并擴展幼兒經(jīng)驗。

  今天我們又發(fā)現(xiàn)一件有趣的事情。磁鐵能吸起鐵塊、回形針…因為他們都是鐵做的,不能吸起硬幣、木塊、紐扣,因為他們都不是鐵做的,你想知道磁鐵還能吸什么東西嘛?請你用磁鐵去吸一吸教室里的其他東西。“請幼兒講述,那些東西能吸起,哪些不能吸起,為什么?

  磁鐵并不僅僅吸鐵。還有能被磁化的物質(zhì),像鐵、鎳、鈷及其合金都可以被磁鐵吸引

  活動延伸:

  1、讓幼兒玩玩各種大小、形狀不同的磁鐵,發(fā)現(xiàn)磁鐵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現(xiàn)象。

  2、開展用磁鐵做游戲,用磁鐵在鐵板的下面控制紙板上的小人走迷宮或跳舞、輪船航行等(小人、紙船里面都藏有回形針)。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活動初步了解青蛙的生長過程。

  2.知道青蛙是人類的好朋友,激發(fā)幼兒保護青蛙的情感。

  3.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4.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教學重難點:

  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

  小蝌蚪變青蛙的操作步驟

  活動準備:

  1.小蝌蚪成長過程操作卡(人手一份)、膠棒若干

  2.PPT課件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激發(fā)幼兒興趣。

  (1)師:你們聽到了什么聲音?

  (2)模仿青蛙的叫聲。

  (3)師:你們見過青蛙嗎?誰知道青蛙是什么樣子的?

  2.出示青蛙和蝌蚪的ppt,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并說出主要特征。

  (1)出示青蛙ppt,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并說出青蛙的特征。(頭頂上有兩只大眼睛,披著綠衣裳,露著白肚皮,四條腿。)

  (2)師:你們知道青蛙小時候是什么樣子的.嗎?

  出示蝌蚪ppt,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并說出蝌蚪的特征。(黑黑的身體,大大的腦袋,細長的尾巴。)

  3.觀看PPT課件,教師引導幼兒了解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并分發(fā)小蝌蚪變青蛙的步驟卡片進行操作。

  (1)引導幼兒討論小蝌蚪是怎樣變青蛙,在了解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后教師把操作卡分發(fā)給每位幼兒。

  (2)幼兒分步驟粘貼操作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教師巡回指導。

  (3)展示幼兒作品。

  4.與幼兒一起觀看小蝌蚪變青蛙的視頻《青蛙一生》,加深幼兒對小蝌蚪變青蛙成長過程的認識。

  5.教育幼兒要愛護青蛙(PPT)。

  (1)師:青蛙有什么本領?(青蛙最大的本領就是捉害蟲。)

  (2)師:那你們知道一只青蛙一年可以捉多少害蟲嗎?

  (青蛙是捉蟲能手,一只青蛙一年可以消滅一萬只害蟲,保護了莊稼。)

  6.師:青蛙的本領這么大,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它呢?(PPT)

  小結(jié):小朋友們,青蛙是我們?nèi)祟惖暮门笥�,幫我們保護莊稼,所以我們要保護青蛙,不能傷害小青蛙,不要去捕捉和吃青蛙,若看到有人捕捉青蛙和小蝌蚪要去阻止他們,好嗎?

  設計意圖:

  暖和的春天來了,池塘里的冰融化了,青蛙媽媽在泥洞里睡了一個冬天,也醒來了,在這溫暖的季節(jié)里,青蛙媽媽鉆到水里開始繁育她們的后代,全身黑油油長著長尾巴的小蝌蚪就是小青蛙的后代,但小蝌蚪到底是怎么變成小青蛙的呢,孩子們都感到好奇,為此我設計了本活動內(nèi)容,讓我們帶著這一神奇的變化去探討小蝌蚪變青蛙的奧妙吧。

  教學反思:

  幼兒的情緒高漲,在老師的引導下能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短短活動運用了一系列活動方式,使得幼兒無暇分神,樂此不疲。通過多媒體教學,不僅讓幼兒對蝌蚪變青蛙的過程有直觀的影響,而且讓幼兒在活動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掌握到教學的重難點,并且進行了反復練習。在活動過程前,我還擔心會出現(xiàn)混亂的現(xiàn)象,但在活動過程中因為是第一次用多媒體教學,并且掌握住了幼兒年齡的特點,在整個活動中幼兒表現(xiàn)的都很積極。

  小百科:蝌蚪古時寫作"科斗",是蛙、蟾蜍的幼體,又稱蛤蟆蛋蛋。剛孵化出來的蝌蚪,身體呈紡錘形,無四肢、口和內(nèi)鰓,生有側(cè)扁的長尾,頭部兩側(cè)生有分枝的外鰓,吸附在水草上,靠體內(nèi)殘存的卵黃供給營養(yǎng)。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內(nèi)容與要求

  1.初步感知螺絲構造。

  2.體驗為螺絲與螺帽配對的喜悅。

  3.嘗試小組分工與合作。

  活動重點

  為螺絲和螺帽配對,并簡要地說說為什么這樣配對。

  材料準備

  不同種類和大小的鐵制螺絲和螺帽若干,籃子若干。

  活動過程

  1.探索發(fā)現(xiàn)

  (1)師:我們教室里變成了三大組,每個組的桌子上有螺絲和螺帽,請各組小朋友為螺絲和螺帽配對。

  (2)幼兒操作,老師觀察指導。指導要點:對于個別不愿意參與的幼兒給予提醒與指導。

  2.交流共享

  (1)請三個組的代表說說自己小組是怎樣為螺絲和螺帽配對的。

  (2)說說在為螺絲和螺帽配對的過程中有沒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3)問題一:你們發(fā)現(xiàn)螺絲有哪些形狀?請用手指給其他小朋友看。三個組進行搶答,獲勝的一組得到一顆五角星。

  (4)問題二:你們發(fā)現(xiàn)螺帽有哪些形狀?

  (5)問題三:你們覺得螺絲像什么?螺帽像什么?

  (6)問題四:你是怎樣為螺絲和螺帽進行配對的?請表演給其他小朋友看看。

  (7)小結(jié):螺絲和螺帽有的是圓形,有的是三角形,相同形狀的螺絲和螺帽才可以配成對。

  3.模仿游戲

  (1)今天我們教室里來了這么多的螺絲和螺帽,我們大家一起玩一個關于螺絲和螺帽的游戲好不好?

  (2)螺絲和螺帽的要求:三個組自己推薦哪些小朋友當螺絲,哪些小朋友當螺帽。

  (3)游戲設計:請幾個當螺絲的小朋友站成橫、豎兩排,組成“丁”字形狀。然后再請幾個扮演螺帽的小朋友在“螺絲”縱排的空當中快樂地鉆S形。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回去找找螺絲和螺帽藏在家中的什么地方。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了解毛毛蟲變蝴蝶的過程。

  運用肢體動作表現(xiàn)毛毛蟲變蝴蝶的過程。

  活動準備:

  "體能游戲":《毛毛蟲變蝴蝶》。

  故事:《好餓好餓的毛毛蟲》。

  蝴蝶相關信息參考。

  鈴鼓。

  活動過程:

  給幼兒講故事《好餓好餓的'毛毛蟲》,介紹毛毛蟲變蝴蝶的過程--毛毛蟲是從哪里孵化出來的?

  --小毛毛蟲吃呀吃,變得怎樣?

  --大毛毛蟲蓋了一間房子,從房子里鉆出來的是什么?

  與幼兒分享蝴蝶的有趣信息,請幼兒想一想,說一說:

  --蝴蝶有幾只腳?蝴蝶的腳是用來走路的嗎?

  --蝴蝶的觸角有什么作用?

  --蝴蝶有沒有家?

  --蝴蝶有沒有毒?毛毛蟲有沒有毒?

  --蝴蝶有牙齒嗎?它是肉食性動物嗎?

  --蝴蝶會不會變老?蝴蝶會不會生�。�

  --蝴蝶會不會發(fā)出聲音?耳朵在哪里?

  --蝴蝶的幼蟲到底有幾只腳?

  毛毛蟲變蝴蝶的游戲:

  --當教師搖鈴鼓時,請幼兒將身體縮起來變成小小的毛毛蟲(只有一小步分身體和地面接觸),毛毛蟲爬呀爬,吃了一大片葉子,身體長大了一點(請幼兒將身體與地面接觸的更多些);又吃了一大堆葉子,身體變的好長、好大啊!毛毛蟲爬呀爬,爬到樹上結(jié)成繭;繭里的毛毛蟲變成蛹掛在樹上或葉子上;成蟲咬破繭,變成蝴蝶飛飛飛。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幼兒用書《毛毛蟲變蝴蝶》。把觀察到的信息,用肢體動作表現(xiàn)出來。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馬鈴薯的生長過程以及種類。

  2.產(chǎn)生探索馬鈴薯的興趣,進一步提高觀察力。

  活動準備:

  1.馬鈴薯的生長過程PPT。

  2.馬鈴薯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幼兒興趣

  今天,馬鈴薯又和我們見面了,我們和它打個招呼吧!你們知道馬鈴薯是怎么長出來的嗎?那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馬鈴薯的世界,看看它是怎么生長的。

  二、欣賞課件,了解馬鈴薯的生長過程。

  1.欣賞課件,了解馬鈴薯的播種過程。

 �。�1)馬鈴薯發(fā)芽�?纯瘩R鈴薯的芽是在哪里長出來的?

  (2)馬鈴薯的播種。怎么樣來播種馬鈴薯呢?帶有芽的馬鈴薯叫“種薯”,切開以后馬鈴薯該怎么種呢?

  2.繼續(xù)欣賞課件,了解馬鈴薯的生長過程。

 �。�1)馬鈴薯發(fā)芽。馬鈴薯種下去以后會發(fā)生什么事呢?

 �。�2)地底下的馬鈴薯。地面上馬鈴薯的葉子在不斷長大,那地底下的馬鈴薯在生長嗎?

 �。�3)觀察地底下馬鈴薯的生長圖片。

 �。�4)馬鈴薯開花。你們知道馬鈴薯會開花嗎?它的花是什么樣的?因品種的不同,馬鈴薯的花朵有各種各樣的顏色如:白色、紫色等。馬鈴薯開花的時候,地下的馬鈴薯也在悄悄的`長大。

 �。�5)葉子枯萎了。等花凋謝后,馬鈴薯的葉子怎樣呢?這時候地下的馬鈴薯長成什么樣了呢?

 �。�6)觀察地下馬鈴薯。

 �。�7)挖馬鈴薯。這時候的馬鈴薯已經(jīng)長大了,可以挖出來吃了。因為馬鈴薯是長在地下的,又多,所以要用工具挖出來,用手是拔不出來的哦。瞧,個頭多大,肯定很鮮嫩。

  3.小結(jié)。

  現(xiàn)在我們知道馬鈴薯是怎么長成的吧。先要等它發(fā)芽,然后用刀切成幾塊,種在地下。接著它會發(fā)芽,長出葉子,然后開花,等花朵凋謝后葉子會慢慢枯萎,這個時候就可以去挖馬鈴薯了。

  三、觀看圖片,了解,馬鈴薯的種類

  1.我們平時看見的馬鈴薯是什么樣的?其實馬鈴薯有很多種類,我們來看看有些什么樣的。

  2.觀察不同種類的馬鈴薯圖片。

  四、活動延伸

  準備一個容器,里面乘1-2厘米的水,將馬鈴薯放在水里,觀察馬鈴薯的變化。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7

  目標:

  1、通過觀察,引導幼兒知道每個人的指紋是各不相同的,發(fā)展幼兒仔細觀察的能力。

  2、探索復制指紋的方法,萌發(fā)多樣探索的意識。

  3、初步激發(fā)對科學、創(chuàng)造和探索自身的興趣。

  材料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數(shù)字卡片、小紙片、顏料、印泥、橡皮泥、鏡子、抹布等。

  設計思路:“我們的身體”是本班幼兒正在探索的主題活動,在探索小手的活動中,羅宜家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手指上的線叫什么呀?”但是,小朋友誰都說不上來。這是一個頗具價值的問題,因為它是我們在主題活動中生成的,有利于孩子們繼續(xù)對自身進行探索的興趣的培養(yǎng)。而且,現(xiàn)代的指紋技術正越來越與高科技融為一體,涉及到了很多方面,適當?shù)卦谶@方面豐富一些見識,不僅能開闊幼兒的眼界,且對于幼兒的科學探究興趣也會有好處。另外,作為一個新班,我們的孩子們在探索能力上還顯得很單一,缺乏運用多種方式探索的意識,本活動中鼓勵幼兒大膽常識多種復制指紋的方法,對幼兒的多樣化探索意識也是有幫助的�;顒又校幱谡闲栽瓌t,我還在其中,融合了識數(shù)教育,即觀察時給手指紋編號,結(jié)合一切可利用因素進行自然銜接下的教育。

  流程:

  1、提問交流:

  1)請羅宜家提出自己原先的問題。

  2)引導幼兒觀察手指,進行相關的經(jīng)驗交流,如:上面的線長得怎么樣?

  2、操作體驗:

  1)討論:怎樣將指紋復制下來,讓別人觀看?

  2)幼兒嘗試用各種方法復制指紋,如:在橡皮泥上印指紋等。

  3、觀察比較:

  1)介紹自己是怎樣復制指紋的,滲透多元探索的`意識。

  2)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比較,從而得出每個人的指紋是不一樣的結(jié)論。

  4、 拓展內(nèi)化

  1)討論:除了指紋與別人不一樣,還有什么也是與人不同的?

  2) 討論:指紋有什么用?

  介紹有關警察用指紋破案的事和指紋鎖的好處,激發(fā)幼兒對科學和創(chuàng)造的興趣。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探索動物睡覺的秘密;

  2、嘗試用動作表現(xiàn)不同動物的睡覺方式。

  活動準備:

  1、各種動物的圖書、圖片、玩具、多媒體課件;

  2、布置“動物王國”場景(動物睡覺的噴繪、圖書、玩具…)

  3、記錄板一塊。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以小客人做客導入活動:(播放歌曲《小豬睡覺》)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小客人,你想知道它是誰嗎?(小豬)你聽一聽它在干什么?它是怎樣睡覺的?(閉上眼睛睡覺,大耳朵扇扇,小尾巴搖搖。)還發(fā)出什么聲音?(咕嚕嚕)

  2、小豬邀請大家去大森林旅游,看看別的小動物是怎樣睡覺的。

 �。ǘ┨剿骰顒�

  1、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引導幼兒參觀“動物王國”)播放課件《動物睡覺》,讓幼兒探索不同動物睡覺的秘密。

  馬――站著 蝙蝠――倒掛

  刺猬――蜷成球形

  丹頂鶴――單腳站立

  魚――睜著眼睛睡覺

  烏龜――縮到龜殼里

  貓頭鷹――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2、猜想并記錄

  提問:

  (1)小朋友,你們在“動物王國”里看到了那些小動物?它們都在做什么?

 �。�2)小朋友想一想,小動物睡覺得樣子一樣嗎?有什么不一樣?誰來告訴老師?

 �。�3)現(xiàn)在老師用一個表把小朋友說得記錄下來。小朋友看,這里是喜歡站著睡覺的小動物,這里是喜歡躺或趴著睡覺的小動物,這里是喜歡蜷著睡覺的小動物…

  老師這里有許多小動物的照片,小朋友選一個你最喜歡的小動物,你認為它是怎樣睡覺的就把它貼在這張記錄表上(幼兒選圖片,進行記錄)

  3、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記錄表并進行小結(jié)。

  你們認為喜歡站著睡覺的動物有……

  躺著或趴著睡覺的動物有……

  小朋友你們的想法對不對呢?

  4、尋找并驗證答案

  師:小朋友到老師這兒來,我們看一看大屏幕,尋找一下答案

  師:小朋友,剛才我們看到了不同小動物睡覺得樣子,現(xiàn)在我們對照一下記錄表,看剛才你們的想法對不對?

 �。ㄈ粲胁粚Φ囊龑в變杭右约m正)

  師:那小朋友知道為什么這些小動物睡覺的方式都不一樣呢?(逐一引導幼兒說出每種動物不同睡覺方式的原因)

  5、教師小結(jié):小動物們?yōu)榱吮Wo自己都有不同的`睡覺方式。

 �。ㄈ┯螒蚧顒�

  1、啟發(fā)引導幼兒嘗試用動作表現(xiàn)不同動物的睡覺方式

 �。�1)引導幼兒學做站著睡覺的幾種動物的睡覺方式

  (2)引導幼兒學做躺著睡覺的幾種動物的睡覺方式

 �。�3)引導幼兒學做趴著睡覺的幾種動物的睡覺方式

  (4)引導幼兒學做在樹枝上睡覺的幾種動物的睡覺方式

 �。�5)引導幼兒學做睜著眼睛睡覺的幾種動物的睡覺方式

 �。�6)引導幼兒學做倒掛著睡覺的動物睡覺方式

 �。�7)引導幼兒學做“蜷”睡覺的幾種動物的睡覺方式

  2、游戲

  “動物睡覺”

 �。�1)講解游戲玩法:請小朋友每人取一個掛飾帶上,老師說:小動物睡覺了,你就學做你選的小動物睡覺的樣子。老師來當檢查員看你做得對不對。

 �。�2)游戲。第一遍老師做檢查員,第二遍幼兒做檢查員。

  (四)遷移活動

  1、小朋友,小動物們?yōu)榱吮Wo自己都有不一樣的睡覺方式,那我們怎樣睡覺才能保護自己呢?你平時是怎樣睡覺的?給你的旁邊的好朋友學一學。

  2、請個別幼兒說一說,并學一學。

  3、有的小朋友仰著睡、有的小朋友趴著睡、有的小朋友右側(cè)睡、有的小朋友左側(cè)睡,怎樣睡對我們的身體最好呢?我們聽一聽醫(yī)生阿姨是怎樣說的?

 �。ǚ耪n件,讓幼兒傾聽)

  師:誰來說一說,怎樣睡對我們的身體最好?為什么?

 �。ㄎ澹┙Y(jié)束活動

  5、教師教育幼兒要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和正確的睡眠姿勢。

  師:小朋友,你們現(xiàn)在知道怎樣睡對我們的身體最好了吧?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活動延伸】

  幼兒回家后和父母一起模仿動物睡覺的動作,比一比看誰學得像。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啟發(fā)幼兒對生活中影子的回顧,豐富對影子的認識。

  2、引導幼把見過的有趣的影子現(xiàn)象用語言描述出來,并能用繪畫、標志符號的方式進行表征。

  3、讓幼兒了解影子的形成和影子的變化。

  教案準備 1、活動前幾天提示幼兒觀察物體的'影子。

  2、每個幼兒繪畫用的紙、筆。

  教案過程 1、談話導入主題

  組織幼兒談話:1)、你見過影子嗎?

  2)、你都見到過什么樣的影子?

  教師小結(jié),引出課題。

  2、幼兒分組交流

  1)、先將幼兒分成六組。

  2)、引導幼兒交流自己所見過的影子。

  3)、盡量調(diào)動幼兒講述的積極性。

  3、繪畫影子

  引導幼兒將有趣的影子用繪畫或標志符號的形式表征出來。

  4、展示幼兒作品。

  將幼兒的繪畫作品展示在墻飾專欄中,并向大家介紹自己發(fā)現(xiàn)的有趣的影子現(xiàn)象。

  5、教師講評。

  活動效果

  幼兒能積極參與討論,互相交流講述自己在不同時間所見過的各種各樣的影子,知道影子的變化,并能準確的畫出不同影子的效果。本節(jié)活動目標達到,效果不錯。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幼兒園中班06-30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03-19

【熱門】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12-20

【精】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12-20

【薦】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11-22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顏色03-06

(精)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04-04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滾動01-08

幼兒園中班《玩冰》科學教案03-30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精】11-17

扬州市| 泰安市| 聂荣县| 威远县| 青阳县| 怀远县| 读书| 大理市| 绵阳市| 华池县| 乌恰县| 延长县| 东兰县| 中牟县| 庆元县| 成武县| 佳木斯市| 咸阳市| 沈丘县| 绥滨县| 无为县| 彭泽县| 上虞市| 湘乡市| 辽宁省| 商南县| 长岛县| 庆安县| 弥渡县| 江山市| 瑞丽市| 连南| 瑞金市| 米林县| 吉木萨尔县| 远安县| 上林县| 康马县| 扬州市| 东乡族自治县| 山东省|

【實用】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范文錦集9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zhuǎn)化的關節(jié)點。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范文錦集9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理解9以內(nèi)的數(shù)量,學習用數(shù)字、符號作記錄。

  2、通過剝豆感知兩組數(shù)量合在一起會形成一個新的數(shù),培養(yǎng)幼兒對數(shù)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蠶豆莢若干(每個幼兒至少兩結(jié)),每個幼兒一張記錄單,黑色水彩筆每人一支,按組分別放置在操作區(qū)。大記錄單一張。

  2、透明袋每人一個,上面貼好6~9的數(shù)字。

  3、布置蔬菜批發(fā)市場(一個數(shù)學區(qū)),擺好標有6~9數(shù)字的四塊牌子。

  活動重點:感知9以內(nèi)的'數(shù)量,學習用數(shù)字、符號作記錄。

  活動難點:感知兩組數(shù)量組合在一起會形成一個新的數(shù)。

  活動過程:

  一、猜猜豆媽媽肚里的豆寶寶,理解9以內(nèi)的數(shù)量。

  1、第一次剝豆,出示一結(jié)豆莢,幼兒觀察猜測,里面躺了幾粒豆寶寶。

  2、剝豆驗證,并用相應的符號和數(shù)字表示,教師在大記錄單上作記錄。

  3、第二次剝豆,請個別幼兒剝豆數(shù)數(shù),并作記錄。

  4、兩次一共剝了幾粒豆,將兩次剝的豆放在一起是多少粒?用數(shù)字幾來表示。教師在記錄單上寫上數(shù)字。

  二、幼兒剝豆數(shù)數(shù),并用符號和數(shù)字記錄。

  1、介紹記錄單,請幼兒說說記錄單的每一個格子里寫什么?

  2、講解操作要求:每個幼兒兩結(jié)豆莢,把第一結(jié)豆莢里的豆子數(shù)用圓

  圈畫在記錄單的上面一格,并在右邊的格子里用數(shù)字表示。第二結(jié)豆莢里的豆子數(shù)用圓圈畫在記錄單的下面一格,并在右邊的格子里用數(shù)字表示。

  將兩結(jié)豆莢的豆子總數(shù)用數(shù)字表示寫在左邊的格子里。

  3、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4、將記錄單貼在指定位置,交流評價,糾錯。

  三、裝豆子,鞏固對數(shù)的感知。

  1、蔬菜批發(fā)市場需要一些豆子,我們把豆子裝到袋里去送到批發(fā)市場吧,請四名家長扮演批發(fā)市場的老板。

  2、幼兒根據(jù)袋子上的數(shù)字裝豆送豆,“老板”作產(chǎn)品檢驗。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磁鐵是能吸住鐵的東西的,并用語言表達出來。

  2、學習按一定標準分類的方法。(是否能吸鐵的標準)

  3、激發(fā)對磁鐵吸鐵現(xiàn)象的探索興趣。

  活動準備:

  1、每人一盤材料,內(nèi)有磁鐵和鐵片、回形針、螺絲帽、鑰匙、硬幣、紐扣、木塊、布條、玻璃球、塑料玩具等。

  2、在教室中增加一些鐵制用具供幼兒探索。

  活動過程:

  1、激發(fā)幼兒探索的`興趣。

  “小朋友,請你看看你面前的盤子里有些什么?”“請你玩玩盤子里的東西,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有的東西會粘在一個黑塊上)

  2、引導幼兒探索磁鐵的特性。

  (1)“是哪一塊東西能粘住別的東西?把它找出來,”“這塊能吸住別的東西的鐵塊,我們給他一個名字叫磁鐵�!庇變赫f出名稱�!艾F(xiàn)在你們試試,磁鐵能吸住哪些東西?把你的發(fā)現(xiàn)告訴大家。”(磁鐵能吸起鐵塊、回形針….吸不起木塊、紐扣….)“為什么磁鐵能吸起鐵塊、回形針….吸不起木塊、紐扣….?”(因為鐵片、回形針等是鐵的,木塊、塑料不是鐵的)“磁鐵能吸起鐵做的東西,而不能吸起木頭、塑料等其他東西�!�

 �。�2)“請你試試,把磁鐵和它吸起來的東西分開的時候,會有什么感覺?”

  3、引導幼兒通過分類活動學習分類方法,鞏固所學知識。

  幼兒嘗試分類,教師個別指導

  4、小結(jié)并擴展幼兒經(jīng)驗。

  今天我們又發(fā)現(xiàn)一件有趣的事情。磁鐵能吸起鐵塊、回形針…因為他們都是鐵做的,不能吸起硬幣、木塊、紐扣,因為他們都不是鐵做的,你想知道磁鐵還能吸什么東西嘛?請你用磁鐵去吸一吸教室里的其他東西。“請幼兒講述,那些東西能吸起,哪些不能吸起,為什么?

  磁鐵并不僅僅吸鐵。還有能被磁化的物質(zhì),像鐵、鎳、鈷及其合金都可以被磁鐵吸引

  活動延伸:

  1、讓幼兒玩玩各種大小、形狀不同的磁鐵,發(fā)現(xiàn)磁鐵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現(xiàn)象。

  2、開展用磁鐵做游戲,用磁鐵在鐵板的下面控制紙板上的小人走迷宮或跳舞、輪船航行等(小人、紙船里面都藏有回形針)。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活動初步了解青蛙的生長過程。

  2.知道青蛙是人類的好朋友,激發(fā)幼兒保護青蛙的情感。

  3.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4.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教學重難點:

  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

  小蝌蚪變青蛙的操作步驟

  活動準備:

  1.小蝌蚪成長過程操作卡(人手一份)、膠棒若干

  2.PPT課件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激發(fā)幼兒興趣。

  (1)師:你們聽到了什么聲音?

  (2)模仿青蛙的叫聲。

  (3)師:你們見過青蛙嗎?誰知道青蛙是什么樣子的?

  2.出示青蛙和蝌蚪的ppt,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并說出主要特征。

  (1)出示青蛙ppt,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并說出青蛙的特征。(頭頂上有兩只大眼睛,披著綠衣裳,露著白肚皮,四條腿。)

  (2)師:你們知道青蛙小時候是什么樣子的.嗎?

  出示蝌蚪ppt,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并說出蝌蚪的特征。(黑黑的身體,大大的腦袋,細長的尾巴。)

  3.觀看PPT課件,教師引導幼兒了解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并分發(fā)小蝌蚪變青蛙的步驟卡片進行操作。

  (1)引導幼兒討論小蝌蚪是怎樣變青蛙,在了解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后教師把操作卡分發(fā)給每位幼兒。

  (2)幼兒分步驟粘貼操作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教師巡回指導。

  (3)展示幼兒作品。

  4.與幼兒一起觀看小蝌蚪變青蛙的視頻《青蛙一生》,加深幼兒對小蝌蚪變青蛙成長過程的認識。

  5.教育幼兒要愛護青蛙(PPT)。

  (1)師:青蛙有什么本領?(青蛙最大的本領就是捉害蟲。)

  (2)師:那你們知道一只青蛙一年可以捉多少害蟲嗎?

  (青蛙是捉蟲能手,一只青蛙一年可以消滅一萬只害蟲,保護了莊稼。)

  6.師:青蛙的本領這么大,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它呢?(PPT)

  小結(jié):小朋友們,青蛙是我們?nèi)祟惖暮门笥�,幫我們保護莊稼,所以我們要保護青蛙,不能傷害小青蛙,不要去捕捉和吃青蛙,若看到有人捕捉青蛙和小蝌蚪要去阻止他們,好嗎?

  設計意圖:

  暖和的春天來了,池塘里的冰融化了,青蛙媽媽在泥洞里睡了一個冬天,也醒來了,在這溫暖的季節(jié)里,青蛙媽媽鉆到水里開始繁育她們的后代,全身黑油油長著長尾巴的小蝌蚪就是小青蛙的后代,但小蝌蚪到底是怎么變成小青蛙的呢,孩子們都感到好奇,為此我設計了本活動內(nèi)容,讓我們帶著這一神奇的變化去探討小蝌蚪變青蛙的奧妙吧。

  教學反思:

  幼兒的情緒高漲,在老師的引導下能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短短活動運用了一系列活動方式,使得幼兒無暇分神,樂此不疲。通過多媒體教學,不僅讓幼兒對蝌蚪變青蛙的過程有直觀的影響,而且讓幼兒在活動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掌握到教學的重難點,并且進行了反復練習。在活動過程前,我還擔心會出現(xiàn)混亂的現(xiàn)象,但在活動過程中因為是第一次用多媒體教學,并且掌握住了幼兒年齡的特點,在整個活動中幼兒表現(xiàn)的都很積極。

  小百科:蝌蚪古時寫作"科斗",是蛙、蟾蜍的幼體,又稱蛤蟆蛋蛋。剛孵化出來的蝌蚪,身體呈紡錘形,無四肢、口和內(nèi)鰓,生有側(cè)扁的長尾,頭部兩側(cè)生有分枝的外鰓,吸附在水草上,靠體內(nèi)殘存的卵黃供給營養(yǎng)。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內(nèi)容與要求

  1.初步感知螺絲構造。

  2.體驗為螺絲與螺帽配對的喜悅。

  3.嘗試小組分工與合作。

  活動重點

  為螺絲和螺帽配對,并簡要地說說為什么這樣配對。

  材料準備

  不同種類和大小的鐵制螺絲和螺帽若干,籃子若干。

  活動過程

  1.探索發(fā)現(xiàn)

  (1)師:我們教室里變成了三大組,每個組的桌子上有螺絲和螺帽,請各組小朋友為螺絲和螺帽配對。

  (2)幼兒操作,老師觀察指導。指導要點:對于個別不愿意參與的幼兒給予提醒與指導。

  2.交流共享

  (1)請三個組的代表說說自己小組是怎樣為螺絲和螺帽配對的。

  (2)說說在為螺絲和螺帽配對的過程中有沒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3)問題一:你們發(fā)現(xiàn)螺絲有哪些形狀?請用手指給其他小朋友看。三個組進行搶答,獲勝的一組得到一顆五角星。

  (4)問題二:你們發(fā)現(xiàn)螺帽有哪些形狀?

  (5)問題三:你們覺得螺絲像什么?螺帽像什么?

  (6)問題四:你是怎樣為螺絲和螺帽進行配對的?請表演給其他小朋友看看。

  (7)小結(jié):螺絲和螺帽有的是圓形,有的是三角形,相同形狀的螺絲和螺帽才可以配成對。

  3.模仿游戲

  (1)今天我們教室里來了這么多的螺絲和螺帽,我們大家一起玩一個關于螺絲和螺帽的游戲好不好?

  (2)螺絲和螺帽的要求:三個組自己推薦哪些小朋友當螺絲,哪些小朋友當螺帽。

  (3)游戲設計:請幾個當螺絲的小朋友站成橫、豎兩排,組成“丁”字形狀。然后再請幾個扮演螺帽的小朋友在“螺絲”縱排的空當中快樂地鉆S形。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回去找找螺絲和螺帽藏在家中的什么地方。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了解毛毛蟲變蝴蝶的過程。

  運用肢體動作表現(xiàn)毛毛蟲變蝴蝶的過程。

  活動準備:

  "體能游戲":《毛毛蟲變蝴蝶》。

  故事:《好餓好餓的毛毛蟲》。

  蝴蝶相關信息參考。

  鈴鼓。

  活動過程:

  給幼兒講故事《好餓好餓的'毛毛蟲》,介紹毛毛蟲變蝴蝶的過程--毛毛蟲是從哪里孵化出來的?

  --小毛毛蟲吃呀吃,變得怎樣?

  --大毛毛蟲蓋了一間房子,從房子里鉆出來的是什么?

  與幼兒分享蝴蝶的有趣信息,請幼兒想一想,說一說:

  --蝴蝶有幾只腳?蝴蝶的腳是用來走路的嗎?

  --蝴蝶的觸角有什么作用?

  --蝴蝶有沒有家?

  --蝴蝶有沒有毒?毛毛蟲有沒有毒?

  --蝴蝶有牙齒嗎?它是肉食性動物嗎?

  --蝴蝶會不會變老?蝴蝶會不會生�。�

  --蝴蝶會不會發(fā)出聲音?耳朵在哪里?

  --蝴蝶的幼蟲到底有幾只腳?

  毛毛蟲變蝴蝶的游戲:

  --當教師搖鈴鼓時,請幼兒將身體縮起來變成小小的毛毛蟲(只有一小步分身體和地面接觸),毛毛蟲爬呀爬,吃了一大片葉子,身體長大了一點(請幼兒將身體與地面接觸的更多些);又吃了一大堆葉子,身體變的好長、好大啊!毛毛蟲爬呀爬,爬到樹上結(jié)成繭;繭里的毛毛蟲變成蛹掛在樹上或葉子上;成蟲咬破繭,變成蝴蝶飛飛飛。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幼兒用書《毛毛蟲變蝴蝶》。把觀察到的信息,用肢體動作表現(xiàn)出來。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馬鈴薯的生長過程以及種類。

  2.產(chǎn)生探索馬鈴薯的興趣,進一步提高觀察力。

  活動準備:

  1.馬鈴薯的生長過程PPT。

  2.馬鈴薯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幼兒興趣

  今天,馬鈴薯又和我們見面了,我們和它打個招呼吧!你們知道馬鈴薯是怎么長出來的嗎?那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馬鈴薯的世界,看看它是怎么生長的。

  二、欣賞課件,了解馬鈴薯的生長過程。

  1.欣賞課件,了解馬鈴薯的播種過程。

 �。�1)馬鈴薯發(fā)芽�?纯瘩R鈴薯的芽是在哪里長出來的?

  (2)馬鈴薯的播種。怎么樣來播種馬鈴薯呢?帶有芽的馬鈴薯叫“種薯”,切開以后馬鈴薯該怎么種呢?

  2.繼續(xù)欣賞課件,了解馬鈴薯的生長過程。

 �。�1)馬鈴薯發(fā)芽。馬鈴薯種下去以后會發(fā)生什么事呢?

 �。�2)地底下的馬鈴薯。地面上馬鈴薯的葉子在不斷長大,那地底下的馬鈴薯在生長嗎?

 �。�3)觀察地底下馬鈴薯的生長圖片。

 �。�4)馬鈴薯開花。你們知道馬鈴薯會開花嗎?它的花是什么樣的?因品種的不同,馬鈴薯的花朵有各種各樣的顏色如:白色、紫色等。馬鈴薯開花的時候,地下的馬鈴薯也在悄悄的`長大。

 �。�5)葉子枯萎了。等花凋謝后,馬鈴薯的葉子怎樣呢?這時候地下的馬鈴薯長成什么樣了呢?

 �。�6)觀察地下馬鈴薯。

 �。�7)挖馬鈴薯。這時候的馬鈴薯已經(jīng)長大了,可以挖出來吃了。因為馬鈴薯是長在地下的,又多,所以要用工具挖出來,用手是拔不出來的哦。瞧,個頭多大,肯定很鮮嫩。

  3.小結(jié)。

  現(xiàn)在我們知道馬鈴薯是怎么長成的吧。先要等它發(fā)芽,然后用刀切成幾塊,種在地下。接著它會發(fā)芽,長出葉子,然后開花,等花朵凋謝后葉子會慢慢枯萎,這個時候就可以去挖馬鈴薯了。

  三、觀看圖片,了解,馬鈴薯的種類

  1.我們平時看見的馬鈴薯是什么樣的?其實馬鈴薯有很多種類,我們來看看有些什么樣的。

  2.觀察不同種類的馬鈴薯圖片。

  四、活動延伸

  準備一個容器,里面乘1-2厘米的水,將馬鈴薯放在水里,觀察馬鈴薯的變化。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7

  目標:

  1、通過觀察,引導幼兒知道每個人的指紋是各不相同的,發(fā)展幼兒仔細觀察的能力。

  2、探索復制指紋的方法,萌發(fā)多樣探索的意識。

  3、初步激發(fā)對科學、創(chuàng)造和探索自身的興趣。

  材料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數(shù)字卡片、小紙片、顏料、印泥、橡皮泥、鏡子、抹布等。

  設計思路:“我們的身體”是本班幼兒正在探索的主題活動,在探索小手的活動中,羅宜家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手指上的線叫什么呀?”但是,小朋友誰都說不上來。這是一個頗具價值的問題,因為它是我們在主題活動中生成的,有利于孩子們繼續(xù)對自身進行探索的興趣的培養(yǎng)。而且,現(xiàn)代的指紋技術正越來越與高科技融為一體,涉及到了很多方面,適當?shù)卦谶@方面豐富一些見識,不僅能開闊幼兒的眼界,且對于幼兒的科學探究興趣也會有好處。另外,作為一個新班,我們的孩子們在探索能力上還顯得很單一,缺乏運用多種方式探索的意識,本活動中鼓勵幼兒大膽常識多種復制指紋的方法,對幼兒的多樣化探索意識也是有幫助的�;顒又校幱谡闲栽瓌t,我還在其中,融合了識數(shù)教育,即觀察時給手指紋編號,結(jié)合一切可利用因素進行自然銜接下的教育。

  流程:

  1、提問交流:

  1)請羅宜家提出自己原先的問題。

  2)引導幼兒觀察手指,進行相關的經(jīng)驗交流,如:上面的線長得怎么樣?

  2、操作體驗:

  1)討論:怎樣將指紋復制下來,讓別人觀看?

  2)幼兒嘗試用各種方法復制指紋,如:在橡皮泥上印指紋等。

  3、觀察比較:

  1)介紹自己是怎樣復制指紋的,滲透多元探索的`意識。

  2)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比較,從而得出每個人的指紋是不一樣的結(jié)論。

  4、 拓展內(nèi)化

  1)討論:除了指紋與別人不一樣,還有什么也是與人不同的?

  2) 討論:指紋有什么用?

  介紹有關警察用指紋破案的事和指紋鎖的好處,激發(fā)幼兒對科學和創(chuàng)造的興趣。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探索動物睡覺的秘密;

  2、嘗試用動作表現(xiàn)不同動物的睡覺方式。

  活動準備:

  1、各種動物的圖書、圖片、玩具、多媒體課件;

  2、布置“動物王國”場景(動物睡覺的噴繪、圖書、玩具…)

  3、記錄板一塊。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以小客人做客導入活動:(播放歌曲《小豬睡覺》)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小客人,你想知道它是誰嗎?(小豬)你聽一聽它在干什么?它是怎樣睡覺的?(閉上眼睛睡覺,大耳朵扇扇,小尾巴搖搖。)還發(fā)出什么聲音?(咕嚕嚕)

  2、小豬邀請大家去大森林旅游,看看別的小動物是怎樣睡覺的。

 �。ǘ┨剿骰顒�

  1、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引導幼兒參觀“動物王國”)播放課件《動物睡覺》,讓幼兒探索不同動物睡覺的秘密。

  馬――站著 蝙蝠――倒掛

  刺猬――蜷成球形

  丹頂鶴――單腳站立

  魚――睜著眼睛睡覺

  烏龜――縮到龜殼里

  貓頭鷹――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2、猜想并記錄

  提問:

  (1)小朋友,你們在“動物王國”里看到了那些小動物?它們都在做什么?

 �。�2)小朋友想一想,小動物睡覺得樣子一樣嗎?有什么不一樣?誰來告訴老師?

 �。�3)現(xiàn)在老師用一個表把小朋友說得記錄下來。小朋友看,這里是喜歡站著睡覺的小動物,這里是喜歡躺或趴著睡覺的小動物,這里是喜歡蜷著睡覺的小動物…

  老師這里有許多小動物的照片,小朋友選一個你最喜歡的小動物,你認為它是怎樣睡覺的就把它貼在這張記錄表上(幼兒選圖片,進行記錄)

  3、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記錄表并進行小結(jié)。

  你們認為喜歡站著睡覺的動物有……

  躺著或趴著睡覺的動物有……

  小朋友你們的想法對不對呢?

  4、尋找并驗證答案

  師:小朋友到老師這兒來,我們看一看大屏幕,尋找一下答案

  師:小朋友,剛才我們看到了不同小動物睡覺得樣子,現(xiàn)在我們對照一下記錄表,看剛才你們的想法對不對?

 �。ㄈ粲胁粚Φ囊龑в變杭右约m正)

  師:那小朋友知道為什么這些小動物睡覺的方式都不一樣呢?(逐一引導幼兒說出每種動物不同睡覺方式的原因)

  5、教師小結(jié):小動物們?yōu)榱吮Wo自己都有不同的`睡覺方式。

 �。ㄈ┯螒蚧顒�

  1、啟發(fā)引導幼兒嘗試用動作表現(xiàn)不同動物的睡覺方式

 �。�1)引導幼兒學做站著睡覺的幾種動物的睡覺方式

  (2)引導幼兒學做躺著睡覺的幾種動物的睡覺方式

 �。�3)引導幼兒學做趴著睡覺的幾種動物的睡覺方式

  (4)引導幼兒學做在樹枝上睡覺的幾種動物的睡覺方式

 �。�5)引導幼兒學做睜著眼睛睡覺的幾種動物的睡覺方式

 �。�6)引導幼兒學做倒掛著睡覺的動物睡覺方式

 �。�7)引導幼兒學做“蜷”睡覺的幾種動物的睡覺方式

  2、游戲

  “動物睡覺”

 �。�1)講解游戲玩法:請小朋友每人取一個掛飾帶上,老師說:小動物睡覺了,你就學做你選的小動物睡覺的樣子。老師來當檢查員看你做得對不對。

 �。�2)游戲。第一遍老師做檢查員,第二遍幼兒做檢查員。

  (四)遷移活動

  1、小朋友,小動物們?yōu)榱吮Wo自己都有不一樣的睡覺方式,那我們怎樣睡覺才能保護自己呢?你平時是怎樣睡覺的?給你的旁邊的好朋友學一學。

  2、請個別幼兒說一說,并學一學。

  3、有的小朋友仰著睡、有的小朋友趴著睡、有的小朋友右側(cè)睡、有的小朋友左側(cè)睡,怎樣睡對我們的身體最好呢?我們聽一聽醫(yī)生阿姨是怎樣說的?

 �。ǚ耪n件,讓幼兒傾聽)

  師:誰來說一說,怎樣睡對我們的身體最好?為什么?

 �。ㄎ澹┙Y(jié)束活動

  5、教師教育幼兒要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和正確的睡眠姿勢。

  師:小朋友,你們現(xiàn)在知道怎樣睡對我們的身體最好了吧?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活動延伸】

  幼兒回家后和父母一起模仿動物睡覺的動作,比一比看誰學得像。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啟發(fā)幼兒對生活中影子的回顧,豐富對影子的認識。

  2、引導幼把見過的有趣的影子現(xiàn)象用語言描述出來,并能用繪畫、標志符號的方式進行表征。

  3、讓幼兒了解影子的形成和影子的變化。

  教案準備 1、活動前幾天提示幼兒觀察物體的'影子。

  2、每個幼兒繪畫用的紙、筆。

  教案過程 1、談話導入主題

  組織幼兒談話:1)、你見過影子嗎?

  2)、你都見到過什么樣的影子?

  教師小結(jié),引出課題。

  2、幼兒分組交流

  1)、先將幼兒分成六組。

  2)、引導幼兒交流自己所見過的影子。

  3)、盡量調(diào)動幼兒講述的積極性。

  3、繪畫影子

  引導幼兒將有趣的影子用繪畫或標志符號的形式表征出來。

  4、展示幼兒作品。

  將幼兒的繪畫作品展示在墻飾專欄中,并向大家介紹自己發(fā)現(xiàn)的有趣的影子現(xiàn)象。

  5、教師講評。

  活動效果

  幼兒能積極參與討論,互相交流講述自己在不同時間所見過的各種各樣的影子,知道影子的變化,并能準確的畫出不同影子的效果。本節(jié)活動目標達到,效果不錯。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幼兒園中班06-30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03-19

【熱門】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12-20

【精】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12-20

【薦】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11-22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顏色03-06

(精)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04-04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滾動01-08

幼兒園中班《玩冰》科學教案03-30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精】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