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模板集合8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了解彈性的基本特性,獲取有關彈性的科學經(jīng)驗。
(2)能積極參加科學探索活動,培養(yǎng)關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活動準備:彈性及彈簧的玩具。用具等,有彈性的物體(如松緊帶。海綿。彈力布皮筋)。
活動過程:
。1)幼兒自由操作材料,初步感知彈性。
A.幼兒操作,觀察用力拉或壓彈簧及有彈性的物體時它們的外形變化。
B.幼兒講述自己的`探索發(fā)現(xiàn),了解彈性的基本特征。提問:在玩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什么?你是怎樣發(fā)現(xiàn)的?小結:當用力拉或壓時,彈簧。松緊帶。海綿等都發(fā)生了變化,有的變長,有的變短,有的變形;不再壓時,這些物體都能恢復原來的形狀。這就是彈性。
。2)幼兒再次操作材料,發(fā)現(xiàn)許多物體都有彈性,但彈性大小不一樣。提問:還有哪些物體有彈性?這些物體的彈性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小結:許多物體都有彈性,但彈性的大小不一樣。
。3)說一說:有彈性的物體。提問:還有哪些物體有彈性?這些物體給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帶來了什么方便?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目標:
1、在撿菜的過程中進行分類比較,了解韭菜。大蒜。蔥的不同特征。
2、在種植過程中,發(fā)現(xiàn)根能吸收營養(yǎng),幫助植物生長。
準備:
1、韭菜 。大蒜 。蔥。
2、筐若干個(三只以上)。
3、小花盆若干。
過程:
一 、談話
你們在家吃過韭菜 。大蒜 。嗎?那認識它們嗎?
二 、揀菜
1 、出示一筐菜。
菜場一早送來許多菜,可是粗心的送菜人把好幾種菜混在了一起,給廚房的廚師帶來了許多麻煩。廚師請我們小朋友幫忙,把這些菜分開放在各自的筐里。
2 、幼兒一邊揀菜一邊把菜分別放入不同的筐中。
我們來幫廚師把菜分分開,把這些菜放在不同的筐中。
3 、討論:為什么要這樣分開擺放?
好,我們把菜分好了,那想想為什么要這樣分開 擺放呢?這樣擺放有什么好處?
4 、引導幼兒說出三種蔬菜的不同特征。說說誰像哥哥,誰像弟弟,誰像妹妹。
剛才我們說了為什么要把這三種蔬菜分開,那誰能來說說這三種蔬菜,它們有什么特征。如果它們是一家人的話,你說說誰像哥哥,誰像弟弟,誰又像妹妹呢?
5 、師小結。
韭菜妹妹的葉子從上到下都是一樣粗的,葉子是扁的 。窄的.;大蒜哥哥的葉子上面小下面大,又寬又扁;蔥弟弟的葉子中間是空的,圓柱形的。
三 、種植韭菜、大蒜(有根的)、蔥(有根的)。
1 、剛才我們了解了這三種蔬菜的不同特征,現(xiàn)在我們要來種植這三種蔬菜,那該怎么種呢?
2 、取部分韭菜 。大蒜 。蔥,切下其下半段。
每個小朋友先選其中一樣蔬菜,然后把你選的這樣蔬菜的上半段去掉,看看還剩下些什么。
你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嗎?
3 、把它們種植在同一花盆里,比一比誰長的高。
我們把三種蔬菜的下半段種在花盆里,看看它們誰長的又快又高。
4 、幼兒種植蔬菜
5 、把它們放在自然角中,鼓勵幼兒學著照顧,并觀察其生長情況。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知道蜜蜂與蜂蜜的關系。
了解蜂蜜的味道及其在生活中的用處。
認識養(yǎng)蜂行業(yè)。
活動準備:
"社會":《養(yǎng)蜂人家》。
掛圖:《蜂蜜是怎么來的》。
有關養(yǎng)蜂的小知識。
蜂蜜、可做果汁的.蔬果,如胡蘿卜、黃瓜等。
活動過程:
將蜂蜜放在碟子里,請幼兒嘗嘗味道,然后猜一猜:
--這是什么?
--你們知道它是哪里來的嗎?
觀察掛圖《蜂蜜是怎么來的》,介紹蜂蜜的由來。
--蜂箱是養(yǎng)蜂場里養(yǎng)蜂的地方。
--收蜜時,采蜜人先戴好面罩打開蜂箱蓋;然后用噴煙器噴一噴,讓蜜蜂飛走。
--再取出一片片蜂巢。
--用刷子刷下還留在蜂巢上的蜜蜂。
--最后將一片片蜂巢放到機器上旋轉,把蜂蜜甩出來。。
--流出來的蜂蜜,經(jīng)過處理,就可以裝瓶上市了!
大家一起來榨果汁啦!
--請幼兒選擇一中事先準備好的蔬果,放入果汁機,加入適量的水,蓋好蓋子,開始榨果汁。
品嘗果汁,并進行比較。
--把榨好的果汁倒出來,請幼兒品嘗,說說是什么味道。
--加入蜂蜜后再請幼兒品嘗,并說說又是什么味道;加蜂蜜前后哪一種更好喝。
--大家一起享用好喝的蜂蜜果汁。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了解小草的多樣性,并對小草感興趣
能比較種植草和野草生長的不同
學習運用各種感官觀察小草,積極尋找發(fā)現(xiàn)各種小草
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小草的多樣性,并對小草感興趣
難點:運用多種感官觀察,比較種植草和野草生長的不同
活動準備
經(jīng)驗準備:觀察并認識幼兒園里的幾種小草,聯(lián)系園林工程師講解
材料準備:有關種植草和野草生長的錄像帶,在幼兒園附近找一處野草較多的地方
教學過程
一、引出課題
介紹園林工程師并向他問好。
二、在幼兒園里尋找小草
1.請幼兒告訴工程師叔叔,幼兒園里有什么草
2.工程師找出幼兒未知的小草,出示并告訴幼兒這些草的名稱。
3.啟發(fā)幼兒向工程師叔叔提出有關這些草的問題,區(qū)分種植草和野草。
4.觀看錄像:種植草和野草的生長,讓幼兒知道人們?yōu)榱嗣阑蛢艋h(huán)境而鋪上草坪,種植花草,因此要愛護它們。
小結:幼兒園里有許多種植草,像草坪、金盞菊、菊花、沿街草都是人們種植的草,我們要愛護,幼兒園里也有一些野革,像蒲公英、空心草,它們是自己長的,我們也不能隨便拔野草。
三、在幼兒園外尋找小草
1.帶幼兒到幼兒園附近野草較多的.地方。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聞一聞,這里有什么樣的小草,也可以把每一種草拔一根來。 (幼兒分散尋找、觀察、采集、交流)
2.你找到哪些小草,它是種植草還是野草,你最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3.看看工程師叔叔找到了哪些小草,聽他介紹其中一些草的名稱、生長特征等。
4.數(shù)一數(shù),你一共找到了幾種小草,誰找的小草最多
小結:小草真多,大多數(shù)都是野草,有各種各樣,有的會開花、有的結籽了、有的有香味,它們長在樹根旁、臺階邊、墻縫里、草原上、山上、沙漠里……我們以后可以再到別的地方去找一找小草,看一看它們是什么樣子的,是野生的還是人工種植的。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對各種樹木的觀察、探索、發(fā)現(xiàn)和了解,使幼兒產(chǎn)生保護樹的欲望。
2、學會主動關心照顧小樹或大樹。
3、學會做觀察記錄。
活動準備 1、圖片:各種大樹
2、彩筆、圖畫紙、鉛筆。
3、幼兒卡(幼兒姓名、性別、年齡)。
活動過程
一、觀察了不同樹種 1、開展自由討論:你看到哪些樹?它是什么樣子的?叫什么名字?
2、提問:用幼兒已有的經(jīng)驗描述不同樹的外形特征,你喜歡什么樹,它是什么樣子?
二、帶幼兒去室外觀察樹木 1、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從下到上,從樹根到樹冠、樹葉及不同部位的粗細高矮、大小、長短、形狀、顏色等。
2、提問:你喜歡哪些樹?為什么喜歡?你如何對待它?
三、領養(yǎng)大樹活動 1、讓幼兒把自己的卡片掛到自己喜歡的樹上。
2、與大樹擁抱感知粗細,與小樹牽手,給小樹澆水。
四、觀察記錄 1、用不同方式記錄所觀察到的樹種。
2、根據(jù)樹葉的不同形狀、高矮、粗細、是否開花
3、記錄小樹家的.路線圖。
五、區(qū)分樹的種類 1、讓幼兒說出樹的種類,老師用圖表示出數(shù)量
2、讓幼兒學習點數(shù)。
六、繪畫:我喜歡的樹 1、把自己喜歡的樹畫下來,并畫上它的鄰居,組成一幅完整的圖畫,放在展區(qū)展覽。
2、總結分享
請幼兒談談對園區(qū)樹木千姿百態(tài)的感受。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幼兒對“溶解”和“飽和”現(xiàn)象產(chǎn)生興趣,有探究的欲望。
2、幼兒能夠大膽動手實驗并會記錄實驗中的發(fā)現(xiàn)。
3、讓幼兒在實驗中觀察、記錄,理解“溶解”和“飽和”現(xiàn)象。
活動重點:理解溶解和飽和現(xiàn)象
活動難點:幼兒親手做實驗和做記錄
活動準備:
1、實驗用品:白砂糖、記號筆、攪棒(一次性筷子)、教師用記錄紙、一次性透明杯若干。
2、幼兒對溶解現(xiàn)象有初步的接觸。
活動過程:
活動導入
師:小朋友們,大家好!請小朋友們看一看桌面上都有什么東西。
幼兒:有杯子、白砂糖。(讓幼兒猜白砂糖)
師:對,我們的桌面上有水杯、白砂糖和筷子。那么,今天老師和小朋友們要當小小科學家來做一個實驗游戲。一會小朋友們拿到杯子后排隊接水,接水的時候接這么多就可以了(老師示范接水的過程),接完水后輕輕地晃一晃,注意晃動的時候不要把水灑在地上了,然后看看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
1、幼兒操作并充分感受溶解的現(xiàn)象
師:小朋友們看到了什么?
幼兒:糖化了
師:對,這些一粒一粒的白砂糖都化到水里了,白砂糖被水吃掉了。就像小朋友吃掉米粒一樣, 水也把白砂糖吃掉了。
2、幼兒繼續(xù)操作并感受飽和
師:如果我們繼續(xù)往水里加糖,小朋友們看會怎樣呢?
幼兒:會化掉。
師:老師繼續(xù)往杯子里放白砂糖,小朋友們又會看到什么呢?(老師繼續(xù)往孩子里的被子里放白砂糖,并讓幼兒繼續(xù)操作)
幼兒:化掉了。
師:白砂糖都化到水里了嗎?
幼兒:還剩下一點點。
師:大家覺得白砂糖還能夠完全化到水里嗎?請小朋友們繼續(xù)晃動,親手試一試。我們可以用小棒攪拌一下,攪拌可以讓白砂糖化得更快。(請另一位老師幫忙發(fā)攪棒)
幼兒:白砂糖無法繼續(xù)化在水里了
師:為什么化不了了呢?請小朋友舉手回答
幼兒:糖太多了
師:就像小朋友的胃吃飽了以后就再也吃不下東西了,所以,水吃飽以后就再也無法吃下更多的白砂糖了。
小結:白砂糖放到水里化掉,水把白砂糖吃掉的現(xiàn)象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溶解,小朋友們跟著老師說一遍,“溶解”。
3.對實驗結果進行記錄
師:今天,老師和小朋友們一起做了一個關于溶解的實驗,老師感到非常高興,知道了白砂糖會溶解到水里,如果繼續(xù)往水里加白砂糖的話,水呢就會飽和。但是,科學家做實驗的'時候對于實驗的結果需要記錄下來,以便讓其他人也知道這個實驗結果,所以老師想把我們的發(fā)現(xiàn)白砂糖會溶解的現(xiàn)象記錄下來。誰能夠幫助老師想個辦法,用一個符號表示白砂糖呢?
幼兒:用點點,用圓圈,用方塊
師:謝謝你們的想法,老師覺得白砂糖是白色的,所以用小白圓圈來表示白砂糖。(老師在白板上畫小的圓圈)當然,小朋友們可以用其他方式記錄。
師:老師還有一個困難需要小朋友們幫忙,那就是,老師用什么符號表示溶解呢
幼兒:用對號、用笑臉……
師:老師用一個簡單的對號來表示吧。(老師在黑板上演示記錄過程)
4.小游戲
師:在生活當中還有什么東西會溶解在水里呢
幼兒:糖、藥粉、果維
師:石頭和沙子會溶解嗎
幼兒:不會。
師:小朋友們的知識真豐富,那我們來做一個小游戲吧。當老師說道一個溶解的東西時,例如老師說道白砂糖的時候,小朋友們回答“溶解”并趴到自己的椅子上裝作化掉了。當老師說到一個不溶解在水里的東西時,例如沙子,小朋友們說“不溶解”,然后端坐在自己的椅子上。
5.結束
師:今天老師和小朋友們做了溶解和飽和的科學實驗,顆粒跑到水里不見了的現(xiàn)象叫做什么呢?(幼兒回答)當繼續(xù)往水里加東西,水吃不掉更多的東西,這些東西跑到水外面去的現(xiàn)象叫什么呢?(幼兒回到)請小朋友們回家告訴爸爸媽媽我們今天學到的溶解和飽和的知識。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綱要》在科學領域中要求我們結合和利用生活經(jīng)驗,引導幼兒注意身邊常見的科學現(xiàn)象,萌發(fā)對科學的興趣。為幼兒提供觀察、操作、試驗的機會,支持鼓勵幼兒動手動腦大膽探索,發(fā)現(xiàn)周圍有趣的事情,并積極尋求答案。
根據(jù)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特擬以下目標:
1、體驗數(shù)學活動帶來的樂趣。
2、鞏固已認識的圖形: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初步感知半圓形和圓形的轉換關系。
3、能運用一一對應的方法進行鋪路。
活動準備:物質準備:PPT,音樂,圖形卡片,為鋪完路的小房子。
經(jīng)驗準備:對各種常見圖形有初步的認識。
活動過程:
一、導入由小鴨子的新房子,鞏固已學的'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等。
二、鋪路
1、情景展現(xiàn):小鴨子在回家的路上摔跤引出路不平。
師:請小朋友們幫助它把路鋪好。
2、鋪小路
(1)先引導幼兒觀察小路中土坑的形狀。
師:土坑有哪些形狀?請你把與土坑形狀相同的石頭填進去,然后檢查是否填平,要大小正好。
(2)指導幼兒操作,用圖形一一對應地填好。
(3)還有坑沒填好,但是沒有與它形狀相同的圖形怎么辦?
引導幼兒觀察旁邊的半圓形石頭:鼓勵幼兒嘗試拼一拼,教師用大小不一的拼一拼,讓幼兒觀察比較。
歸納并小結:兩個大小一樣的半圓形可以拼成一個圓形。
(4)喊小鴨子回家引出鋪路任務。
交代用一一對應的方法鋪路幼兒人手一張要鋪路的圖,強調在鋪路的時候應邊對邊、角對角鋪平。
幼兒完成后點評、展示。
三、活動結束:
將我們鋪好的小路圖送到教室的科學活動區(qū)展示,大家一起去欣賞吧!
四、活動延伸
請幼兒回家找找有哪些東西的形狀是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等。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的
1.感受生活中各種常見的漩渦,了解這些漩渦的共同特性。
2.嘗試運用手工或繪畫的形式表現(xiàn)自己看到的漩渦。
3.在操作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的探索欲望。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chǎn)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xiàn)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fā)現(xiàn)的結果。
活動準備
1.資源準備教師演示包:
(1)漩渦圖片
。2)實物:彩色紙、剪刀、橡皮泥、毛線、水彩筆、筷子、勺子、竹簽、大小、高度不同的容器、長短不同的攪拌器皿
(3)記錄活動表格幼兒資源包:
。1)實物:彩色紙、剪刀、橡皮泥、毛線、水彩筆、筷子、勺子、竹簽、大小、高度不同的容器、長短不同的攪拌器皿
(2)記錄活動表格親子活動包:
。1)容器、攪拌器皿、沙。
自行準備:
(1)課桌。
。2)示頻儀、電源插座。
。3)黑板。
2.經(jīng)驗準備教師:需要了解漩渦的形成。
幼兒:幼兒收集各種不同的攪拌器皿以及容器,會填寫簡單的表格。
3.環(huán)境準備在科學區(qū)準備各種不同的攪拌器皿以及容器。
科學詞匯漩渦:
水流急轉所激起的螺旋形。
方法詞匯觀察:
觀察怎樣制造漩渦。
操作:用不同的物體制造漩渦。
記錄:哪個物體能制造出又大又漂亮的漩渦。
活動建議
1.導入活動律動導入:讓幼兒跳轉圈舞,感受漩的動作。
2.引導幼兒討論幼兒已經(jīng)認識了漩渦,請幼兒說說在哪兒見過漩渦?你看見的.漩渦是什么樣的?你覺得漩渦像什么?
3.幼兒作業(yè)組織幼兒用各種材料直觀的表現(xiàn)出自己看到的漩渦。
1.畫密密麻麻的螺旋線,拿剪刀順著螺旋線剪,剪一個漂亮的漩渦。
2.用毛線擺螺旋線。
3.把橡皮泥搓成長條,把長條擺成螺旋線。
水中做漩渦。先問幼兒會在水中制造漩渦嗎?然后請幼兒討論用什么方法制造漩渦?
。1)用手攪。
。2)用嘴吹一吹。
(3)用筷子攪水。然后用老師準備的材料,嘗試制造出一個又大又漂亮的漩渦,把結果記錄在表格內。
4.過程關注。
在幼兒進行制造漩渦時,教師要關注幼兒在操作時不把水弄到衣服和地面。
5.教師小結。
原來用長而細的攪拌器皿在大而深的容器中能制造出又大又漂亮的漩渦。
6.活動延伸
。1)區(qū)域延伸在科學區(qū)提供一根蔥和有色的水:運用漩渦的知識看看蔥在漩渦中會怎樣。
。2)家庭親子活動延伸水中的散沙如何成堆:水中有很多沙子,怎樣把它們撈出來?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中班優(yōu)秀科學教案07-15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09-28
幼兒園中班環(huán)保科學教案06-02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電話06-23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馬鈴薯》04-27
螃蟹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04-26
幼兒園中班《吹泡泡》科學教案08-21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風》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