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模板集合五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我們幼兒園擁有寬大的草坪,有多條小路,有樹林、山坡。到了春天,草綠了,桃花開了,一些小蟲子也出來了。孩子們很愛在草坪上玩過家家、挖土、玩沙。有時老師會聽到幾個男孩子說:“老師,我捉了一只西瓜蟲。”引得其他孩子都來觀看,都來找西瓜蟲。西瓜蟲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一種小蟲,因名字感覺親切,還會像變魔術一樣變成西瓜樣子,一直受到孩子們的關注。
西瓜蟲為什么會變成西瓜樣子?在哪里容易找到西瓜蟲?西瓜蟲吃什么?……等問題都是孩子們愛問的問題。教師由此設計了科學活動“有趣的西瓜蟲”引導孩子們在觀察中了解、認識西瓜蟲的秘密。
活動目標:
1、喜歡觀察小蟲子,對小蟲子產(chǎn)生探索的興趣;
2、認識西瓜蟲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習性;
3、學會使用輔助工具(放大鏡)研究西瓜蟲。
活動準備:
1、課前幼兒捉到西瓜蟲裝在觀察瓶中;
2、放大鏡、透明塑料杯、每人一份。
3、西瓜蟲圖片課件,多媒體投影儀。
活動過程:
一、介紹小伙伴,了解西瓜蟲的生活環(huán)境及名稱
今天小朋友到這里來玩,還帶了一個小伙伴呢。誰來介紹一下你的`小伙伴叫什么名字?為什么叫這個名字?(那我也叫它西瓜蟲吧。)
你是在哪里找到這個小伙伴的?這些地方是干燥的還是潮濕的?原來西瓜蟲喜歡住陰暗、潮濕的地方。姜老師告訴你們,西瓜蟲還有一個大名,學名叫“潮蟲”。
二、觀察西瓜蟲,認識西瓜蟲的身體、外形特征和習性
1、我們的小伙伴太小了,用什么可以幫我們看得更清楚呢?——放大鏡
現(xiàn)在你可以用放大鏡觀察西瓜成身上有什么?(它背上有什么、頭上有什么?有多少對腳呢)
幼兒用放大鏡觀察西瓜蟲。教師指導觀察,了解幼兒觀察情況
2、交流西瓜蟲的外形,西瓜蟲為什么會蜷起來?
讓我們的小伙伴休息一下,我們輕輕坐到這邊來。
提問:你看到西瓜蟲身上有什么?
、倌阒滥倪吺穷^嗎?
、谀銛(shù)清它有幾對腳嗎?
、畚鞴舷x為什么可以蜷起來?
小結西瓜蟲外形:
頭、觸角、軀干、許多節(jié)、七對腳
(以上邊講邊看圖片)
3、西瓜蟲什么時候會蜷起來?它為什么要蜷成球形?
西瓜蟲真的死了嗎?
教師小結:西瓜蟲蜷起來是為了躲避敵害,假死。是一種自我保護。
你還知道什么動物會這樣自我保護?
4、跟西瓜蟲游戲
。ù髩K積木,紙棒)
你可以把小伙伴請出來玩一玩,在手上、地上、玩具上,你也可以用小棍在西瓜蟲的小房子里玩。你可要照顧好你的小伙伴,別把它弄丟或踩到了。
幼兒自由玩蟲。
5、結束
1)我們要帶小伙伴回去了(集中幼兒)
2)你跟西瓜蟲玩的快樂嗎?我們玩了昆蟲,要把手洗干凈。
活動延伸:
1)你知道西瓜蟲吃什么嗎?它是益蟲還是害蟲?
2)我們回去喂西瓜蟲就會知道答案了。
3)這是一個較長的過程,小朋友要耐心觀察,看誰先發(fā)現(xiàn)西瓜蟲的秘密。
活動反思:
首先,從內(nèi)容選擇、材料準備方面來看。孩子們很喜歡小動物,西瓜蟲因為會蜷起來而顯得很有趣,又不咬人,男孩、女孩都不會太害怕。西瓜蟲很容易找到,材料準備上,每人一只蟲、一個觀察盒,方便孩子仔細觀察、親自操作。
在探究西瓜蟲為什么會蜷起來這一過程中,讓每位孩子照顧好自己的小伙伴,介紹伙伴的名字,既拉近了孩子和西瓜蟲的關系,又反映了孩子對西瓜蟲已有的經(jīng)驗、認識。認識西瓜蟲首先從觀察身體結構開始,觀察西瓜蟲實物,用放大鏡能看得更清楚。看圖片可以準確的認清頭、觸角、幾對腳和變成球形的樣子。孩子們很驚喜地發(fā)現(xiàn)西瓜蟲身上一條一條的線。認識西瓜蟲也是為探究西瓜蟲為什么會蜷起來做準備。因為西瓜蟲的身體特征才使它可以蜷起來。
在“假死”討論這一環(huán)節(jié),孩子們對“危險—自我保護”討論不夠,教師就在操作活動中再引導、觀察、討論。跟西瓜蟲做游戲孩子們可開心了。利用積木、紙和筆,讓西瓜蟲爬、滾、比賽,讓西瓜蟲的有趣發(fā)揮得更好,還有幾個孩子自發(fā)地給西瓜蟲畫像,把自己的認識展示出來。
總的來說,在這次活動中,孩子們在原有認識基礎上提升了經(jīng)驗,知道了“潮蟲”這一名字,對西瓜蟲的生活環(huán)境、西瓜蟲的身體和“假死”等都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這一活動激發(fā)了孩子們強烈的求知欲;顒又,孩子和老師、孩子和蟲、孩子之間親近、愉悅,樂于探索,較好地達到了三個目標。課后,孩子們對興趣更濃了,紛紛要求帶回家去喂養(yǎng),延伸活動很自然。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觀察、比較畫面中的恐龍,了解恐龍的主要特征和生活環(huán)境。
2.能用比較清晰、準確的語言描述觀察到的恐龍?zhí)攸c。
重點難點:
觀察、比較畫面中的恐龍,了解恐龍的主要特征和生活環(huán)境。
活動準備:
圖片《回到恐龍世界》,相關恐龍的基本介紹。
活動過程:
一、帶領幼兒共同閱讀幼兒用書中第16~17頁的內(nèi)容,引發(fā)幼兒探究恐龍世界的興趣。
1.第16頁上有兩只恐龍正在打架,你能看出來兩只恐龍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嗎?哪一只恐龍看起來更兇猛?
2.恐爪龍看起來更兇猛,它的爪子是什么樣的?哪一個圖是它放大的爪子?你怎么知道的?
3.凌齒龍看起來是什么樣子的?它的爪子、牙齒分別是什么樣子的?
4.第17頁上畫了幾種恐龍?三角龍用什么來保護自己?劍龍用什么來保護自己?
二、請幼兒自主閱讀幼兒用書第18~21頁的內(nèi)容,仔細觀察畫面中各種恐龍的`外形特征,并和身邊的同伴說一說。教師在幼兒自主閱讀和互相講述的過程中巡回指導,了解幼兒的已有經(jīng)驗。
1.在這個完整的畫面中有很多只恐龍,你認識哪些恐龍?
2.和同伴說說你看到的恐龍是什么樣子的。
三、圖片,玩“你說我猜”游戲,幫助幼兒進一步觀察和比較恐龍的相同和不同之處。教師先說明玩法,并試玩一次:每一次請一名幼兒站在圖片前,當猜恐龍的人;教師先指出一只恐龍讓其他幼兒看到,然后請他們分別說一句話描述他們所觀察的恐龍的外形特點,猜恐龍的人依據(jù)描述該恐龍的特點,知道幼兒指出所描述的恐龍。
四、小結
活動反思:
恐龍是孩子們心中最神奇的一種動物。幼兒對恐龍有了一定的興趣和認識,所以希望能通過這一活動的學習,不僅能讓幼兒了解一些恐龍的種類、形態(tài)及生活習性等知識,還要讓他們將這種探究延續(xù)到課外,培養(yǎng)幼兒對恐龍知識的持久興趣,激發(fā)幼兒主動探索大自然的奧秘。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一、活動背景
水是幼兒每天都能接觸到的、熟悉的、喜歡的東西,我就抓住這一教育契機,注意創(chuàng)設操作環(huán)境,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幼兒通過眼、腦、手等多種感官協(xié)調(diào)活動,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是幼兒變被動學習者為主動學習者、探索者,從而萌發(fā)愛科學的情感。
二、過程實錄
(一)活動目標:
1.在嘗試活動中,了解水的特性。
2.能仔細觀察,樂于嘗試,懂得保護水。
(二)活動準備:
1.兩個金魚缸(一缸水內(nèi)有一條金魚,一缸米內(nèi)有塑料彩球),一玻璃杯清水,每組一份菊花精、白糖、鹽、沙、石子、紅豆。
2.人手一只塑料小籃、有洞塑料袋、有洞小容器、半玻璃杯清水、一條毛巾。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導入課題
。1)出示一杯清水
師:瞧,今天我給大家請來了好朋友――水。它的秘密可多啦,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去探索水的秘密。
(2)幼兒猜猜水里、米里有什么。
師:小朋友看看這兩個金魚缸,一個缸內(nèi)裝水,一個缸內(nèi)裝米,你們知道水里、米里都有些什么東西嗎?
幼:有的說水里有條金魚;有的說水里有條金魚在游來游去。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幼:有的說一看就知道;有的說透過水看到的。
師:看看米里有什么?
幼:有的說只有米;有的說什么也沒有;有的說看不出。
教師從米里拿出塑料彩球。
小結:水是無色透明的,能看見水里的物體;米不透明,看不見里面的。
。ㄔu:以探索秘密引出課題,萌發(fā)幼兒的好奇心,充分調(diào)動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并以具體形象的猜一猜活動,讓幼兒自己感受水是透明的。)
2、幼兒進行嘗試操作。
。1)盛水活動
師: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有洞的小容器、塑料袋、小籃、請你們選一樣來盛水,看看會怎樣?
幼A:小容器里的水跑到了盆里。
幼B:籃子放到盆里時籃子里有水,拎起籃子水沒了。
幼C:塑料袋里的水流到盆里了,盛不住。
小結:水會流動。
。ㄔu:提供材料,幼兒在自己的嘗試操作中感知水會流動,教師及時肯定幼兒的結論,使幼兒有了成功的體驗,為下一嘗試活動奠定了基礎。)
(2)溶解實驗
師:請小朋友從桌上的白糖、鹽、菊花精……中取幾樣東西放入你的清水中,再輕輕攪拌,看一看,你會發(fā)現(xiàn)什么?
幼兒嘗試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水的顏色及實物在水中的變化。
建議幼兒相互交流實驗結果。
師:誰來告訴大家實驗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幼A:糖、鹽放在水中沒有了,沙子沉到了杯底。
幼B:菊花精放在水中,攪一攪后沒有了,水變成了淡黃色,小石子還在水中。
幼C:糖、鹽、菊花精放在水中都沒了,水變顏色了,沙子、紅豆、石子都在水里。
師:小朋友觀察得可真仔細。
小結:糖、鹽菊花精放入水中不見了,這幾樣東西被水溶解了。
師:生活中你還見到哪些東西能被水溶解。
幼:有的說果珍,有的說阿華田,有的說味精,有的'說化肥,有的說感冒沖劑。
。ㄔu:提供多種材料,引導幼兒嘗試操作,并引導幼兒自己觀察、比較,講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既為幼兒間的互動提供了機會,又使幼兒的主動活動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鍛煉了幼兒的語言能力,也理解了溶解的含義。讓幼兒運用已有經(jīng)驗,培養(yǎng)幼兒創(chuàng)造性思維。)
3、引導幼兒保護水
師:水是我們?nèi)祟惖暮门笥,也是小金魚的家,看小金魚在清水中游得多歡呀。可我們經(jīng)常在電視看到一些河水發(fā)黑、發(fā)臭,魚兒都死了,也影響了人們的生活,所以我們怎樣保護水呢?
幼A:不把臟東西丟進河里。
幼B:工廠里污水不能放到河里。
幼C:看到河里有垃圾把它撈上來。
幼D:讓治污水的叔叔把水變干凈。
師:小朋友的辦法可真多,好了,現(xiàn)在我們把剛才水杯里的水倒到水桶里,可千萬不能亂倒呀。
(評:教師適當引導,使幼兒了解水污染的危害,激發(fā)幼兒保護水,增強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萌發(fā)保護動物的意識。
2、了解動物鼻子的特殊功能。
3、知道動物與人類的特殊關系。
活動準備
1、豬、狗、馬、牛、大象等動物的鼻子圖片各一張。
2、課件《動物的鼻子》。
3、救災犬搜救、鯊魚捕食等短片視頻。
活動過程
一、游戲?qū)搿?/p>
師:在之前的活動中,小朋友們認識了很多動物的鼻子,請問小朋友們,還記得這些鼻子是什么動物的嗎?
教師依次出示豬、狗、牛、大象的鼻子圖片,請幼兒仔細觀察說說這是誰的鼻子。
二、開拓視野。
有些動物的鼻子長得很奇怪,可是它的嗅覺卻非常靈敏,我們一起來認識幾種。
教師播放鯊魚捕食短片,請幼兒觀察,鯊魚為什么能在很遠的地方就開始追蹤獵物?(鯊魚的鼻子特別靈敏,能在很遠的地方就聞到獵物的氣味)
教師出示鼴鼠找吃的圖片:鼴鼠要想在黑暗中找到吃的,靠的也是它的鼻子。
教師播放救災犬搜救的視頻,請幼兒觀察,救災犬為什么能找到被深埋的人或者物?(狗的鼻子比人的鼻子靈敏,它能分辨出超過200萬種不同的氣味)
三、快樂游戲。
請10個小朋友出來手拉手,圍成一個大圓圈,再請8個幼兒當小魚,在圓圈內(nèi)外鉆來鉆去,一個幼兒當鯊魚,只能在圓圈外面抓小魚。
小魚是在圓圈內(nèi)游動的,當鯊魚抓到小魚時,換人游戲繼續(xù)。
活動應變
在播放救災犬搜救的視頻時避免過于血腥的場面。
活動延伸
了解別的動物鼻子的特殊功能,如警犬幫助警察查毒等。
區(qū)角活動
益智區(qū)自制迷宮,幫助救災犬找到被拯救目標。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張貼動物幫助人類的圖片。
家園同步
請家長協(xié)助在網(wǎng)上搜集一些有特殊功能鼻子的動物,并講解給幼兒聽。
隨機教育
動物是我們的朋友,要愛護動物。
相關鏈接
和幼兒觀看救災犬救災的視頻。
附錄:狗鼻子
狗鼻子能分辨大約200萬種不同的氣味,而且,它還具有高度的.“分析能力”,能夠從許多混雜在一起的氣味中,嗅出它所要尋找的那種氣味。狗鼻子究竟有什么特殊之處呢?各種動物鼻子的構造大致相同,鼻腔上部有許多褶皺,褶皺上有一層粘液膜,粘膜里藏著許多嗅覺細胞,當粘膜上分泌出來的粘液經(jīng)常潤濕著這些嗅覺細胞時,就會使具有氣味的物質(zhì)分子溶解在粘液里,并刺激嗅覺細胞,嗅覺細胞馬上向大腦嗅覺中樞發(fā)出信號,于是就有“味”的感覺了。狗鼻子的特殊之處就在于它的嗅覺細胞特別多,連鼻子那個光禿無毛的部分,上邊也有許多突起,并有粘膜組織,能經(jīng)常分泌粘液滋潤著嗅覺細胞,使其保持高度靈敏。狗的嗅覺細胞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都比其他動物勝過一籌,所以對各種氣味辨別的本領也就比其他動物高強多了。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知不同紙質(zhì)的花在水里開花的不同現(xiàn)象和紙張的吸水性有關。
2、通過猜測、嘗試、分析、表達的方法,發(fā)現(xiàn)紙花在水里開花的原因。
3、積極投入探究活動,對紙質(zhì)花在水里開花的現(xiàn)象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活動準備
經(jīng)驗準備:
幼兒知道樹上、草上長出的花朵都會開。
物質(zhì)準備:
面巾紙、手工紙、白紙、報紙、錫箔紙做成的小花;每桌上備有大水盆。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了解不同紙質(zhì)花在水里開花的不同現(xiàn)象和紙張的吸水性有關。
活動難點:
能從紙質(zhì)的不同猜測、分析、推斷影響紙花在水里開花的.原因。
活動過程
一、視頻導入,設置懸念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段視頻,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提問:你們看到了什么?
二、感知不同紙花在水里開花的現(xiàn)象
(一)觀察白紙花在水里開花的現(xiàn)象
1.提問:這是一張普通的白紙,用它做成的花,能開嗎?
2.教師演示紙花開花,幼兒觀察。
3.請個別幼兒嘗試操作。
(二)探索不同紙質(zhì)的花在水里的開花現(xiàn)象。
1.介紹各種材料。
提問:除了白紙,小朋友們還只知道哪些不同的紙呢?
2.教師隨幼兒講述出示不同的紙并把各種紙貼到記錄表上。
3.幼兒猜測不同紙質(zhì)的花在水中能否開花。
4.教師提出操作要求,幼兒第一次操作。
5.師幼討論:你發(fā)現(xiàn)哪些花開了?哪些沒有開?為什么?
教師小結:有的紙花在水里能開,有的不能開。這和紙能不能吸水有關,吸水太快了會爛掉,不吸水就開不了。
(三)感知紙花開的快慢和紙的吸水快慢有關。
1.提問:這些紙花是同時開放的嗎?
2.教師提出操作要求,示范規(guī)范操作動作。
3.幼兒第二次操作,教師一旁觀察指導。
4.交流:哪種紙花開的最快?哪種紙花開的最慢?為什么?
教師小結:不同紙的吸水快慢是不一樣的。吸水快開得就快,吸水慢開得也慢。
三、結束延伸
我們的花開的真漂亮呀!生活中還有一些些紙,比如牛皮紙、玻璃紙等等,小朋友可以仔細找一找還有那些紙,和爸爸媽媽一起做一做,看一看它們做的小花能不能開,好嗎?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中班優(yōu)秀科學教案07-15
幼兒園中班環(huán)保科學教案06-02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09-28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西瓜》04-26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馬鈴薯》04-27
螃蟹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04-26
幼兒園中班動物睡覺科學教案09-25
幼兒園中班《吹泡泡》科學教案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