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模板錦集七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shù)慕虒W方法?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桑∫韵率切【幨占淼挠變簣@大班社會教案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愿意拉著自制玩具在戶外走走、跑跑,感受春天陽光的溫暖。
2.初步學會邊看邊講述,并向"小狗"介紹園中植物、花朵。
3.在拖拖、拉拉、走走、跑跑中感受到運動的快樂。
4.能認真傾聽同伴發(fā)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課前已請每位幼兒回家自制一個玩具"拖拉小狗"(方法:將易拉罐洗凈,在瓶口和底部各鉆一洞,用繩子穿過。在易拉罐中放黃豆或小石子,幼兒一手拉住繩子易拉罐向前滾動發(fā)出響聲)春天的風景畫。
選擇陽光充足的日子進行此活動。
活動流程:
啟發(fā)談話-引出玩具-欣賞介紹-去春游
(一)啟發(fā)談話
1.出示一張春天的風景畫,引起幼兒的興趣。
2.小朋友看,這里的風景美嗎?你們都看到了什么?
(二)引出玩具
1.春天到了,太陽曬在身上暖洋洋的真舒服啊。你們想出去春游嗎?
2.你們聽,誰叫起來了?(小狗:汪汪汪,我也想去,我也想去。)
3.誰也想去呀?那我們一起帶小狗去好嗎?
(三)欣賞介紹
1.引導幼兒邊欣賞風景邊向小狗介紹自己看到的事物。
2.可是,小狗跟我們去,它什么都不認識,連樹葉、花朵長什么樣都不知道。你們能不能向它們介紹呢?
3.老師示范向小狗介紹春天里的小草小花。
4.請個別幼兒拉著小狗做介紹,并集體學說。
(四)去"春游"
1.將拖拉小狗分給每位幼兒,集體出去春游。
2.這里的風景我們都欣賞過了,讓我們每個人帶一只小狗春游吧。讓小狗認識其他景物好嗎?
3.我們出發(fā)了,可是到達那里還很遠呢,讓我們跑步前進吧。
4.哎呀,跑累了,小狗也跑不動了你們瞧,它很累了,我們先不要跑了,拉著小狗慢慢走走吧。
5.到達目的地,讓幼兒在園內自由地走走、跑跑。并引導幼兒向小狗介紹園內的景物。
活動反思:
通過活動的不斷進行,感覺自己還存在著太多的.問題,于是進行了反思,怎樣才能把這節(jié)課上好呢,根據(jù)他們提出的問題,我對此教案進行了修改,希望自己能做的更好!努力了就會有收獲的,相信自己!加油!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準備:
幼兒自帶各旅游景點的紀念品、商品等。
用于開設旅游商品店的貨架三個。
用于分類的貨品貼片若干,用于分類的記錄紙、磁性板三塊。
活動目標:
感知旅游商品的多樣性,了解我國各地物產(chǎn)的豐富。
運用層級分類的方法,嘗試布置旅游商品的貨架,解決游戲中的問題。
活動過程:
一、說說我們的旅游商品
1、介紹各自帶來的旅游商品,說說它們的名稱和產(chǎn)地。
2、談論這些產(chǎn)品的功用,了解我國各地的豐富物產(chǎn)。
二、觀察、討論怎樣擺放商品
1、思考:我們只有三個貨架,怎樣分別擺放商品?
2、按已有經(jīng)驗說說各自的方法。
3、選擇一堆物品,按幼兒設想的分類方法擺放。發(fā)現(xiàn)多種分類擺放的方法。
4、共同商議確定本次分類擺放的一種方法。
5、根據(jù)商品的特征做分類的標記。
三、布置柜臺
1、按標記將商品送人柜臺。
2、思考:每個柜臺上的物品還是很多,能不能再分一分,使擺放的物品更容易看清。
3、幼兒分成三組,分別觀察討論進一步分類擺放的方法,分類后嘗試用一種標記加以標示。
4、嘗試再分得更清楚的辦法,并繼續(xù)用另一種標記表示。
四、交流
1、觀察三個貨架的標記和貨物。
說一說他們是怎樣分別擺放貨物的,看不明白的.地方請該組幼兒作解釋(例如:食品柜臺,先分成罐頭食品和非罐頭食品,又分成大和小。
又如:觀賞物品柜臺,先分成給大人觀賞的和給小孩觀賞的,又分成容易打碎的和不容易打碎的,再分成彩色的和單色的等)。
2、嘗試購物:
。1)各組分別選一位小朋友當售貨員。
。2)請三位幼兒當顧客購物。
。3)規(guī)則:不能選購同組柜臺里的物品。
3、說說哪一組能最快地拿出顧客想要的商品。
體會層級分類給我們帶來的方便(貨物分了又分,又整齊又方便,顧客來購物一下就能找到)。
活動延伸
嘗試在角色游戲中運用層級分類的方法布置旅游商品柜臺,豐富“開商店”的游戲。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在“五一”假期,我們讓幼兒統(tǒng)計自己每天起床、刷牙、洗臉、吃早餐等環(huán)節(jié)所花的時間。結果孩子們所花費的時間最長為90分鐘,最短的為12分鐘,大部分幼兒需要60分鐘左右。從統(tǒng)計表上可以看出,幼兒的時間觀念比較淡薄,做事拖拉的情況比較普遍。如何增強孩子的時間觀念,改變他們做事拖拉的習慣,提高做事的效率,為他們入小學奠定基礎呢?為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目的是想讓幼兒通過體驗,知道一分鐘雖然短,但只要珍惜也能做很多事情,并逐步懂得參與各項活動都必須抓緊時間.珍惜時間。
目標:
1.體驗一分鐘的長短。
2.懂得參與各項活動都要抓緊時間、珍惜時間,為入小學作準備。
準備:、
1.多媒體課件“一分鐘能干什么”。
2.幼兒操作材料若干,如珠子和繩子,套環(huán),彈珠和筷子。
過程:
一、交流:一分鐘有多長
師:不久我們就要從幼兒園畢業(yè),成為一名小學生了,大家都覺得要抓緊在幼兒園的每一分鐘,那么你覺得一分鐘有多長呢?(幼兒可能會回答“60秒”。)
師:60秒又有多長呢?
師:我們請時鐘走一分鐘吧。
二、體驗:一分鐘能干什么
1.一分鐘有多長?
(播放多媒體課件)幼兒觀察時鐘畫面,體驗一分鐘的長短。
(1)(教師出示鐘面)我們都認識鐘,請問哪一根針轉一圈就告訴我們一分鐘到了?(秒針。)
(2)如果有的鐘只有兩根針,沒有秒針,我們怎么知道一分鐘到了呢?
(3)教師小結:秒針走一圈或分針走一小格都表示過了一分鐘。
(4)現(xiàn)在我們讓秒針走一圈,請大家體驗一下一分鐘究竟有多長。
教師小結:秒針走了60秒,也就是一分鐘。
2.一分鐘能做什么?
師:人們在一分鐘里能做些什么事呢?老師上網(wǎng)查了資料,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教師邊播放多媒體課件邊解釋:)
一分鐘人能跑200米。
師:你們知道200米有多遠嗎?(AY~JL園出發(fā)到伊勢丹商廈。)
一分鐘人騎自行車能騎700米。
師:你們猜猜700米有多遠?如果從幼兒園出發(fā)到哪里有700米?(幼兒園總部到分部一個來回。)
3.我們一分鐘能做些什么?
(1)我們一分鐘能做些什么呢?你們想不想動手試試?
(2)教師介紹操作內容,讓幼兒知道每組的材料都是不同的。
(3)秒針開始走時,大家要一起動手,一分鐘到時立刻停下來,看看大家一分鐘里能干些什么。
(4)幼兒操作。
(5)交流匯總,教師記錄結果。
A.請你數(shù)一下在一分鐘里夾了幾粒彈珠(穿了幾粒珠子、幾個套環(huán))。
B.請幼兒分組介紹一分鐘的成果,方法是:一組幼兒依次報數(shù),另一組幼兒仔細傾聽,說出一分鐘內誰做得最多。(教師記錄幼JL的報數(shù)。)
C.同樣花了一分鐘時間,為什么每組的結果不一樣?
結論:雖然時間相同,但每組做的事情不同,有的比較難,有的比較容易,所以結果也不同。
D.我剛才發(fā)現(xiàn)穿珠子小組的小朋友雖然做的事情相同,可他們的結果也不一樣,為什么?(當場讓該組幼兒再次報數(shù)驗證。)
結論:在相同的時間里做同樣的事情,因為每個人的動作有快有慢,所以結果也會不同。
三、討論:如何珍惜時間
1.前些日子,我們每個人對自己起床、刷牙、洗臉、吃早餐所。花費的時間進行了統(tǒng)計,結果怎樣呢?
2.幼兒說說自己花費的時間。
3.誰花的時間最長?誰花的時間最短?
4.為什么大家都做了四件事,但花費的時間會相差那么大呢?
5.做同樣的`事情時間花得多結果會怎樣?時間花得少結果又會怎樣?
6小學生每天要自己安排時間,比如安排課間十分鐘。誰知道課間十分鐘要完成哪些事情?如果你拖拖拉拉結果會怎樣?如果你抓緊時間結果又會怎樣?
延伸活動:
在區(qū)角投放操作材料,讓幼兒在規(guī)定時間內操作,看誰做得又快又好。
幼小銜接教育非常重要。在這兩個活動中.陳老師認真分析了幼兒從“小朋友”到“小學生”角色轉換過程中的問題.依據(jù)“我要上小學”的主題目標.充分考慮幼小銜接階段幼兒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習慣培養(yǎng)的需要.力圖在這一重要的過渡期給予幼兒一些必要的支持。
立足問題。遵循需要
幼兒園有序而寬松的生活節(jié)奏.使幼兒對時間意義的理解和時間長短的體驗較少;幼兒園、小學截然不同的學習環(huán)境和要求.使幼兒面臨著種種入學適應問題的考驗。陳老師在“我要上小學”的主題活動背景下.設計了“一分鐘有多長”“整理書包”等系列活動,以幫助幼兒熟悉小學生活.萌發(fā)對當小學生的向往之情。
重視認知.整合實施
“認識時鐘.逐步建立時間概念”是上學之所需,“利用已有的認知經(jīng)驗學看課程表,并嘗試整理書包”是入學之所急。陳老師順應情景需要.導入了對“時間”的感知.運用問題引導.展開了對“課程表”的認識,通過兩次操作讓幼兒經(jīng)歷了“書包整理”中的問題。體現(xiàn)了在主題背景下整合幼兒各種經(jīng)驗、豐富體驗、積累新知的思想。
設計嚴謹.層層推進
時間的長短必須通過比較來感受.書包整理應該親歷而為.形式化的比較和操作往往不能使幼兒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陳老師在設計時力求邏輯嚴密、環(huán)節(jié)相扣、步步推進。例如,為使幼兒懂得“在擁有同等時間的情況下.抓緊時間者完成的任務就多”,陳老師安排了如下環(huán)節(jié):一分鐘能做些什幺事的資料分享―+一分鐘做事的操作體驗―,一分鐘可做不同事的交流了解一一分鐘所做相同事的數(shù)量比較,等等,使幼兒初步理解了影響單位時間辦事效率有多種因素(是否抓緊時間、動作快慢等).從而引發(fā)幼兒思考“如何安排課間十分鐘”等問題,幫助他們克服過渡期中的時間運用障礙。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ㄒ唬﹪L試交新朋友,學習和新朋友認識、交往的技能。
。ǘw驗與新朋友共同游戲活動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選擇好語言區(qū)、建構區(qū)、手工區(qū)(橡皮泥、畫畫)、益智區(qū)(飛行棋)、科學區(qū)、操作區(qū)域活動的場景資源利用:與大三班教師約定好互動時間五、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激發(fā)幼兒相互交新朋友的愿望。
。1)提問:①你們有自己的朋友嗎?誰來說一說?②兩個已經(jīng)認識的朋友叫做老朋友,今天每個小朋友要找一個以前沒認識過的新朋友。怎么樣才能交到新朋友呢?有哪些好辦法?
。2)引導幼兒討論結交新朋友的辦法。
。3)幼兒集中交流,教師:交新朋友的時候需要,知道對方的名字,向他介紹我們班上好玩的東西,還可以和新朋友玩游戲,和他一起玩自己喜歡的玩具,互相幫助,兩個人玩得很開心。
2.交新朋友,提出與新朋友交往的任務,幼兒初步進行交友游戲活動。
。1)引:今天我們要去認識大三班的小朋友,我們班一半的小朋友要去大三班做客,去做客的小朋友要有禮貌,一半的小朋友留在班上當小主人,歡迎并認識大三班的小朋友,要求每人找一個新朋友一起玩,看誰最快交到新朋友。
。2)幼兒兩兩結伴,參與區(qū)域活動游戲,教師觀察幼兒的交友情況,鼓勵幼兒相互交往,并根據(jù)需要隨機指導。
。3)認識新朋友后,請小朋友與新朋友再次擁抱,并說"再見,新朋友!",然后帶回本班班級。
3. 集中交流初次交友的.體會。
引:①你交到新朋友了嗎?他(她)叫什么名字?②記不住新朋友的名字怎么辦?這里有一個辦法,可以問問新朋友的小名,因為小名比較容易記得,你們可以試一試。③你們和新朋友相互認識時說了哪些好聽的話,做了些什么?
。赫J識新朋友時,我們要禮貌地和別人打招呼,主動地做,問問朋友的名字,喜歡做的事,還可以拉拉手、對他微笑表示友好。記不住新朋友的名字,有一個好辦法,可以記住新朋友的小名。
4.提出繼續(xù)交新朋友,結束活動。
引:今天交新朋友的方法還可以用到以后遇到其他小朋友,上小學后遇到新同學,希能交到更多的好朋友。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開展班級紙制品使用情況的調查,在此基礎上討論并制訂班級紙張使用和廢舊紙張重復使用的可行性方案。
2、愿意從自身做起,做節(jié)約用紙的環(huán)境保護小衛(wèi)士。
3、逐步養(yǎng)成垃圾分類處理和珍惜、節(jié)約資源的好習慣。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判斷能力。
活動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幼兒進行為期一周的紙制品使用情況調查,可記錄自己每天在幼兒園使用各種紙制品的具體數(shù)量。并統(tǒng)計出自己一周使用各種紙制品的總量;知道制作紙的主要原料是樹木等植物纖維。
2、材料準備:視頻資料——幼兒使用紙的活動實錄片段(繪畫、折紙、手工制作活動),紙制品使用情況的調查匯總表,課件,標記卡,報紙,單面使用過的復印紙,畫報紙(廣告紙),廢舊紙盒,紙杯等。
活動過程:
一、分享調查結果,初步了解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紙制品的用量非常大,體會節(jié)約用紙的必要性。
1、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幼兒匯總調查結果。
。1)師:我們用了一周的時間記錄自己使用的各種紙制品的數(shù)量,現(xiàn)在我們來統(tǒng)計一下,全班小朋友在幼兒園里一周使用了多少紙制品。
。2)出示大調查表,請3~4位幼兒介紹自己的記錄結果。教師和幼兒一起推算全班幼兒一周使用的圖畫紙、彩紙、白紙、廢舊紙盒(杯)等的數(shù)量。
2、以幼兒用紙量與一棵樹的造紙量進行對比,讓幼兒感受到節(jié)約用紙的重要性。
。1)討論:我們真的需要用這么多紙嗎?有沒有可能節(jié)約使用?為什么?
。2)小結:紙對我們很重要,我們需要它。用紙也有節(jié)約的方法,節(jié)約用紙可以少砍樹,就是一種保護環(huán)境的行動。
二、觀看視頻,討論并提出班級節(jié)約用紙的方法
1、觀看視頻,觀察其中的用紙行為,討論節(jié)約用紙的方法。
。1)觀看片段一:一幼兒正用勾線筆在圖畫紙上畫畫,只見他畫一點就換一張畫紙。
討論:這是我們小朋友畫畫的情景,你看了以后有什么想法?(不能浪費紙,每張紙都要盡量畫完;畫完一幅畫后再拿新紙畫另一幅畫。)
。2)觀看片段二:一幼兒在用一張白紙折紙,周圍有一些用白紙折的作品;一幼兒在做手工(紙盒造型),正從一張大彩紙中剪一個小圓形;另一幼兒則從一張彩紙的邊緣剪所需的小圓形,旁邊有廢紙簍,簍里有一些紙屑。
討論:看了這段錄像你們又有什么想法?(可用廢舊紙折紙,剪圖形可以選不同大小的紙,剪的時候要從邊緣開始剪起,用過的廢紙也可以收集起來再利用……)
2、師幼共同總結:班級節(jié)約用紙的方法。
●認真畫畫、寫字,畫錯畫寫錯字的紙可以留作他用;
●可用報紙、用過的復印紙、畫報紙?zhí)娲糠之嫾垼?/p>
●剪小圖形用小紙,剪大圖形用大紙,剪圖形時從紙的角落或邊緣開始;
●利用廢舊紙盒、紙杯做手工或者游戲材料;
●無法再使用的'廢紙還可以回收。
三、實踐操作:動手整理廢舊紙張,為再利用作準備
1、提供報紙、畫報紙(廣告紙)、各種彩紙,分三組進行整理。
師:我們一起來動手整理廢舊紙張。我先來介紹整理方法和要求。
●報紙組:選擇畫面少、干凈清爽的報紙.折疊整齊作為水粉畫的畫紙。
●彩紙組:把紙按大、小和顏色分類擺放。
●畫報紙組:把畫報紙折疊后剪成正方形,當折紙的材料。
2、幼兒自由選擇分組進行整理。
3、總結:讓我們從節(jié)約用紙開始,養(yǎng)成良好的節(jié)約習慣.做保護環(huán)境的小衛(wèi)士吧!
活動反思:
品德與生活課重視讓學生體驗、參與,重視與學生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在本主題活動中,我引導學生針對生活和學習中使用紙張的不同方面展開調查,從而使學生了解到生活中有許多問題都可以采用這些方法來進行研究。在活動中,調查研究的記錄和統(tǒng)計分析也是很重要的,我激勵學生嘗試用不同的方法來展示自己的調查資料或結論,如錄音、圖片、表格等。通過這樣的過程來引導學生研究紙與森林的關系,培養(yǎng)節(jié)約用紙、保護資源的意識,并在此基礎上開討論:在日常生活中,作為一名小學生能做什么,應該怎么做,從而直接參與紙與環(huán)保的實踐活動。在調查身邊的人每天用多少張紙時,出現(xiàn)了個別同學不實事求是,隨便填寫數(shù)字的情況。所以,在以后的調查活動中要強調調查的真實性和嚴謹性。調查結束后為了使同學們感受到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浪費用紙的情況,我不僅讓學生統(tǒng)計全班同學一天使用多少張紙,而且還幫助同學們計算清楚全校一天、一年使用多少張紙,讓學生們真真切切感受到生活中浪費紙的情況,從心底領悟到節(jié)約用紙的必要性。在活動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們身上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他們的思維很活躍,能想到很多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能關注到生活中很多細微的方面,能從事調查和研究,并且完成得很出色。原來,學生的潛力真的是無限的。
小百科:節(jié)約,就是節(jié)省,儉約的意思。如今世界資源的緊張,環(huán)境的惡化,將節(jié)約提到了一種新的境界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制作"心心相印卡",借以表達對來自媽媽的關懷的感受以及自己能為媽媽做的事情。
2.感受母子間的親情。
3.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與幼兒共同商議決定為媽媽制作一張"心心相印卡"(正面是孩子印象最深的一件媽媽關愛自己的事,反面是孩子最想為媽媽做的一件事)。
2.范例"心心相印卡"一張,心形卡片、油畫棒人手一份,彩色穗子若干。
活動過程:
1.組織幼兒觀察"心心相印卡"。
師:請你們仔細看看,我的卡片上畫的是什么。
幼:媽媽在為孩子燒飯。
師:我們再來欣賞一下,反面是什么呢?
幼:是孩子在端水給媽媽喝。
師:這時候媽媽臉上的表情是怎么樣的?
幼:媽媽笑了,笑得很開心。
……師:你們知道這張卡片為什么要做成心形而且是雙面的嗎?
幼:因為媽媽很愛孩子,孩子也愛媽媽。
師:這張卡片一面代表媽媽愛孩子的心,另一面代表孩子愛媽媽的心,我們就將它取名為"心心相印卡",好嗎?
2.幼兒交流各自的構想。
師:等會兒我們也要來做這張卡.請你們先想一想、說一說你會在卡片兩面分別畫上什么。
(很多幼兒積極地表達了自己的構想,他們有的想畫為媽媽疊衣服.有的想畫幫媽媽擦地,還有的想畫為媽媽捶背捶腿,等等。)
3.幼兒制作賀卡。教師提醒幼兒想好自己要畫什么,突出主要內容,并注意布局。
4.繼續(xù)為"親親媽媽愛心盒"添加"愛"。
師:我們把賀卡悄悄地藏在盒子里,先不要告訴媽媽,等到母親節(jié)那天再送給媽媽,給媽媽一個驚喜,好嗎?這可是我們的秘密。
延伸活動:
1.商量并制作母親節(jié)活動海報。
2.組織孩子們在舞蹈房布置活動環(huán)境。
3.幼兒分工,準備參加母親節(jié)慶;顒。
活動反思:
教師的勞動是以“靈魂”去塑造“靈魂”,要矯正同學們的心理偏差,取得理想的教學法效果,教師首先就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用自己的教育行為、教育情感影響學生,發(fā)現(xiàn)和指導學生心理和行為上的異常表現(xiàn)。
教學中,我非常注意發(fā)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教育學生的同時自我教育、自我完善,達到同進步的目的。下面就談一談我是如何提高自己心理素質,做到與學生心心相印,教學相長的。
注尊重,就是師生之間互相尊重。教材中指出:“自尊自信的人,知道尊重他人,因而也能贏得他人的尊重,相反,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人,也不可能贏得他人的尊重!蔽野鄵P曉璐、王心黎等同學,經(jīng)常不交作業(yè),批評教育后,仍屢教不改。幾次個別談話后,他終于說出原因。王心黎其實前兩次作業(yè)他做了,但未能按時交,而我的當眾批評使他覺得自己在老師和同學們的心目中已不是個好學生,干脆就不寫作業(yè)。這件事使我懂得,老師工作的疏忽和粗暴的訓斥,只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讓他們失去對學習的興趣。教師不能總以教育者自居,處處要求學生,必須放下架子,注意尊重學生,以疏導、幫助、關愛和信任的教育行為來贏得學生的尊重。
互寬容,就是師生之間要互相寬容。教材中指出:“以寬容維護友情。”今天的學生已不再是“死讀書、讀死書”的“讀書郎”,他們不僅希望教師成為他們步入科學殿堂的引路人,也希望老師能成為自己真誠、坦率、無話不說的摯友。維護師生友情,需要老師有豁達大度的胸懷和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有適應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和需要的良好品質。教師要有一顆寬容心,要理解學生存在的不足,允許學生犯錯誤,更重要的是要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改正錯誤,從而促進學生的不斷進步。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把老師當朋友,喜歡老師,師生情才能長久。師生關系的融洽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興趣正是成功的前提。記得張儀上課開小差,沒注意聽課,我剛講完練習,他馬上就問怎么做,口干舌燥的我氣不打一處來,馬上批評他,誰知這位張儀同學不僅不知錯,反而把筆往桌上一扔,干脆不寫了。這一行為可以說更是火上加油,但我也意識到此時為了“出氣”“解恨”,用教師擁有的權威和權利,繼續(xù)批評教育,不是明智的選擇,我冷靜下來。過后,我先是幫助張儀補上未聽的內容,然后與他談心。通過溝通,我了解到他做了錯事,一般心理總是不安,有些后悔。如果教師當時進行斥責,會使他從自我譴責中解脫出來,從而產(chǎn)生對抗情緒;導致不良的教育后果;如果教師采取寬容不計較的態(tài)度,反而有助于學生認識自己的問題,反省自己的行為,激起他的自我譴責和自我教育。我為自己的明智之舉感到慶幸,否則矛盾必然激化,談何師生情。
要矯正同學們的心理偏差,取得理想效果,就應該持之以恒,這樣師生才能心心相印,教學相長,取得的效果也不言而喻了!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7
活動設計背景
幼兒對世界的無知致使他們對世界的所有事物都充滿著好奇。本著這一出發(fā)點,本節(jié)課根據(jù)幼兒中班教材出發(fā),通過對各種各樣尺子的認識,并從利用尺子測量物體這一活動來提高幼兒感知世界的能力,培養(yǎng)幼兒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活動目標
1、了解尺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2、了解簡單的測量方法,喜歡用尺測量物體。
3、培養(yǎng)幼兒的探索精神。
4、培養(yǎng)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5、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了解尺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2、難點:了解簡單的測量方法。
活動準備
為了順利完成這次教學活動,在活動之前我做了以下的準備工作:
1、收集軟硬、長短、形狀,制作材料等不同的尺若干。
2、每組幼兒一個籃子,內放不同的尺,每組幼兒長積木、游戲棒、紙條若干。
活動過程
師:小朋友,小明想知道他有多高?我們用什么給他量身高呢?還有,老師想知道這張桌子有多長、多寬,用什么東西量呢?老師告訴你們吧,如果小明想知道他有多高,或者你們想知道你們自己有多高,我們可以用一種叫做尺子的東西來量就知道了,還有,如果老師想知道這張桌子有多高,有多寬,有多長,也可以用這種叫做尺子的東西來量。
那么,什么叫做尺子呢?它怎么會有那么大的能耐呢?你們有誰知道尺子是長什么樣的嗎?
(老師將一把直尺放到幻燈機上),你們都看到了嗎?這個東西就叫做尺子,就是剛才老師說能用來測量小明身高和桌子長、寬的那種東西。小朋友們,你們都看清楚了嗎?看清楚了你們就想一想,剛才老師說可以用這尺子測量小明的身高和桌子的長寬,那么,尺子是怎么把它們測量出來的呢?(老師指著尺子上的小豎線)你們看到這些小豎線了嗎?尺子為什么都有這樣的豎線?如果沒有會怎么樣?小朋友們,你們別小看這些小豎線哦,就是因為尺子有了這些小豎線,我們才能拿來測量小明的.身高和桌子的長度的哦,要是沒有這些小豎線,我們量出來的東西就不知道它有多高、多長了。
小朋友們,這回你們都認識什么叫尺子,也知道尺子長什么樣了吧?可老師告訴你們哦,其實啊,尺子是有很多種的,它們的樣子啊,都是不一樣的。(老師把一卷尺放到幻燈機上)小朋友們,你們看,這是什么呀?其實啊,它也是一種尺子,你們看,它跟剛才那個一樣,都有很多很多小豎線的,有了這些小豎線啊,我們就可以用它來測量東西了。其實啊,尺子不僅只有這幾種,它有很多各種各樣的形狀。(老師拿出不同的尺子放到幻燈機上,叫小朋友們說說它們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師小結:小朋友們,你們都看到了,尺子是有很多種形狀的,有的硬、有的軟、有的長、有的短,尺的形狀有的是長方形、有的是三角形、有的是半圓形,尺的材料也不同,有塑料的、有木的、有金屬的。但是,它們都有一個相同點,就是都有很多小豎線,我們把它們叫做尺子的刻度,有了這些小刻度,我們才知道我們量的東西有多長,有多寬。其實啊,在我們現(xiàn)實生活當中,有很多地方都用到尺子的。醫(yī)生用尺幫我們量身高;裁縫用尺量人的體形,用尺量布做衣服,哥哥、姐姐用尺做作業(yè),工人用尺做家具、造房子;體育場上用尺量跑道,測成績等等等等。
小朋友們,那你們說說,現(xiàn)在老師想給你們買件衣服,要知道你們穿多大的,那就要量你們的身子有多粗,我們要用哪種尺子來量呢?要硬的直尺來量可以嗎?這個啊,用硬的直尺來量是很困難的(老師示范),要用軟的尺子來量就簡單多了(老師示范),所以啊,量不同的東西啊,我們就要會選用不同的尺子。但有的東西啊,什么尺子都能量,比如剛才老師
所以啊,量不同的東西啊,我們就要會選用不同的尺子。但有的東西啊,什么尺子都能量,比如剛才老師說要量這桌子的長度,我們可以用硬的尺子,也可以用軟的尺子,我們可以用比較長的尺子,也可以用比較短的尺子,我們可以用塑料做成的尺子,也可以用木做成的尺子。
好了,小朋友們,你們都知道尺子是怎么樣的了,那么,你們想不想知道,我們應該怎么 用它來測量東西的呢?你們看,這里 有一本書,現(xiàn)在老師想知道這書有多長,我們怎么用尺子來測量呢?你們看好了,(老師教小朋友怎么用尺子測量書,怎么數(shù)刻度,怎么記結果,叫個比較會的小朋友在示范給大家看)
小朋友們,現(xiàn)在你們都學會用尺子測東西了,現(xiàn)在你們手上都有各種各樣的尺子,你們各自選幾樣東西來測量,然后告訴老師,你們都測量了什么東西,你們是怎么測量的,測量的結果是什么。(老師耐心教導,幫助和協(xié)助幼兒測量物體,宣傳正確的測量方法,糾正錯誤的測量方法)
師小結:尺是很有用,它能幫助我們測量物體,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方便。我們可以通過它來了解很多很多有用的東西。
活動結束
1、師小結今節(jié)課的學習情況,表揚認真學習的幼兒和動手操作的小朋友。
2、師: 今天我們觀察了各種各樣的尺,了解了人們生活離不開尺,以后,我們還要繼續(xù)觀察,看看還有什么樣的尺,人們用它干什么?
教學反思
把幼兒當做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幼兒的輔導者、參與者。使幼兒能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在這節(jié)課中我給學生準備了軟硬、長短、形狀,制作材料等不同的尺子,幼兒還從家里帶來了五花八門的材料。幼兒在操作中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自己想研究的問題,操作時“有點亂”但幼兒的動手力高,幼兒在操作中發(fā)現(xiàn)尺子的作用。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教案大班社會教案11-24
幼兒園大班社會領域教案05-20
幼兒園大班社會《微笑》教案04-14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01-04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05-29
幼兒園大班社會故事教案11-04
幼兒園大班社會領域教案10-15
幼兒園大班社會感恩的教案12-01
幼兒園大班社會感恩教案11-23
幼兒園大班社會《感恩》教案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