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推薦度:
-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精品】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10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設計思路:
洞洞是隨處可見的,家里、幼兒園、馬路上、自己身上都有,對孩子來說一點不陌生,充滿著好奇和探索的欲望。為了滿足孩子的需要,讓他們用眼睛多觀察自己周圍的一些事物和現(xiàn)象,于是,設計了這個活動。旨在引起幼兒對周圍現(xiàn)象的興趣,提升幼兒對洞洞的認識。同時,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愿望,嘗試用身體變出洞洞,并體驗玩洞洞的樂趣。
活動目標:
1.了解身體上一些洞洞的名稱和功能,知道需要保護它們。
2.大膽嘗試用身體動作變出洞洞,探索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
3.感受洞洞的有趣,體驗與同伴合作玩洞洞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幼兒對身體各部位已經(jīng)有一定了解,會唱歌曲《網(wǎng)小魚》。
2.材料準備:白紙、彩紙、剪刀、皮球、羊角球各一,照相機、電腦、電視機。
活動過程:
魔術(shù)激趣,發(fā)現(xiàn)洞洞
1.用實物引出洞洞。(硬幣鉆進儲蓄罐里)
2.面具上變出洞洞。(教師在面具上快速剪出眼睛嘴巴)
3.彩紙卷成洞洞。(彩紙卷起來變成望遠鏡)
(評析:魔術(shù)充滿神秘與期待,以游戲"變魔術(shù)"導入活動,能讓每個孩子很快進入角色,投入到活動中,能激發(fā)幼兒探索的興趣。出示三類具有洞洞的典型實物:可以放東西的洞洞、可以鉆進鉆出的洞洞、可以從這邊望到那邊的洞洞。能把生活中有關(guān)洞洞的現(xiàn)象和事物與"洞洞"這個概念鏈接起來,幫助孩子建立起"洞洞"粗略的概念。)
關(guān)注自我,尋找洞洞
1.你在生活中見過洞洞嗎?在哪里看到過什么洞洞?(幫助孩子打開思維,把孩子生活中的已有經(jīng)驗引發(fā)出來)
2.找找身體上的洞洞,也可以相互找一找。(自由尋找后,教師引導幼兒從頭往腳處尋找)
3.說說洞洞的用處。(關(guān)注鼻孔、耳洞、嘴巴、肚臍眼等)
(評析:中班孩子對自我和他人的身體還有很大的興趣,探索后會發(fā)現(xiàn)身體上有許多洞洞,知道其名稱,了解它們都有自己的本領(lǐng),給我們帶來了健康,我們要好好愛護它們。)
創(chuàng)造洞洞,體驗有趣
1.身體變洞洞:我們的身體也能變出各種洞洞,誰來試一試。
教師引導幼兒用肢體動作創(chuàng)造洞洞。
、傩∈(一只手、雙手):請小朋友伸出小手,小手能變洞洞嗎?(變大洞洞和小洞洞)
、陔p腳;
、凵眢w;
、苄∈峙雠錾眢w某個部位;
⑤不同方位變洞洞。
(評析:給每個幼兒提供參與的機會,鼓勵幼兒用自己的身體解決問題,大膽探索、想象、創(chuàng)造、展示。既鍛煉了幼兒的探究能力,又發(fā)展了發(fā)散性思維。)
2.球兒鉆洞洞。
、俪鍪酒で颍耗闫綍r是怎么玩皮球的?現(xiàn)在皮球?qū)殞毾胪嬉粋鉆洞洞的游戲,誰能用身體變洞洞讓球兒鉆一鉆?(兩個幼兒合作,一個變洞洞,另一個將球投入洞洞)
、诔鍪狙蚪乔颍河惺裁春棉k法能變出大球鉆進去的`洞洞呢?(幼兒合作變.教師持球鉆洞洞。既拓展"洞洞"的概念,又體驗洞洞的有趣)
3.觀看視頻,記錄結(jié)果。
觀看拍攝的三個、四個、五個幼兒手拉手變洞洞的照片,數(shù)一數(shù)、記一記:3~5個小朋友分別圍成了幾個可以讓大球鉆的洞洞。
(評析:個體自己變--兩人互動--多人變大洞是活動的重點,不斷提高變化的難度,使幼兒一步步去解決問題,充滿探索的趣味,是一個跳一跳的發(fā)展過程。孩子創(chuàng)造洞洞,老師拿著大小球鉆洞洞,這種有效的師生合作,滲透了大小、數(shù)的邏輯、社會性發(fā)展等,非常有挑戰(zhàn)性。多媒體的適時介入解決了本次活動的一個難點,讓孩子們感受到合作的人越多,變的洞洞就越多,激發(fā)了幼兒的求知欲,對他們的知識經(jīng)驗又是一次提升。)
游戲體驗,拓展經(jīng)驗
1.游戲:網(wǎng)小魚。
請小朋友想辦法.一起變出一個大的洞洞(手拉手圍成一個洞洞網(wǎng)),少數(shù)幼兒扮小魚,在洞洞網(wǎng)里面游來游去,跟著音樂一起游戲。
2.游戲:鉆山洞。
請大家動腦筋和好朋友合作,變出能讓老師鉆過去的大洞。
老師鉆過"洞洞",搭洞洞的幼兒就跟在老師身后變成小火車,直到大家圍成一個圓圈。
(評析:創(chuàng)設讓孩子親身感受和探究的情境,既體驗一起合作變洞洞的有趣、好玩,又體驗與同伴合作玩洞洞游戲的樂趣。)
延伸活動
小朋友變出了可以讓小球鉆來鉆去的小洞洞,又合作變出了可以讓大球鉆來鉆去的大洞洞。除了用我們自己的身體變洞洞,還有什么能幫助我們一起變洞洞?如果手碰碰椅子、桌子、墻壁有洞洞嗎?小朋友去試一試吧!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關(guān)于春天的天氣,和基本的有關(guān)天氣的表現(xiàn)圖標.
培養(yǎng)孩子記錄的能力
活動準備
① 天氣記錄紙(活動紙)
、 氣象的網(wǎng)頁
、 太陽, 云, 雨傘, 風等天氣的表現(xiàn)圖標
■ 照片準備
觀看氣象的有關(guān)的照片.
■ 活動辦法
、 進一步討論
-今天天氣怎樣呢?
-天氣能夠提前知道嗎?
、 對于表現(xiàn)天氣的圖標進行講述.
-這個圖片是什么呢 ? 雨傘是下雨的時候使用的.,所以表示有雨.
③ 記錄一下今天的天氣情況.
■活動 tip
一周以內(nèi)的天氣情況.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摸一摸,看一看,聽一聽,玩一玩,知道皮球里裝有空氣。
2、聯(lián)系生活,知道空氣用于生活的其他方面。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重點難點:
1、引導幼兒探索怎樣把無形的`空氣裝起來加以利用。
2、了解空氣在生活中的運用。
活動準備:
皮球若干、打氣筒一個、塑料袋若干
活動過程:
一、準備。
做“鼻子,鼻子,嘴”游戲,看誰反應快。(規(guī)則:老師說出第三個器官時,幼兒馬上用手指向相應位置,如:老師說“鼻子,鼻子,嘴“,幼兒馬上用手指向嘴巴等)
二、認識皮球里有空氣。
1、導語:今天老師帶來一樣東西(出示用袋子裝好的打足氣的皮球)。
2、請幼兒從外面看看,摸摸,猜猜是什么?
3、從袋子里拿出皮球,觀察形狀知道圓圓的、鼓鼓的,質(zhì)疑:有誰藏在里面呢?
4、讓幼兒敲一敲,搖一搖,提問題:怎樣才能知道里面藏著誰呀?
5、擰開氣嘴,用手輕輕一壓,讓幼兒用耳朵靠近聽一聽,問:你聽到什么?感覺怎樣?
6、讓幼兒輪流把氣壓出來,繼續(xù)追問:誰跑出來了?
7、小結(jié):哦,原來皮球里藏有很多空氣呢。
三、通過實踐,探索空氣的秘密。
1、空氣都從皮球里跑出來了,我們怎樣才能再把空氣裝進皮球里呢?
2、師生共同用打氣筒給皮球打氣。
3、哪里有空氣呀?我們怎樣才能抓住它呢?
4、師生共同實踐,用塑料袋裝空氣。
5、玩一玩。
、倌銗弁嫫で騿?可以怎樣玩呢?(可以拍、踢、滾,也可以傳接球等)
②師生一起玩皮球,引導發(fā)現(xiàn):打足氣的皮球運動快,氣不足的皮球運動慢。
四、了解空氣用于生活的其他方面。
1、剛才我們把空氣裝在皮球里、裝在塑料袋里,你平時還看見人們把空氣裝在哪里呢?怎么裝?空氣有什么用呢?
2、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氣球打足氣可以飄起來;汽車、自行車輪胎打足氣滾動快、省力;游泳圈打足氣可以浮起來等。
3、我們呼吸也需要空氣呢,走,我們到外面呼吸一下新鮮空氣吧。ɑ顒咏Y(jié)束)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過程,幼兒表現(xiàn)出非常的興奮,活動氣氛很活躍。這是因為我抓住了他們愛玩的心理特點,讓他們從頭玩到尾,用玩這種方式激起他們參與活動的欲望,讓所有的幼兒盡可能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在活動的過程中,我讓幼兒通過多種感覺器官去感受的同時,我還相機提出了一系列有趣的問題“皮球里面藏著誰?”;“怎樣才能知道里面藏著誰?”;“怎樣才能再把空氣裝進皮球里呀?”;“怎樣才能抓住空氣呢?”“平時你還看見人們把空氣裝在哪里?”;“空氣有什么用?”等。讓幼兒通過實踐活動,并結(jié)合生活實際弄懂了皮球里原來藏著空氣,空氣這種無形的東西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我們可以有辦法把它抓住并利用它,從而突破難點。
但在操作過程中,由于我的教學經(jīng)驗不足,又由于班級人數(shù)相對較多,活動材料相對少,在讓幼兒參與活動時,組織有些亂,幼兒有相互搶材料的現(xiàn)象,如搶皮球、塑料袋等,我知道,這樣存在安全隱患很大,以后我會想辦法解決,盡量避免這些現(xiàn)象的發(fā)生。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名稱:
和紙玩游戲
活動目標
1、感知不同紙張吸水的快慢,能用語言與同伴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jié)果。
2、用觀察、嘗試、探究、討論的方法客觀記錄事實。
3、知道愛惜紙張,體驗發(fā)現(xiàn)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師生家長共同收集宣紙、卡紙、鉛畫紙、玻璃紙、報紙等。
2、裝有顏料的.盤子人手一個,抹布若干,記錄紙、水盆。
活動過程
一、“花兒朵朵開”,激發(fā)幼兒興趣。
二、初次探索:用比較的方法給宣紙、卡紙洗澡。
1、猜測――兩種紙寶寶洗澡后會變成怎樣?
2、試驗――驗證剛才猜想的結(jié)果。教師以參與者的身份,通過積極的語言引導幼兒大膽試驗
3、討論小結(jié)――你們發(fā)現(xiàn)這兩種紙在水里的變化有什么不同?為什么?幼兒從吸水快慢、紙張厚薄等角度談自己的發(fā)現(xiàn)。
三、再次探索:看看誰爬的快
1、猜測――哪種紙爬的快?哪種紙爬的慢?將手中的紙分一分,用自己的方法做記錄。
2、嘗試――進行操作。
3、比比并記錄――哪種紙吸水快?哪種紙吸水慢?哪種紙不吸水?
四、拓展經(jīng)驗
1、你知道還有哪些紙?給他們洗澡會怎么樣?
2、討論:洗爛了的廢紙有什么用?不爛的廢紙又有什么用?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設計背景
中班幼兒活潑好動,為了激發(fā)或發(fā)現(xiàn)幼兒對科學的興趣愛好和探索欲望,特別設計了這節(jié)科學活動課。
活動目標
1、積極尋找蚯蚓,對蚯蚓充滿好奇。
2、能細致地觀察蚯蚓,清楚地表達觀察的內(nèi)容。
3、了解蚯蚓的名稱,外形特征,生活習性和用途。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重點難點
能細致地觀察蚯蚓,清楚地表達觀察的內(nèi)容。
了解蚯蚓的名稱,外形特征,生活習性和用途。
活動準備
教師準備小鏟子,小鋤頭等工具。
活動過程
1、教師引導幼兒找找蚯蚓寶寶在哪里。
。1)提問:在哪里能找到蚯蚓?
。2)幼兒分散尋找蚯蚓,并用小鏟子,小鋤頭等工具挖一挖泥土,看看蚯蚓在哪里。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蚯蚓寶寶的樣子。
。1)引導幼兒看一看:蚯蚓的身體像什么?身體的前后有什么?蚯蚓是怎樣行走的?鼓勵幼兒摸一摸:蚯蚓的身體摸上去有什么感覺?
。2)引導幼兒交流自己觀察到的結(jié)果,說說蚯蚓是什么樣子的。
3、教師引導幼兒說說蚯蚓寶寶的本領(lǐng)。
(1)提問:你知道蚯蚓寶寶有什么本領(lǐng)嗎?
。2)引導幼兒探究蚯蚓的本領(lǐng)、如:請幼兒介紹尋找蚯蚓的.辦法,說說哪里比較容易找到蚯蚓;觀察有蚯蚓的土壤和沒有蚯蚓的土壤,發(fā)現(xiàn)分們的區(qū)別;做小實驗,觀察蚯蚓再生的本領(lǐng)。
。3)簡單介紹蚯蚓的其它本領(lǐng)(蚯蚓能預報天氣,糞便可做肥料等。
活動提示
1、此活動宜在戶外有較濕潤土壤的地主進行、活動的難點在第三個步驟,教師可重點引導幼兒觀察蚯蚓的再生現(xiàn)象,并通過讓幼兒比較有蚯蚓的土壤和沒有蚯蚓的土壤來加深感性認識。
2、將蚯蚓放在自然角飼養(yǎng),引導幼兒自由觀察,看看蚯蚓愛吃什么。
教學反思
看得出,孩子們有著濃厚的探究欲望,特別喜歡上有關(guān)于科學常識的課,教室里時而出奇的安靜,時而三五成群的議論紛紛,這是我喜歡的教學氛圍!
由于幼兒園沒有適宜的土壤可以挖到蚯蚓,事先我就從家附近挖了一些蚯蚓帶到班上,在每張桌子上都放了一條,孩子們興致極高的觀看著這個有趣的小生命,他們也邊看邊說著自己觀察到的發(fā)現(xiàn),特別是我示范解剖蚯蚓的時候,幼兒都屏住呼吸認真的看著,雖然我也有些不忍把一條活蹦亂跳的蚯蚓弄得鮮血直流,但為了幼兒們能更好的理解蚯蚓的再生功能,也只有這樣了。幼兒有一定的對科學的探索欲望,今后要多引導他們?nèi)ヌ骄浚?/p>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看、摸、說等感知活動,激發(fā)幼兒對干果的興趣。
2、引導幼兒認識常見干果,了解其主要特征,及其營養(yǎng)價值。
3、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PPT、核桃、板栗、花生、桂圓、葡萄干、紅棗等,各種果實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放音樂《摘果子》,激起幼兒興趣。
二、認識干果。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神秘的籃子,想知道是什么嗎?讓我們一起來倒數(shù)5個數(shù)吧!"5、4、3、2、1哇!有好多好吃的果實呢!誰來說說都有什么?
有板栗、核桃、花生……真多呀!。
2、在生活中你們吃過這些果實嗎?
教師出示PPt,這是什么?核桃。誰來說說核桃摸起來有什么感覺呢?
請幼兒來摸一摸。他的殼怎么樣?吃起來怎么樣?吃起來像蘋果一樣有很多果汁嗎?
幼兒說出,皮很硬,果汁很少。
師總結(jié):外殼堅硬,吃起來干燥少汁,這些都是干果,我們一般吃它的種子。果汁很多的蘋果屬于水果。
出示PPT,幼兒說出板栗、花生、桂圓。幼兒觀察,他們的殼怎么樣?吃的果肉怎么樣?
師總結(jié):外殼堅硬,吃起來干燥少汁,我們一般吃它的種子,這些都是干果。
3、小朋友想一想,還有哪些果實也是干果?幼兒討論。
師總結(jié):開心果、瓜子、杏仁、松子等,這些果實外殼堅硬,吃起來干燥少汁,吃它的`種子,這些都是干果。
4、出示加工而成干果食品--葡萄干、紅棗,引導幼兒知道這也是干果,是叔叔阿姨經(jīng)過加工而成的。
瞧!這是什么呀?(葡萄干、紅棗!)它們是水果還是干果,為什么?
小結(jié):葡萄干和紅棗它們都屬于干果,是人們用曬干、烘干等方法把它變成干果,所以他們都屬干果。
三、干果對我們身體的好處。
小朋友,認識了這么多的干果,那干果對我們的身體有哪些好處呢?
多吃堅果還可以美膚、健腦、保護心腦血管健康、抗衰老等好處,但凡事有度,不可貪吃,
避免營養(yǎng)過剩引起發(fā)胖。補充微量元素。
四、游戲:《我是誰》
小朋友們今天高興嗎?高興。那我們一起來玩《我是誰》的游戲!
我來說一下游戲規(guī)則:
當搖鈴開始時,大家分2組傳球,當搖鈴音樂停,球就不傳了,球在誰的手里,小朋友就介紹自己是哪種果實!
例如:我是蘋果,蘋果是水果!老師發(fā)果實的圖片,小朋友貼在胸前。聽搖鈴音樂!玩游戲!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7
目標
1、初步認識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學習垃圾分類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2、愿意當環(huán)境小衛(wèi)士,有初步的環(huán)保意識。
3、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1、ppt課件(兩個畫面:A.垃圾成堆 B.環(huán)境優(yōu)美整潔)。
2、ppt課件(圖片:舊報紙、飲料瓶、牙膏皮、菜葉、樹葉、果皮、廢舊電池等,可回收垃圾箱、不 可回收垃圾箱)
3、卡片:舊報紙、飲料瓶、牙膏皮、菜葉、樹葉、果皮、廢舊電池等,
4、紙制可回收垃圾箱、不可回收垃圾箱
活動重難點
1、難點:知道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
2、重點:能夠?qū)M行簡單的分類。
活動過程
1、觀看兩幅環(huán)境圖,啟發(fā)幼兒談感受。
第一幅圖:垃圾成堆的情景。
第二幅圖:環(huán)境優(yōu)美整潔的環(huán)境。
。1)提問:這兩幅畫中的環(huán)境分別是什么樣子的,看到這兩幅畫心里有什么不一樣的感覺?
。2)提問:你喜歡哪幅圖的環(huán)境?怎樣才能把第一幅圖的`場景變得和第二幅一樣干凈、美麗?
(激發(fā)幼兒清除垃圾的欲望,感受到環(huán)保的重要性)
2、嘗試給垃圾分類
。1) 引導幼兒初步了解垃圾的種類。
教師:我們生活中的垃圾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可回收垃圾,比如紙類,可以回收重新制成新的紙張,紙類垃圾是可回收垃圾;像樹葉這種不能重新利用的垃圾叫不可回收垃圾。
。2) 分類投放垃圾。
提問:我這兒有許多的圖片,你們來能分類把它們放在垃圾箱嗎?
教師出示綠色、黃色“垃圾箱”,請幼兒把垃圾分類放到垃圾箱里。(分組進行)
3、驗證分享操作結(jié)果。
4、總結(jié)歸納垃圾分類。
反思:
本次教育活動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教育內(nèi)容貼近幼兒的生活,由于幼兒經(jīng)常從電視等各種媒體聽到、看到關(guān)于環(huán)境破壞的消息,也親身體會過大風暴給大家生活帶來的危害,同時又看到了關(guān)于環(huán)保的各種圖片,因此,幼兒對這一活動很感興趣,都很愿意參與到活動中來。
在整個活動中,教師充分發(fā)揮幼兒的主體作用,在引導過程中,目標明確環(huán)環(huán)相扣,我給幼兒充足的時間去看、想、說、做,讓幼兒在親身體驗、相互交流中學習知識。本次活動還注意滲透了其他領(lǐng)域的知識,注重幼兒社會性的培養(yǎng),這樣效果會更好些。同時也通過這次活動讓孩子樹立環(huán)保意識。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認識土地和水域的形狀;
2、通過動手操作活動認識湖泊、島嶼、半島;
3、培養(yǎng)幼兒探索自然的興趣和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
活動準備:
海峽圖片或自制教具;泥土若干、樹枝、小托盤4個、藍色水、小船、字卡
活動過程:
1、觀察地球儀:知道地球的表面是由海水和土地構(gòu)成的;找出地球儀上的“印度半島、馬達加斯加島、海南島、臺灣島、泰國島、安大略湖、密歇根湖”......
2、出示圖片,介紹“湖泊、島嶼、半島”
在地球上,像這樣被土地包圍著的水,它的名字叫湖泊〈出示字卡〉,并在中國地圖上找出相應的湖泊;(安大略湖、鄱陽湖,洞庭湖,巢湖,太湖,洪澤湖、密歇根湖)
在地球上,像這樣被水包圍著的土地,它的名字叫島嶼〈出示字卡〉;并在中國地圖上找出相應的島嶼;(臺灣島、海南島、馬達加斯加島)
在地球上,像這樣三面是水,一面與陸地相連的土地,它的名字叫半島〈出示字卡〉并在中國地圖上找出相應的半島;(印度半島、阿拉伯半島、山東半島)
3、三段式教學
4、老師示范:制作湖泊:將黏土擠壓在托盤的底部,并用刀子割劃出一部分,并取出剩余部分,將“海水”倒進其余部分,告訴小朋友“在地球上,像這樣被土地包圍著的.水,它的名字叫湖泊”,并再次出示字卡“湖泊”
5、幼兒手工制作部分:分組制作“湖泊”、“半島”、“島嶼”。
6、展評:總結(jié)“這是湖泊”“這是島嶼”“這是半島”。
區(qū)域(教學延伸)活動:繼續(xù)將所有泥土、海水等材料投放到美工區(qū);將地球儀、地圖投放進科學區(qū),供幼兒探索。
活動反思:
1、幼兒的興趣高漲,對探索地球儀及觀察地球儀都表現(xiàn)出了濃厚的興趣,很多幼兒觀察仔細,分別分老師“小點點是什么?”“一條一條的線是什么?”“我發(fā)現(xiàn)了海南島”等等,表現(xiàn)突出的有潘柏霖、來來,林月等;
2、幼兒對手工制作很感興趣,不足的是面粉調(diào)制得太松軟,有一組的制作效果沒達到,幼兒的手上粘滿了面粉;
3、活動目標1、2、3基本達到;
4、問題思考:當幼兒的創(chuàng)造新思維及好奇心被調(diào)動起來后,老師該如何將問題收回來?或如何將問題引入到下一個問題當中?
5、對個別對地理知識特別感興趣的幼兒,今后老師可在區(qū)域里給予適當?shù)闹笇Щ蜻M行個案跟蹤。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9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了解磁鐵的基本特性
2、了解磁鐵在生活中的用途
3、培養(yǎng)幼兒的探索興趣
二、活動準備:
木塊 塑料玩具 釘子 夾子 瓶蓋 別針 磁鐵 紙板 沙子
三、活動過程:
1.引題(情境導入)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要帶你們?nèi)ヒ粋很好玩的地方,但是去那個地方玩我們小朋友都要帶上一樣東西才能進去,我們看看我們要帶什么東西進去?(教師出示磁鐵)
幼:磁鐵師:現(xiàn)在小朋友們可以拿著磁鐵進去玩了?你們看看會發(fā)生什么事?
幼:好師:小朋友看看為什么磁鐵吸不住這個東西啊?
幼:因為它是木頭的`師:小朋友們真聰明,那你們看看磁鐵為什么又不能吸住這個東西呢?
幼:因為它是塑料的師:小朋友,你們玩好了嗎?現(xiàn)在時間到了,你們?nèi)フ覀位子坐下來,老師請小朋友說一說剛才磁鐵都吸了什么東西啊?
幼:有釘子,有夾子,有瓶蓋,有別針師:哇!磁鐵的本領(lǐng)可真大啊!磁鐵吸了這么多東西?那你們看看磁鐵吸得東西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啊?
幼:他們都是鐵做的
教師小結(jié):原來磁鐵可以吸住鐵的東西做它的朋友
2、幼兒動手操作,發(fā)現(xiàn)磁鐵隔物吸鐵的特性
師:現(xiàn)在老師再請你們來玩一個游戲,現(xiàn)在每個小朋友一個人拿一個紙板,把磁鐵上面的東西拿下來放在紙板里,你們再玩玩看會發(fā)生什么事?
幼:好師:小朋友,你們說說看為什么這些東西在紙板上動起來啊?
幼:因為紙板下面有磁鐵師:真聰明!老師告訴你們磁鐵還有一個秘密就是它還可以隔著物體吸鐵,但是這些物體不能太厚(教師可拿一本厚書操作一下)
3、創(chuàng)設情境,讓幼兒了解磁鐵在生活中用途
師:剛才老師不小心把很多的別針掉進了這些沙子里,你們能不能幫助老師想想怎么能讓它們出來呢!
幼:把他們撿起來師:但是這樣太麻煩了,你們有沒有更好地辦法啊?
師:剛才我們剛剛學過了一個磁鐵的特點,磁鐵可以吸住鐵的東西,別針也是用鐵做的,那我們來試試看能不能用磁鐵把別針吸出來!
幼:可以師:啊!原來真的可以啊!
師:小朋友,原來磁鐵在我們生活中給了我們這么多的方便啊!
四、活動結(jié)束
師:剛才我們知道了磁鐵有這么多的本領(lǐng),現(xiàn)在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去教室找一找磁鐵還能吸住哪些東西好不好?
幼:好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獲取有關(guān)火的具體經(jīng)驗,知道火能發(fā)光、發(fā)熱。
2、通過觀看錄象“神奇的火”,了解火對人們的用處和危害。
3、大膽用語言表達自己對火的認識。
4、培養(yǎng)幼兒動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活動準備:
蠟燭,收集有關(guān)火的各種資料圖片和錄象。
活動過程:
一、通過操作,幫助幼兒獲取有關(guān)火的具體經(jīng)驗。
1、 教師:小朋友,你們看見過火嗎?它是什么樣子的?
2、 教師點燃蠟燭,讓幼兒觀察。
教師:小朋友,你們看到燒出來的火是什么樣子的?幼兒交流,大膽表達。
二、聯(lián)系幼兒日常生活中有關(guān)火的經(jīng)驗。
教師:請你想一想,你還在哪里看到過或?(兒回憶表達)
三、組織幼兒觀看有關(guān)“火”的圖片或錄象資料,使幼兒知道火的用處和危害。
1、 你知道火對我們有什么用處嗎?沒有火,人會怎樣?
2、 火對我們有很多用處,可是火有沒有壞處呢?有什么害處?
3、 觀看圖片資料和錄象,幼兒相互交流。
4、師幼小結(jié):火能發(fā)光、發(fā)熱,發(fā)電,火還能推動飛船上天,火還可以取暖、燒烤食物等;疬有什么用處呢?古代烽火臺上的烽火可以用來傳遞信息,焰火在節(jié)日里給人們帶來歡樂;饘ξ覀冇泻芏嘤锰帲墒腔鹨秃μ,火能燒毀森林、房屋,還能把人燒死。
四、進行安全教育。
1、提問:如果看見起火,應該怎么辦呢?
2、教師小結(jié):火能發(fā)光、發(fā)熱。我們可以利用火做很多好事。人不能離開火,但是火也帶來害處。大火會把房子、森林燒掉,把人燒死,我們小朋友不能靠近火,也不能玩火。如果看見起火,應該報告大人,或大火警電話119。
孩子最喜歡火、水、泥等,今天當我一拿出蠟燭,點燃的時候,就是平時常見的火也讓孩子們開心極了。
火很平常,生活中到處可見!火又很特殊,它是怎么來的?
火是人類的朋友,為人類做貢獻;鹩质侨祟惖臄橙耍袝r會傷害我們。
孩子們和我一起討論了有關(guān)火的一切。
我想通過這節(jié)課他們肯定對火有了更深的.了解。
活動反思:
火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東西,平時,我們一直告訴孩子,火是很危險的,火會帶給人類災難。孩子對火也許是懼怕更多一點,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火其實是人類進步的標志,沒有火,人就不能進步,舉了利用火的幾個例子,我想,這下火在孩子的心中,有了更深的印象。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幼兒園中班的科學教案12-19
幼兒園中班的科學教案范文12-17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12-17
幼兒園中班優(yōu)秀科學教案07-15
幼兒園中班環(huán)?茖W教案06-02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09-28
《氣球》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03-30
幼兒園中班玩玩紙科學教案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