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案《家鄉(xiāng)的特產》3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教案《家鄉(xiāng)的特產》,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教案《家鄉(xiāng)的特產》1
教學目標:
1、能說出三個以上青浦的特產:草莓、菜莧、茭白、草編工藝品、面條魚、狀元糕、趙家豆腐干、粽子、朱家角扎肉、熏青豆。
2、大致了解青浦特產的所在區(qū)域及其歷史。
3、激發(fā)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4、書寫“特、產”。
教學重點:
1、能說出三個以上青浦的特產:草莓、菜莧、茭白、草編工藝品、面條魚、狀元糕、趙家豆腐干、粽子、朱家角扎肉、熏青豆。
2、大致了解青浦特產的所在區(qū)域及其歷史。
3、激發(fā)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教學難點:
1、能說出三個以上青浦的特產:草莓、菜莧、茭白、草編工藝品、面條魚、狀元糕、趙家豆腐干、粽子、朱家角扎肉、熏青豆。
2、大致了解青浦特產的所在區(qū)域及其歷史。
教學準備:
1. PPT、地圖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小朋友們,我們的家鄉(xiāng)叫什么?有多少年歷史?出示地圖,現(xiàn)在有哪幾個行政區(qū)?
2、通過上幾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青浦的水、青浦的橋,今天我們來說一說青浦的特產。
二、 新授:
1、什么叫特產?(某地特有的或特別著名的產品,一定要有歷史,最好有文化內涵。)
2、青浦有哪些特產?請大家一起來交流一下。
3、有小朋友說朱家角的扎肉是青浦特產,還有小朋友說練塘的茭白也是青浦特產。對呀,其實青浦的特產遠不止這些,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一一出示圖片,這是什么?(草莓、菜莧、茭白、草編工藝品、面條魚、狀元糕、趙家豆腐干、粽子、朱家角扎肉、熏青豆)
4、出示地圖,草莓是青浦那個行政區(qū)的特產呢?(趙屯) 上海市青浦區(qū)趙屯鎮(zhèn),坐落在蘇州河畔,毗鄰江蘇昆山石浦鎮(zhèn),距市區(qū)30多公里,交通便捷。趙屯鎮(zhèn)地區(qū)自1983年引進栽培草莓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種植和科研歷史,目前栽培面積穩(wěn)定在1.2萬畝, 占上海市草莓栽培面積的四分之一以上,草莓鮮果供應期長達半年,年總產量1.8萬余噸,總產值1億余元,榮獲“中國草莓之鄉(xiāng)”、“草莓名牌產 品”、“上海市著名商標”等殊榮。
“趙屯草莓園”是一個民間組織,由上百家農民自發(fā)組織的團隊?偣灿猩习賯草莓暖棚組成,每天可以接待游客數百人,并且提供可口的農家飯和新鮮的蔬菜等。
5、菜莧是哪個行政區(qū)的特產?(商榻) 青浦區(qū)農村民間腌制的咸菜莧,起源于淀山湖西畔的商榻。商榻“阿婆茶”聞名四方,而咸菜莧,便是“阿婆茶”過茶的必備家常食品,呷一口香茗,吃一根菜莧。茶客們津津樂陶,情趣甚濃。
商榻菜莧不嫩,也不老摘。下三莧,四莧的菜莧腌制的咸菜莧,更為適中,家家戶戶腌制10-20甏,每小甏可容納10-15斤。按照人們不同口味,有的用花椒、茴香,有的用桔子皮,農婦們各顯身手。于是,就傳有“百家菜莧百家香”的說法,取名為“素鰻鯉菜:,可見其味之美了。商榻菜莧為走親訪友的土特產禮物。
6、茭白是哪里的特產?(練塘)
練塘茭白,上海市青浦區(qū)特產,中國地理標志產品。青浦區(qū)境內湖蕩群集,河流縱橫,水泊遍地,水質優(yōu)良,土壤肥沃,自然條件得天獨厚,歷來種植菱、茭白、慈姑等水生作物。特別是練塘鎮(zhèn),是華東地區(qū)種植茭白面積最大、產量最多的鄉(xiāng)鎮(zhèn),有著“華東茭白第一鎮(zhèn)”的美譽。所產茭白具有“鮮、甜、嫩”的特點,吃口糯,味道清甜,被列為滬郊一寶,具有“水中人參”的美譽。
7、草編工藝品是哪個行政區(qū)的特產?(練塘)
這些可不是普通的稻草編織的'工藝品,而是由茭白的葉子編織而成。茭白葉子高而長,選用上好茭白葉加工后,編織成各種圖案的工藝品,受到了日韓客商的青睞,產品遠銷日本、韓國等地。目前主要產品有草圈、草簾、草鞋、動物造型的編織工藝品等,品種達上百種。
8、面條魚是哪個地方的特產?(金澤)
面條魚又叫銀魚是淡水魚,見于東亞咸水和淡水中,在中國被譽為美味。體細長,似鮭,無鱗或具細鱗,長約七至十厘米,很少長於15公分(6吋)?诖,牙大而尖利,掠食魚。銀魚因體長略圓,細嫩透明,色澤如銀而得名。其產于長江口,俗稱面丈魚、面條魚、冰魚、玻璃魚等。
9、狀元糕是哪里的特產?(金澤) 金澤狀元糕產自中國上海青浦。金澤狀元糕為青浦著名特產之一。1861-1879年(清同治年間),糕以狀元命名有兩種說法:一以狀元糕為饋贈佳品,科舉時考生都帶糕應試,取吉利之意;一說江南地方農歷正月十五舊稱上元節(jié),有賽花燈之舉,人們以火炙糕作夜宵,稱“上元糕”。
到了解放后,狀元糕在原有的基礎上,經過進一步研制開發(fā),又增加了椒鹽、桂花、奶油等系列的特色品種,還具有促進消化、生津健脾的功效,既可作旅游地理想食品,也是饋贈親友的上佳禮品。隨著狀元糕的名聲愈來愈大,不少報刊都專門介紹過,尤其為小朋友們所喜愛。
10、趙家豆腐干是哪里的特產?(金澤)
青浦的趙家豆腐干可謂遠近聞名,不久前參加了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國際農業(yè)博覽會”,“以其肉質緊密細膩、咬口柔韌相兼、回味鮮香長久”受到客商的好評;而此前,它在“上海市綠色食品展覽會”上也供不應求,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據傳,早在清朝末年,青浦金澤鎮(zhèn)有位姓趙的人家開了個豆制品作坊,從事豆制品生產。民國期間,趙家豆腐干已名揚江浙一帶時至今日,趙家的豆制品尤其是豆腐干已成為青浦的土特產品。
11、粽子、熏青豆、扎肉都是哪里的特產?(朱家角)
是呀,我們學校外面就有好多賣粽子、熏青豆、扎肉的店,粽子、熏青豆、
扎肉是我們朱家角的特產。
朱家角老街整條街上都有“粽子”飄香,手工包的粽子,完全真材實料。2塊錢的蛋黃肉棕,有兩條腿肉、一個蛋黃;還有其它的多種,各有風味。站在那里久了,就沾得一身粽子香??
扎肉是棕葉捆扎起來的五花肉,輔以醬油和其他調味品燉熟,味道肥而不膩,又有棕葉的清香。
“熏青豆”在古鎮(zhèn)各處都有它的芳蹤,沒事在嘴里含上一顆,很有嚼頭,嚼久了豆香四溢,回味無窮。也可用來下酒,在老酒館里,一盤熏青豆,一碗老酒,便可以悠閑地打發(fā)一個下午。
12、指導書寫生字:特、產。
三、 小結:
1、青浦有哪些特產?分別屬于哪個行政區(qū)?
2、我們青浦的特產真豐富,住在這里,我們好有口福呀!你們愛青浦嗎?為什么?
3、書空:特、產。
幼兒園教案《家鄉(xiāng)的特產》2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實物,讓幼兒知道江陰有哪些食用的特產和日用的特色制品。
2、品嘗江陰特產:馬蹄酥,讓幼兒體驗江陰特產的味美特點,并回憶其他的特色制品。
3、引導幼兒更深地了解江陰,增進熱愛江陰的情感。
4、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5、培養(yǎng)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1、各種可吃的特產:如馬蹄酥等實物。
2、其他的特色制品。
活動過程:
1、出示江陰特產的實物,提問:
“這是什么?平時見過嗎?吃過嗎?什么味道?好吃嗎?(通過討論,引導幼兒回憶平時吃時的美味。)
2、小結:這些東西是我們江陰的特產。
3、請幼兒品嘗江陰特產:
“現(xiàn)在,要請我們小朋友來嘗一嘗江陰的特產,吃完了告訴我是什么味道?在我們的家鄉(xiāng)江陰有那么多好吃的特產,你心里有什么感受,請告訴大家?”(幼兒品嘗特產,并且討論)
4、請幼兒說說除了這些,還吃過哪些江陰特產?(幼兒自由討論,如蘿卜干、大麻糕、花生糖、芝麻片等等)
5、教師小結:這些好吃的東西,是我們江陰的特色,特別是江陰蘿卜干聞名各地,很多外地的游客到我們江陰來旅游時都要帶一些回家,我們江陰的特產在全國可有名啦!
6、幼兒討論:江陰除了這些有特色的食品外,還有哪些日用的特色制品?(如:梳篦等)
7、活動延伸:畫特產
“請小朋友把自己吃過的、用過的`江陰有名的特產都畫下來,我們送去給廣告公司,為我們江陰這么有名的特產做做廣告,請更多的外地客人來吃、來購買吧!”
活動反思:
具有代表性的江陰特產有馬蹄酥、黒杜酒、刀魚等,在原來,這些特產聞名全國,但隨著生活水平的變化,這些特產經歷了一個由盛到衰的過程,F(xiàn)在,說起江陰特產,全國人民并沒有忘記,而我們的孩子在平時的生活中卻并不知道。因此,本次活動讓幼兒了解了江陰特產的種類,通過品嘗特產,談論其他的特色制品,強化了江陰的特色在幼兒心目中的地位,讓幼兒進一步了解了江陰,產生了愛江陰的情感。
幼兒園教案《家鄉(xiāng)的特產》3
活動目標
1、了解常見的家鄉(xiāng)土特產,嘗試給特產分類。
2、知道家鄉(xiāng)物產很豐富,產生做山東人的自豪感。
3、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重點難點
了解家鄉(xiāng)的特產。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家長帶幼兒參觀市場和超市,增強感性記憶。
2、家長協(xié)助收集山東各種特產的實物及圖片。
3、中國地圖一幅。
活動過程
1、分享幼兒收集的特產食物,了解各種特產的名稱。
。1)幼兒拿著自己的記錄的調查表,相互交流自己的參觀收獲。
。2)請幼兒將收集的'特產擺放在活動室內,仔細觀察特產的外形特征,說說特產的名字,自己在哪里收集到的?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2、嘗試對特產進行分類記錄。
請幼兒有序地將特產分類擺放,并相互討論特產分類依據,如:水果、蔬菜、糧食等。
3、說說自己喜歡哪種特產,為什么?請幼兒品嘗,欣賞土特產,初步感受特產的不同,知道特產是某種物品在某個特定區(qū)生長或制作的。
4、欣賞兒歌《夸家鄉(xiāng)》,進一步了解各地特產。
5、結合本地地方特產,可引導幼兒改編詩歌內容。
6、活動延伸
請幼兒觀察中國地圖,尋找家鄉(xiāng)山東省的地理位置,并請幼兒相互交流。
活動反思
在課堂教學中,開放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尋找和介紹家鄉(xiāng)的特產、贊美家鄉(xiāng)的特產、推銷家鄉(xiāng)的特產等活動,讓學生在形式多樣的活動中獲得更多的有關的特產知識,充分讓孩子感受到了家鄉(xiāng)的美麗與富饒。
在課前布置作業(yè)時,強調了收集資料的方法,培養(yǎng)了學生處理材料的能力,以提高合作、交流、探索的能力和效率。對家鄉(xiāng)的滿腔熱愛之情通過走近家鄉(xiāng)特產后,抒發(fā)自己的感受來體現(xiàn),真正使學生感受到:“家鄉(xiāng)的山最青,家鄉(xiāng)的水最甜,家鄉(xiāng)的人最親”。激起熱愛家鄉(xiāng)的豪情,把愛家鄉(xiāng)落實到行(]動上。
總之,本節(jié)課我努力挖掘學生資源,家鄉(xiāng)資源,讓學生走進生活,通過多種渠道搜集家鄉(xiāng)特產的知識,整合教材。讓學生在角色演繹中、親身體驗中,學以致用。在活動中,學習知識,激發(fā)學生愛家鄉(xiāng)、愛家鄉(xiāng)人民的思想情感。為生活在這樣的地方,而驕傲、自豪之情。
【幼兒園教案《家鄉(xiāng)的特產》】相關文章:
幼兒園教案《家鄉(xiāng)的特產》03-08
家鄉(xiāng)的特產07-05
家鄉(xiāng)的特產03-02
家鄉(xiāng)特產08-25
家鄉(xiāng)的特產10-25
家鄉(xiāng)特產02-24
家鄉(xiāng)的特產01-04
家鄉(xiāng)的特產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