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范文匯總6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基本條件。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1
內(nèi)容與指導活動目標:
1、知道在玩完玩具后能將玩具分類放回到柜子里。
2、初步學習檢查遺漏,養(yǎng)成做事縝密細致的好習慣。
3、養(yǎng)成不將玩具塞進嘴巴、耳朵或鼻孔里的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
1、各類玩具。
2、幼兒用書。
3、課件。
活動過程:
1、故事引題:
2、教師講完故事的上半段,以提問的形式引導幼兒了解玩過的玩具要將其放回原處。
3、教師繼續(xù)講故事的下半段,讓幼兒感受股市的美好結局。
4、聯(lián)系將玩具送回自己的家,并學會將玩具歸類。
5、讓幼兒養(yǎng)成收拾玩具時檢查的好習慣(1)教師:現(xiàn)在我們都知道玩具的家在哪里了,那么我自己的家呢?
反饋:本次活動主要是讓幼兒能根據(jù)提示,觀察圖一,理解故事內(nèi)容,感受小象要回家的心情,樂意把好玩的玩具送回家,并懂得幼兒園的玩具是大家玩的,不能自己拿回家。這次活動通過寶寶在回家的時候把原本屬于幼兒園的玩具帶回家了,導致在幼兒園的小象媽媽因為找不到自己的寶寶兒傷心難過,最后寶寶知道自己做錯了,然后把玩具送回家的故事讓幼兒來了解、討論小朋友是否應該把幼兒園的玩具帶回家。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2
小班幼兒個體間的交往、交流較少,各種游戲基本以單獨活動為主,與同伴間的情感交流不多,對同伴的關注也很少;對成人情感過于依戀;缺乏必要的自我保護及安全防范意識等;谶@個年齡段幼兒的各種行為及情感特征,我設計了社會活動《我的朋友在哪里》。旨在通過此活動,使幼兒體驗到與好朋友合作游戲的快樂、好朋友不見后的焦急、再次見到好朋友后喜悅的情感;教育幼兒不隨便離開集體,不跟陌生人走;引導幼兒樂意結識新朋友。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活動促進幼兒和同伴之間的交往,體驗與同伴共處的樂趣。
2.掌握必要的自我保護技能,知道不隨便離開集體,不跟陌生人走。
活動裝備
1.不同顏色的布若干塊,各色布條各四個。
2.用布條在小椅子上系成蝴蝶結,有相同顏色蝴蝶結的小椅子兩兩綁在一起。
3.幼兒的手腕上或手臂上系上蝴蝶結(兩個幼兒蝴蝶結的顏色相同,但分別系于腕上和手臂上)。
4.地上貼紅色圓圈一個。
5.大棒棒糖幾根。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根據(jù)蝴蝶結的顏色兩兩拉手,找到自己的小椅子坐下來,簡單認識自己的朋友。
師:你的好朋友是誰呀?
幼:我的好朋友是×××。
評析:由于幼兒剛入園不久,規(guī)則意識尚處于剛剛建立的階段,因此將小椅子上系上蝴蝶結,既能引導幼兒根據(jù)蝴蝶結的顏色快速找到自己的小椅子,且便于游戲過程中幼兒分組和交換角色時教師的觀察和指導。根據(jù)小班幼兒活動游戲化、情境化的特點,給兩兩幼兒手腕上或手臂上系上色彩鮮艷的蝴蝶結,讓“小蝴蝶”兩兩找到朋友,便于幼兒間結伴游戲和游戲時角色的區(qū)分。而在準備“蝴蝶結”時,注意選擇色彩艷麗的布,讓每一對幼兒的蝴蝶結的顏色與其他的區(qū)別較明顯,使幼兒易于尋找朋友。
2.師用彩色布蒙住臉作“躲貓貓”游戲,激發(fā)幼兒游戲興趣。
(1)帶領幼兒第一次玩“躲貓貓”。
師:“躲貓貓”好玩嗎?
幼:好玩。
師:你們想不想玩?
幼:想。
師:請蝴蝶結系在手臂上的小朋友從椅子下面拿出布,蓋在頭上,到圈里來躲躲好;請蝴蝶結系在手腕上的孩子先蒙住自己的眼睛,等好朋友躲好后再來找。
師帶領找的幼兒邊唱自編歌曲“我和好朋友,來玩躲貓貓,我的朋友快躲好,一會兒我們就來找,找呀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了”,邊找自己的朋友。找到朋友后,擁抱朋友,表達喜悅的心情。
(2)引導幼兒交換角色,再次玩“躲貓貓”的游戲。
師:找到朋友是不是很開心?
幼:是。
師:想不想再玩兒一次?
幼:想。
師:這次請蝴蝶結系在手腕上的`小朋友到圈里來躲貓貓;蝴蝶結系在手臂上的孩子蒙住自己的眼睛,等朋友躲好后再來找。
這時,另外一位老師用棒棒糖吸引走“躲貓貓”中的一個孩子。
評析:抓住幼兒愛玩“躲貓貓”游戲的興趣點,讓一對好朋友輪流扮演躲貓貓的人和尋找的人,并交換角色再次游戲,趁幼兒投入地進行游戲時,讓另一位老師悄悄帶走一名幼兒,為幼兒體驗朋友不見后的焦急情緒做準備。
師帶領找的幼兒邊唱邊找自己的朋友。找到朋友后,與朋友一起坐回自己的小椅子上。這時×××發(fā)現(xiàn)自己的朋友××不見了,急得哭起來。
3.引導幼兒猜測和尋找××小朋友。
師:“××不見了,他可能去哪了?”
幼1:被他媽媽接走了。
師假裝打電活驗證,沒被媽媽接走。
幼2:到小×班了吧。
師進行驗證,也沒有。
幼3:被壞人帶走了。
師:呀,真的被壞人帶走了可怎么辦呀?他的爸爸媽媽肯定要急死了!你們是不是也很著急呀?
幼:嗯,是的。
師:我們怎么做才能找到他呢?
幼:打電話,請110的叔叔幫忙。
師:嗯,這是個好辦法。
師假裝撥打110報警,請警察叔叔幫忙尋找。
師:也許剛才他躲到其他什么地方了,我們自己也來找找吧!
帶領幼兒一起到××可能會去的地方去尋找,呼喊。
另外的那位老師將孩子帶來。帶領幼兒詢問:“××,你去哪兒了?我們大家都急死了!都很擔心你,你的好朋友都急得哭了!”
教育幼兒:以后可不能隨便離開大家,更不能跟不認識的人走。
評析:在引導幼兒猜測“朋友可能去哪兒了?”“不見了,可能會出現(xiàn)的后果?”將幼兒著急、擔憂的情緒激發(fā)出來,然后調(diào)動幼兒已有經(jīng)驗,嘗試尋找的多種方法,將幼兒的情緒體驗進一步提升。當朋友失而復現(xiàn)時,使幼兒能更強烈地體驗到再次見到朋友后的的喜悅之情,適時教育幼兒“不隨便離開集體、不跟不認識的人走”,從而增強幼兒的自我防護能力。
4.游戲《找朋友》,引導幼兒樂意與新朋友一起玩。
師:“××回來了,我們來慶祝一下吧,去找個和你蝴蝶結顏色不一樣的新朋友一起玩游戲吧!
幼兒兩兩邊唱《找朋友》邊游戲。
評析:用幼兒熟悉且樂玩的游戲《找朋友》,激發(fā)和引導幼兒主動找新朋友玩游戲,從而將幼兒對好朋友的理解進一步擴展和提升,也使整個活動的意義得到升華。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3
教學目標1.學習日常禮貌用語(請、謝謝、對不起),并在適當?shù)膱龊线\用。
2.初步培養(yǎng)文明禮貌行為和意識。
教學準備1.小兔和小狗玩具。
2.幼兒用書。
教學過程1.教師出示小白兔和小狗玩具,以簡短的故事引出活動主題。
(1)教師:今天來了兩個小動物,大家知道它們是誰嗎?
(2)教師鼓勵幼兒積極回答。
2.讓幼兒根據(jù)故事的情景學說禮貌用語。
(1)教師一邊演示玩具,一邊說故事:小兔和小狗是好朋友,它們經(jīng)常在一起玩。有一天,它們在家里一起搭積木,小兔想用一塊方形的積木搭屋頂,可是小兔沒有,它看見小狗那里正好有一塊。它該怎么向小狗借玩具呢?
、儆變夯卮。教師小結:小朋友都說到了一個"請"字,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小兔說的話吧。
②幼兒集體模仿。
(2)教師繼續(xù)講故事:小兔對小狗這么一說,小狗就把方形積木借給它了。這時,小兔應該說什么呢?
、儆變夯卮。教師小結:當別人幫助了你的時候,應該說"謝謝",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小兔是怎樣向小狗道謝的吧。
、谟變杭w模仿。
(3)教師繼續(xù)講故事:它們倆在一起玩了一會兒積木。這時小狗看見外面天氣很好,便對小兔說:"我們一起出去玩吧!"小兔高興地答應了。它們來到草地上,小兔和小狗玩起了轉圓圈的游戲。它們一起轉呀,轉呀,小狗玩得太開心了,一時間忘了要和小兔抓緊手,突然,小兔一下子被摔在了地上,它"嗚嗚"地哭了起來。小狗這時應該怎么說呢?小兔又會怎么回答呢?
①幼兒思考后回答。教師小結:不小心傷害到別人的時候要說"對不起",原諒別人的時候就說"沒關系"。讓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小兔和小狗的對話吧!
②幼兒集體模仿。
3、看幼兒用書,讓幼兒體驗如何學說禮貌用語。
(1)教師:小朋友們,看看書上畫了些什么?猜猜他們在說什么?
(2)幼兒回答。教師小結:書上的小朋友和剛才故事里的小兔和小狗一樣都很有禮貌。當?shù)絼e人幫助的時候要說"謝謝",不小心傷害別人的時候要說"對不起",原諒別人的時候就說"沒關系"。
4.拓展幼兒經(jīng)驗,引導幼兒思考生活中還有那些禮貌用語。
(1)教師:現(xiàn)在我們來學習一首禮貌歌。(見活動材料)(2)教師領讀,讓幼兒跟著念。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垃圾會污染環(huán)境,滋生病毒與蚊蠅,危害人類健康。
2、教育幼兒從小愛護環(huán)境衛(wèi)生,培養(yǎng)幼兒把垃圾丟進垃圾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垃圾堆圖片、
活動過程:
一、讓幼兒了解垃圾會污染環(huán)境,滋生病毒與蚊蠅,危害人們健康。
1、教師放置垃圾桶在教室:
教師:
小朋友來聞聞有什么氣味?(臭味)你知道難聞的氣味中從哪里來的?(垃圾桶)
2、教師:小朋友聞到很難聞的氣味有什么感覺?(難受)
3、出示垃圾堆圖片:
小朋友看看垃圾堆上有什么在到處飛、到處爬?(蒼蠅、蚊子、老鼠、蟑螂)
幼兒議論后,教師告訴幼兒:
垃圾堆上有蒼蠅、蚊子、老鼠、蟑螂,它們會傳染各種疾;還有各種病毒、細菌、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
二、知道生活垃圾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丟棄的各種廢品,教育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愛護環(huán)境,把垃圾丟到垃圾桶里。
1、教師:
小朋友知道這些垃圾是從哪里來的?我們來看看垃圾中有哪些東西?
教師用鉗子鉗出垃圾中的不同東西,讓幼兒逐一說出其名稱:果皮、菜葉、塑料袋、包裝盒等。
2、教師小結:
人們?nèi)粘I钪胁灰、丟棄的東西就變成了垃圾,垃圾就丟在規(guī)定的地方,如垃圾桶內(nèi),由環(huán)保工人統(tǒng)一送到垃圾站,再集中處理,這樣就不會影響環(huán)境衛(wèi)生了。
3、培養(yǎng)幼兒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教師:
我們從小要講衛(wèi)生,自己不要亂扔垃圾,督促他人不要亂丟垃圾,今天就來當幼兒園的環(huán)保小衛(wèi)士,跟著老師來檢查幼兒園里是否有亂扔的垃圾,把墻角、樹下的垃圾用火鉗鉗到塑料袋中,再扔到垃圾筒里。
教師帶領幼兒到幼兒園里各個角落檢查。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能用語言簡單描述生病時不舒服的感覺,知道身體不舒服時要告訴大人。
知道生病了要去看病,并配合醫(yī)生的治療。
愿意主動關心生病的人。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生病了”圖片;“生病了怎么辦”組圖;“關心同伴”組圖。
活動過程
出示組圖“生病了”,引出活動主題。
——圖片上的小朋友怎么了?
——他在干什么?
師幼交流,鼓勵幼兒討論生病時的感受。
——你生過病嗎?
——生病時是什么樣的感覺?
出示組圖“生病了怎么辦”,引導幼兒知道生病時該怎么做。
——飛飛小朋友生病了,他是怎么做的呢?
小結:小朋友生病了,要及時告訴爸爸媽媽;看病時,可以把不舒服的情況告訴醫(yī)生,并配合醫(yī)生的治療;回家后要多喝白開水,多注意休息,多吃對身體有益的食物,這樣病才會快快地好起來。
出示組圖“關心同伴”,引導幼兒學會關心生病的朋友。
——圖片上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
——猜猜他們會對生病的小朋友說什么?
——朋友生病了,我們能做些什么?
小結:我們可以用言語或者行動表示我們的關心,比如可以打電話給他,和他聊天,祝愿他快點好起來。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體會擁抱的感覺。
2、知道擁抱是表達情感的方式。
活動準備:
故事:想要抱抱的小刺猬
活動過程:
一、玩“給我抱抱”的點名游戲。
1、進行“給我抱抱”的點名游戲,點到名字跟教師抱一抱(如果幼兒不想抱抱,不能勉強)
師:小2班的孩子們!蔡老師非常喜歡你們,真想抱抱你們.你們想抱抱我嗎?來,某某某,我們抱一抱好嗎?
2、師生互相擁抱后,坐下來。
請幼兒說說平常會跟誰抱抱,抱的時候需要運用身體的哪些部位。
二、講述故事,《想要抱抱的刺猬》
結束后和幼兒討論
1、提問:
--為什么沒有人抱小刺猬呢?
--如果別人都不抱你,你的心情會怎樣?你會想個什么好辦法呢?
--小刺猬想的什么好辦法?有人要抱他嗎?
2、看圖書
提問:
--結果會怎樣呢?現(xiàn)在每個孩子都有一本書,你來找找答案!(引導幼兒按照頁碼,一頁頁翻看)
--最后誰來抱他了?為什么它不怕刺痛呢?
(小結:它們長著一樣長、一樣尖的刺,誰也刺不著誰。)
三、經(jīng)驗遷移
提問:
--我們喜歡別人時,除了可以抱抱,還可以做什么動作呢?
(啟發(fā)幼兒想出:親一親、碰一碰、拉拉手、笑一笑或說一句話)
--我也有喜歡的小朋友,我要跟她/他親一親、碰一碰、拉拉手、笑一笑或說一句話。(老師示范,請一個幼兒一起做親近的動作。)
--現(xiàn)在你們也去找朋友,向他表達你的喜歡吧。
專家點評:
活動內(nèi)容適合小班孩子的情感需要,活動目標能基本達到,孩子們在理解故事內(nèi)容的基礎上知道了擁抱,體驗了擁抱的感覺,拉近了小班孩子之間的距離和親近感。
活動反思:
抱一抱這個活動,讓幼兒與老師及幼兒與幼兒之間的距離拉近,雖然開始時有的幼兒不愿意抱老師及同伴,但結束時,孩子們大都已不再排拆同伴們的擁抱,使彼些更親近了。我覺得在開學初開展這樣的活動很有必要,能有效的轉折孩子們對父母的依戀,從而更好的融入到集體中來。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小班社會《開飯了》教案12-27
幼兒園小班社會春分教案03-08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12-17
小班社會我的幼兒園教案04-07
幼兒園小班社會環(huán)保教案04-07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06-03
幼兒園小班的社會教案08-27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禮貌》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