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集錦9篇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9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1
一、活動目的
1.啟發(fā)幼兒探索生活中的各種聲音,引起幼兒對聲音的注意和興趣。
2.知道有聲和無聲,能區(qū)分聲音的快與慢、強與弱等特性。
二、活動準備
1.錄音機一臺,各種聲音磁帶一盤、音樂磁帶一盤。
2.小手鼓一面。
3.圖片若干張。
三、活動過程
(一)游戲跟著指揮做
游戲目的:集中幼兒注意力,培養(yǎng)靈敏的反應能力。
游戲做法:孩子和老師一起圍坐成一個圓圈。根據(jù)老師指揮手勢的不同,孩子們變換不同的動作。如老師雙手放在地上,幼兒就拍地;老師雙手放在膝蓋上,幼兒就停止動作;老師在胸前屈臂平抬雙手,
幼兒就拍手等等,動作規(guī)則可以自編。
(二)聲音在哪里
1.通過上面的游戲,幼兒的注意力都集中于教學活動中。這時老師放錄音,讓幼兒仔細、安靜地聆聽。錄音中放出的是各種聲音,如不同動物的叫聲、小河流水的聲音、打雷下雨的聲音、鐘表的聲音、汽車的聲音等。
傾聽后,讓幼兒說出是什么發(fā)出的聲音,并模仿。然后,出示與這些聲音有關的圖片,幼兒聽錄音時,能迅速指出錄音對應的是哪張圖片的內容。
2.讓幼兒動腦筋想一想,除了以上聲音,生活中還有什么聲音?
3.讓幼兒試一試我們身上能發(fā)出什么聲音?
4.有聲和無聲:老師拿一面手鼓,有時擊鼓,有時不擊,這就是有聲和無聲。請孩子閉上眼睛,聽到鼓發(fā)出聲音時,就把手舉起來,沒有鼓聲就把手放下。
5.跟著鼓聲做動作。
(1)首先是非移動式的動作,用手模仿走路,這樣能更清楚地聽到鼓的節(jié)奏。
(2)然后起立,圍成一圈,讓幼兒跟著鼓聲走路?、慢、停結合起來,讓孩子盡量配合鼓的節(jié)奏走。
(3)讓孩子即興發(fā)揮,可以向前走、向后走、繞圈走、蹲著走等等,只要能跟上鼓的節(jié)奏就可以。
注意這時要求孩子們要表現(xiàn)出鼓聲的特點:走、停、快、慢、強、弱。讓孩子用感官充分感知聲音的這些特性(最后可以請孩子當指揮擊鼓)。
6.讓幼兒傾聽“音樂”。
聽后告訴他們,音樂可以通過各種樂器演奏出來,也可以由人演唱出來,小朋友以后就可以和老師一起,慢慢地熟悉音樂,和音樂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戲,讓音樂成為我們最好的朋友。
幼兒園小班音樂活動:簡易打擊樂器
學習目標:
培養(yǎng)對演奏樂器的興趣,發(fā)展節(jié)奏感和音樂感受力。
制作材料:
生活中的廢舊材料。
操作要求:
用于教學上教幼兒打擊節(jié)奏。
投放在音樂區(qū)供幼兒探索。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2
《咿呀咿呀喲》
【活動目標】
1、在游戲情境中,辨識音樂中反復出現(xiàn)的樂句“咿呀咿呀喲”。
2、主動參與,積極表現(xiàn),感受節(jié)奏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動物圖片(小貓、小狗、青蛙、小鴨子)、音響、音樂《咿呀咿呀喲》、黑板。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小一班的小朋友,準備好。跟著JoJo老師一起去農(nóng)場玩游戲吧,出發(fā)。
二、感知音樂
音樂一:
師:“聽一聽,農(nóng)場有哪些小動物?”它們是用什么好聽的聲音跟我們打招呼的呢?
音樂二:
師:“小動物在用什么好聽的話和你打招呼?”
幼:我聽到了狗的叫聲、我聽到了貓的叫聲......
出示動物圖片:“我們一起聽著音樂用好聽的聲音和小動物打打招呼吧!
師:我們可以用咿呀咿呀喲的聲音跟小動物們打招呼!
幼:咿呀咿呀喲.....
師:汪汪汪汪汪汪汪,咿呀咿呀喲。喵喵喵喵喵喵喵,咿呀咿呀喲。
跟著音樂跟小動物們打聲招呼。
幼:汪汪汪汪汪汪汪,咿呀咿呀喲。喵喵喵喵喵喵喵,咿呀咿呀喲。
音樂三:出示小貓、小狗、小青蛙、小鴨子,模仿動物的叫聲打招呼。
音樂四:動物聲音打招呼
音樂五:孩子聲音打招呼
三、幼兒跟隨音樂創(chuàng)編動作,表現(xiàn)音樂節(jié)奏。
《咿呀咿呀喲》可以用我們身體的“頭、肩膀、膝蓋、小屁股、腳來做游戲。
幼:用我們的肩膀跟著咿呀咿呀喲打聲招呼吧!
音樂六:完整表現(xiàn)音樂!白屛覀円黄鸶游飭杺好吧。”
四、結束環(huán)節(jié):
音樂七:互動游戲,“我們和好朋友用《咿呀咿呀喲》打個招呼,問個好吧!”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3
準備:
1.節(jié)日里的聲音(爆竹聲、煙花聲等)與民樂《喜洋洋》相結合的錄音帶及視頻。
2.小鼓、小鈴、沙球等樂器若干。
3.節(jié)奏譜:x一 | x一 |;xxxx xxxx | xxxx xxxx | ;x 二 | x 二|。
過程:
一、欣賞音樂,初步體驗——幼兒感受節(jié)日里的熱鬧氣氛
1.完整欣賞音樂《喜洋洋》,初步感受節(jié)日里的喜慶和熱鬧。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段好聽的音樂《喜洋洋》。我們來聽一聽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幼兒完整欣賞。)
師:好聽嗎?有什么好事情發(fā)生了?
幼:過年了/過節(jié)了/結昏了……
師:大家說的都是些高興的事情。你們是怎么聽出來的?
幼:聽到了爆竹、煙花的聲音。
2.觀看視頻《喜洋洋》,再次體驗節(jié)日的喜慶和熱鬧。
師:看到什么開心的事情了?幼:放煙花/放爆竹/喜氣洋洋過大年了。
師:除了過年,我們還會在什么節(jié)日放煙花和爆竹來慶祝呢?
幼:國慶/元宵節(jié)/勞動節(jié)……
師(小結):這么多節(jié)日都可以放煙花、爆竹來慶賀。下面我們再來聽《喜洋洋》的音樂,請大家一起用小手學拍煙花、爆竹的聲音。
二、觀察節(jié)奏譜,匹配節(jié)奏——幼兒運用不同節(jié)奏表現(xiàn)聲音
1.跟隨音樂視頻,在教師的帶領下學拍爆竹、煙花的節(jié)奏。(如看到放爆竹,教師用語言指令及示范帶領幼兒拍打節(jié)奏:放爆竹了——砰一|啪一|。)
2.觀察圖譜,為不同聲音選擇合適的節(jié)奏型。
師:節(jié)日里有這么多熱鬧的聲音,請你仔細找一找,爆竹、煙花、百子炮的聲音分別躲在哪張節(jié)奏譜里?哪個節(jié)奏最像它們發(fā)出的聲音?
[教師重點關注以下兩個方面:(1)幼兒能否為聲音匹配合適的節(jié)奏型,能否用語言節(jié)奏、動作節(jié)奏表達表現(xiàn)聲音;(2)教師可重點引導幼兒理解并學習表現(xiàn)那個加顫音的小尾巴符號。如,“這是誰發(fā)出的聲音?這個小尾巴是什么意思?看得懂嗎?‘哧……哧……’這是煙花連續(xù)發(fā)出的聲音。我們試一下!盷
3.跟著音樂,用拍手的方式給百子炮、爆竹、煙花的聲音配上節(jié)奏。
三、樂器配音,協(xié)作表演——幼兒適用不同樂器為各種聲音配音伴奏
1.出示小樂器。
師:看,老師帶來了什么?
2.演示小樂器。
師:它們也來為煙花、爆竹、百子炮配音了。聽一聽,它們像誰的聲音?(小鼓一爆竹,小鈴一百子炮,沙球一煙花。)
3.幼兒自由選擇樂器,分成百子炮組、爆竹組、煙花組。
師:現(xiàn)在請你選擇喜歡的樂器。給節(jié)日里的聲音配上好聽的節(jié)奏。
4.幼兒根據(jù)視頻嘗試按節(jié)奏譜演奏。
(1)師:準備好了嗎?我們的表演馬上要開始了。我們要看仔細,看看哪個小樂器先演奏。
(2)幼兒演奏,教師重點指導幼兒根據(jù)視頻及節(jié)奏譜演奏。(如教師用語言及動作提示:“放爆竹了,小鼓準備好,砰一|啪一|砰一|啪一|……放百子炮了,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煙花準備好,哧……|哧……|哧……|哧……|。”)
5.幼兒再次表演,感受節(jié)日的喜慶和熱鬧。
(1)師:我們的小樂器表演了節(jié)日里各種好聽的聲音,真熱鬧!不過,剛才是我?guī)ьI大家一起表演的,現(xiàn)在,你們看我的動作指令來演奏,行不行?
(2)幼兒根據(jù)視頻和教師的動作指令再次演奏。
(3)師:今天,我們又過了一個熱鬧的節(jié)日,高興嗎?現(xiàn)在,我們的小樂隊將去為弟弟妹妹表演節(jié)目,大家一起過節(jié),好嗎?
設計意圖:
每當過節(jié)時,人們總會通過各種手段營造歡樂、喜慶、祥和的氣氛。燃放煙花、爆竹等從視覺和聽覺上給人以熱鬧、喜慶的感覺。于是我設計、組織了“節(jié)日的聲音”這一活動,重點讓孩子們從聲音的角度來重溫節(jié)日的歡樂。
中國民樂《喜洋洋》歡快活潑,節(jié)奏感強,容易把幼兒帶入節(jié)日氛圍,也有利于幼兒演奏表現(xiàn),所以我選擇該樂曲,并將與音色相符的打擊樂和節(jié)日里各種熱鬧的聲音相結合,讓幼兒真切地體驗節(jié)日的歡快,盡情地表現(xiàn)表達。
在活動中,我考慮到如果讓中班幼兒完全根據(jù)音樂的旋律進行演奏,難度太大,因此采用讓幼兒通過視頻欣賞、圖譜對照、樂器演奏以及教師的動作指令等策略,循序漸進地幫助幼兒降低難度,突破難點,而小步遞進的目標也使幼兒的演奏更具連貫性。
該活動把幼兒感興趣的生活情景、生活經(jīng)驗融入活動,與欣賞音樂、學習節(jié)奏、打擊樂器相結合,幼兒在活動中興趣盎然,充分享受到奏樂活動帶來的快樂,同時也提高了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xiàn)力。
目標:
1.欣賞節(jié)日里的各種聲音,感受節(jié)日的熱鬧氣氛。
2.嘗試用各種樂器與不同節(jié)奏來表現(xiàn)節(jié)日歡慶的場面。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蛋是幼兒非常熟悉的,他們經(jīng)常吃蛋,也對蛋有著濃厚的興趣,圓滑滑的蛋惹人喜愛,會滾、會轉、圓圓的蛋還能孵出小雞,小雞是小朋友都喜歡的小動物,而小雞又是怎么來,從哪里出來的,小朋友都覺得很奇怪,更從來沒見過小雞出殼的樣子,音樂《小小蛋兒把門開》是一首節(jié)奏非常輕快,又富有童趣的曲子,小朋友非常喜歡,利用敲門的情景引出課題,通過演唱這首歌曲,感受歌曲歡樂、好奇的情感,并嘗試用肢體動作來表現(xiàn)小雞出殼的樣子。
教學目標:
1、用好奇、歡快的情緒學唱歌曲。
2、嘗試用各種身體動作有節(jié)奏地表現(xiàn)小雞出殼的樣子。
重點難點:
重點:能用歡樂和好奇的情緒演唱歌曲。
難點:能用肢體動作來表現(xiàn)小雞出殼的樣子。
教學準備:音樂。小雞出殼的圖譜。小雞頭飾若干。
活 動 過
一、學習歌曲
1、“篤、篤、篤嘰嘰 嘰嘰 嘰嘰。”,咦!誰在敲門呢?(教師做傾聽狀)幼兒回答:小雞。教師:小雞要出來了,小小蛋兒把門開了!教師邊出示雞蛋教具,邊演示出來的樣子。
2、教師清唱歌曲,幼兒輕輕跟唱。
3、引導幼兒討論:小雞從蛋殼里出來,心情怎樣啊?
4、教師彈琴,以歡快的情緒唱歌曲一遍。
5、出示圖片,請幼兒看著圖片說一說老師歌里唱了什么?聽著旋律,按節(jié)奏說歌詞,
6、學唱歌曲。
二、嘗試用肢體動作來表現(xiàn)小雞的動作
1、引導幼兒發(fā)揮想象,運用肢體動作表現(xiàn)小雞出殼的樣子。
2、引導幼兒根據(jù)歌詞嘗試創(chuàng)編動作。
3、教師和幼兒聽著音樂邊唱邊表演。
三、復習歌曲《三只雞》
1、幼兒集體歌曲一遍。
2、幼兒分成小雞、母雞、公雞三組表演唱一遍。
四、學小雞走路出活動室。
程設計意圖
通過情景引出課題。開始部分小雞的叫聲嘰嘰 嘰嘰 嘰嘰。,是為后面學唱歌曲做鋪墊。
通過圖譜,讓幼兒能對歌詞有一個形象的記憶,并更好地掌握歌曲,從而能表現(xiàn)出快樂、好奇的情緒。
讓幼兒嘗試根據(jù)歌詞編動作,增加歌曲的趣味性。激發(fā)幼兒的表演欲望。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樂于模仿小樂手,在玩小樂隊游戲中學唱歌曲“小指揮”。
2、嘗試分角色唱歌游戲,體驗和朋友共同游戲的快樂。
重、難點:唱清歌曲不同樂器唱歌的歌詞和旋律。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ppt、樂器(小鈴、沙球、木魚)
2、經(jīng)驗準備:掌握樂器的打擊方法、熟悉歌曲旋律、交流過和同伴一起玩的游戲
活動過程:
一、說說喜歡玩的游戲——有節(jié)奏地說說喜歡的游戲,回憶和朋友一起游戲的快樂。
PPT出示新朋友樂樂:想想我們玩過一些什么游戲。請你有節(jié)奏地告訴樂樂。
小結:小朋友愛玩的游戲真不少,和好朋友一起游戲的時候是最快樂的。
二、玩玩“小樂隊”游戲——學唱歌曲,嘗試游戲,體驗和同伴共同游戲的快樂。
1、熟悉歌曲,模仿樂器演奏的聲音和動作。
。ㄍ暾蕾p)樂樂想和我們一起玩一個什么游戲呢?
。ㄍ暾蕾p)小指揮說了些什么?
。ㄐ蕾p教師清唱)小樂器分別是怎么唱歌的?
重點:分段聽辨旋律音樂,猜猜唱唱三種樂器唱歌的歌詞和旋律。
2、學唱歌曲,嘗試玩“小樂隊”游戲。
。1)集體學唱歌曲。
(看PPT)跟樂樂一起唱歌。
跟琴伴奏唱歌。
重點:聽清前奏唱歌,唱清歌詞旋律。
(2)分角色演唱,玩“小樂隊”游戲。
老師做指揮,和幼兒共同游戲。(幼兒自主選擇樂器)
樂樂做指揮,和幼兒共同游戲。(幼兒交換樂器)
小結:小指揮和小樂手一起唱歌游戲,現(xiàn)在我們小樂隊多熱鬧呀!
三、跳跳快樂舞“快樂在一起”——進一步激發(fā)與同伴共同游戲的快樂。
經(jīng)驗分享:讓孩子快樂歌唱。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積極參與活動,在活動中體驗并初步學習表現(xiàn)歌曲的幽默、詼諧。
2、參與游戲的過程中逐步學唱歌曲前三段,并感受第四段歌曲的氛圍。
3、有初步的安全意識,懂得不能在床上跳。
4、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xiàn)力。
5、引導幼兒根據(jù)已有的經(jīng)驗,理解歌詞,用優(yōu)美的聲音演唱歌曲。
活動準備:
1、歌詞圖片、包18個、猴子頭飾18個。
2、環(huán)境布置:節(jié)奏游戲王國大門。
活動過程:
一、直接導入。
師:今天林老師要和小朋友們一起來聽一首歌,請你們聽聽歌曲里唱了什么?
二、欣賞歌曲前三段,初步了解歌曲內容師:歌曲里都唱了什么?(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根據(jù)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圖片熟悉歌曲?筛鶕(jù)幼兒回答的情況,把未說到的歌詞補充完整。)師:寶貝們聽的可真仔細。這首歌的名字叫做"三只猴子",三只猴子在床上跳,可是頭上都起了包,為什么他們要在床上跳呢?誰來說說看。
幼:因為床像蹦蹦床。
師:蹦蹦床在哪里才會有啊?
幼:游樂場。
師:你們是不是都喜歡到蹦蹦床上玩呀?(是的)師:在蹦蹦床上跳確實是一件好玩的事,可是小猴子們不會跳,跳的頭上都起包了。
師:如果我們有節(jié)奏的在蹦蹦床上跳,可能要比小猴子跳的安全。今天你們都想玩蹦蹦床的游戲對吧?(對)
三.邊玩游戲邊聽,幫助幼兒熟悉歌詞。
師:林老師有一個好辦法,在節(jié)奏游戲國里面有好多不同的蹦蹦床,今天我們就到那兒玩好不好?不過節(jié)奏游戲國的國王說了,進入游戲王國前必須要先掌握節(jié)奏游戲國里的節(jié)奏,才能順利進入節(jié)奏王國。
1、徒手練習。
師:我們一起先用小手來練習一下吧。(教師出示不同節(jié)奏卡)
2、變換方式,用腳跳。
師:我們現(xiàn)在跟著音樂的節(jié)奏在蹦蹦床上跳跳。
師:大三班的孩子們,你們會有節(jié)奏的跳了嗎?(會)
3、播放前三段音樂,根據(jù)教師出示的節(jié)奏卡,三個幼兒為一組跟著音樂有節(jié)奏的跳。
師:三個朋友為一組,能跟著音樂有節(jié)奏的跳的,國王就要請他們進入游戲王國,沒有跟上節(jié)奏跳的孩子頭上就會長個包哦。(|× × × ×|)4、教師變換不同節(jié)奏型,反復游戲多次。(本環(huán)節(jié)被淘汰的幼兒就在頭上貼個包,然后回到自己的位子上跟著音樂拍節(jié)奏)節(jié)奏一:|× × × ××|節(jié)奏二:|× × ×× ×|節(jié)奏三:|× ×× × ×|節(jié)奏四:|×× × × ×|節(jié)奏五:|× × × ×|(一人跳一下,最后一下一起跳)5、分組跳,根據(jù)自己組上的節(jié)奏卡,跟隨音樂有節(jié)奏的跳,教師巡回指導。(每張桌子上都有一種節(jié)奏型,幼兒可自由選擇)(1)請個別組的幼兒上臺跳。
(2)教師評價。
四、表現(xiàn)歌曲,跟隨音樂邊唱邊做動作。
師:接下來我們一起把這首歌唱一遍。
五、欣賞歌曲第四段,感受其中的氛圍,知道不能在床上跳。
師:咦?三只猴子頭上都起包了,他們會去哪兒呢?
幼:醫(yī)院。
師:我們來聽聽看是不是跟你們說的一樣呢。(播放第四段音樂,出示圖片)師:三只猴子為什么都去醫(yī)院了?
幼:頭上摔了個包。
師:為什么他們頭上摔了個包?
幼1:因為他們在床上跳。
幼2:因為他們從床上摔下來了。
師:是的,小猴子們在床上蹦呀蹦,都摔到了地上,頭上起來包,住院了,你們想對小猴子們說什么呢?(請個別幼兒回答)教師小結:我相信小猴子們聽了你們的話,以后再也不會在床上亂蹦亂跳了。在床上亂蹦亂跳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如果你想玩蹦蹦床可以叫爸爸媽媽帶你們去那里玩呀?(游樂場)而且要像我們今天這樣有節(jié)奏的跳,這樣就比小猴子們安全,這樣才會玩的開心。當然,我們是大班的孩子,在其他活動中也要注意安全,午休的時候能不能再床上跳呀?(不能)是的,我們要學會保護自己。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原本是中班課程里的一節(jié)音樂活動,重點是放在學唱歌曲上的,那么我把它放到大班來上,就選擇了把節(jié)奏作為重點。在活動中,幼兒的節(jié)奏游戲的難度是層層遞進的,首先是一個人跳四分音符,接著是三個人一起跳,再來是加入八分音符,然后是創(chuàng)編,最后是輪流跳,讓幼兒永遠有一種新鮮感,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而且在這個過程中,看似一直在玩節(jié)奏游戲,但我逐步逐步讓幼兒參與歌唱,最后教師退位,完全由幼兒來伴唱,這樣,孩子們就在游戲中不知不覺地把歌曲唱會了。
在經(jīng)過領導和備課二組老師們的點評之后,我發(fā)現(xiàn)我的活動還是存在很多不足的。首先整個活動一直在讓孩子們跳,在體力上可能孩子們有些吃不消,可以在開始的時候,可以把身體跳換成用手指在大腿上來跳,這樣既節(jié)省了幼兒的體力,也使整節(jié)課的內容更加多樣化。在孩子們游戲的過程中,教師的主導性較強,總是在一個較為高控的狀態(tài)下來引導幼兒活動,其實可以給幼兒更多的機會,比如設計更多種類型的節(jié)奏卡;每次換節(jié)奏的時候問問幼兒想要換什么樣的節(jié)奏等。在單獨跳和小組跳的時候,多引導下面的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問題,并從幼兒的回答中總結出可以跳的更好的方法,體現(xiàn)同伴間的相互學習。在節(jié)奏卡的設計上,也有一些小問題,八分音符做成 “●●”會更好,在節(jié)奏卡位置的擺放上可能也需要做一些調整。
整個活動上下來發(fā)現(xiàn)幼兒還是很感興趣的,就是在一些細節(jié)上還需要做一些調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會更加努力,多一些鉆研,多一些耐心,多一些思考,相信自己會越來越棒的!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7
三:大班音樂《放風箏》公開課教案
◆動作建議:
1、A段八拍一個樂句,樂句的前四拍是4下剪的動作,后四拍則變一個造型。
2、教師在B段中的示范動作盡量要優(yōu)美。用教師自己的體態(tài)去感染孩子。
3、教師B段音樂中,做前、后、左轉、右轉吊線暗示,教師鼓勵幼兒理解后應盡快按暗示的方向變化身體位置和姿勢。
◆教學活動建議: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的歡快氣氛,體驗與同伴一起合作扮演角色“放風箏”的快樂。
2、通過觀察教師的示范,掌握B段音樂老爺爺收放風箏的動作。
3、傾聽音樂,根據(jù)音樂的變化完整表現(xiàn)出放風箏的情景。
【活動準備】
1、音樂《放風箏》、風箏圖片的PPT
2、幼兒有過放風箏的經(jīng)驗
【活動過程】
1、故事導入:
從前有一位老爺爺特別愛扎風箏,他扎的風箏啊栩栩如生、造型各異。
。úシ臥PT,幼兒觀察)
老師出示四只不同種類的風箏圖片!白屛覀円黄饋砜纯蠢蠣敔敹甲隽四男╋L箏呢?”
2、感受A段音樂,學習變風箏造型。
過渡語:你們看哪些風箏來了?它是怎樣出來的。
(1)教師根據(jù)音樂變風箏造型,幼兒觀察并發(fā)現(xiàn)教師變造型的規(guī)律。
指導語:老師的風箏是怎樣變出來的的?
(2)幼兒邊聽音樂邊按節(jié)奏變風箏造型。
3、感受A、B段音樂,初步表現(xiàn)放風箏的情景。
(l)繼續(xù)講述情境:你們猗猜后來風箏們飛上天了嗎?可是沒有老爺爺?shù)木他們怎么飛得起來呢。不過就在這時老爺爺回來了,他不但沒有生氣,還帶著這些風箏在天上自由自在飛翔,這些風箏都很聰明,老爺爺風箏線往哪邊扯,他們就往哪邊飛。他們飛啊飛直到,天黑才砸家呢。
(2)傾聽音樂,幼兒當風箏,教師當老爺爺,師生一起坐在座位上隨音樂節(jié)奏自由模仿風箏向不同方向飛的動態(tài)。
4、和幼兒一起玩放風箏的游戲,完整表現(xiàn)放風箏的情景
(1)教師當老爺爺,師生一起玩放風箏游戲1-2遍。
(2)教師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按節(jié)奏、飛得有美感的“風箏”,并請其示范。
(3)請個別幼兒上來當老爺爺放風箏。
(4)重點練習如何當老爺爺來指揮風箏飛舞。
(5)幼兒兩兩合作,一人當老爺爺,一人當風箏玩游戲。
引導幼兒評價:合作得怎樣?動作是否優(yōu)美、是否有節(jié)奏、是否看了主人的指揮
5、出示中國龍的圖片,引導幼兒如何集體合作變中國龍風箏。
過渡語:今天老爺爺扎了一條巨龍風箏,你們能把這個大家伙變出來嗎?
(1)引導幼兒討論:如何變成一條龍,如何飛起來。
(2)教師當老爺爺,放飛“中國龍”。
大班音樂韻律教案:遇見舞
四:幼兒園大班音樂韻律教案——遇見舞
◆演唱部分動作建議
前奏 隨樂做拍手的動作
1-4小節(jié), 隨音樂節(jié)奏做“走”的動作,并在最后一個音符時拍手。
5-6小節(jié), 背對背扭扭屁股。
7-8小節(jié), 面對面做鬼臉。
9-10小節(jié), 同5-6小節(jié)。
11-12小節(jié), 同7-8小節(jié)。
◆游戲玩法建議
1、合樂做動作模型:幼兒自己隨樂做動作。
2、探索背對背扭屁股,面對面做鬼臉逗樂的動作空間方位:兩名幼兒游戲。
3.大公雞來了時(低八度音樂響起間奏):幼兒定住,擺一個造型靜止不動,“大公雞”在其中來回走動,以多種方式逗毛毛蟲。
二、教學活動建議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活潑歡快的旋律,能合樂做出“扭屁股”、“做鬼臉”的逗樂動作,并保持造型不動。
2、遷移故事情境,與同伴合作探索“背對背扭屁股”“面對面做鬼臉”的動作空間方位,并創(chuàng)編不同的鬼臉動作。
3、享受運用肢體、表情動作與同伴玩詼諧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剪輯好的音樂、電腦播放器、幼兒人手一只手腕花。
2、經(jīng)驗準備:幼兒有站雙圈跳集體舞的經(jīng)驗。
【活動過程】
1、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導入活動。
師:一天,在草地上,毛毛蟲們在找朋友做游戲,他們找到了一個好朋友,扭扭屁股做鬼臉。玩得正高興,一只愛吃毛毛蟲的大公雞來了,毛毛雖立刻一定不動,大公雞以為是石頭就走了。
2、創(chuàng)編“扭屁股”“做鬼臉”的動作模型。
師:我是一只毛毛蟲,我要去找朋友了,扭扭屁股,每個人都扭一扭,還要做鬼臉,怎么做?
3、初步感受音樂,并合樂做動作模型。
師:現(xiàn)在,毛毛蟲們,我們一起聽著音樂坐在椅子上玩一玩。(2遍)
師:毛毛蟲們輕輕起立,我們一起聽著音樂站在椅子前玩一玩。(1遍)
4、探索背對背扭屁股,面對面做鬼臉逗樂的動作空間方位。
(1)師:毛毛蟲要和朋友背對背扭屁股,還要面對面做鬼臉逗樂。你們可以怎麼做?
(2)師:請你和你的好朋友找個空地方試一試。
(3)請個別幼兒示范。
(4)教師哼唱音樂,幼兒隨樂做背對背扭屁股,面對面做鬼臉的動作。
(5)幼兒隨樂游戲。
5、創(chuàng)編不同的做鬼臉逗樂的動作。
(1)師:還可以怎樣做鬼臉逗樂?請你來試試?纯此墓砟樖窃趺醋龅?他的表情是什么樣的?他的手是怎么放的?
幼兒聽音樂變換鬼臉造型進行游戲。
6、遷移雙圈舞的經(jīng)驗,換朋友進行游戲。
(1)討論換朋友的方法。
師:我們在跳舞時換朋友,經(jīng)常用什么隊形換朋友?
師:現(xiàn)在男生站在里圈,女生站在外圈,男生不動,女生換朋友,怎么換?
師:做什么動作的時候換朋友的?拍手時又是和好朋友在做什么呢?
(2)教師哼唱音樂,幼兒站雙圈嘗試換朋友。
(3)幼兒聽音樂完整游戲。
7、戲劇游戲:毛毛蟲與大公雞。
(l)師:這回啊,毛毛蟲們,可能在玩游戲的時候真有大公雞要來做我們哦,我們要怎么樣?能不能動?我們先試一試,我來撓撓這只毛毛蟲,嗯,他沒動,是個小石頭,這只呢?
(2)邀請客人老師扮演角色參與游戲。
三、友情提示
1、在游戲活動環(huán)節(jié)組織過程中,教師遵循團體律動的傻瓜教學流程:放事一一動作一一音樂一一游戲(動作方位、游戲、交換舞伴等等),采用逐步累加游戲元素的教學策略,先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熟悉動作模型,在初步熟悉動作模型和音樂結構的基礎上,引導幼兒探索背對背扭屁股及面對面做鬼臉逗樂的動作空間方位,接著再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不同的鬼臉造型并游戲,最后再加人大公雞逗引的游戲玩法。
2、根據(jù)幼兒實際情況,可調整游戲難易度,如,降低難度時,可在音樂的第2、第4小節(jié)時,不必強調幼兒在樂句句末拍手。
兒童劇表演教案:馬蘭花
五:幼兒園兒童劇表演教案——馬蘭花
一、游戲綜述
中國民間故事《馬蘭花》以擬人化的手法賦予動物和花草不同的個性,讓勤勞和善良戰(zhàn)勝懶惰和邪惡。故事中人物特點鮮明,表演色彩濃郁,正面形象的代表有馬郎、小蘭、小鳥,反面形象的代表有大蘭、老貓、狼,兩組形象具有強烈的對比性和明確的教育意義。幼兒同情小蘭的悲慘遭遇,憎恨大蘭的懶惰和老貓與狼的貪婪,特別是對“馬蘭花,馬蘭花,風吹雨打都不怕,勤勞的人兒在說話,請你現(xiàn)在就開花!”這句經(jīng)典的臺詞不僅是朗朗上口,而且對其中所表達的勇敢、善良、勤勞等內涵銘記在心。
幼兒經(jīng)過小班和中班的多次表演學習,有了一定的表演基礎,對表演活動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當幼兒聽過《馬蘭花》這個故事以后,立刻被故事內容和情節(jié)深深地感染了,他們躍躍欲試,產(chǎn)生了表演的沖動,于是我們排演了兒童劇《馬蘭花》。
二、游戲網(wǎng)絡
三、游戲準備
(一)經(jīng)驗準備
1.幼兒會復述故事《馬蘭花》,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和故事情節(jié)。
2.幼兒會唱黃梅戲《對花》和表演舞蹈《歡慶》、《美麗的家園》,為兒童劇表演做準備。
3.了解各種動物的典型特征,學習通過特定的動作來表現(xiàn)不同角色的特點。
(二)游戲資源
1.創(chuàng)設場景,準備道具。
(1)場景:樹林。
(2)道具:馬蘭花、竹簍1個、樹枝若干。
2.選配音樂。
(1)《美麗的家園>(選自小天鵝幼兒園大型歌舞劇《綠色家園》):用于第一、五場“花”和“草”上場。
(2)“兇狠、狡猾”的重金屬音樂:用于老貓等第二、四、六場上場。
(3)黃梅戲《對花》:用于第三場小蘭和馬郎的對唱。
(4)《歡慶》中國風格的民樂):用于第六場結束。
(三)家庭與社區(qū)
1.家長為幼兒提供一些經(jīng)典的童話故事書,幫助幼兒了解相關知識,豐富直觀經(jīng)驗。
2.家長為幼兒的表演游戲提供廢舊材料和半成品,并與幼兒共同設計和制作道具。
四、游戲提示
1、到了大班,由于表演情節(jié)的增加,表演劇情之間的銜接變成了重點,如果銜接不好,就會出現(xiàn)冷場的現(xiàn)象,從而直接影響表演的氛圍。因此,在場與場的銜接環(huán)節(jié),教師都會根據(jù)劇情播放相應的音樂,一方面提示相關的幼兒上場.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表演的趣味性。
2、在表演中,教師讓每個幼兒都參與活動,因幼兒的個體差異造成其表現(xiàn)也各不相同。能力強的幼兒表演的欲望和表現(xiàn)力都比較強,但個別膽小的幼兒卻缺乏單獨表演的.能力。面對這種情況,我們讓膽小的幼兒進行群體表演。比如表演花草或者一群小鳥,讓他們在群體表演中大膽地說出臺詞,做出動作,這樣在滿足幼兒表演欲望的同時又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已了3
3、在游戲中出現(xiàn)了反面角色,有的幼兒不愿嘗試,總認為自己表演了反面角色,生活中自己就成了反面人物。針對這種情況,教師首先應尊重幼兒的選擇,對大膽表演艟赫篇瞄;兒童劇表演
反面角色的幼兒進行鼓勵表揚,讓幼兒在評價的時候談自己的感受,并介紹一些我國因扮演反面角色而大獲成功的優(yōu)秀表演藝術家的故事,同時請家長幫助做孩子的思想工作,讓幼兒逐漸在心理上得到認同和接受,愿意表演反面的角色。
摘草莓——大班幼兒歌曲教案
活動來源:
在翻閱《歌唱活動》一書時,我看到了“摘草莓”這個活動,歌曲旋律很輕快、活潑;歌曲內容也有些情節(jié)性,易于孩子理解,很適合孩子來演唱。但是,這個活動的第二聲部設計得比較難把握。于是,我針對自己班孩子的能力水平進行了全面修改,并開展了此活動,應該說活動選材的靈感完全來源于學習,來源于書本。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輕快的情緒,初步學習用兩個聲部進行演唱歌曲。
2、在圖譜的幫助下演唱歌曲。
3、積極參與活動,體驗歌唱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圖譜。
活動過程:
練聲。
“孩子們,讓我們先來亮一亮咱們的嗓子吧!”
學習歌曲。
1、欣賞教師范唱,了解歌曲與內容。
“今天,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好聽嗎?”“這首歌曲比較輕快,非常的好聽。歌曲的名字就叫《摘草莓》!背鍪颈尘皥D。
2、再次欣賞教師范唱。
“再來仔細地聽一聽,聽聽歌曲里唱了什么?”
根據(jù)孩子的回答,取出大圖譜,放于黑板。
擺放圖譜。
“誰來把這些圖譜根據(jù)歌曲擺一擺?”“擺得對不對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4、看圖完整演唱第一聲部,將歌詞與圖譜匹配。
“讓我們看著圖譜跟著老師輕輕地來唱一唱。”
三、練習兩個聲部。
1、討論、了解第二聲部演唱的位置。
“老師這兒還有一些小圖譜,為了使歌曲更好聽,我們還要在歌曲里加入小圖譜,放在哪兒呢?”
“不僅要唱大圖譜,還要唱小圖譜,小圖譜怎么唱呢?”
2、教師唱第一聲部,并用體態(tài)提示幼兒演唱第二聲部。
“我們來試一試唱這首歌,你們唱大圖譜,我來唱小圖譜!
3、將幼兒分成兩個聲部演唱2——3遍。
“在唱歌的時候,我們要一邊唱歌,一邊聽別人的聲音,和別人的聲音和諧一致就好聽了。”
結束:“我們把這么好聽的歌去唱給弟弟妹妹們聽聽吧!”
反思:
1、圖譜與歌曲的結合。
在活動前,我準備了背景圖、大圖譜以及小圖譜,活動中,我先利用大圖譜來學習歌曲的第一聲部,在用小圖譜來學習歌曲的第二聲部,吸引、調動孩子來參與活動,并通過擺一擺、看一看,使孩子們從中理解了歌詞,記憶了歌曲。
2、動作與歌曲的結合。
由于孩子是初次嘗試演唱兩聲部的歌曲,對于第二聲部的切入,孩子們不能很好地把握節(jié)奏,所以在活動中我利用肢體動作來提示孩子,被分成兩部分的孩子看了指揮就能很好地演唱歌曲了。
3、活動流程層層遞進,過渡流暢。
用《摘蘋果》的曲調來唱《摘草莓》練聲,從兩聲部練聲到學習新歌,再加入第二聲部,環(huán)節(jié)層層遞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
過渡時,緊接練聲時的情景銜接道:“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來引出新歌,引出老師的范唱。在出示大圖譜時,由于每張大圖譜上有兩句歌詞,所以范唱完讓孩子說,當孩子說出一句的時候,我會追問與之一起的另一句,“除了風輕輕吹,還有什么在飛?”“什么在風中飄香味?”“一顆顆紅草莓好象什么?唱了幾次?”等等語句組織得很自然、流暢。
當然,“有完美的教案,沒有完美的課堂。”課堂是活的,總會存在一些不足,或者說有些地方可以上得更好。在這個活動中,讓孩子擺大圖譜的時間控制得再短一點,再緊湊一些,在請兩三個孩子擺完后,我就可以清唱來糾正孩子擺放的對錯與否。
六:幼兒園大班黃梅戲表演唱——新猴子學樣
一、作品
◆游戲玩法建議
1、點兵點將游戲中盡量讓每個幼兒有游戲的機會。
2、演唱歌曲部分:幼兒邊唱邊做相應的動作。
3、游戲形式逐漸遞增,提高幼兒的參與興趣。
二、教學活動建議
【活動準備】
1、草帽17頂、老爺爺?shù)难b扮一套、帶繩子的塑料筐兩個。
2、聽過故事《猴子學樣》。
【活動目標】
1、感受黃梅戲的曲調風格,體會其中的詼諧和幽默。
2、嘗試根據(jù)情節(jié)、角色創(chuàng)編動作幫助理解記和憶歌詞。
3、樂于參加戲劇表演,注意在游戲的過程中不要擁擠。
【活動過程】
1、欣賞黃梅戲《新猴子學樣》,導入課題。
(l)教師:你們聽過黃梅戲嗎?黃梅戲是安徽的一種地方戲曲。
(2)教師完整地表演黃梅戲《新猴子學樣》,幼兒欣賞。
2、初步熟悉歌詞,理解戲曲內容,了解戲中角色。
(1)教師:戲曲里表演的是什么故事?
(2)教師再次完整演唱并提出要求。
教師:戲曲里有哪些角色?他們怎么唱的?
3、幼兒初步學習戲曲中的對唱部分。
(1)教師:老爺爺做了哪些動作?他為什么要這樣做?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幼兒回憶戲曲中的爺爺角色唱段并學唱。
(2)教師:小猴子怎么學樣的?師生互動,交換角色進行表演。
(3)游戲“草帽在哪里”。
以一對一、一對二、一對多人的遞進的方式幫助幼兒掌捏對唱部分,注意根據(jù)幼兒的掌握情移時調整速度和韻味。
4、幼兒嘗試完整地演唱黃梅戲《新猴子學樣》。
5、師生分角色完整表演戲曲,鼓勵幼兒根據(jù)歌詞內容大膽表演。
(1)提出表演要求,幼兒進行黃梅戲表演唱。
教師:小猴子怎樣發(fā)現(xiàn)草帽的?他們說了什么?
幼兒學說黃梅戲中的說白,并學唱戲曲中的猴子角色唱段。
(2)利用道具完整表演。
(3)延伸游戲內容:啟發(fā)幼兒最后不再學樣,改變故事的情節(jié),激發(fā)幼兒游戲興趣。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初步學會唱歌。
2.在老師的提示下,探索使用圖示理解、記憶歌詞。
3.體驗通過自己探索學會唱歌的快樂。
活動準備
圖譜每人一張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師: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是啊?(春天)
老師帶來一首很好聽的曲子,叫《歌唱春天》。請小朋友一邊聽,一邊回憶一下,聽了這首曲子你好像看到了春天的什么景象。仔細聽。
二、學唱歌曲。
1.感受歌曲旋律。
。1) 幼兒聽樂曲。
提問:聽了這首曲子,你感覺怎么樣?你覺得看到了春天的什么景象?
。2) 觀看教師隨音樂舞蹈一遍。
師:剛剛老師把小朋友說的東西都編成了一些動作,請你們一邊看,一邊來猜一猜,這些動作可能是什么意思。
2.學唱歌曲《歌唱春天》
師:剛剛我們聽了春天的曲子,也看了老師做的春天的動作,那下面老師來唱一首春天的歌,名字叫《歌唱春天》。
。1)老師范唱歌曲。
提問:你聽到了什么?
師:看來這首歌曲有一定的難度,有什么好辦法能盡快學會?大家想想以前用過什么方法學唱歌的。
今天老師教你們一個新的方法,看看是什么方法?
。2)學習使用圖譜記憶。
師:看這張紙的最上面,寫這什么字。(題目)
這張紙從哪開始看呢?(從圖一開始看,一在哪?在下面。)
A.聽老師唱,嘗試用手指圖,記憶歌詞。
師:下面聽老師唱,請小朋友用手指,我唱第一句,你們就指第一個格子,唱最后一句,就要全部指完。好,我們來試一試。
要邊聽,邊看,邊想,看看有什么看不懂的地方?一會可以提問。
師:聽完了,來,看看有什么不懂的地方。ㄓ祝河锌瞻椎牡胤剑
把空白格子的數(shù)字,報上來!(6.7.8.11.12)
師:怎么多空白的地方,那空白的地方,我有沒有唱?
看看這張圖片,空白的地方在哪里?(下面) 媽.咪.愛.嬰.網(wǎng).幼兒園教案頻道
師:還有什么問題吧?好,沒問題了,我來問,第一個格子子什么意思?(嘿,啦啦啦)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 學唱歌曲,初步學習局部默唱。
2、 提高歌唱教學中善于提問和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
3、 喜歡歌唱活動。
4、 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內容,學唱歌曲“雞和蛋”。
5、 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并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活動準備:
圖譜、部分卵生動物圖片。
活動過程:
一、 提問導入。
師:你們說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二、 欣賞與感受。
1、 完整感受(兩遍左右)。
、、第一遍范唱(鋼琴給一個音):今天,老師就要來唱一首“雞和蛋”的歌。
②、第二遍范唱(鋼琴單手):要求一邊想怎樣用肢體動作表現(xiàn)小雞。
2、 游戲感受(三遍左右)。
、佟斃蠋煶健靶‰u”的歌詞時候,做相應的小雞肢體的動作,其余不用做(部分孩子)
、、唱到“蛋”的歌詞時,做相應蛋的動作,其余不用做(全部幼兒)
、邸⒂變悍殖蓛刹糠,一部分表現(xiàn)“小雞”,一部分表現(xiàn)“蛋”。
三、 學唱歌曲
1、 看圖譜驗證,填充圖譜,完整演唱。
2、 學習局部默唱。(用手指按住嘴唇的圖示表示,遮擋相應的局部圖譜)
3、 圖譜退位,演唱歌曲。
四、拓展練習
仿編歌曲,用其他動物代替雞。
小百科:雞是一種家禽,家雞源出于野生的原雞,其馴化歷史至少約4000年,但直到1800年前后雞肉和雞蛋才成為大量生產(chǎn)的商品。雞的種類有火雞、烏雞、野雞等。而且雞也是12生肖中的一屬。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11-25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08-19
幼兒園音樂活動《我愛音樂》教案02-01
大班音樂活動幼兒園教案07-14
幼兒園小班音樂活動的教案12-21
幼兒園音樂活動《袋鼠》教案01-15
車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01-03
幼兒園音樂游戲活動教案12-25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范文09-09
熱門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