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妇张开腿让黑人通爽,吃瓜黑料,欧美激情内射喷水高潮,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成人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幼兒園大班教案

時間:2022-09-11 11:17:13 幼兒園教案 我要投稿

【實用】幼兒園大班教案范文集合6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幼兒園大班教案范文集合6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設計背景

  我班的孩子對于會滾動的物體十分感興趣,并樂此不彼。為了進一步激發(fā)幼兒探索的興趣,并發(fā)散幼兒的思維,我設計了“滾一滾”的教學活動,從而豐富幼兒相關的知識,并在親身體驗中,試著讓幼兒發(fā)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促使幼兒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都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活動目標

  1、能叫出球體、圓柱體的名稱感知它們的外形特征。

  2、激發(fā)幼兒探索的興趣,發(fā)展其觀察、比較的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發(fā)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4、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

  5、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區(qū)分什么物體容易滾動。

  活動準備

  1、收集各種能滾動及不能滾動的物品。

  2、表面平滑度不同的木版若干。

  活動過程

  一、找出能滾動的東西

  1、每位幼兒自由選擇一樣物品,要求在玩的時候想一想:自己玩的是什么玩具。是怎樣玩的?還發(fā)現了什么?”(幼兒選擇空地玩玩具,教師細心觀察幼兒的各種玩法)

  2、集中。提問,你玩了什么東西,是怎么玩的,有什么新的發(fā)現?(幼兒根據自己的玩法回答,如:“我玩的是可樂桶,我一推它,它就向前滾!薄拔彝娴氖欠椒e木,我一推它,它就向前滑!钡)

  3、分類:請幼兒分別將能滾的和不能滾的玩具放在兩個筐中,并請能力強的幼兒檢查是否放對了。

  二、區(qū)分能滾的東西有什么不一樣

  1、讓幼兒再玩一玩能滾的物品,玩的時候向不同的方向滾一滾、擋一擋,將各種能滾的物品比一比,說說它們有什么不一樣。(幼兒帶著問題自由操作,教師從旁觀察,并適時給予指導)

  2、集中提問。在玩會滾動的東西時,你發(fā)現了什么?(如:“我玩的是小球,一推它就向前滾,一擋,它就向別的方向滾,我把小球放在地上,它站不住總向周圍滾!庇秩纾骸拔彝娴氖强蓸吠,一推,它就向前滾,一擋,它就停下來。我把小可樂桶放在桌上,它能立住!钡)

  3、分類:請幼兒分別把能向不同方向滾的玩具和只能向前后或左右滾的

  4、豐富幼兒有關知識:能向不同方向滾的叫做球體,兩端是圓形且一樣大,中間一樣粗,只能向兩個方向滾動的叫圓柱體。

  5、請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講一講:還有什么東西是球體?圓柱體?

  6、幼兒用球體和圓柱體分別放在不同的木板上滾一滾,看有什么不一樣?

  7、老師和幼兒共同小結:木板表面平與不平,東西在上面滾的速度不一樣;木板放置的斜度不一樣,東西在上面滾的速度也不一樣。

  教學反思

  本活動利用幼兒在日常生活和游戲中獲得的經驗,引導幼兒關注并探索

  滾動這一科學現象,從猜測性的探索——實踐操作性的探索,使幼兒在探索活動中積累關于圓形物品容易滾動的經驗。我不要求幼兒準確地掌握和理解滾動這個科學概念,而是強調讓幼兒親身經歷探究和發(fā)現的過程,并從中獲得有關科學經驗,這些經驗可能是幼兒能夠感受到卻不能用語言表達出來的,但教師不能低估它們對于幼兒的意義,在活動中,教師應鼓勵幼兒把每一樣東西都試一試,使幼兒在操作實踐的過程中,自然地獲取和豐富科學的經驗。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走出交叉隊形。

  2.能夠正確、熟練的走出雙圈、螺旋、S形等隊形。

  3.感受隊形變化的樂趣,提高整體配合的團隊意識。

  活動準備:

  廢舊橫幅2條、頭巾3條,背景音樂《金蛇狂舞》等歡快的民樂;雙圈、螺旋圖片

  各1張,交叉隊形示意圖(如圖)。

  活動過程:

  1.請幼兒說一說在哪里看見過舞龍隊,長龍是怎樣組成的。提議幼兒學舞龍隊的樣子走隊形。

  2.教師扎頭巾當龍頭,幼兒手持橫幅排成一隊跟在教師后面,練習多種隊形。

 。1)分別走大圓形、S形,再走螺旋形。

 。2)請前兩名幼兒扎頭巾當龍頭,左右分隊走,走成兩隊。

 。3)教師出示雙圈圖,兩隊幼兒持橫幅走成反方向大圓。教師可視情況下達“跑步”

  “齊步走”“高低走”等口令,變化行進速度和橫幅的高低。

  (4)教師出示螺旋圖,兩隊各自走螺旋再反轉回位,口令同上。

  3.學習走出交叉隊形。

 。1)收回橫幅,教師出示交叉隊形圖,請幼兒說一說該怎樣走,教師組織一組幼兒看圖嘗試走交叉隊形。

 。2)每組分別嘗試,然后演示交叉隊形,幼兒討論哪種走法對。

  小結:兩隊從兩個角向場地對角走。到中心點相遇時,A隊幼兒總是比B隊幼兒先走,即A隊排頭先走,B隊排頭在A隊排頭和A隊第二名幼兒中

  間穿過,A隊的第二名幼兒在B隊排頭與B隊第二名幼兒中間穿過,依次類推。交叉時不搶隊、不沖撞。

  (3)全班分成兩隊,嘗試走交叉隊形,教師站在中心點指導和提醒。

  4.幼兒分組表演,感受隊形變化的樂趣。

 。1)幼兒分成兩組,2/3的幼兒扮舞龍隊員1/3的幼兒當觀眾。舞龍隊員隨背景音樂,聽教師口令變化隊形和速度。在走簡單的雙圈、S形、螺旋形時,老師可讓幼兒小跑步,使隊形流動更加迅速。到交叉隊形時,請幼兒以步行速度進行

  配班老師帶觀眾站在幼兒園中可看到操場全貌的安全位置,欣賞舞龍隊隊形表演。有條件的可請教師在高處拍攝幼兒隊形回班播放。

 。2)幼兒交換角色,彼此表演和欣賞隊形。

  5.播放輕柔的音樂,幼兒自由舞蹈、放松。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了解幾種常見動物的習性,能根據他們所吃的食物將動物進行簡單的分類。

  萌發(fā)對動物的興趣,初步了解大自然奇妙的生物鏈。

  活動準備

  《小朋友的書,動物王國》,師幼事先收集各種動物的圖片。

  活動過程

  1、分享交流幼兒關于動物食性的資料。教師根據幼兒的講述,將動物圖片按照是肉食草分類貼在黑板上。

  2、 經驗,按照動物的食性對動物進行比較。

  引導幼兒對比發(fā)現食肉動物和食草動物的身體構造的共同點:如:食草動物的腳多有蹄,食肉動物的腳多有爪;食草動物的門牙發(fā)達,食肉動物的犬牙發(fā)達;在習性上食草動物多群居,食肉動物多單獨行動。

  根據新獲得的經驗再次對動物進行分類。

  3、 辨析討論,了解雜食動物動物以及特殊食物喜好的動物的相關知識。

  舉例提問:熊是食肉動物還是食草動物?

  幼兒闡述

  活動評析

  一、物質準備與經驗準備

  活動的預設部分除了目標、過程,準備也是相當重要的,準備的內容需要考慮周全,要密切地為幼兒活動服務,為教師教學服務。這個活動中教師做了較為充分以及貼近活動目標及實施需要的物質準備,但是卻忽略了孩子們的經驗準備,這個主題都是關于動物的很多知識,可以在主題開展前讓孩子了解一些的有關科學知識,既能激起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又能做經驗的準備,這個活動前也可以有針對性的一些經驗準備。

  二、教師的傳授與幼兒的學習

  活動中教師更多的給予的是直接的知識傳授,和個別幼兒的操作參與,而缺少幼兒的自主探索,對于科學活動來說這是活動的關鍵,讓孩子自主探索、發(fā)現,這樣獲得的知識才扎實、有效,年輕教師在這方面的考慮比較不夠,可能對操作活動的把控能力不夠,不太敢放手讓孩子去操作,怕收不回來,影響接下來的環(huán)節(jié),這需要更完善的預設和逐漸的鍛煉,才能較好地把握整個教學。

  三、學習重點與難點的把握

  一個教學活動中,教學的重點、難點都只有一個,教學的內容不能過多,也不能主次顛倒。這里的動物的食性是本次活動的重點,而難點是生物鏈的初步了解,教師在活動中過多的把重心放在難點上,而重點的內容學習的比較膚淺,其實兩者可以結合進行,在重點學習的基礎上逐漸突破難點,而不是將兩個內容孤立開來。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感知守恒得概念。

  2.在實驗過程中能與同伴良好的溝通并大膽,清楚的表述自己實驗的結果與想法。

  3.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發(fā)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4.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5.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重點難點

  1.能在實驗過程中感知量的守恒的含義。

  2.能大膽,清楚的表述自己實驗的結果與想法。

  活動準備

  1.量杯、透明瓶子、染色水溶液、不同大小的容器

  2.教師準備的課件

  活動過程

  1.創(chuàng)編故事情節(jié),引發(fā)幼兒思考

  (1).教師:“有一天小熊小和狗拿著瓶子去豬爸的商店買一斤油,結果小熊和小狗發(fā)現豬爸賣出的一斤油不公平”。出示兩個裝有染色液體高矮粗細不同的兩個瓶子,請幼兒觀察。

  2.討論小熊和小狗的油誰多誰少嗎?

  (1)教師:“小朋友請你們說一說小熊和小狗的油誰多?為什么”?

  (2)幼兒表述自己猜想。

  (3)教師小結。教師“小朋友說誰多的都有,那么請小朋友看我做個實驗,來檢查一下到底誰多。

  3.教師進行實驗

  (1)教師:“老師現在這里有兩瓶水,一瓶代表是小熊的,一瓶代表是小狗的,我們來看看到底誰多“。

  (2)教師:“首先我把小熊這瓶水倒到量杯里,在水位處用紅筆標示畫一條線,接著我把小狗這瓶水倒到量杯里,也在水位處用紅筆標示畫一條線。

  (3)讓幼兒觀察水位紅筆標示。教師:“小朋友你們發(fā)現什么啦”?“看看是不是兩瓶水其實是一樣多的”?

  (4)教師小結:“一樣多的液體裝在不同容器里,在裝的過程中不增加不減少,兩個容器中的液體是一樣多的”。但有的時候看起來是不一樣多,其實是一樣多的。這就是量的守恒.

  4.繼續(xù)故事情節(jié),引出下一個實驗

  (1)教師:“小熊和小狗買完油以后,又買了兩瓶果汁,熊和小狗又有煩惱了,怎么這回的醋豬爸給的也不一樣多“?

  5.幼兒猜想并記錄自己的想法

  (1).教師:“請小朋友想想這回的小熊和小狗的果汁誰多誰少,并把猜想的結果記錄在表上“。

  6.幼兒進行實驗,并在幼兒實驗組中設計幾組水量不守恒的。

  (1)教師:“小朋友都有了自己的猜想,那么我們想的對不對呢?我們來做實驗來檢驗一下。并把實驗的結果記錄在表中!

  (2)指導幼兒進行實驗。

  7.實驗結果展示

  (1)每個小組說自己的實驗結果,會有幾組小朋友提出不同的意見,發(fā)現并不是所有組的水都是守恒的。

  (2)自己記錄的表格。

  8.教師小結

  (1)教師:“通過實驗我們發(fā)現并不是所有組的水都是守恒的,有的小朋友的猜想就是錯的,不要因為剛才老師做的那個實驗水是守恒的就認為所有水都是守恒的,如何才能知道水量是否守恒,我們只有通過實驗才能得知。

  9.繼續(xù)故事,引出下一個實驗

  (1)教師:小熊和小狗繼續(xù)買東西,這回他們要買兩瓶米,請小朋友看看這回他倆遇到什么問題了。

  (2)教師:這回小熊和小狗也知道想知道誰多誰少要做實驗才能知道,可是他們發(fā)現實驗了好幾回怎么答案都不一樣,他們想知道為什么?

  10.教師進行實驗。(實驗是要說明裝容器的瓶子必須是干燥的)

  (1)教師拿出2個裝有米的相同容器,一個內壁有水珠的量杯,一個內壁干燥的量杯。

  (2)先用內壁干燥的量杯證明這兩個容器的米是相同多的。

  (3)然后再用內壁有水珠的量杯來量2個容器的米。

  (4)細心的孩子可能會在實驗過程中指出內壁沾有前一個容器的米,如果沒有在實驗中發(fā)現,最后實驗結果會發(fā)現第二個容器的米比第一個容器多。

  (5)請幼兒思考為什么結果會不一樣。

  11.教師小結

  教師:我們會發(fā)現兩次實驗結果不同的原因是因為量杯內有水珠,將米沾在了量杯內壁,所以導致第二杯多。這個實驗告訴我們測量的時候一定要保證量杯內是干燥的,這樣結果才回準確。

  12.繼續(xù)故事情節(jié)

  教師:“小熊和小狗知道實驗結果不同的原因了,他們想重新驗證,但是又有問題出現了,他們的量杯丟了,怎么辦啊?他們很著急,小朋友來幫助想想辦法吧,沒有量杯怎么才能做實驗呢?美工區(qū)有一些容器和工具,每組可以利用這些想辦法進行實驗。

  13.引導幼兒想辦法進行實驗。

  引導幼兒用容器來測量,可以用畫水位線來證明多少

  14.教師小結,聯(lián)系生活

  教師:“今天我們做了很多實驗,發(fā)現了我們不能被眼睛欺騙,有時候看著瓶子矮矮粗粗的,感覺裝的東西很少,看著瓶子高高細細的,感覺裝的東西很多,其實不一定。但是我們也不能認為所有的東西的量都是守恒的,如果想知道量是否守恒,只有通過實驗才能證明。并且實驗的過程還一定要保證測量物體的容器要是干燥的,這樣結果才會準確。我們生活中也有量的守恒,我們去超市的時候小朋友可以注意一下裝食品,飲料,物品大大小小的容器,形狀不同,可是他們能裝的量是一樣多的,看看盒子,瓶子上的標示,你會發(fā)現他們到底誰和誰是一樣的。

  活動反思

  優(yōu)點:

  1、目標制定明確,各環(huán)節(jié)能圍繞活動目標來進行。通過有效策略來突出活動的重點、難點,使活動過程更加順暢。

  2、在活動過程中,關注了幼兒的學習特點,運用多種的策略,循序漸進的活動過程,激發(fā)幼兒參與的積極性,讓孩子在游戲中通過實驗感知量的守恒,很好地完成了本次教學活動的目標。

  3、從幼兒參與活動的表現上來看,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很高,老師以故事的形式貫穿始終,超市場景的設置,另外課件的巧妙設計與運用,也使孩子們身臨其境,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

  4、在活動過程中有意識地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在集體學習的基礎上,關注每位幼兒的發(fā)展,發(fā)現問題,及時給予幫助,鼓勵幼兒大膽動手嘗試。

  不足:

  相對于本班幼兒年齡特點和發(fā)展水平,課程設計內容相對單一,不夠豐富,略顯容易,欠缺難度。

  在課程過程中教師應幫助幼兒理解“量的守恒”,明確守恒的概念。

  對幼兒的啟發(fā),引導不夠,應該在提出更多不同問題,激發(fā)幼兒的探索欲望。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用報紙條卷曲固定成魚的外形,并設計裝飾魚的花紋。

  2.嘗試自主解決操作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認識各種各樣的魚

  材料準備:“報紙魚”范例、報紙、剪刀、雙面膠、透明膠、大海媽媽背景圖。

  活動過程:

  一、出示報紙,引出課題。

  1.(出示一條“報紙魚”)看,老師今天帶來了什么?這條魚是用什么做成的呢?

  2.誰想來摸一摸這條報紙魚呢?(請小朋友來摸一摸魚的外輪廓)

  3.你摸到了什么!這是魚的什么?

 。ㄟ@是魚的輪廓,在小朋友們制作魚的輪廓時,一定要將紙棒卷的細細的緊緊的,這樣輪廓硬硬的,魚才能游得快。)

  二、師示范講解:

  1.師講解操作方法

  魚寶寶該怎么做呢?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呢?

  對了,要做一條美麗的魚寶寶首先要將魚的輪廓折好哦!告訴你們哦,折輪廓還有一首有趣的兒歌呢,下面一邊聽兒歌,一邊看老師卷紙棒吧。(折一折,卷一卷,擰一擰。)紙棒做好啦!

  做好了魚的輪廓,現在我們可以開始制作報紙魚啦!做一條怎樣的小魚呢?(瘦瘦的、長長的、胖胖的……)找到紙棒的中間點,將紙棒卷曲,兩頭交錯成魚尾形狀,用粘紙將交錯部分粘合,瞧,魚的外形做好啦!

  魚的形態(tài)還有很多種,我們可以做一條圓圓的胖胖的魚,也可以做一條扁扁的瘦瘦的魚。希望等下小朋友們能做出和老師不一樣的魚。(引導幼兒變化出多種魚的形態(tài))

  魚的外形做好啦,接下來我們做什么呢?對了,我們要來為魚設計衣服啦,你們可以利用報紙剪成任意形狀的圖形來裝扮到魚的身上。最后別忘了做上魚鰭和魚尾巴哦。

  2.老師導入操作情景

  看,誰來啦?(大海媽媽)

  大海媽媽想念他的魚寶寶,你們愿意來幫助大海媽媽來找到他的魚寶寶嗎?

  3.引出難題

  (1)教師手拿半成品報紙魚:“做好了魚鱗、魚鰭和魚尾巴,看看這條報紙魚還少了什么?”(眼睛)

  (2)“魚的眼睛可以怎么做?”

  (3)“報紙魚的頭部是鏤空的,眼睛該怎么貼上去呢?”

  (4)“關于魚眼睛到底該怎么貼,請小朋友們自己動動腦筋,想想辦法!

  4.老師講解操作要求:

 。1)卷魚的時一定要將報紙條搓緊,卷的細細的做出來的魚才好看,卷好后用透明膠或者雙面膠固定。

 。2)在裝飾魚鱗的時候魚身上的花紋需要自己設計,設計出自己的特色,當然也別忘了魚鰭和魚尾的裝飾。

 。3)最后,請小朋友們把做好魚寶寶送到大海媽媽的懷抱里!

  三、幼兒操作:

  1.可以提示部分沒有想出固定魚眼睛方法的幼兒注意魚眼睛的固定和方法。

  2.提示幼兒珍惜材料,要懂得分享,剪下的碎片可以充分利用,把用下的廢紙放進中間的框內。

  3.幼兒之間不要相互商量,要做出自己的特色。

  4.師適時指導部分有困難的幼兒。

  四、講評

  1.你們幫大海媽媽找到了好多的魚寶寶呀,大海媽媽心里可高興啦!

  2.讓我們來看看哪一條魚寶寶最漂亮,花紋最特別吧?

  你最喜歡哪一條魚寶寶身上的圖案,為什么?

  誰來說說你用了什么辦法把魚寶寶的眼鏡固定住的?

  3.大海是搖籃,搖著魚寶寶,魚寶寶睡著了……(音樂)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文字想象葉子隨風飄蕩的畫面。并能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表達。

  2、學習運用各種感官進行有趣的描述。

  3、在游戲中發(fā)揮想象,創(chuàng)編兒歌《落葉飄》。

  二、活動準備:

  1、環(huán)境布置:活動室內布置有小河、草地、馬路。

  2、材料準備:人手一張不同形狀的樹葉。

  3、事先教唱歌曲《小樹葉》。

  三、活動過程:

  1、游戲:“撿落葉”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好多樹媽媽的小寶貝,你們猜猜是誰?

  幼:是小樹葉。

 。2)師:一陣風吹過來,小樹葉吹走了,趕緊去撿起來吧。

  幼兒每人撿一片自己喜歡的落葉。

 。3)請幼兒描述一下自己的落葉長得什么樣?并用形體動作表現出葉子的造型。(長長的、寬寬的、尖尖的、圓圓的、破一個洞的------)

  2、游戲:“風中之葉”

 。1)幼兒圍坐在“草地”邊上,邊聽教師的提示,邊用形體進行表演。

  師:葉子被微風吹得輕輕動了幾下(幼兒做相應的動作)。風越來越大,葉子也飄動得更厲害(幼兒改變動作)。終于葉子被風吹落下來,躺在地上,一動也不動(幼兒再次改變動作)。風輕輕吹過,葉子的腳被風輕輕吹起,稍稍一動,有不動了(幼兒進行表達)。然后,一陣大風,葉子被吹得滾來滾去,飛揚起來,最后,緩緩地落到地上(幼兒進行表演)。

 。2)幼兒聽音樂,以樂曲代表風,請“葉子”(幼兒)隨著樂曲“飄離樹枝”,到處“飄蕩”,樂曲快就飄得快,樂曲慢就飄得慢,樂曲停葉子也挺下。

  3、游戲:“樹葉找家”

 。1)請幼兒描述自己飄到了哪里,變成了什么,并用形體語言進行表達。

 。2)集體邊玩游戲邊進行兒歌創(chuàng)編,說出樹葉飄到了哪里,變成了什么,在干什么。

  4、游戲:“葉子寶寶與樹媽媽”

  師:這么多的葉子離開了樹媽媽,樹媽媽好擔心哦,讓我們用歌聲來安慰樹媽媽,好嗎。

  幼:全體幼兒一起唱歌曲《小樹葉》。結束。

  四.活動反思:

  整堂課,都是在一個又一個的游戲中進行.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因此把枯燥的教學過程穿插在游戲中,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使幼兒感到輕松而愉悅.讓他們玩的天性得到了盡情的發(fā)揮.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知識.而且充分發(fā)揮了他們的想象能力與表演能力.把在空中飛舞的葉子表現的淋漓盡致.

【幼兒園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教案12-16

幼兒園大班的教案12-21

幼兒園大班教案05-28

幼兒園的大班教案08-26

大班幼兒園大班綜合教案模板12-14

幼兒園大班禁煙教案04-17

傳球幼兒園大班教案03-29

幼兒園大班Safety教案03-22

幼兒園大班教案《夢》03-18

幼兒園大班教案《排序》03-18

玉田县| 陵川县| 新竹市| 特克斯县| 徐闻县| 博野县| 萝北县| 新乡市| 馆陶县| 建始县| 青神县| 廊坊市| 岑溪市| 剑河县| 威远县| 天柱县| 多伦县| 长泰县| 唐山市| 桑植县| 屏边| 海安县| 高雄县| 大连市| 邹城市| 嫩江县| 晋城| 汨罗市| 铁力市| 洛扎县| 建瓯市| 都匀市| 武定县| 五台县| 亳州市| 江安县| 阳春市| 南和县| 尼玛县| 疏附县| 新余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