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幼兒園小班教案10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通過觀看圖片,樂意表達自己的感受與想法。
2、初步激發(fā)“我是桃園小主人”的意識。
3、能夠?qū)⒆约汉玫男袨榱晳T傳遞給身邊的人。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二、活動準備:
電腦、有關(guān)資料、圖片。
三、重點指導:
1、觀看圖片:整潔的操場、教室等問:這是什么地方?你喜歡嗎?為什么?(心情舒暢、給人以美的享受……)老師小結(jié)。
2、觀看圖片:有垃圾的操場、教室等問:這里都是什么?怎么會有這么多垃圾的?你看了,覺得怎么樣?(看見了難受、玩得不開心…)老師小結(jié)。
3、問: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幼兒討論,發(fā)表自己的想法。(把垃圾撿起來,扔到垃圾筒里。做不亂扔垃圾的標記,掛在各處?匆妬y仍垃圾的行為及時提醒、勸止……)師:我們這些小主人真棒,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使我們的幼兒園更加整潔,更加美麗。
四、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根據(jù)二期課改的精神,把表達與表現(xiàn)有機的進行整合,為孩子們創(chuàng)設(shè)了條件,使孩子們成為學習的主人,樹立了以“兒童發(fā)展為本”的理念,尊重孩子,把孩子們自己發(fā)現(xiàn)的問題交由孩子們自己解決,大家各抒己見,采用各種不同的方法表達表現(xiàn)自己的認識,讓孩子與老師,孩子與孩子,孩子與環(huán)境發(fā)生互動,互相學習,互相感染,真正發(fā)揮了幼兒學習主人的作用,使孩子在已有的經(jīng)驗基礎(chǔ)上得到了提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回憶并生動描述動畫片中老鼠的不同姿態(tài)和表情,體驗生動的造型和色彩所帶來的美感。
2.在欣賞的基礎(chǔ)上,發(fā)現(xiàn)動態(tài)的變化規(guī)律,嘗試用目測剪的方法表現(xiàn)生動的老鼠形象。
3.發(fā)展幼兒小肌肉的運動和協(xié)調(diào)能力。
活動準備
l.動畫片《老鼠娶親》,幼兒剪紙作品若干。
2.剪刀,筆,油湎顏料,海綿球等。
活動過程
l.播放動畫片,引導幼兒重點觀察老鼠的不同姿態(tài)和表情。
教師:老鼠在娶親的過程中做了哪些事?是怎么做的?你能用動作表現(xiàn)嗎?
2.欣賞幼兒剪紙作品,集體討論剪老鼠的方法。
(1)教師:它們在做什么?怎么做的?做這些動作時,身體的哪些部位發(fā)生了變化?
(2)教師:猜猜,7已是怎么剪iH來的?先怎么做,后怎么做?
3.幼兒進行創(chuàng)作。
(1)重點:剪老鼠的方法。
(2)難點:老鼠的不同動態(tài)。
4.拓印。
5.展示幼兒作品,集體交流、評價。
活動建議
☆活動延伸 和同伴交流自己的剪紙經(jīng)驗。
☆區(qū)角活動 練習運用開天窗、折疊等方法學習剪人物和動物。
☆家園共育 和父母一起印制自己的剪紙作品,并將剪紙作品布置在自己的房間。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認識圓形,運用圓形創(chuàng)作造型。
2、發(fā)展幼兒想象力及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各色紙的大大小小的圓。剪刀、糨糊、圓形貼紙、畫紙、磁鐵、彩色等。
2、幼兒數(shù)學用書
活動過程
一、講故事引起興趣
教師講故事《愛畫畫的波波的故事》
二、運用操作法讓幼兒拼圖
1、教師:請小朋友也當波波,用圓形色紙拼拼貼貼,看可以拼貼出什么造型。
2、完成后請幼兒欣賞作品,鼓勵幼兒說一說自己用圓形拼貼出了什么。
三、帶領(lǐng)幼兒打開《我的數(shù)學》第一頁
啟發(fā)幼兒觀察畫面內(nèi)容,讓幼兒給圓形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
再說說圖中還有哪些東西是圓的?
四、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環(huán)境
想一想、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是圓的。
故事:愛畫畫的波波的故事
小豬波波畫了好多大大小小的圓,哥哥姐姐看了好久,不知道波波的圓圈是什么,就問波波:“你畫的圓圈是什么呀?”波波說:“這個圓圈里有兩只手,一只長,一只短,從早到晚繞著轉(zhuǎn)!备绺缯f:“啊,我知道了,是時鐘”,姐姐說:“那這個是什么?”波波說:“它下面還有一條長長的線,要抓好,才不會跑掉”。姐姐說:“喔,是氣球”哥哥姐姐終于知道波波畫什么了。波波又畫了許多圓圈,連肚臍眼的圓都有呢?媽媽說:“波波真是個很棒的畫家”。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欣賞名曲,感受小草在春天成長的喜悅。
2、通過律動、道具感應曲式ABA’B’。
3、嘗試仿編歌詞,樂意說說歌曲意思。
4、通過音樂活動培養(yǎng)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xiàn)能力。
教學準備:
1、 故事圖片:主題1、2
2、 道具軟墊、紗巾
教學隊形:
坐時半圓形、游戲時散型。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欣賞名曲,感受小草在春天成長的喜悅。
難點:通過律動、道具感應曲式ABA’B’。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師:寶寶感覺到春天來了,高興地跑到花園看花,可惜一朵花也沒有,寶寶覺得好失望喔!突然間聽到一陣細微的聲音,原來是小草要長大了!我們來聽聽小草是怎樣長大的!
。ǘ(chuàng)意造型:肢體意識——曲式ABA’B’
1、幼兒靜坐欣賞音樂,教師隨音樂做簡單的動作示意。
?????? 提問:小草是怎樣長大的?(慢慢長大)需要什么?(陽光、雨水)
2、肢體延展活動
。 (1)幼兒嘗試創(chuàng)編小草慢慢長大的動作。
(2)教師小結(jié)并示范做動作,幼兒模仿老師肢體各部位做出小草長大狀。
師:“小草在土里待了一個冬天了,它好渴望快快長大,它努力地長啊長,慢慢地它一點一點的長大了。我們讓手指學學小草慢慢長大!保ń處熯呉龑н呌檬种秆菔荆
A:手指伸展(小草長大)
B:全身飛舞(陽光明媚、風和日麗)
。3)即興動作
師:“剛才,小朋友編出許多小草長大的動作,現(xiàn)在,我請你們聽著樂器聲和指令來表演小草長大的過程
幼兒依老師指定的肢體部位做小草長大狀。
(三)、感應曲式:音樂律動
1、律動:肢體感應
師:小草鉆出泥土一看,原來是春風姐姐和陽光仙子在幫助它,它才能順利的鉆出泥土,才能長那么大,小草真開心,讓我們和小草、春風姐姐、陽光仙子一起來跳跳舞吧。
(1)教師逐段講解動作,幼兒學習。
。2)幼兒聽音樂做律動:
A段:肢體慢慢高舉再縮回,4/8來回2次。
尾句突強和弦:一躍而起。
B前段:揮動雙臂,如春風起舞
B后段:指尖四處輕彈,如陽光仙子(語詞:陽光仙子來做伴)
2、道具
(1)軟墊花盆
師:花盆里還有一顆小種子沒有長出來,我們一起來幫幫它。
① 教師逐段講解動作,幼兒學習。
② 幼兒聽音樂做律動:
A段:小草造型移動感應輕巧的8拍樂句。
B前段:春姑娘翩翩起舞
B后段:陽光仙子灑陽光(可以用腳尖來灑陽光)
A’段:腳步堅定大聲,雙手彎舉,做強壯模樣感應強的8拍樂句。
B’段:同上B段
。2)紗巾小草
師:“這里還有一顆紗巾小草沒有長出來,我們再來幫助它!
① 教師逐段講解動作,幼兒學習。
② 幼兒聽音樂做律動:
A段:紗巾塞在手掌中,另一手隨音樂輕抽紗巾,突強和弦全部抽出。
B前段:揮舞紗巾
B后段:紗巾在空間四處點灑。
A’段:有力度的輪手抓紗巾。
B’段:同上B段。
。ㄋ模⒔Y(jié)束:“輕輕”的'小草
師:“小草們在慢慢的、安安靜靜的長大,我們別打攪它們,輕輕的踮起腳尖……!
教學反思:
在奧爾夫音樂—小草的春天教學活動中,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不僅感受到了音樂神秘感及突出表現(xiàn)的強力度帶給人的驚愕、震撼的感覺并且學習用肢體動作來表現(xiàn)音樂力度的變化,本節(jié)課的順利完成,是因為在活動中我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quán)利,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動者。
在教學過程中,以故事為引導,使幼兒在故事的情景下,學習用肢體動作創(chuàng)造造型,大膽地表現(xiàn)小草長大和風和日麗的情景,在活動中,我注重情景的創(chuàng)設(shè),運用了嘗試、鼓勵的方法,讓幼兒大膽地創(chuàng)編,表達自己的情感;注重了幼兒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并給予幼兒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主地選擇,又根據(jù)所選擇的內(nèi)容與老師和同伴交流。整個活動引發(fā)了幼兒學習的興趣,滿足了幼兒探索的需要。
教學中的不足之處是:教學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銜接不夠緊湊,課堂氣氛過于活躍,缺乏一定的情景感染,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不斷總結(jié)經(jīng)驗,提高自己音樂的素養(yǎng),更好更美地用音樂的語言感染幼兒,真正使藝術(shù)活動是美的熏陶教育活動。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思路】
本節(jié)活動內(nèi)容是通過小兔媽媽分點心的情景引入,教師為幼兒準備形狀顏色不一樣圖形點心,通過教師示范,提醒幼兒操作時是不用去在意點心的形狀,將同一顏色的點心放在一個盤子里,并通過相關(guān)活動——裝點心鞏固所學內(nèi)容。
【活動目標】
1、能排除形狀、大小特征的干擾,按顏色給圖形分類,并用顏色標記表示分類結(jié)果。
2、能按照分類規(guī)則把材料分完。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4、發(fā)展目測力、判斷力。
【活動重點】
堅持“先分類再放標記”的規(guī)則,解釋清楚“按顏色分點心”的要求,使幼兒通過操作發(fā)展排除干擾按指定特征分類的能力。
【活動難點】
進行表述把相同顏色的點心分給同一個小動物,分完以后放上顏色標記。
【活動準備】
底紙《分點心》、白磁板插入多用插板;顏色標記磁貼3個,幾何圖形磁貼共6個,分類盒三格,顏色標記卡三個,幾何圖形磁貼共12個。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以“兔媽媽為小動物分點心”為情景引入。
2、出示分類操作底紙和幾何圖形磁貼。
師:“今天小猴和小貓來到小兔家做客,兔媽媽做了好多點心來招待它們。大家看看,都有什么顏色的點心呀?小猴說,我想要相同顏色的點心;小兔說,我也想要相同顏色的點心,小貓說,我也想要相同顏色的點心。你能讓每個小動物都分到相同顏色的點心嗎?”
二、基本部分。
1、演示分類規(guī)則。師:“誰愿意先給小猴分一分?”請一名幼兒嘗試操作。
2、提問:“他分的對嗎?看看給小猴分到的點心顏色一樣嗎?小兔和小貓說我們也想吃顏色相同的點心,請小朋友等一下分給它們。”
3、提出要求。分好點心,請你按每個小動物點心的顏色放顏色標記。
4、介紹相關(guān)組的活動!鞍搭伾b點心”,要求幼兒先把相同顏色的點心放在一起,再選顏色標記插到分類盒上。
5、幼兒分組操作,教師再次提示要求,并觀察指導。
三、結(jié)束部分。
整理操作材料,集中幼兒,請幼兒互相交流自己的操作方法。
【活動反思】
開始部分,我運用情境導入,激發(fā)孩子的興趣,為接下來的主題鋪墊。基本部分,我分為兩個環(huán)節(jié),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教師演示分類規(guī)則,在演示的時候,提醒幼兒在給小動物分點心的時候,是是將顏色相同的點心分在一起,并且用到一些語句,如:“每個小動物都希望分到相同顏色的點心”,幫助幼兒理解按顏色分類的操作規(guī)則,向幼兒介紹相關(guān)組的活動,操作方法同上。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幼兒分組進行操作,教師在旁觀察指導。在幼兒操作的過程中,我的重點主要是關(guān)注幼兒的操作順序,以及是否按照要求操作,并且操作前提示幼兒先將材料收回再換組。結(jié)束部分,與幼兒交流分類方法,鼓勵堅持按規(guī)則分完所有材料、還原材料的幼兒。
小百科:點心是糕點之類的食品。相傳東晉時期一大將軍,見到戰(zhàn)士們?nèi)找寡獞?zhàn)沙場,英勇殺敵,屢建戰(zhàn)功,甚為感動,隨即傳令烘制民間喜愛的美味糕餅,派人送往前線,慰勞將士,以表“點點心意”。自此以后,“點心”的名字便傳開了,并一直延用至今。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遷移AB的規(guī)律排列經(jīng)驗,學習看標記嘗試進行ABB的規(guī)律排列。
2、通過自主探索、看標記的方式嘗試將不同物體按規(guī)律交替排序。
3、樂于迎接挑戰(zhàn),體驗成功感,感知規(guī)律的多樣性。
4、感知物體的規(guī)律,并體驗動手操作的樂趣。
5、發(fā)展目測力、判斷力。
活動準備:
小貓、小狗圖片;黑色、白色圓點做的規(guī)律標記;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1、出示排列好的小貓小狗圖片,遷移AB規(guī)律排列經(jīng)驗,學習看標記。
師:看,誰來了?(小貓、小狗)
他們排著整齊的隊伍要出去玩了,他們怎樣排的?
有標記也像小貓小狗這樣排隊了,可是我找不到是哪個了?你們能幫我找找嗎?
總結(jié):這個標記也像小貓小狗那樣一個一個有規(guī)律的交替排隊的。
2、嘗試看標記進行ABB排列。
師:這個標記跟剛才的標記有什么不一樣?(一個黑點,兩個白點的有規(guī)律排列。)
誰能看這個標記幫小貓小狗重新有規(guī)律的交替排隊?
3、小組操作,看標記排列。
第一組:看標記及有預設(shè)的部分AB排列(大。。
第二組:開花,看標記AB排列。
第三組:看標記有預設(shè)部分ABB排列(大。。
第四組:搭高樓,看標記ABB排列(顏色)。
第五組:看標記ABB排列(種類)
5、小結(jié)
6、結(jié)束:到教室外找一找按規(guī)律排列的東西。
活動反思
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讓數(shù)學幫助我們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利用生活中常見事物,由淺入深逐步進入題,由此調(diào)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幼兒的主體性發(fā)展。數(shù)學《排排隊》是一節(jié)按規(guī)律排隊的活動。讓孩子在操作活動中體驗操作的樂趣。
對于第一次接觸按規(guī)律排隊。通常孩子們都感覺比較困難;谝酝慕虒W經(jīng)驗和孩子們的年齡特點。排隊對于孩子們比較貼近他們的的生活,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讓孩子們親身參與,感受排序是有規(guī)律的。在后面的操作部分孩子完成得都很好。
整個活動孩子們都是在一種輕松而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課堂氣氛活躍,孩子對按規(guī)律排隊掌握也比較好。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了解引起肚子疼的原因。
知道生食瓜果前必須洗凈,不能吃太多的冷飲。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
“小朋友怎么了”圖片;“肚子為什么會疼”組圖。
活動過程
出示圖片“小朋友怎么了”,引導幼兒回憶肚子疼的經(jīng)歷。
圖片中的小朋友怎么了?他為什么會捂著肚子?
你們有肚子疼過嗎?
肚子疼是怎樣的感覺?
出示組圖“肚子為什么會疼1”,引導幼兒思考圖片上小朋友肚子疼的原因。
圖片中的小朋友為什么會肚子疼?他都做了什么?
圖片中小朋友的這些行為你有過嗎?
這樣做對嗎?
小結(jié):小朋友吃了路邊不干凈的食物,喝了自來水,吃了很多冷飲和沒有洗過的水果,最后肚子疼,所以這些行為是不對的。
出示組圖“肚子為什么會疼2”,引導幼兒討論引起肚子疼的其他原因以及怎樣避免肚子疼。
1、引導幼兒了解引起肚子疼的其他原因。
除了剛才說的那些會導致肚子疼的原因,還有哪些原因會導致肚子疼?
小結(jié):睡覺時露肚子,吃腐爛變質(zhì)的食物,吃東西前不洗手,暴飲暴食等都會引起肚子疼。
2、師幼討論如何預防肚子疼以及肚子疼時該怎么辦。
我們怎么做才不會肚子疼?
肚子疼時該怎么辦?
小結(jié):我們吃東西之前要洗手,吃水果時也要洗干凈。不能喝生水,也不能吃太多的冷飲,不吃路邊小攤上的食物,腐爛變質(zhì)的食物不能吃,不能暴飲暴食,我們要講衛(wèi)生、愛干凈,這樣才不會肚子疼。肚子疼的時候要趕緊告訴父母老師或身邊的大人,讓他們帶自己去看醫(yī)生。
活動延伸
家園共育
家長注意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飲食、衛(wèi)生習慣,如:不暴飲暴食、按時吃飯,勤剪指甲、飯前便后要洗手等。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8
活動內(nèi)容:
畫石頭路(重點領(lǐng)域:美術(shù))
活動目標:
、币援嫕M全紙的彩色圓形和橢圓形來表現(xiàn)石頭路的局部。
、搀w驗局部組合成整體的新奇感。
、丑w驗合作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庇變鹤鳟嫷挠彤嫲簟
、舶咨÷凡僮骷埫咳艘粡垺
、硟A聽過故事《五彩石頭路》。
活動過程:
、鍖,圓圓的彩色石頭來鋪路
、惫适隆段宀适^路》中兔弟弟和兔姐姐給松鼠大嬸鋪了一條彩色的石頭路,漂亮嗎?石頭是什么樣的?
⒉彩色的石頭真漂亮,圓圓的鵝卵石很光滑,走上去感覺很舒服。我們今天來畫一條五彩的石頭路。
、婷苊艿氖^鋪滿路,以畫滿全紙的彩色圓形和橢圓形來表現(xiàn)石頭路的局部
、苯處熓痉懂嫏E圓形的石頭,提醒幼兒畫封閉圓時盡可能畫得圓一些。
、舱垈別幼兒嘗試繪畫圓形、橢圓形石頭。
⒊我們要讓石頭鋪滿路,這樣的路走起來特別舒服,也好看。引導幼兒在白紙上畫滿大大小小的圓形、橢圓形石頭。
、从酶鞣N色彩給石頭涂色,也可以在一塊石頭上涂多種顏色。個別幼兒嘗試。
、涤變豪L畫,教師個別指導。
、玳L長的石頭路真好看,體驗局部組合成整體的新奇感和合作帶來的快樂
、蔽覀儊戆汛蠹业漠嬤B起來,變成一條長長的石頭路。
⒉教師和幼兒一起,把幼兒的作品拼接成長長的彩色石頭路。
、承蕾p合作完成的石頭路,感受成功的喜悅。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報紙包廢舊紙盒、易拉罐等變出大糖果,并用手指點印畫的方式裝飾糖果。
2.了解廢舊物品可以制成美麗的物品,有初步的環(huán)保意識。
3.體驗制作大糖果的樂趣。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chuàng)造的能力。
5.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jié)束后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yǎng)成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幼兒在區(qū)域里用小糖紙包過糖果。
2.糖果實物若干、糖果圖片PPT、背景音樂。
3.幼兒收集做糖果用的易拉罐,足夠的廢報紙、顏料、抹布等。
4.用來掛糖果的繩子、夾子。
活動過程:
一、魔術(shù)盒變出糖果寶寶,引起幼兒對糖果的興趣。
師:小糖果們想要有個糖果爸爸,這個糖果爸爸比別的糖果都要大,都要精神,我們一起來做超級大的糖果爸爸吧!
2.出示裝飾材料,探索制作糖果爸爸的方法。
(1)介紹報紙、易拉罐等,引起幼兒包裹的興趣。
(2)啟發(fā)幼兒探索將"糖果"(罐子)包入"糖紙"(報紙),握緊中間,兩頭擰緊的方法。
(3)請個別幼兒示范操作,教師講解包裝的要點。
大報紙,放放平,大糖果,放一邊,向前卷,向前卷,左擰擰,右擰擰,大唐果,做好了。
(4)出示顏料,引導幼兒用手指點畫的方式裝飾。
師:糖果爸爸還要穿上漂亮的衣服呢!讓我們給它畫上吧!誰來試一試?
3.師幼共同制作、裝飾糖果爸爸,教師指導。
4.展示幼兒作品,欣賞各種各樣的"糖果爸爸"。
(1)將幼兒制作好的"糖果爸爸"放在陰涼通風處晾干。
(2)引導幼兒相互欣賞,簡單評價。
5.播放糖果PPT欣賞各種各樣的糖果,引導幼兒欣賞外形各異的糖果以及糖紙上的漂亮圖案。
建議:
1.包裹糖果的過程對于小班幼兒來說有難度,在幼兒操作時,教師可以一起參與,提高幼兒創(chuàng)作的積極性,也同時給予幼兒創(chuàng)作的靈感與啟示。
2.可將晾干的"糖果爸爸"用魚線一個一個地串起來,懸掛在活動室內(nèi),供幼兒欣賞,獲得成功感。
活動反思:
區(qū)域活動是教學活動的延伸,也是教學活動有效的補充。孩子們對教學活動的熱情沒有因為活動的結(jié)束而褪減,因此,我便利用區(qū)域活動小組操作的優(yōu)勢讓孩子們以組為單位,一組一組地進行給糖果爸爸涂色的環(huán)節(jié)。這樣既給老師的觀察提供了方便,同時也能及時地給予孩子必要的指導!短枪职帧愤@個教學活動完成了,在區(qū)域活動中我們開設(shè)了“糖果屋”的游戲,在區(qū)域內(nèi)提供了更多的制作、裝飾糖果的材料,讓幼兒嘗試用其他方法來制作漂亮的糖果,孩子們都非常喜歡。
在小班階段,影響教學活動開展的因素很多。孩子對教學內(nèi)容的興趣、外界的干擾、孩子的想法、教師的組織方式等等都會直接影響到一個教學活動的效果。這些都是教師在活動設(shè)計的時候應該想到,但又不一定全都能想到的,這就要求我們不斷提高觀察能力、改動生成活動環(huán)節(jié)的能力。在日常工作中,我們不僅應該專注于“如何做”,還應該認真想想“為什么要這樣做”。常常做到“有效的調(diào)整”和“務實的反思”,每一階段都對自己的反思進行整理,這樣會有助于我們歸納總結(jié)教學經(jīng)驗,幫助我們更快地實現(xiàn)專業(yè)成長。
小糖果們想要個糖果爸爸,這個糖果爸爸呀,比別的糖果都大,比別的糖果都甜,比別的糖果都精神!我們一起來做超級大的糖果爸爸吧。我們用報紙卷包薯片罐,將“糖果”(薯片罐)包入“糖紙”(報紙),然后握緊中間,將兩頭擰緊。有趣的教學內(nèi)容和有效的教學方法都是在不斷的實踐、失敗、總結(jié)、再實踐的過程中慢慢產(chǎn)生的。教師要給孩子自主探索的機會和時間,具體地引導幼兒克服困難,提升能力。激發(fā)幼兒的活動興趣和制作欲望。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熟悉樂曲旋律,學習有節(jié)奏的左手腕轉(zhuǎn)動的動作。
2.在教師語言提示下,學習手腕由內(nèi)向外翻轉(zhuǎn),并創(chuàng)編不同方位的手腕轉(zhuǎn)動的動作。
3.在邊做手腕轉(zhuǎn)動邊做踏點步的舞蹈動作時,注意調(diào)整自己與同伴的距離,避免碰撞他人。
活動準備
1.新疆帽一頂。
2.錄音機,《娃哈哈》音樂磁帶。
過程
1.學習手腕轉(zhuǎn)動。
。1)教師(頭戴新疆帽):今天我要為你們跳一段新疆舞,請小朋友注意看我手上作了什么樣的動作?在我表演的時候,請小朋友為我拍手伴奏好嗎?
。2)教師跟隨音樂表演,突出手腕轉(zhuǎn)動的動作。幼兒觀察教師動作,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動作要點。
教師:請你們說說,我跳新疆舞時手腕是怎樣動的?你們做給我看看!
。3)教師歸納幼兒的回答,并以游戲的方式示范手腕轉(zhuǎn)動的動作。
教師:我們用手心當鏡子,并自己照一照,再轉(zhuǎn)過去給別人照一照。注意手心有里向外翻出去。
。4)教師和幼兒共同聽音樂,完整地做手腕轉(zhuǎn)動。教師可用照鏡子的游戲語言提示幼兒。
2.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不同方位的手腕轉(zhuǎn)動動作。
。1)教師引導幼兒做不同方向手腕轉(zhuǎn)動的動作。
教師:我們除了可以在胸前做手腕轉(zhuǎn)動,還可以在什么位置上做手腕轉(zhuǎn)動呢?
。2)教師不斷反饋幼兒創(chuàng)編的動作,并及時帶幼兒集體練習。
教師: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做××小朋友創(chuàng)編的動作。
3.引導幼兒將踏點步與手腕轉(zhuǎn)動結(jié)合起來。
。1)幼兒起立,教師邊唱曲譜邊帶幼兒做踏點步和手挽轉(zhuǎn)動的動作。
教師:現(xiàn)在我們時時把手腕轉(zhuǎn)動和踏點步結(jié)合起來做。踏步的時候拍手,點步的時候手腕轉(zhuǎn)動。
。2)幼兒散點站位,教師帶領(lǐng)幼兒隨音樂便踏點步邊做手腕轉(zhuǎn)動。
(3)教師檢驗幼兒是否有意識的調(diào)整了自己與他人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