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幼兒園大班教案合集九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1、師幼共同收集秋天的農作物,布置主題墻;在活動室一角水平拉一些縱橫交錯的彩帶,請幼兒將收集的落葉以及自己制作的葉子、花朵系在繩子上,讓秋天走進活動室,為幼兒營造秋天的氛圍。
2、將主題墻換為“奇妙的樹葉”主題墻,張貼幼兒制作的樹葉拼圖。
3、在活動室張貼動物們自我保護方法,種子的傳播方式以及動植物之間食物鏈的圖片,供幼兒欣賞。
【活動目標】
1.用多種方式表達對秋天的喜愛之情,體驗豐收的喜悅。
2.認識幾種常見的農作物,水果和菊花,知道秋天是多彩的季節(jié)。
3.能用優(yōu)美的詞句描述秋天的田野,果園豐收和菊花盛開的景象。
4.體驗明顯的秋天特征。
5.在活動中增長幼兒對文學作品的愛好和對大自然的愛。
【生活活動】
1、天氣干燥,能主動飲用白開水,飲水要適量。
2、利用散步的時間,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環(huán)境中動植物的變化,并及時交流和記錄。
3、提醒幼兒外出活動出汗較多時,不直接脫衣服,等到消汗后再脫衣服。
【家園共育】
1、請家長利用帶孩子外出的時間,提示幼兒觀察周邊的樹,判斷常綠樹和落葉樹,并收集樹葉制作成標本。
2、提示幼兒根據(jù)天氣的變化適當增減衣服,穿合適的鞋子。
3、請家長提醒幼兒尊敬老人,對不住在一起的老人要經(jīng)常看望、打電話問候。
【教學活動】
主題一:“樹真好”“秋天的樹”“秋天多么美”“葉片上的毛毛蟲”“我是天氣預報員”,幼兒懂得愛護樹木和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了解天氣預報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學會關注天氣。
主題二:“秋葉飛舞”“幸福一家人”“蘋果豐收”“梨子小提琴”“樹葉分類”五個教學活動,幼兒能根據(jù)葉子的外形想象,進行粘貼,能夠按一定特征給物體多次分類;了解長輩,能夠尊重、孝敬老人。
主題三:“快樂的小鼴鼠”“動物保護色”“種子的旅行”“秋游”“動物法庭”“有規(guī)律排序”,幼兒了解種子的外部形態(tài)與其傳播方式的直接關系;簡單了解食物鏈,知道動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
【區(qū)域活動】
美工區(qū):“葉子拓印”“葉子標本”“毛線粘貼”“果殼大變身”“蔬菜水果大變樣”,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葉子,學習用樹葉拓印的技能。
益智區(qū):“撒花片”“斗獸棋”,幼兒復習數(shù)的組成,理解部分數(shù)和整體數(shù)之間的關系。
科學區(qū):“天氣預報員”“誰吃誰”“喂養(yǎng)小蟲”,幼兒了解動、植物的食物鏈關系,能持續(xù)觀察小蟲的生活習性。
閱讀區(qū):“閱讀與樹有關的書”“閱讀與長輩有關的書”“動植物畫冊”,幼兒通過閱讀書,懂得樹木讓人們的生活環(huán)境變得更美好的道理。
表演區(qū):“樹葉裝扮”“蘋果豐收”,幼兒能用樹葉組合裝扮自己,體驗樹葉裝扮的樂趣。
角色區(qū):“農產(chǎn)品展覽會”“秋天的集市”,幼兒會給農產(chǎn)品分類,了解家鄉(xiāng)特產(chǎn)的多樣性,輪流扮演服務員和顧客,體驗表演的樂趣。
建構區(qū):“小動物的家”,幼兒能為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搭建舒適的家,提高立體建構的能力。
【活動反思】
1.在幼兒園里,大班的孩子要比小班、中班的孩子的學習能力要強,在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礎,有些方面只需要老師稍微的指點一下,他們就能很快的接受了。
2.對活動過程的反思:
幼兒在活動中都能主動積極的參與,甚至主動幫助老師完成活動。他們的討論,判斷能力,游戲活動能力使得這個活動能很好的開展下去。幼兒的語言表達,判決斷能力都得到了鍛煉。
3.對活動效果的評析:
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的參與度很高,熱鬧的掌聲培訓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使得所有的幼兒都能積極主動參與到活動中。
4.如果讓我重新來上這個活動,我會帶著孩子們親自去參觀附近的田地和果園,并將所見所聞記錄下來。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設計背景
幼兒學習掌握數(shù)的組成使數(shù)群概念得以發(fā)展,進一步理解數(shù)之間關系的標志,也為幼兒學習加減運算打下基礎。在數(shù)組成教學活動中,我們?yōu)橛變禾峁┝苏n件、多種操作實物,讓幼兒通過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動獲取有關數(shù)的組成經(jīng)驗,并引導幼兒用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與用結合起來。
活動目標
1.使幼兒通過動手操作掌握5以內數(shù)的組成。
2.使幼兒能熟練地說出5以內數(shù)的組成,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初步的自學能力,初步的遷移類推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認真做練習的良好學習習慣,積極動腦思考的學習品質,及合作互助、創(chuàng)新意識和評價意識。
4.喜歡數(shù)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游戲,培養(yǎng)思維的逆反性。
5.初步培養(yǎng)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重點難點
1.幼兒通過動手操作掌握5以內數(shù)的組成。
2.幼兒能熟練地說出5以內數(shù)的組成。
活動準備
1.投影儀、數(shù)字卡片、5根小棒、5個小方塊。
2.數(shù)字卡片、5根小棒。
活動過程
復習舊知:
1.復習數(shù)數(shù)。前面我們學習了哪些數(shù)?誰能數(shù)組大家聽?
2.復習比較大小出示數(shù)字卡片1-5,誰能給大家提問題?
進行新課
1.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小組學習5的組成。
a.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今天老師想請大家做一個分小棒的游戲,想不想做?準備5根小棒,看誰動作又輕又快。把5根小棒分成兩份,看誰方法多。分完和你的同位交流一下。(教師巡視指導。)
教師能較好地把握知識起點,采用開放教學方式,先讓幼兒動手操作擺小棒充分感知,然后再交流,使幼兒在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b.交流展示。
指名分法不同的幼兒到前面來展示。
、賱偛糯蠹蚁肓四敲炊噢k法,可是看起來又有點亂,請大家開動腦筋想個好辦法:怎樣才能清楚地看出又一個也不落下?同位商量,指名展示。
、(教師巡視發(fā)現(xiàn)有按順序分的)老師發(fā)現(xiàn)這位同學有一種好辦法,下面請他來教教大家。
在發(fā)散的基礎上組織幼兒交流,引導發(fā)現(xiàn)。給幼兒充分展示的機會,充分發(fā)揮了幼兒的主體作用,使幼兒經(jīng)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學比較扎實。
c.全班幼兒再自己邊說邊按順序分一分(板書分合式)。
d.小結。
通過分小棒我們得到了5的組成。
e.引導觀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誰愿意把你的發(fā)現(xiàn)告訴大家?
那么我們看到5能想到什么呢?(推小棒)
2.做一做
a.老師還準備了5個小方塊,想請大家一個猜一猜的游戲,OK?
、(右手拿3個小方塊藏在背后,左手出示2個)右手有幾個?
、谟沂植1個
③右手藏2個
剛才大家猜的都很準。那老師要問一問你們:為什么猜得這樣準?有什么辦法?
b.搶答。
下面我們來比賽,看誰反應快!對口令。
3.小組自學4、3、和2的組成
a.剛才我們通過分小棒編出了5的組成。下面請你在小組中試著編出4、3和2的組成。
b.填方框
把練習設計成猜一猜的游戲,符合幼兒的特點,能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了5的組成,突破了難點。4、3、和2的組成就可以完全放給幼兒,采取小組使用的方式學習,既培養(yǎng)了幼兒知識遷移的能力,又培養(yǎng)了幼兒的合作意識,教學層次清晰。
4.指導看書。
邊說邊填。指名板演。
5.做一做。
a.動手操作。教師出示數(shù)字卡片5,幼兒擺學具,同桌操作。在操作的基礎上用5的組成連線。
b.對口令。
教學反思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币虼宋沂紫纫獮橛變籂I造出輕松的學習情境。這節(jié)課教師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分一分”的游戲,讓幼兒在不斷的動手操作與合作討論中自己掌握知識,并初步培養(yǎng)幼兒的自學能力。在這種氛圍下,幼兒的思維積極、主動,對學習內容感興趣,學習積極性高,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在練習的設計上,先讓幼兒看實物猜組成,再讓幼兒看圖填組成,還要求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擺組成,最后才要求幼兒根據(jù)組成將數(shù)字卡片連起來。通過這一系列層次分明的練習讓幼兒進一步掌握5以內數(shù)的組成,是一次由操作實物過渡到抽象出數(shù)的過程。幼兒在這一過程中,動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同時發(fā)展了抽象思維能力。只是個別能力較弱的小朋友,要多加練習了。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對力作用于蛋殼凹面、凸面所出現(xiàn)的不同現(xiàn)象產(chǎn)生探索的欲望和興趣;
2.初步感知拱形面能承受較大力的現(xiàn)象,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運用;
3.能簡單記錄實驗結果,并能較為清晰地表述自己的操作過程和結果。
活動重難點:
重點:初步感知拱形面能承受較大力的現(xiàn)象,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運用
難點:能簡單記錄,并能較為清晰地表述自己的操作過程和結果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多媒體課件;
操作材料:蛋殼(分成兩半),兩支削尖的鉛筆,粗吸管【操作材料教師和幼兒人手一套】;
記錄表、筆;有色的水、滴管。
經(jīng)驗準備:幼兒對力這一概念有初步的感知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
播放視頻《小雞出殼》,引出問題:蛋殼的凹面容易被啄破還是蛋殼的凸面容易被啄破?
【基本部分】
1、實驗:驗證蛋殼的凹面承重力強還是凸面承重力強。
。1)請幼兒猜想是蛋殼的凹面承重力強還是凸面承重力強。
。2)啟發(fā)幼兒用鉛筆尖代替小雞的尖嘴巴,來模擬小雞用尖嘴啄蛋殼的過程,先啄凹面再啄凸面,并分別記錄下啄破所需要的次數(shù)。
。3)請幼兒交流實驗的結果,引導鼓勵幼兒自己說出結論。
。4)教師小結:蛋殼的凹面容易被啄破,凸面不容易被啄破,所以凸面能承受更大的力量。
2、實驗:解釋凸面承重力強的原因。
(1)請幼兒猜想為什么凸面能承受更大的力量。
。2)教師做實驗:用水來代替我們作用于蛋殼的力,將有色的水分別滴在蛋殼的凹面和凸面,請幼兒觀察發(fā)生了什么,并用自己的語言表述。
。3)教師小結:我們作用于蛋殼上的力就像水珠一樣,滴在凹面上,力就像水珠一樣凝聚在一起,力量就比較大,所以凹面容易被啄破;滴在凸面上,力就像水珠一樣流到四周,被分散,這樣的話力量就比較小,所以凸面不容易被啄破,能夠承受更大的力量。
3、了解薄殼結構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1)啟發(fā)幼兒想一想在生活中見過哪些像蛋殼的物體。
(2)結合多媒體課件,像幼兒介紹薄殼結構在建筑學中的應用。
【結束部分】
小小的蛋殼里還藏著這么大的秘密呢,所以我們小朋友們一定不要輕視小的東西!只要我們平時多看、多聽、多動腦,就一定會發(fā)現(xiàn)自然界的很多小秘密!現(xiàn)在,讓我們到外面去,看看還有哪些秘密等著我們去探索吧!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準備
幼兒操作材料:家用電器、交通工具、植物、動物(每組幼兒一套),再增加一套大的操作材料。
幼兒記錄用的表格人手一份(記錄有生命的和無生命的),記號筆人手一支。
字卡:有生命的、無生命的。
白紙兩張,記號筆一支。
活動目標
通過活動,使幼兒了解生命的含義。
能夠區(qū)分生活中有生命的和無生命的物體。
活動過程
1、出示操作材料,引起幼兒進行分類活動的興趣。
。1)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好多物體的卡片,請你們按它們的特征分類。"(請3--4位幼兒到前面進行操作)。
(2)幼兒操作的過程中,教師觀察幼兒的分類情況,做到心中有數(shù)。
。3)請幼兒介紹自己的分類情況,并說出自己是按照物體的什么特征進行分類的。重點:按照家用電器、交通工具、植物、動物這四個類別進行分類。
2、引導幼兒理解什么是有生命的、什么是無生命的。
(1)引導幼兒說出植物的特征,并用幼兒認為合適的標記記錄下來。(植物能夠長大、會呼吸、能夠繁殖后代、需要喝水、需要營養(yǎng)……)
。2)引導幼兒說出動物的特征,并用幼兒認為合適的標記記錄下來。(動物能夠長大、會呼吸、能夠繁殖后代、會運動、需要喝水、需要營養(yǎng)……)
。3)引導幼兒找出植物和動物相同的地方。
教師小結:像植物和動物一樣,能夠長大、會呼吸、需要營養(yǎng)、會運動、能夠繁殖后代的物體,我們叫他有生命的物體。(出示字卡"有生命的")
。4)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家用電器、交通工具是沒有生命的。
教師小結:像家用電器、交通工具一樣不能長大、不會呼吸、不會繁殖后代的物體,我們叫它無生命的物體。(出示字卡"無生命的")
3、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我們周圍有生命的和無生命的物體。
師:"我們周圍還有許多物體,請你找一找哪些物體是有生命的,哪些物體是沒有生命的,好嗎?"請幼兒用語言表達出來。
活動延伸
請幼兒到戶外找找有生命的和無生命的物體,并用記號筆把它們記錄下來。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用自己的方式采訪老師、阿姨和同學。
2.體驗關心別人自己也會感到快樂的情感。
活動準備:小樹葉。
活動重點與難點
1.理解故事的內容。
2.用自己的方式采訪老師、阿姨和同學
活動過程
1.導入話題
出示小樹葉,引起幼兒興趣。
“我是一片小小的樹葉,長在一棵大樹上,今天,風兒輕輕地把我?guī)У竭@里,讓我出去找找誰是快樂的,你們愿意和我一起去嗎?”
逐一出示小動物圖片,引出小樹葉與他們的對話。
“小樹葉問小鳥:‘小鳥你快樂嗎?’小鳥說:‘我給大家?guī)ッ烂畹母杪,大家喜歡我,我很快樂!”
“小樹葉問青蛙:‘小青蛙你快樂嗎?’小青蛙說:‘我在河里捉害蟲,我很快樂!”
“小樹葉問小狗:‘小狗你快樂嗎?’小狗說:‘我為主人看門,我很快樂!’”
2.分析討論,引起情感共鳴
“為什么這些小動物是快樂的呢?”
“你們快樂嗎?你知道老師、阿姨快樂嗎?”
3.幼兒現(xiàn)場采訪,了解別人的快樂:
采訪問題:你幫助過別人嗎?你感到快樂嗎?
每位幼兒可以采訪別人,也可以接受別人的采訪。
4.幼兒集體分享交流采訪結果:
請幼兒互相交流采訪的結果。
引導幼兒懂得“幫助別人是一種快樂”的道理。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學習欣賞世界名畫,并大方、清楚地表達自己的看法。
2.提高幼兒美的欣賞能力。
活動準備
1.趣味練習:名畫-亨利馬蒂斯的《金魚》
2.趣味練習:名畫—秀拉的《大杰特島的星期日下午》
3.趣味練習:名畫 - 李仲燮的《黃牛》
趣味練習
趣味練習
趣味練習
活動過程
一、談話激發(fā)幼兒對世界名畫產(chǎn)生興趣
1.教師:小朋友,藝術博物館有許多世界名畫,非常的名貴,你們想不想去參觀一下呢?
2.了解世界名畫
讓幼兒初步懂得世界名畫是人類藝術中最珍貴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
二、欣賞世界名畫
1.名畫-亨利·馬蒂斯的《金魚》
(1)從上面看到的金魚的樣子
。2)從旁邊看到的金魚的樣子
。3)教師:亨利·馬蒂斯用華麗的色彩把金魚
在魚缸里的正面,側面以及后面的樣子生動地表現(xiàn)了出來。
提問:你為什么喜歡這幅畫?這幅畫里畫的是什么?
你知道這是誰的作品了嗎?
2.名畫—秀拉的《大杰特島的星期日下午》
(1)幼兒自由欣賞,講述畫里的故事。
想象故事
為故事起個好聽的名子
。2)幼兒自由結伴講述故事。
。3)教師:這幅畫是秀拉的代表作品之一。秀拉用無數(shù)個點構
造出了這幅美妙的作品。它科學地展示出了人們由
近及遠的效果,即越遠的人越小。
3.名畫- 李仲燮的《黃!
。1)李仲燮在上學的時候就喜歡畫默默無聞工作
的黃牛!饵S!愤@幅畫是在紅色的背景下
用粗重的線條表現(xiàn)出黃牛瞬間靜止了的力量。
(2)欣賞完李仲燮的《黃!泛螅胂笠幌屡5纳眢w并畫出來。
請幼兒想象并畫出牛的身體。
三、活動延伸
幼兒繼續(xù)向伙伴講述各幅畫里的故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動物的尾巴。
2、了解動物尾巴的作用。
3、能客觀地表達自己的探究過程和結果。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chǎn)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歌曲《小畫家》磁帶、故事《神奇的尾巴》磁帶,各種動物身體和尾巴分開的`圖片(金魚,松鼠,猴子,燕子,老牛,壁虎)
【活動過程】
一、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曲,咱們來一起聽一下吧!(歌曲《小畫家》)
提問:
1.歌曲中的小畫家是誰啊?(丁丁)
2.丁丁畫的什么?畫的怎么樣啊?(螃蟹四條腿,鴨子小尖嘴,兔子圓耳朵,大馬沒尾巴)
3.丁丁是不是一個優(yōu)秀的畫家?
教師小結:丁丁做事不認真,沒有認真觀察,只說大話,所以沒有畫好,我們小朋友可不要向他學習。
二、找尾巴:
師: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個“寶盒”呢!你們來猜猜里面有什么?(教師故作神秘狀)“寶盒寶盒魔力大,里面到底都有啥?”孩子們,猜出來了嗎?現(xiàn)在我讓一個小朋友來把寶物拿出來!
出示動物尾巴:(一個小朋友拿一個)
金魚的尾巴:什么顏色?像什么?(嘴唇,花瓣)金魚的尾巴有什么用處啊?
松鼠的尾巴:什么顏色?像什么?(桃子,雨傘,小船)
燕子的尾巴:像什么?(剪刀,岔子,牛角)
猴子的尾巴:像什么?(蛇,蚯蚓,繩子)
老牛的尾巴:像什么?(勺子。氣球,蝌蚪)
出示每種動物尾巴的時候給幼兒講講尾巴的用處。
師:“魔法盒里還有啥,讓我再來摸摸她”,幼兒繼續(xù)摸出動物的身子。
咦?這是誰啊?它怎么了?(引出尾巴沒有了)它的尾巴去哪了?我們來幫它找找吧!(讓幼兒自己去幫各種動物找到尾巴,把它們連起來)
最后出示壁虎的尾巴:咦?這是誰的尾巴呀?它的身子去哪了?(課前把壁虎的身子藏好)咱們來幫它找找吧!這時放故事《神奇的尾巴》
三、欣賞故事:
提問:
1、故事里都有誰啊?
2、它們發(fā)生的什么事?
3、它們的尾巴斷了怎么辦了?(知道壁虎的尾巴斷了,可以長出新的尾巴,蚯蚓的尾巴斷了,可以長成新的蚯蚓)
【活動延伸】
游戲《揪尾巴》
動物的尾巴可真神奇,現(xiàn)在我們也來變成小動物,一起來玩揪尾巴的游戲吧!
教學反思
1在生活中,可以擴展幼兒對動物尾巴的認識和了解。啟發(fā)幼兒積極探索。
2在 講解動物尾巴的作用時還應該講清楚一些。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一、活動目標
1.了解名字的獨特性和含義,大膽交流名字的由來。
2.感知自己名字的與眾不同,體會家長對自己的期望。
二、活動準備
1.事先請幼兒向家長了解自己名字的寫法、含義及小故事。
2.寫有幼兒名字的卡片。
三、活動過程
(一)聽聲音,談話導入
1.師:請小朋友聽,這是什么聲音?(播放嬰兒哭聲的聲音)
2.師:對,這是一個剛出生的嬰兒的哭聲,隨著這一生清脆的哭聲的到來,一個新的小生命就來到了這個多彩的世界。接下來爸爸媽媽就要開始給他干什么呢?
3.幼:起名字。
4.師:對,就像咱們小朋友一樣,爸爸媽媽也都給你們起了好聽的名字。那你們認識自己的名字嗎?如果把所有小朋友的名字寫在一起,你能找到自己的名字嗎?(能)
(二)找找我的名字
1.師:瞧,這里有我們全班小朋友的名字,你的名字在哪里?
(幼兒的名字卡片排成四排,做好標記)
2.師:你能找到自己的名字在哪里嗎?(我的名字在第幾行、第幾個,我叫……)
3.這些名字都一樣嗎?
老師小結:原來,我們每個人的名字都是不一樣的。名字是每個人特有的,誰的名字就代表了誰。
(三)尋找姓的秘密
1.認識了解名字中的第一個字,知道這就是姓。
2.提問:你們知道名字的第一個字是什么意思嗎?你為什么姓x?你家里還有誰姓x,你的姓氏和爸爸一樣還是和媽媽一樣?爸爸姓什么?爺爺姓什么?
3.討論,自己的姓可以改掉嗎?請幼兒嘗試說出自己的理由。
4.請個別幼兒說一說自己的姓和名,
教師總結:我們中國的姓氏是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按照中國人的傳統(tǒng),我們都是隨爸爸的姓,也有少數(shù)跟媽媽姓的。
5.說一說班內有哪些姓。請幼兒找出班內同姓的幼兒有幾個,并把他們喊出來。
小結:我們中國的姓氏非常非常的多,有一個字的姓,也有兩個字的姓,還有一種關于姓氏的書,叫《百家姓》這是我們中國特有的。有機會可以跟家長一起看一看這本書。
(四)說說我的名字
1.師:“你們知道了姓什么,叫什么名字,那你們知道你們的名字是誰起的嗎?為什么會給你起這樣的名字?
2.請幼兒大膽說出自己名字的故事,同時說一說有幾個名字。
小結:有的小朋友有兩個名字,有姓氏的那個名字就叫大名,也叫學名,沒有姓氏的名字就叫小名。小名一般是長輩或是最親的人叫的名字,不管是大名還是小名都不是爸爸媽媽隨隨便便給我們取名的,都是有一定意義的,表達了爸爸媽媽對你們的期望,和對你們美好的祝愿。
3.提問:如果現(xiàn)在你們的爸爸媽媽在這里,你們想對爸爸媽媽說一句什么話?應該怎么做呢?
小結:如果他們聽到一定會很高興的,老師聽了也很感動,知道你們長大了,但是你們說的這些能做到嗎?那就給自己加油、鼓掌吧。
4.選出班內最好聽、最獨特的名字。
1.師:剛才小朋友介紹了自己名字的故事,現(xiàn)在我們來聽一聽這幾個小朋友的名字叫起來感覺一樣嗎?有什么感覺?(男孩名字和女孩名字)
小結:男孩名字比較響亮,感覺很強壯、有力,女孩的名字比較美、文雅、感覺很溫馨。
2.請你們想一想,你覺得我們班誰的名字最好聽呢?
請一幼兒回答后,全體幼兒大聲喊出來。小結:老師覺得你們每個人的名字到挺好聽的。
3.師:發(fā)現(xiàn)這節(jié)課小朋友表現(xiàn)都很好,回答問題也很積極,F(xiàn)在我們來放松一下,做個游戲好不好。(好)剛才有的小朋友講了名字的故事,還有的小朋友沒有講,老師很想知道他們的名字的故事,你們想不想知道?(想)
4.玩游戲——擊鼓傳花,并介紹游戲玩法。
師:“那我們就玩“擊鼓傳花”的游戲,鼓聲向起開始依次傳花,鼓聲停止,花在誰的手里誰就將自己名字的故事講一下。
(五)幼兒玩游戲,活動自然結束。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活動準備:
1、7只蜜蜂,5只蝴蝶的圖片。
2、4朵紅花、六朵黃花的圖片。
3、數(shù)字卡片“7”、“5”、“4”、“6”以及“>”、“<”、“=”卡片若干。
4、數(shù)字頭飾兩套,小猴子頭飾若干。
5、數(shù)字小兔圖一張,有關數(shù)字卡若干。
6、數(shù)字卡10張(裝入貓頭包內),鈴鼓一個,磁帶、錄音機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課題:認識“>”和“<”
1、問:“小朋友,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春季)“春天來了,蜜蜂蝴蝶飛呀飛呀,飛到我們幼兒園里來了,大家看一下,飛來了幾只蜜蜂?幾只蝴蝶?”教師展示蜜蜂和蝴蝶的圖片,幼兒說出數(shù)量,教師貼上相應的數(shù)字卡。
問:“蜜蜂和蝴蝶比,誰多?誰少?”“那么,7和5相比,哪個數(shù)字大?哪個數(shù)字?”
師:“我們可以在7和5之間放一個符號,讓人一看就知道哪邊的數(shù)字大,哪邊的數(shù)字小。我們以前學過‘=’號,能放‘=’號嗎?”啟發(fā)引導幼兒,引出 “>”,重點引導幼兒觀察大于號像張著嘴巴對著大數(shù)笑,大于號表示前邊的數(shù)比后邊的數(shù)大,初步理解大于號的含義,說出“7”大于“5”。
2、問:“蜜蜂和蝴蝶的家在哪里?”(花園里),展示紅花和黃花的圖片,讓幼兒感知其數(shù)量的不同,引出“<”,重點觀察小于號像是在向左彎腰,撅著屁股的樣子,屁股撅給小數(shù)瞧,小于號表示前邊的數(shù)比后邊的數(shù)小,說出“4小于6!
3、師:“大于號和小于號一個開口向左,一個開口向右,很不好玩,我們得找規(guī)律記住它們!眴l(fā)幼兒找出內在規(guī)律:“小朋友可以看一下,無論是大于號還是小于號,它們開口得方向都對著哪一個數(shù)(大數(shù)),尖尖的小屁股對著哪一個數(shù)(小數(shù))!
學習兒歌:大于號,開口朝著大數(shù)笑,小于號屁股撅給小數(shù)瞧。
二、表演游戲:學做“>”“<”
找出4名幼兒做數(shù)字娃娃,戴上數(shù)字頭飾,找兩名幼兒分別站在兩個數(shù)字中間,用身體姿勢表演>”“<”,幼兒讀出“9大于7”“7小于9!
三、猜謎語,(紅眼睛,白皮襖,長耳朵真靈巧,愛吃蘿卜愛吃草,走起路來蹦蹦跳。)引出數(shù)字小兔。
讓幼兒觀察小兔子是由哪些數(shù)字組成的,找出后,比較大小,填上“>”或“<”。
四、游戲:擊鼓傳包
玩法:教師搖動鈴鼓,幼兒傳貓頭包,鼓聲停止,包在誰的手里,就和他的同桌各從包里抽出一張卡片,比較大小,如“8”和“6&
活動目標:
1、認識“>”和“<”,理解不等式的含義,理解大小的相對性。。
2、學習把不等式轉變?yōu)榈仁健?/p>
3、培養(yǎng)幼兒思維的靈活性和可逆性,鍛煉幼兒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重點認識“>”和“<”,理解不等式的含義,掌握相等與不相等的轉化;難點是掌握“>”和“<”的方向。
【幼兒園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教案12-16
幼兒園大班的教案12-21
幼兒園大班教案05-28
大班幼兒園大班綜合教案模板12-14
《毛衣》幼兒園大班教案01-13
《舞龍》幼兒園大班教案01-13
幼兒園大班《板凳》教案01-13
幼兒園大班《洞洞》教案01-13
樹幼兒園大班教案01-14
幼兒園大班運動教案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