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語言教案《會響的小路》(精選12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語言教案《會響的小路》,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語言教案《會響的小路》 篇1
活動目標:
1.能理解故事內容,感受秋風、落葉和小動物的親密關系。
2.能大膽想象不同人物走過小路的不同情景。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讓幼兒嘗試敘述故事,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配套掛圖。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
(1)師:秋風吹呀吹,小樹葉離開了媽媽,他們飄呀飄,會飄到哪兒呢?我們一起去找一找。原來這些樹葉寶寶都躺在這兒呢!
(2)師:秋風吹呀吹,梧桐樹、銀杏樹、白楊樹的葉子都變黃了,小路上鋪滿了金色的樹葉,這是一條神奇的小路,還會發(fā)出好聽的聲音呢!
2.理解故事內容
(1)欣賞第二段。
問:聽,什么聲音?(學說:悉索悉索) 小刺猬在樹葉上干什么呀?
(2)欣賞第三段。
問:看,誰也來了?(小白兔) 小白兔走過小路會發(fā)出什么聲音?它在小路上干什么呢?”(學習詞語:踢踏踢踏)
一起來學習小白兔跳舞的樣子。
(3)欣賞第四段。
問:誰來學學小蚱蜢是怎么來到小路的?猜猜小蚱蜢會在樹葉上干什么?發(fā)出什么好聽的聲音?”(學習詞語:吱嘎吱嘎)
幼兒模仿小蚱蜢動作。
(4)欣賞第五段。
問:為什么風兒踮著腳尖輕輕走過小路?(幼兒一起學說小動物說的話)
3. 表演故事《小路》,加深理解。
(1)完整欣賞故事《小路》一遍。
(2)幼兒表演故事。
現在我們也來扮演小動物,在這條神奇的小路上走一走,如果你喜歡,可以輕輕地跟著說,也可以把小動物說的話用動作表演出來,看誰表演得最好。
4.擴展幼兒思維:
除了小白兔、小刺猬、小蚱蜢,還有哪些小動物會走過小路?會做什么?會發(fā)出什么樣的聲音?
教師鼓勵幼兒充分想像,邊說邊用動作表示,如小貓走過小路,它在樹葉上做早操,幼兒模仿小貓做早操的動作……
5. 出示動物玩具,幼兒再次表演,體驗大膽想象的成功感。
今天老師把這些小動物都請來了,小朋友帶它們到小路上走一走,玩一玩,好嗎?
6. 撿樹葉,結束活動。
師:小朋友,知道嗎?樹葉不但能發(fā)出好聽的聲音,還能拼貼出漂亮的圖畫呢,我們把它撿起來留著下次用吧!
故事:
樹林里有一條小路,路上鋪滿了金黃色的樹葉。
小刺猬走過小路,窸窣窸窣--像在散步。
小白兔走進小路,踢踏踢踏--像在跳舞。
小蚱蜢也跳進小路,他在樹葉上搖啊搖,吱嘎吱嘎--像在搖床上做著甜甜的夢。
風兒來了,小刺猬擋住風兒:"你別刮走路上的樹葉,樹葉的聲音多好聽呀!"于是風兒踮著腳尖輕輕跑過小路……
教學反思:
本活動順著創(chuàng)設的情境,孩子們挺投入,在活動開始,我以“這條小路為什么有聲音?的問題引出故事,大部分幼兒對于小路會響表達出很大的好奇心,都是睜大眼睛認真的傾聽。第二部分主要是了解散文的內容,模仿里面小動物走在小路上發(fā)出的聲音,走在樹葉路上的狀態(tài)。這個環(huán)節(jié)的里面,幼兒雖然在表述方面不多,但是在動作模仿表演這一部分能夠和老師互動起來。在這節(jié)活動里,我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大膽想象。
。、樹葉小路上還會有誰走過?會發(fā)出什么聲音?
。病⑷绻阕呱蠘淙~小路,會發(fā)出什么樣的聲音?由于小班幼兒能力有限,教師應對幼兒的回答進行提煉,如“小鴨走過小路,踢噠踢噠”,“小羊走過小路,的篤的篤”等,盡可能讓幼兒在自身表達的基礎上體驗成功。
本來讓幼兒走一走樹葉小路。帶領幼兒在樹葉小路上走一走,邊走邊聆聽樹葉發(fā)出的聲音,模仿故事中的角色,表現故事中的場景。考慮到小朋友在走樹葉小路時可能會很興奮,所以我把踩樹葉的環(huán)節(jié)放到了教學活動后,作為課的延伸活動,小朋友可以自己發(fā)揮模仿故事中的小動物,在會響的小路上走,讓幼兒有一個身臨其境的感受。最后我設計了撿樹葉來結束本次活動。
不足:
散文里面動物走路發(fā)出的聲音,在講述、模仿的時候不夠細致。這里面的內容可以更加細致的模仿。這一個方面我認為改進一下會更好。在完整欣賞散文的時候,我給散文增添了背景音樂,這樣在朗誦的時候更能夠把散文中優(yōu)美的語句表現出來。雖然小班的幼兒不會表達其中的美,但是讓他們去感受還是可以感受出來的。活動中,我沒有給孩子創(chuàng)設樹葉小路的場景,這對于散文的欣賞感受存在著一定的弊端。這一方面也是自己沒有想周全的地方,這個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在散文活動中也是必不可以的。
幼兒園語言教案《會響的小路》 篇2
設計意圖
冬天到了,樹葉飄落,為了讓幼兒感受大自然萬千聲音的變化,模仿小動物走路的樣子,學說象聲詞,體驗不同姿勢帶來的樂趣,我設計了會想的小路這節(jié)活動課。
活動目標
1、大膽想象并嘗試表達小動物和風兒經過會響的小路的情景。
2、享受聆聽樹葉發(fā)出的聲音的樂趣,萌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重難點
重點: 大膽想象并嘗試表達難點:樂意聯想并嘗試用語言表述
活動準備
小猴玩具一只、樹葉路一條、簡筆圖5張
活動過程
。ㄒ唬⑶榫皩
1、組織幼兒活動室外站好隊,出示小猴:小朋友們,它是誰呀?(小猴)它請我們上他家玩,你們想去么?(想)
2、讓我們一起去吧。組織孩子們走進活動室的樹葉小路。
3、咦?小朋友們你們聽到了什么聲音?(幼兒回答)
4、樹葉怎么會有聲音?(踩到上面就會響了)
5、教師組織孩子傾聽老師和幼兒走到樹葉上的聲音的不同(單、雙腳交替跳,踮起腳尖快走、慢走,用力踩踏等),讓幼兒充分體驗樹葉發(fā)出聲音的不同,并跟老師學說表示聲音的詞語(嘩啦嘩啦、踢踏踢踏、窸窣窸窣等)。出走路方式不同則聲音不同。為聽故事作鋪墊。
。ǘ、聽故事
1、出示小猴;歡迎歡迎,請你們到屋里坐吧。(組織幼兒入座,進行活動)
2、小猴:剛才,我聽小朋友們在樹葉小路上玩得很高興 ,一會嘩啦嘩啦、一會踢踏踢踏、一會窸窣窸窣,小路是怎么發(fā)出這些聲音的呢?(請個別孩子回答走過小路的姿勢與發(fā)出的聲音)
3、小猴:這條小路不僅能發(fā)很多的聲音它還有好聽的故事呢?你們想聽么?
4、教師講述故事,幼兒欣賞。
5、提問:小朋友們故事聽完了,下面我們來做一個游戲,我來學聲音,你們來猜是故事中的哪個小動物來了,像在干什么?教師分別學習小刺猬和小白兔的,出示掛圖幫助理解。(引導幼兒關注兩者不同的走路方式)。
小蚱蜢跳進小路后是什么聲音?(引導幼兒說出小蚱蜢很小,把樹葉當成了小床)(三)、游戲:模仿小動物走進小路1、小猴:小朋友們,會響的小路上走過了小刺猬窸窣窸窣、小蚱蜢吱嘎吱嘎、小兔踢踏踢踏,還有哪些小動物會走過小路呢?你們想不想來試一下(組織孩子一起出來體驗并學說聲音詞語)。
2、組織孩子到小路上去體驗小動物走在小路上的聲音,教師對幼兒的詞語進行提煉,小羊的篤的篤,小烏龜窸窣窸窣,組織能力強和能力弱的孩子學說。
3、結束:好了,玩了這么久了,小朋友一定累了,下面咱們要回家啦,讓我們一起跟小猴說“再見”。
活動延伸
組織孩子到戶外落葉路上體驗更多好聽的聲音。
該教案包含以下課件:
1、會響的小路FLASH動畫課件
2、會響的小路單獨詩歌MP3配音下載
幼兒園語言教案《會響的小路》 篇3
活動目標:
1、大膽想象并嘗試表達小動物和風兒經過會響的小路的情景。
2、享受聆聽樹葉發(fā)出聲音的樂趣,萌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1、觀察過落葉的顏色,踩過落葉。
2、教學掛圖,故事磁帶或CD。
活動過程:
一、會響的小路
1、完整傾聽故事一遍。
2、教師和幼兒共同討論:這條小路為什么有聲音?
二、誰走過小路
1、結合掛圖,分段欣賞故事。說說誰走過小路,發(fā)出什么聲音。
2、請幼兒用動作表現小動物走過樹葉小路的聲音。(踢踏踢踏,吱嘎吱嘎,)
3、小刺猬對風兒說了什么?
4、為什么風兒要踮著腳尖輕輕跑過小路?
三、走樹葉小路
1、帶領幼兒來到戶外的樹葉小路。幼兒一邊踩樹葉,一邊注意聆聽樹葉發(fā)出的聲音,模仿故事中的角色,表達“踢踏踢踏”等情景。
2、引導幼兒大膽想象:樹葉小路上還有誰會來?會發(fā)出什么聲音?
活動建議:
1、在現場情景的誘導下,幼兒對“樹葉小路上還有誰會來”這一問題非常樂意聯想和表達。由于小班幼兒能力有限,教師應對幼兒的回答進行提煉,如“小鴨走過小路,踢踏踢踏”,“小羊走過小路,的篤的篤”等,盡可能讓幼兒在自主表達的基礎上體驗成功。
幼兒園語言教案《會響的小路》 篇4
活動目標:
1、在玩玩、聽聽、說說的過程中,感知理解故事內容。
2、大膽想象并嘗試表達小動物和風兒經過小路時的情景。
3、主動參與傾聽、講述、表演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創(chuàng)設情境:樹葉小路。
2、課件《會響的小路》。
活動過程:
。ㄒ唬┯螒颍翰葮淙~。
帶幼兒來到用樹葉鋪成的小路上,幼兒一邊踩樹葉,一邊聆聽樹葉發(fā)出的聲音。
。ǘ┬蕾p故事《會響的小路》。
1、完整傾聽故事一遍。
提問:①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诠适吕镉姓l?
2、結合課件,分段欣賞故事。
①小刺猬走過小路,發(fā)出了什么聲音?學學小刺猬的動作。
②小白兔走過小路,發(fā)出了什么聲音?學學小白兔的動作。
、坌◎乞熳哌^小路,發(fā)出了什么聲音?學學小蚱蜢的動作。
、苄〈题瑢︼L兒說了什么?
、蒿L兒是怎么跑過小路的?學學風兒的動作。
3、完整欣賞故事。
。ㄈ┮魳繁硌莼顒印肚锾臁。
。ㄋ模﹦(chuàng)編活動:引導大膽想象樹葉小路還有誰會來?會發(fā)出什么聲音?
活動延伸:
1、把創(chuàng)編的故事情節(jié)說給好朋友和爸爸媽媽聽。
2、美術活動:印章畫《落葉》。
幼兒園語言教案《會響的小路》 篇5
設計思路:隨著天氣的變冷,關于水果和秋天的主題活動也在順利的開展中推進。最近,樹上的樹葉紛紛掉落了下來,孩子們快樂的拾撿著樹葉;模仿著樹葉的舞動;暢想著樹葉飄落、飛舞的模樣……忽然“咔喳”一聲,將寶寶的腳步留在了枯葉上,一腳、兩腳、三腳,隨著“咔喳”聲不斷,寶寶笑的更歡了。追隨孩子們的興趣,預設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散文,學說散文中的象聲詞。
2、大膽想象并嘗試表達小動物和風兒經過小路時的情景。
活動準備:ppt、樹葉鋪成的小路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出示ppt:看看圖片中有什么?
小結:這是一條樹葉鋪成的小路。我們教室里也有一條樹葉小路,一起去走走吧!
2、帶幼兒來到用樹葉鋪成的小路上,幼兒一邊踩樹葉,一邊聆聽樹葉發(fā)出的聲音。
3、剛剛你們走在那條小路上聽到什么聲音?
小結:我們寶寶踩在了樹葉小路上會發(fā)出莎莎莎莎、卡擦卡擦……的聲音。
二、理解散文
1、師:看看這條小路上還會有誰走過?(結合ppt,分段欣賞故事)
師:有誰來了?
小刺猬走過小路,發(fā)出了什么聲音?(窸窣、窸窣)
小白兔走過小路,發(fā)出了什么聲音?(踢踏、踢踏)
小蚱蜢走過小路,發(fā)出了什么聲音?(吱嘎、吱嘎)
2、學學說說小動物走過小路時的聲音。
小結:小刺猬走過小路,窸窣窸窣。小白兔走進小路,踢踏踢踏。小蚱蜢也跳進小路,吱嘎吱嘎。
3、最后,小刺猬對風兒說了什么?然后風兒怎么做了呢?
小結:"你別刮走路上的樹葉,樹葉的聲音多好聽呀!"風兒踮起腳尖走了。
4、學學風兒的動作。
三、創(chuàng)編故事
你們覺得還會有誰來到了這條小路上來呢?他們會發(fā)出什么聲音?
幼兒園語言教案《會響的小路》 篇6
活動目標:
、崩斫夤适聝热,學說象聲詞。
⒉享受聆聽樹葉發(fā)出聲音的樂趣,萌發(fā)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庇^察過落葉的顏色,踩過落葉。
、补适麓艓。
⒊小動物立體形象
活動過程:
一、走一走會響的小路
這里有一條小路,我們一起去走一走吧,(帶領幼兒走一走會響的小路)
師:剛才我們走在這條小路上發(fā)出了什么聲音?原來這是一條會響的小路
二、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師:剛才我們走在小路上,發(fā)出了各種好聽的聲音,小動物們聽到了也想來走走這條會響的小路,有誰會來呢?我們來聽。
、眱A聽故事開始……“像在玩耍”
、补适吕镉姓l來走了會響的小路?
、吃俅涡蕾p前半段,學說樹葉發(fā)出的聲音
小動物們走的時候,和我們一樣也發(fā)出了好聽的聲音,發(fā)出的是什么聲音呢?我們再來聽一遍
⒊小花貓是怎么來到小路上的?它走在小路上發(fā)出了什么樣的聲音?、像在干什么?
、葱“淄檬窃趺磥淼叫÷飞系?發(fā)出了什么聲音呢?像在干什么?
、嫡l發(fā)出了蟋嗦蟋嗦的聲音?它是怎么走的?小刺猬蟋嗦蟋嗦在小路上干什么?
、缎游镌跁懙男÷飞仙⒉、跳舞、玩耍,你們喜歡會響的小路嗎?
⒎聽,誰來了?風來了,樹葉會怎么樣?沒有了樹葉,小路還會響嗎?我們要和風兒怎么說?快告訴風兒不要刮走樹葉。(一起學說:風兒,請你不要刮走樹葉,樹葉的聲音多好聽啊。┪覀兟犅犘〈题趺凑f?
、嘎犚娏诵∨笥押托〈题脑,風兒刮走樹葉了嗎?
三、表演,鞏固學說
你愿意和小動物一起走會響的小路嗎?要和它們發(fā)出一樣的聲音哦!
幼兒園語言教案《會響的小路》 篇7
活動目標:
1、大膽想象并嘗試表達小動物和風兒經過會響的小路的情景。
2、享受聆聽樹葉發(fā)出的聲音的樂趣,萌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初步欣賞散文,感受散文的美感。
活動準備:樹林背景圖,小刺猬、小兔和小蚱蜢圖片各一,背景音樂,裝飾實景樹葉的小路
活動過程:
一、導入走樹葉鋪成的小路,感受樹葉發(fā)出的聲音
師:小朋友,你們有沒有見過會響的小路?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去走會響的小路。
師:這就是一條會響的小路,路上鋪滿了金黃色的樹葉,我們到金黃色的樹葉上走一走,看看會發(fā)生什么事?
師:踩著樹葉有趣嗎?(教師邀請一個小朋友到路上踩踩,并讓他說說為什么有趣?)
師:踩樹葉,樹葉會發(fā)出聲音嗎?師:樹葉發(fā)出了好聽的聲音,你們喜歡這條會響的小路嗎?
二、情景感知理解散文意境,體驗小路聲音的樂趣
師:森林里也有一條小路,這條小路也會發(fā)出聲音,到底是什么好聽的聲音?讓我們來聽一聽散文《會響的小路》
1、欣賞前半段第一遍朗誦:
(1)散文的名字叫什么?
(2)誰走進了小路?(出示動物圖片)
師:小動物走在路上,小路發(fā)出了什么好聽的聲音?讓我們再來聽一聽!
第二遍朗誦:
(1)小刺猬走過小路,小路發(fā)出了什么聲音?像在干什么?
(2)小白兔走進小路,小路發(fā)出了什么聲音?像在干什么?
。3)小蚱蜢跳進小路,小路發(fā)出了什么聲音?第三遍朗誦:小蚱蜢在小路上干什么事呢?我們再來聽聽看!
師:小蚱蜢在干什么呢?我們來學一學小蚱蜢做的事情!
師:真是一條神奇的小路,我們也來學一學小動物走一走會響的小路!
。ㄅ錁防收b并加上動作)
2、欣賞后半段師:小動物們可喜歡走這條會響的小路,要是風兒吹來了,小路會怎樣呢?我們接著往下聽!
師:風兒來了,小刺猬做了什么事?
師:風兒有沒有把路上的樹葉吹走?
師:小刺猬對風兒說了什么話?我們來學一學小刺猬對風兒說的話。
師:最后風兒是怎樣走過小路的呢?
三、完整欣賞散文體現的情感,表演來加深理解內容
師:小朋友都知道了會響的小路,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會響的小路》,這是一篇很優(yōu)美的散文!
師:這篇散文《會響的小路》好聽嗎?我們一起來表演《會響的小路》!
師:我們也像風兒一樣踮著腳尖輕輕的走出教室,好嗎?
幼兒園語言教案《會響的小路》 篇8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詩人和創(chuàng)作的背景;能夠流利的朗讀和背誦詩歌;
2、能力目標:理解詩所蘊含的人生哲理;理解象征和比喻的區(qū)別。
3、情感目標:學習詩人對待生活的積極態(tài)度,感受積極、樂觀、向上的人生觀。
二、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全詩;理解詩中的哲理;為什么詩人重點寫那一條未選擇的路。
三、教學難點:
學習詩人對待生活的積極態(tài)度,感受積極、樂觀、向上的人生觀。
四、課時安排:1課時
一、導入新課
以回顧寫“路”的句子或文導入
了解作者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屈原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志向;李白有“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的感慨;辛棄疾有“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感嘆;魯迅也有“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想法。這樣看來人們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條路,把人生的選擇比作對路的選擇。美國詩人弗羅斯特的這首《未選擇的路》也有著特別的意蘊。那么,他要告訴我們的是什么呢?
二、指導學生朗讀詩歌,整體感知。
1、播放課文的錄音,讓學生標出朗讀的停頓,然后讓學生自由讀。
2、生朗讀詩文,查找生字詞。注意字形弗涉足佇立萋萋幽寂延綿
3、思考:四節(jié)詩各表達了什么意思?
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未選擇的路》每一小節(jié)的意思。
、賮辛ⅲㄋ妓鳎
、跊Q定(選擇)
、圻x擇后的惆悵
、芏嗄旰蟮幕仡,嘆息
4、討論:怎樣理解詩歌中所說的“路”?這是一種怎樣的表現手法?
明確:詩的表面是寫自然界的道路,實則借寫自然界的路來表達詩人對人生之路的思考。這里其實運用的是文學藝術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所謂象征,就是在文學作品中,明寫甲事物,借寫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為一種表現手段,一種具體形象,也要求給予充分注意。比喻,用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擬想要說的事物,以便表達得更加生動鮮明。象征是一種謀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則是一種修辭手法。象征一般要統(tǒng)攝全篇,而比喻只在個別語句、語段中起作用。紅色象征喜慶、烏鴉象征厄運、鴿子象征和平
三、合作探究,交流領悟。
1、詩人為何選擇了一條"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人跡更少的一條""道路"?
"這條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顯得"更誘人,更美麗";也因為"人跡更少",需要人們去開拓,從而拓展成為一條大道;正因如此,這條道路更具有魅力,可見作者開拓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
2、詩人雖然寫了自己所選擇的路,但重點都放在未選擇的路上。詩題也表明了這一點。既然是選擇,為什么重點又寫未選擇呢?
明確:其實未選擇也就是選擇。選擇的路一步步變?yōu)楝F實,而生活中許多人往往對現實不滿,總覺得還有其它的可能,才更加產生了對未選擇的懷戀,悔意由此而生,憂郁因此而起。這正是人之常情,正是人生的真實寫照。
3、詩人為何把詩題取名為“未選擇的路”?
這首詩寫人生道路的選擇,全詩共有4節(jié),第一節(jié)寫兩條路,第二節(jié)寫選擇的路,第三、四節(jié)寫未選擇的路。由此可見,詩人寫作的重點是未選擇的路,這從詩題中也體現了出來,這主要是為了深化主題。詩人感嘆人生有許多道路可供選擇,但一個人往往只能走一條路,而還有其他許多條路,因為人生短暫而只能放棄。人生道路的選擇帶有偶然性、隨意性,詩人不寫已選擇的道路,而重在對未選擇的道路發(fā)出感嘆,更能撥動讀者的心弦,讓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選擇問題。
4、這首詩蘊涵了怎樣的人生哲理?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選擇,在人生的岔路口,你做出什么選擇將決定你的一生如何度過。人只能選擇一種人生道路,所以要慎重。但也要有魄力,勇于創(chuàng)新和進取。
四、總結反思,拓展延伸。
1、請同學們仔細的想一想,我們應怎樣選好我們的人生道路。試列舉你曾作出的一次選擇。
2、讀了這兩首詩后,請回答,你最喜歡那一首詩,并簡述你的理由。
3、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請根據你的積累,另寫出兩條關于“路”的名言警句。
五、教師小結
同學們,學了這兩首詩,我們或許對于人生會有更多的思考。怎樣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如何面對人生的艱難困苦,的確是個決定命運的重大問題。俗話說“一失足成千古恨”、“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我們只有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yǎng)堅定活潑的性格,進而正確的選擇和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路。愿大家都能努力學習,健康成長!
六、布置作業(yè)完成課后練習
板書設計
未選擇的路
弗羅斯特
佇立—決定—悵惘—回顧、嘆息(思索) (選擇)(選擇之后)(多年后)
幼兒園語言教案《會響的小路》 篇9
教學要點:
作者介紹詩歌理解象征手法的運用
一,導入新課
1,、導入語
同學們,你們在預習的時候有沒有去找一些關于路的句子呢?你們所知道的有哪些呢?(學生自由發(fā)言),很多的詩人作家都對“路”有過精彩的描寫,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就寫過“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有我們常說的“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還有南宋詩人陸游的《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唐代詩人岑參的“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李白《行路難》中的“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還有魯迅的那句“.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人們常常把人的一生比做一條路,把人生的選擇比做對路的選擇。美國詩人弗羅斯特的這首詩《未選擇的路》有著特別的意蘊,它正是借寫自然界的道路來表達對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2、作者介紹
現在我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這位作者,弗羅斯特,美國詩人,生于加利福尼亞州。他徒步漫游過許多地方,被認為是“新英格蘭的農民詩人”。他處在傳統(tǒng)詩歌和現代派詩歌交替的一個時期,因此被稱為“交替性的詩人”,與艾略特同為美國現代詩歌的兩大中心。其代表作有詩集《少年的意志》《白樺樹》《山間》《波士頓以北》等。
二、朗讀詩歌,整體感知
1、在昨天我就把這首詩中的生字詞給大家說過了,現在請同學們聽我給大家朗讀一下,你們在聽的時候要注意節(jié)奏,字音等等。
2、現在請同學們自由的朗讀一下這首詩,感受一下。
3、現在又哪位同學愿意給大家朗讀一下這首詩?抽同學朗讀,點評。
4、現在請同學們多讀幾遍這首詩思考一下詩中的“路”有什么含義?(抽同學回答歸納總結:詩的表面是寫自然界的道路,實則借寫自然界的路來表達詩人對人生之路的思考。這里其實運用的是文學藝術上常用的象征手法。在后邊總結寫作特點的時候再給大家講關于象征的有關知識。)
三、具體分析
1、請同學們六七度以下這首詩的第一小節(jié),思考這一小節(jié)主要寫了什么?(讓同學們思考,詩歌一開始就告訴了我們有幾條路?對,兩條。那作者在面對這兩條路的時候是什么樣的心情呢?“可惜”一次就說明了作者不能同時去涉足時的遺憾,她長時間的站在路口,你們覺得作者站在路口在想什么?作者呢就在想我到底該走哪一條呢,很猶豫,他的猶豫也告訴我們在選擇人生道路是一定要慎重。這一小節(jié)就主要寫到了詩人在認真思考人生之路,所以很猶豫。)
2、猶豫著的詩人到底選擇的哪一條路呢?請同學們齊讀第二小節(jié)。(詩人選擇的路是怎樣的?抽同學回答總結:雜亂的荒草長得很茂盛,十分的清幽寂靜,人跡罕至,但是也顯得很誘人很美麗。這一小節(jié)就寫到了詩人選擇了一條幽寂、誘人的路。
3、詩人在選擇了一條路之后又是什么樣的感受呢?(請同學們討論,在歸納總結:詩人選擇了其中一條路,也就意味著選擇放棄了另一條路,他心想留下一條路等改日再去涉足,但是他又知道自己選擇的是一條延綿不盡的路,“恐怕”一詞也表達出了作者的惆悵心情。這一小節(jié)也就寫到了人生之路不能回返,告訴我們一旦選擇就要堅持不懈的走下去。)
4、最后一小節(jié)有些了什么?(請同學思考,總結:是不是寫到了多年后的回顧嘆息呢?詩人遙想將來對往事的回顧:在一個小樹林中,選擇了其中一條路,從此決定了自己一生的路。這里,詩人并沒有沿著第三節(jié)的詩意寫下去,沒有告訴讀者他選擇的那條路結果怎樣,而是寫未選擇的路,留下想像的空間,讓讀者自己去體會。是的,人生的道路,結果誰料得到呢?詩人帶著一絲惆悵。但這樣寫似乎更接近生活本真狀態(tài),更能打動讀者的心。)
5、詩人為何把詩題取為“未選擇的路”?
通過最后兩句詩我們就可以知道這首詩實際是寫人生道路。詩人寫作的重點不是那條已經選擇的路,而是那條未選擇的路。從題目我們就可以看出來,詩共四節(jié),第一節(jié)寫兩條路,第二節(jié)寫選擇的路,第三、四節(jié)寫未選擇的路。詩人為什么要這么寫呢?這主要是為了深化主題。詩人感嘆人生有許多道路可供選擇,但一個人往往只能走一條路,而還有其他許多條路,因為人生短暫而只能放棄。人生道路的選擇帶有偶然性、隨意性。那些未走的路,才更讓人想念,更讓人留戀。詩人不寫已選擇的道路,而重在對未選擇的道路發(fā)出感嘆,更能打動讀者的心靈,讓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選擇問題。
6象征與比喻
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是“象征”?象征:借用某種具體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達真摯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這種以物征事的藝術表現手法叫象征。象征的表現效果是:寓意深刻,能豐富人們的聯想,耐人尋味,使人獲得意境無窮的感覺;能給人以簡練、形象的實感,能表達真摯的感情。如紅色象征喜慶、烏鴉象征厄運、鴿子象征和平,象征謀篇立意的手法,一般統(tǒng)攝全篇。
同學們有時候可能會把象征和比喻區(qū)分不開,比喻是用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擬想要說的事物,以便表達得更加生動鮮明。和象征相比比喻只是在個別語句中起作用。例如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寫到“葉子(本體)出水很高,像(喻詞)亭亭舞女的裙(喻體)。
四、總結拓展
《未選擇的路》是一首哲理抒情詩,它表面平易,實則蘊含著身隧的哲理,看似傾訴個人經歷,實則表達人們的共同感受。
幼兒園語言教案《會響的小路》 篇10
教材分析: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青島的道路也在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寬闊的柏油馬路、神奇的海底隧道以及跨海大橋、木棧道等,不同的道路在人們生活中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為人們的出行帶來便利。幼兒外出游玩會經過這些道路,卻不會留意這些道路的.外形特征,更不會主動去了解它們的用途。本次活動旨在引導幼兒觀察、交流不同道路的特征,鼓勵幼兒聯系生活說出道路的功能;顒又欣靡曨l創(chuàng)設踏尋青島不同道路的場景,通過情景游戲的方式,引導幼兒感受不同的道路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
活動目標:
1、認識家鄉(xiāng)多種多樣的路,了解不同道路的基本結構和功能。
2、感知道路的豐富性、美觀性,積極與同伴交流對海底隧道、跨海大橋、木木棧道等不同道路的認識和發(fā)現。
3、對“路”感興趣,體驗各種道路給人們出行帶來的便利,萌發(fā)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活動準備:
青島跨海大橋、海底隧道、海濱木棧道、地鐵、嶗山觀光小路、東西快速路、柏油馬路的圖片,《幼兒素質發(fā)展課程·多媒體教學資源包》課件20,“幼兒學習材料”——《我愛家鄉(xiāng)》。
活動建議:
1、組織“路的回想”談話活動,引導幼兒回憶之前走過的路,交流相關經驗。
提問:出去玩會走很多路,你還記得走過的路是什么樣子嗎?除了柏油馬路你在生活中還見過、走過什么路?它是什么樣子的?建造在什么地方?你覺得這些路有什么作用?
小結:城市里有很多道路,這些道路讓人們出行非常方便。
2、引導幼兒欣賞各種道路的圖片,了解道路的主要功能,感知道路的多樣性。
。1)出示跨海大橋、海底隧道的圖片,引導幼兒了解其特點和功能。
提問:這兩條是什么路?它們與普通道路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特殊的功能?
小結:這是兩條特殊的道路,一條在海底,一條橫跨在大海上。有了這兩條道路,我們到對岸游覽、上班,非常方便。
(2)出示柏油馬路、東西快速路、地鐵等的圖片。提問:這些是什么路?這些道路有什么特點?
小結:城市里有寬闊的柏油馬路、立交橋、地下鐵路,這些道路為人們出行提供了方便,減少了道路擁堵。
。3)出示海濱木道、嶗山觀光小路等的圖片,引導幼兒交流、討論其用途。提問:這些是什么路?它們有什么特點?走在這些路上你有什么感覺?
小結:這些道路是體閑、游玩的時候走的,走在這些路上可以欣賞美麗的風光。
3、組織幼兒玩游戲“走在青島的路上”,鞏固對不同道路的認識。
播放各種道路的視頻,教師扮司機,幼兒扮乘客,“開車”在青島的各種道路上跑一跑。鼓勵幼兒說說對青島道路的認識。
4、請幼兒閱讀(我愛家鄉(xiāng))第6頁,與同伴交流自己喜歡的路。
小結:各種各樣的道路為人們的出行及交通運輸提供了便利,讓人們的生活更加便捷,讓城市更加美麗。
幼兒園語言教案《會響的小路》 篇11
【游戲目標】
1、學會運用圍合、交錯、連接、搭高的技能搭建古田路上的天橋、車輛和交通設施。
2.會遷移建構"大馬路"的經驗,和同伴分工合作,共同搭建古田路。
3、能有序地收拾建構材料,大膽介紹自己的建構作品,體驗自主游戲的快樂。
4、能積極參加游戲活動,并學會自我保護。
5、讓幼兒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表現自己。
【游戲準備】
●經驗準備:已經建構過"大馬路"、熟悉馬路上的道路設施,了解古田路上龍華天橋的外形特點。
●材料準備:"古田路"圖片(照片、布局圖);小天使膠粒、寶石花膠粒;輔助材料有分道箭號、幼兒在美工區(qū)用紙卷筒和通心板制作的分道欄桿材料、紅綠燈、斑馬線等。
【游戲過程】
一、出示"古田路"照片,師幼談話,
教師引導:"在五一廣場的前面有一條道路,很多孩子在上學放學時都有經過,你知道這條道路的名字嗎?古田路上都有些什么呢?"(教師結合照片與幼兒一起回憶:龍華天橋、分道欄桿、紅綠燈、車輛等)對了,古田路的各部分很像我們以前搭建的什么?(幼兒曾經搭的"大馬路")路上有建筑(龍華天橋)、有交通設施(分道欄桿、紅綠燈)、還有朝不同方向開的車輛。
二、教師介紹材料,引發(fā)幼兒小組合作建構的興趣,并提出搭建要求。
1、教師引導幼兒遷移以前搭建"大馬路"的經驗,分組搭建古田路。
(建議可以這樣說:如果請你們搭建古田路你們打算怎么分工?小朋友都說搭古田路很像我們以前搭過的"大馬路",我們可以分成天橋組、交通設施組和車輛組;但是,要想讓它更像古田路,我們還需要在古田路兩邊搭出哪些建筑群呢?)
2、提出本次搭建要求。
(教師引導:今天小朋友就可以選擇小天使膠粒、寶石花膠粒和紙卷筒、通心板這些輔助材料來建構"古田路"的各個部分。大,考吧.幼,師,網搭天橋的時候要注意要把膠粒插牢,還要看清分道標志的方向,按方向擺汽車。)
3、幼兒分組合作建構,教師觀察指導。
(教師重點觀察幼兒尋找合作伙伴,共同建構"天橋"的情況;指導幼兒運用搭高、交錯、連接的技能來分小組建構"龍華天橋"、"道路設施"、"車輛"的情況;提醒幼兒要把膠粒插牢,保證樓房的穩(wěn)定性。)
三、師幼共同欣賞建構的作品,互動評價
教師圍繞"你建構了什么?和誰合作?""你在路旁增加了什么建筑物,讓它更像古田路?"""下次我們還可以增加哪些建筑,讓別人也能一眼就看出來是古田路呢?"等進行互動評價。
【觀察與推進】
有了先前建構"馬路"的經驗,幼兒能比較順利地搭建出古田路上的龍華天橋、交通設施以及各種車輛。幼兒間的分工、合作情況較好,會懂得先商量再動手建構。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能嘗試搭出古田路兩邊的建筑:升旗臺、八閩兒女噴水池、科技館、福建大劇院、香格里拉酒店。為了支持幼兒繼續(xù)建構的興趣,我們將活動推向"五一廣場"的第二階段組合。
第二階段:
【游戲目標】
1、能遷移已有經驗,選擇合適的建構材料,運用交錯、圍合、延長、疊高等技能搭建五一廣場內外的主體建筑,組合成五一廣場。
2、學會看布局圖,按照方位合理擺放各搭建好的建筑物。
3、體驗和同伴合作,共同完成主題建構的成就感。
【游戲準備】
●經驗準備:第一階段已經積累了建構五一廣場主體建筑物的經驗。
●材料準備:大、小寶石花膠粒、炮彈膠粒、火箭膠粒、小天使建構材料、花形建構材料等;由白色藥瓶、紙卷筒等輔助材料做成的欄桿、雕塑等半成品。簡易的《五一廣場布局圖》。
活動反思:
幼兒能較全面的說出所要建構的內容,在活動開始時,大多數幼兒能自告奮勇地領取材料,去完成任務,并且去找自己的伙伴,如王柳陽、許林等幼兒,“我們一起玩吧!薄拔襾韼椭!币呀浻辛溯^強的協作能力。在插花小組中,孩子遇到了困難,無法把花站起來,當孩子想得到老師幫助時,老師并沒有馬上告之方法,而讓他們自己想辦法,經過一番努力,孩子們終于想出了解決辦法,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
幼兒園語言教案《會響的小路》 篇1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近大遠小,近高遠低,近寬遠窄的透視現象,并能運用所學透視現象繪畫或拼貼一幅有路的風景畫。
過程與方法:通過欣賞,觀察繪畫作品和自然界的景物,發(fā)現近大遠小,近高遠低和近寬遠窄的視覺現象,培養(yǎng)學生學會觀察,學會發(fā)現問題的能力;通過站在不同位置觀察同一條路,發(fā)現會產生不同的視覺現象。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感受風景畫的美,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觀察大自然的習慣。
教學重點:
通過觀察了解生活中近大遠小的透視現象。學會運用繪畫或拼貼的方法創(chuàng)作一幅有路的風景畫。
教學難點:
通過觀察道路的變化,由此及彼,能從不同的視角觀察自然中其他物體的透視變化。
教學策略:
《遠去的路》是人教版小學美術六年級上冊第三課的教學內容。本課內容旨在讓學生通過觀察生活中的道路由近及遠的變化,進一步鞏固和學習透視知識。通過道路的變化引導學生認識透視現象非常淺顯和便捷,利于學生的觀察和理解,由此及彼,道路兩旁的路燈,樹木,建筑物也都可以成為學生觀察的內容,由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是本課設計的思路。透視現象從三年級就開始讓學生漸進的理解,因為有了足夠的認知經驗,到六年級,學生已經非常輕松的能說出生活中的很多透視現象,但是要引導學生將透視表現在自己的作品中,并能夠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和構思,還需要教師多引導。
本課所涉及的是典型的美術基礎知識——焦點透視中的近大遠小變化。但是通篇課本都沒有直接提到“焦點透視”,因為在第三學段對類似需要邏輯推理的美術知識主要是感受和體驗。所以,課本的開始以兩幅美術作品和一幅攝影作品作為欣賞和提示,讓同學們在欣賞過程中回憶生活中的感受,在對近大遠小的道路變化有準確認知的同時,欣賞藝術作品中是如何利用近大遠小的變化表現出空間感的。本課知識點就是了解近大遠小,近高遠低,近寬遠窄的空間關系,并運用視覺現象繪畫或拼貼一幅有路的風景畫。
教學過程:
一、了解規(guī)律,欣賞名畫
展示一幅具有明顯遠近效果的馬路照片。
我們經常走在馬路上,看到的情景是否和這張圖片相同?你看到了什么現象?近處馬路到了遠處有沒有變化?馬路兩旁的樹木有沒有變化?路上的行人遠近有何變化?
學生回答。一學生到屏幕前指出看到的現象。
教師總結:近寬遠窄,近高遠低,總的來說就是近大遠小。
看畫家如何畫遠近關系。
欣賞法國畫家西斯萊《塞夫勒道路》、霍貝瑪《米德哈尼斯的林蔭道》,結合名畫欣賞,說說畫家表現了生活中的哪些現象?
欣賞課本P7最上方四幅馬路效果圖,看看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眼前的公路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學生觀察,小組討論,回答。教師總結。
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導入新課。了解點與美術的關系。
總結近寬遠窄,近高遠低,近大遠小。
二、欣賞提升,講述發(fā)展階段
1.透視的發(fā)展史
課件欣賞喬托的作品《逃亡埃及》,并出示古埃及的畫面,通過比較,引導學生學習喬托在畫面中通過明暗等繪畫手段表現了人物及景物的透視感,是透視學的奠基人。欣賞達芬奇的名作《最后的晚餐》,加深對作品中透視現象的認識。
2.自然中的透視
以一幅有明顯透視效果的道路為例,引導學生討論并回答畫面中都有哪些透視現象,教師總結并板書:近寬遠窄、近高遠矮、近大遠小,結合課件講解物體的透視感,并滲透視平線和視點的概念。對照圖片,認識從不同的角度往遠處看,畫面中的透視也有相應的變化。
3.欣賞作品中的透視
欣賞《吶喊》等系列繪畫作品中的透視,引導學生觀察透視在畫面中的作用,并同時引導學生欣賞畫面的構思和表現,為學生的創(chuàng)作打下基礎。
課件對比作品賞析,如果畫面中沒有透視會給人什么感覺?加深學生對透視的重要性的認識。顏色、大小、疏密等各種變化,認識到只要在相對空間中較小都可以看成點。
欣賞圖片、總結透視的發(fā)展階段、特點與規(guī)律。
開闊學生視野,在學習活動中,這一環(huán)節(jié)是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刻的了解生活中的透視。
三、探究形成、發(fā)現方法
1.欣賞書本上的透視圖片
(1)小組討論找出圖片中的心點、消失線和視平線
(2)教師解釋這些名詞的定義:
如:想象在大海上向遠處看天和水之間產生一條長長的水平線這就是視平線 還比如:當兩邊的樹木向遠處延伸時就慢慢地消失在視平線上的一點這點就是心點而這兩條線就是消失線
(3) 學生練習一個透視圖
2.教師展示一幅剪貼的透視關系的風景畫
(1)學生小組討論 這幅風景畫是如何制作的?
(2)教師小結:A.作視平線和消失線 B.定山腳線和遠山C.貼正視的房子
D按照近大遠小近寬遠高近高遠底的方法貼出樹和欄桿。
注意:遠的地方學生選擇彩紙的時候因應該選擇色彩模糊點的近的地方要鮮艷。貼的時候先貼遠的最后貼近的。
四、學生操作:
作業(yè)內容:利用繪畫或者拼貼的方法表現一幅有路的風景畫。
要求:在畫面中要表現出道路的透視感。
可以根據想象添加合適的環(huán)境。
五、展示與評價階段
師生共同總結今天學到的透視現象,從我們的生活中不斷去探索,發(fā)現更有意思的問題和現象。
引導學生圍繞作品是否具有視覺現象的特點和畫面內容是否豐富來評價。找出優(yōu)點,指出不足,指出改進辦法。教師評價。
六、課后拓展:
學生視野,希望學生今后在作品中學會運用透視知識。在運用時關注:能否理解并運用近大遠小,近高遠低,近寬遠窄的視覺現象,融入到繪畫作品、攝影、拍攝等當中去。
【幼兒園語言教案《會響的小路》】相關文章:
幼兒園語言教案《會響的小路》06-25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會響的小路04-26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會響的小路》03-03
會響的小路幼兒園教案08-19
幼兒園語言教案《會響的小路》7篇06-25
《會響的小路》幼兒園小班教案03-11
幼兒園小班《會響小路》說課稿03-28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冬天的小路》08-30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冬天的小路》教案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