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九篇
作為一名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計設意圖:
在主題活動《彎彎繞繞》開展以后,孩子們了解在現(xiàn)實生活中,絕大多數(shù)物體都以一定的形態(tài)呈現(xiàn)在人們的面前,同時,他們也發(fā)現(xiàn)了彎繞既是許多物體的自然形態(tài),又有人們的刻意創(chuàng)造,這種富有變化的形態(tài),使幼兒產(chǎn)生了極大的興趣,他們都急切的想表現(xiàn)出來,怎樣來滿足他們的創(chuàng)作欲望呢?
在《自由自在的電線》活動中,小朋友玩得意猶未盡,我發(fā)現(xiàn),電線既有一定的剛性又柔軟易曲折,是彎折造型的好材料。由于我班是園內的美術科研班,因此,在這一個生成活動中,我結合電線本身的特點,以造型畫的形式,幫助、支持幼兒自由、充分地表達內心圖景,進一步深化這一主題活動的主旨。
家長工作:
1、與孩子一起尋找生活中有彎曲特點的物體。
2、填寫尋找彎彎、曲曲的調查表。
活動目標:
1、彎折電線,大膽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造型。
2、把創(chuàng)作的電線造型固定在紙上或墻壁上,在進行適當?shù)奶懋嫛?/p>
活動準備:
1、顏色、粗細、長短不同的電線若干。
2、透明膠帶、橡皮泥、水彩筆或油畫棒,紙或空白墻壁一面。
活動過程:
1、討論:你見過那些彎彎曲曲的東西?邊講邊用手勢表現(xiàn)出來。
2、出示一根廢舊電線。
師:在前一節(jié)課中小朋友們用電線制作了很多的造型,而都沒有保存下來,電線寶寶告訴我,它想請中二班的小朋友運用你們的繪畫本領為它來做一幅畫,讓更多的人來欣賞它,你們愿意幫助它嗎?老師在這里可要提醒小朋友,不能去彎折家中電器上的電線,要注意安全。
3、講解制作電線造型畫的方法。
。1)構思繪畫內容
。2)選擇要用的電線進行創(chuàng)作。
。3)把電線造型用膠帶固定在紙上。
(4)適當?shù)倪M行添畫以豐富畫面的內容。
4、幼兒自由結伴講述自己的作品。
活動反思:
在幼兒饒有興趣的造型活動中,我發(fā)現(xiàn)在活動過程中不僅可以提高他們探索事物的興趣,嘗試觀察事物的方法,更可以引發(fā)他們去想象和創(chuàng)造。姜偉程小朋友平時畫畫總是模仿別人或老師的作品,從不創(chuàng)新,而在今天的活動中,他根據(jù)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家里有一輛出租車),及對汽車的觀察,而創(chuàng)作的轎車就非常的栩栩如生,細部特征就把握得非常好,出乎了我的意料之外。
在這個活動中,讓我深深體會到,教師要在幼兒的學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他們的興趣點,對于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就能激發(fā)他們的求異思維,求異思維無疑和創(chuàng)造能力相輔相承,有了求異的思維,創(chuàng)造就隨之而產(chǎn)生了?梢娗螽愃季S對一個人來說是相當重要的,有了它,你就不會一味的模仿別人成為別人思維結果的附屬品。因此,要培養(yǎng)幼兒勇于創(chuàng)新、開拓,敢于標新立異,探索不同的答案,從而促進幼兒思維的靈活性、擴大幼兒思維的廣度和寬度,以適應現(xiàn)代人才的需要。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教案目標:
1、觀察、感知蠶豆花的外形特征,知道蠶豆花的種子和果實是蠶豆。
2、喜歡蠶豆花,懂得要關心、愛護它。
3、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4、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教案準備:
日常散步時觀察過蠶豆花;自然角內增添蠶豆種子。
教案過程:
1、尋找蠶豆花,引發(fā)幼兒觀察興趣。帶領幼兒到幼兒園內尋找像眼睛一樣的花,知道這種花的名稱。
2、觀察蠶豆花,會用語言相互交流。提問:蠶豆花是什么樣子的?什么顏色的?它像什么?(鼓勵幼兒大膽地表書自己的見解)蠶豆花的葉子是什么顏色的、什么形狀的?是怎么長的?蠶豆花開在什么地方?是怎么開的?教師和幼兒一起小結:蠶豆花好像一只只小蝴蝶,也像人的一只只小眼睛,他是一叢叢開放的,它的葉子的綠綠的,呈橢圓形,一根枝上長著許多片葉子。
3、幼兒自由地欣賞、觀察蠶豆花。幼兒結伴觀察、欣賞蠶豆花,大膽、自由地講述自己的見解。
4、提出疑問,引發(fā)幼兒繼續(xù)探究。你們知道蠶豆花凋謝之后會是什么嗎?它的種子是什么呀?
活動延伸:
在自然角內尋找蠶豆花的種子和果實,和幼兒一起做蠶豆發(fā)芽的實驗。
反思:
我們幼兒園是一所農村幼兒園具有較強的農村特色。春天的幼兒園里,麥苗兒綠綠的,油菜花一片金黃,最吸引幼兒的是像一只只小眼睛一樣的蠶豆花。本活動并在“《春天》里的春天”中應運而生了。在活動中,幼兒如小鳥一樣快樂,他們置身與美麗的大自然之中,充分享受著春天的氣息。在找尋蠶豆花、觀察蠶豆花的過程中,了解了觀察的方法,提高了觀察的能力,同時,對春天的認識又有一個新的提高,激發(fā)了幼兒關注自然、探索自然的欲望。
小百科:蠶豆花越年或一年生草本,高30—180cm。莖直立,不分枝,無毛。偶數(shù)羽狀復葉;托葉大,半箭頭狀,邊緣白色膜質,具疏鋸齒,無毛,葉軸頂端具退化卷須;小葉2—6枚,葉片橢圓形或廣橢圓形至長形,長4—8cm,寬2.5—4cm,先端圓形或鈍,具細尖,基部楔形,全緣。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養(yǎng)成每天喝奶的習慣。
2、區(qū)分純牛奶和牛奶飲品,了解它們的差異。
3、認識常見的奶制品:純牛奶、酸牛奶、果奶等。
4、大膽說出自己的理解。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jīng)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課件、圖片。
【活動過程】
1、說說自己喜歡喝的牛奶,分別統(tǒng)計喜歡喝純牛奶和牛奶飲品的人數(shù),并說說喜歡的理由。
2、引導幼兒將牛奶按純牛奶和牛奶飲品兩大類分類擺放。
3、觀看課件,了解它們的差別。
師小結:多喝牛奶,少喝飲品。
4、討論喝牛奶對我們身體有什么好處呢?
5、理解喝奶好處多,喝了奶后變得怎么樣?
6、教育幼兒選擇有營養(yǎng)的牛奶,掌握科學喝奶的方法,天天喝,搭配喝,保質期內喝。
7、友情提醒,天天喝奶,主動關心身邊的人。
8、做個小小宣傳員,宣傳健康喝奶的知識。
【活動結束】
繼續(xù)豐富對奶制品的認識。
小百科:牛奶是最古老的天然飲料之一,被譽為“白色血液”,對人體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牛奶顧名思義是從雌性奶牛身上所擠出來的。在不同國家,牛奶也分有不同的等級。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用泥條彎曲連接制作蝴蝶,表現(xiàn)蝴蝶的不同動態(tài)。
2、鞏固連接的技能。
3、能大膽創(chuàng)作,進一步提高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1.故事《三只蝴蝶》。
2.陶泥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故事導入,引起幼兒的興趣。
。1)教師講故事,揭示活動內容。
●故事的導入能從一開始就吸引住幼兒的注意力,為接下來的制作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
(2)教師:蝴蝶長什么樣子? (幼兒討論)
。3)教師小結:蝴蝶翅膀兩邊的圖案和花紋是一模一樣的,這叫對稱。
2、學習蝴蝶的制作方法。
(1)集體討論蝴蝶的制作方法。
教師:你準備怎樣制作蝴蝶?
。2)教師小結:先搓一段粗一點的泥條做蝴蝶的身體,然后搓兩根細一點的泥條盤成蝴蝶的翅膀,再用兩根細小的泥條做成蝴蝶的觸角。
●在這里,教師采用了邊示范邊講解的教學方法,讓幼兒對蝴蝶的制作方法一目了然。
3、幼兒制作,教師指導。
要點提示:
1)將蝴蝶的身體、翅膀、觸角組合在一起時要注意連接牢固。
2)啟發(fā)幼兒想象出蝴蝶飛舞的各種姿態(tài),注意各部分連接的不同位置,制作出各種動態(tài)的蝴蝶。
4、展示作品,幼兒互評,教師進行點評。
活動建議:略
活動延伸 :
結合故事開展“三只蝴蝶”的制作活動,學習用不同顏色的顏料對蝴蝶進行涂色,而后表演該故事。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復習3個物體按大小排序,并能按物體的大小進行分類。
2、體會和媽媽一起過生日的溫馨。
3、能與同伴合作,并嘗試記錄結果。
4、讓幼兒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禮物、氣球、糖果、彩泥蛋糕(大、中、。繌堊雷幼蠖速N有小愛心標志(排序起始標志)大、中、小的分類盒
活動過程:
1、媽媽的生日。
創(chuàng)設情景,請一名教師扮演媽媽:"今天是我的生日,我要去買好東西給孩子們吃!"(媽媽退場)
教師:"原來今天是媽媽的生日,在媽媽回來之前,我們好好準備一下,給媽媽開一個生日慶祝會。"
2、準備禮物。
。1)擺禮物(幼兒每人一份大、中、小禮物)。
教師:"每個人都有禮物送給媽媽,請把禮物從小到大排列整齊,要從愛心標志這里開始排。"
。2)教師觀察幼兒擺放,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從大到小的特征(從愛心標志開始,最大的禮物排在前面,后面一個禮物稍小一點,最小的禮物排在最后)。
(3)分糖果(幼兒每人一份大、中、小糖果)。
教師:"生日慶祝會還要發(fā)糖,請你把糖果從小到大排整齊好嗎?"
。4)教師觀察指導。
(5)分蛋糕(幼兒每人一份大、中、小蛋糕)
教師:"把生日蛋糕擺整齊好嗎?"
請幼兒按從小到大、從大到小的順序排,排好后說出自己是怎樣排的。
。6)插蠟燭。
教師:"把蠟燭插在蛋糕上吧。"
3、送禮物。
準備大、中、小三個大小不同的箱子,請幼兒將送給媽媽的禮物大的送到大箱子里、中的放在中箱子里、小的放在小箱子里。
4、慶祝生日。
扮媽媽的教師:"我回來啦!呀,寶寶們?yōu)槲覝蕚淞四敲炊喽Y物,我好高興呀!"媽媽為每個孩子分糖果,一邊分一邊點,同時唱數(shù)。
5、大家一起唱《祝你生日快樂》。
備注:此教材選自《甘肅省幼兒園快樂與發(fā)展課程》教師用書p125頁。
教學反思:
我意識到本次活動有不足之處。在整個活動中,一個環(huán)節(jié)接著一個環(huán)節(jié)過渡時,都是由老師提出問題,沒能體現(xiàn)幼兒的主動性,在語言組織中,不夠精煉。這是以后教學需要改進的地方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理解并初步學習朗誦兒歌,學習根據(jù)圖片的順序,記憶并表演兒歌。
2、嘗試擺放小圖片,學習按原有兒歌的節(jié)奏仿編兒歌。
3、樂意參與詩歌表演活動。
【活動準備】
1、觀察幼兒是否自己走著上幼兒園。
2、操作圖片:小燕兒、小兔兒、小狗兒、小魚兒。
3、小燕兒、小兔兒、小狗兒、小魚兒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幼兒觀察圖片,根據(jù)圖片上的順序學說:“你看小燕兒能飛,小兔兒能跳,小狗兒能跑,小魚兒能游……”
教師(出示圖片):圖片上有什么?他們是這么走路的?運用指圖、做模仿動作等暗示,幫助幼兒學說“你看(指圖)小燕兒(指圖)能飛(做模仿動作);小兔兒(指圖)能跳(模仿動作);小狗兒(指圖)能跑(模仿動作);小魚兒能游……”
二、幼兒完整欣賞詩歌,并學習朗誦詩歌。
師:小動物都能自己飛,自己跳,自己跑,小朋友,你能自己走嗎?
教師表演詩歌,中間部分遷移前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經(jīng)驗。
引導幼兒借助教師的語言、動作、圖片的幫助朗誦詩歌。在朗誦過程中,教師注意逐步退出。
三、幼兒進一步理解并表演詩歌。
師:你為什么要自己走?現(xiàn)在,我就是你們的媽媽。如果你想象小動物那樣自己走,你們怎么說呢?
——教師鼓勵幼兒有表情地用詩歌語言表達。
四、引導幼兒嘗試按原結構更換歌詞,進行仿編。
師:燕子能飛,還有誰能飛?小兔能跳,還有誰能跳?小狗能跑,還有誰能跑?小魚能游,還有誰能游?
引導幼兒講述動物名稱,教師用簡筆畫的形式畫出動物,鼓勵幼兒進行兒歌仿編活動,教師可以先讓幼兒與同伴交流,再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看圖念兒歌,教師對幼兒的表現(xiàn)給予充分的肯定。
五、鼓勵幼兒扮角色表演兒歌,可請幾位小朋友扮動物和寶寶表演兒歌。
附《我要自己走》
媽媽,媽媽,你快撒手,
我要自己走
你看小鳥自己飛,
小兔自己跳,
小狗自己跑,
小魚自己游,
我為什么不能自己走,
媽媽,媽媽,你快撒手。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散文的主要內容, 感受散文的節(jié)奏和韻律。
2、初步學習朗誦散文,學說重疊詞:烏黑烏黑、金燦燦、雪白雪白。
3、欣賞散文,體驗散文中母雞對小雞的喜愛,感受媽媽對孩子的愛。
4、能分析散文,培養(yǎng)想象力。
5、培養(yǎng)幼兒大膽發(fā)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 教學課件PPT、視頻
2、 雞媽媽和小雞的頭飾。雞媽媽的翅膀
活動重難點:
了解散文的主要內容。
學說重疊詞“烏黑烏黑、金燦燦、雪白雪白”。
活動過程:
一、 出示圖片(請幼兒欣賞圖片)
1、 提問:圖片中有誰?(雞媽媽、小雞)
2、 引導幼兒觀察小雞的顏色。
二、 欣賞課件,初步理解散文內容。
1、 教師有感情的朗誦散文,幫助幼兒了解詩歌內容。
2、 提問:雞媽媽的翅膀是什么樣的?翅膀下藏的小花花是什么?
3、 提問:小黑花是怎樣的?小黃雞和小白雞呢?
三、 幼兒跟著教師有感情的朗誦散文。
四、 情感體驗,表演散文。
1、 提問:雞媽媽為什么要翅膀下藏著許多小花花?媽媽是怎樣保護你們的?
2、 請個別幼兒帶頭飾:小黑雞,小黃雞,小白雞。學說重疊詞:烏黑烏黑、金燦燦、雪白雪白。
3、 教師扮演雞媽媽,邊跟隨老師朗誦散文,邊自由做動作表演。
活動反思:
本節(jié)課我運了PPT讓幼兒能理解散文的內容,并出示了字寶寶讓幼兒學習重疊詞:烏黑烏黑,金燦金燦,雪白雪白。活動中還采用了游戲的形式,進一步鞏固理解散文的內容。游戲活動中,幼兒表現(xiàn)得積極有趣,能跟著老師念散文,并能大膽地舉手回答問題,大膽地參與到游戲中。不足的是:教師的引導語還有待加強。如:通過語言讓幼兒更能理解重疊詞:烏黑烏黑,金燦金燦,雪白雪白?梢酝ㄟ^參照物讓幼兒理解。
本次活動我把握好活動的重難點,通過多媒體圖片和結合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初步讓幼兒了解散文內容,并學習重疊詞烏黑烏黑,金燦金燦,雪白雪白。通過師幼互動問答,幼兒對顏色和形容詞了解比較好。最后環(huán)節(jié),采用了游戲的形式,進行了分組及集體教學,進一步鞏固理解散文的內容。游戲活動中幼兒表現(xiàn)積極。可以改善的是:教具方面:雞媽媽的翅膀可以做大一點,讓幼兒感覺真的像藏在媽媽的翅膀下面。
小百科:雞是一種家禽,家雞源出于野生的原雞,其馴化歷史至少約4000年,但直到1800年前后雞肉和雞蛋才成為大量生產(chǎn)的商品。雞的種類有火雞、烏雞、野雞等。而且雞也是12生肖中的一屬。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蔬菜,感受蔬菜的長短、大小、粗細等形狀特征,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排序。
2、學會關愛他人,樂意和別人分享快樂。
3、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新鮮蔬菜若干:各種蘿卜5只,長短不一的黃瓜4根,大小不一的番茄3只,粗細長短不一的茄子2根,青椒1只,蔬菜分別放在小布袋里;相應的蔬菜圖片,數(shù)字卡片:1-5。
2、用硬紙做一個青菜老人。
活動過程:
一、青菜奶奶的客人。
。、青菜奶奶要過生日。
。1)出示紙制青菜。
(2)師:這是什么?(青菜)這是青菜奶奶還是青菜寶寶?(青菜奶奶)你從哪里看出來的?(戴著老花眼鏡、有皺紋)(3)小結:是啊。青菜奶奶今天要過生日了。她要請客,客人在小布袋里,你摸摸,聞聞,猜猜青菜奶奶請了哪些客人?
(4)引導幼兒聞一聞、摸一摸、猜一猜。
(5)師:請你把布袋里的小客人請出來,看看它是什么樣子的?
(6)小結:今天,青菜奶奶請的客人有蘿卜寶寶、番茄寶寶、黃瓜寶寶、茄子寶寶。(邊說邊出示相對應的蔬菜圖片)這些寶寶有的是長長的,有的是圓圓的,有的是紅的,有的是綠的,有的是紫的,還有的是白白的,有的摸上去很光滑,有的有點粗糙。這些寶寶和青菜奶奶合在一起,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蔬菜,蔬菜的營養(yǎng)可多啦。
2、"小客人"來排隊。
。1)師:現(xiàn)在請這些小客人來排好隊,整整齊齊的到青菜奶奶家去好嗎?你覺得該誰排在第一個呢?為什么?
。2)師:我們來數(shù)數(shù),有幾只番茄寶寶?這里有一些數(shù)字卡片,它們都是誰?誰會把它們送給蔬菜寶寶?
(3)引導幼兒用不同的方法排隊。
師:現(xiàn)在誰來動一動腦筋,把這些寶寶從最少的開始排隊,誰應該排在第一位?如果最多的排在第一位該怎么排呢?誰來試一試?
二、去青菜奶奶家
1、師:小客人排好隊真神氣!我們一起去青菜奶奶家,可是門關著,青菜奶奶的眼睛不好,她看不清你是誰,怎么辦?青菜奶奶的耳朵也不好,聽不清,怎么辦?
2、師:好,我們去青菜奶奶家了。
3、師:青菜奶奶家到了,誰先去敲敲門?
(教師扮青菜奶奶:誰呀?你是什么樣的黃瓜寶寶?好,請進請進。)
三、和青菜奶奶過生日
1、為青菜奶奶唱生日歌。
師:青菜奶奶請我們吃蛋糕啦,我們?yōu)榍嗖四棠坛崭。(在青菜奶奶家坐下,孩子唱《生日歌》?/p>
2、分生日蛋糕。
師:青菜奶奶的蛋糕誰想吃?一個蛋糕給誰吃?老師來分蛋糕,我們這里有15個寶寶,加上老師和青菜奶奶一共是17個人,那我們應該把蛋糕分成幾塊?(17塊)
3、吃蛋糕。
。1)師:第一塊蛋糕給誰吃?
。2)提醒幼兒關注他人:看看你的朋友有蛋糕了嗎?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以青菜奶奶過生日為主要情節(jié),引出整個活動。一開始是請出青菜奶奶的客人,通過摸一摸、聞一聞、猜一猜,認識幾種常見蔬菜,接下來是是排隊,引導幼兒學會按照數(shù)量的多少排序,最后是通過為青菜奶奶過生日、唱生日快樂歌、分吃生日蛋糕,讓孩子學會關愛他人,樂意和別人分享快樂。
活動的難度是感受蔬菜的形狀、顏色等特征并按數(shù)量的多少排序;顒拥谝画h(huán)節(jié),讓幼兒通過猜一猜的方式請出青菜奶奶的客人,由于要把所有的蔬菜(20多個)都摸出來,所以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時間沒有掌握好,用時太多;第二環(huán)節(jié)是小客人排隊去青菜奶奶家,主要是讓幼兒根據(jù)各種蔬菜的多少來排序,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上課時幼兒的'表現(xiàn),發(fā)現(xiàn)對于小班的幼兒來說難度有點高;下面一環(huán)節(jié)是通過敲門到青菜奶奶請你進去,只要是讓幼兒說出各種蔬菜的特征,這一環(huán)節(jié)幼兒表現(xiàn)的都不錯,都能說出蔬菜的一些主要特征;最后一環(huán)節(jié)唱生日歌、分蛋糕和吃蛋糕,在這里我稍稍做了改動,問幼兒生日時除了唱生日歌以外,還要做什么,幼兒回答吃蛋糕,因為沒有蛋糕,所以讓幼兒吃蛋糕要怎么分時,幼兒的回答是各抒己見,但是沒有幼兒能回答出要每人一份,這里對幼兒來說難度也很大;總之,整個活動下來,覺得自己準備的很不充分。由于要上的是科學課,很多老教師聽下來覺得很亂,不像科學課,所以給我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于是我對這一節(jié)課進行了修改。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蔬菜,感受蔬菜的長短、大小、粗細等形狀特征,并能根據(jù)蔬菜的特征進行分類。
2、學會關愛他人,樂意和別人分享快樂。
活動準備:
。薄⑿迈r蔬菜若干:各種蘿卜5只,長短不一的黃瓜5根,大小不一的番茄5只,粗細長短不一的茄子5根,青椒5個;各種蔬菜一樣放在小布袋里;幼兒人手一個蔬菜;相應的蔬菜圖片。
。、用硬紙做一個青菜奶奶。
3、用蔬菜做的食品。
活動過程:
一、青菜奶奶的客人。
。薄⑶嗖四棠桃^生日。
。1)(出示紙制青菜)師問:這是誰?(青菜)
。2)師:對,她是青菜奶奶。青菜奶奶今天要過生日了,她要請客,客人在小布袋里,你摸摸,聞聞,猜猜青菜奶奶請了哪些客人?
(3)師:請你把小布袋里的小客人請出來,看看它是誰?(蘿卜、黃瓜、番茄、茄子、青椒)
二、介紹青菜奶奶的客人
。1)師:這些小客人呢,老師們都不熟悉,想請小朋友來給我介紹一下?(后面的桌子上也有青菜奶奶請的小客人,等會兒請小朋友自己挑選一個,仔細的看看、摸摸、聞聞,看看它是什么樣子的,然后給我們大家介紹一下)
。2)幼兒人手一份蔬菜,通過看看、摸摸、聞聞,探索蔬菜的一些特征。
。3)幼兒講述各種蔬菜的特征。(我的茄子寶寶是紫色的,摸上去滑滑的;我的黃瓜寶寶是綠色的,長長的,毛毛的;我的番茄寶寶是紅紅的,圓圓的,滑滑的;我的蘿卜寶寶是白色的;我的蘿卜寶寶是橘色的;我的青椒寶寶是綠色的等等)
。4)小結:今天,青菜奶奶請的客人有蘿卜寶寶、番茄寶寶、黃瓜寶寶、茄子寶寶。(邊說邊出示相對應的蔬菜圖片)這些寶寶有的是長長的,有的是圓圓的,有的是紅的,有的是綠的,有的是紫的,還有的是白白的,有的摸上去很光滑,有的有點粗糙。這些寶寶和青菜奶奶合在一起,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蔬菜,蔬菜的營養(yǎng)可多啦。
三、送"小客人"回家。
。1)師:蔬菜寶寶出來很久了,要回家了。小朋友,你們愿意送它們回家嗎?
(2)送蔬菜寶寶回家:小朋友有自己的家,蔬菜寶寶也有自己的家,根據(jù)老師描述的特征,幼兒對各種蔬菜進行分類。
四、拓展師:除了這些蔬菜寶寶,你還知道其它的蔬菜寶寶嗎?它們是什么樣子的?
五、蔬菜品嘗會
。1)師:小朋友喜歡吃蔬菜嗎?(蔬菜里的營養(yǎng)可多啦)
。2)師:蔬菜奶奶過生日,她把這些蔬菜做成了一道道美味可口的菜,想請小朋友來品嘗一下。
。3)師:你吃的是什么呀?是什么味道的?
(4)師:我們把剩下的讓班里其他的小朋友去品嘗一下,好嗎?(幼兒排好隊伍回教室)
活動反思:
活動一開始,出示青菜奶奶圖片,通過猜一猜的方式引出各種蔬菜,有了第一課時的經(jīng)驗,這里沒有把所有的蔬菜放在大布袋里,每種蔬菜只選了一樣,所以這里節(jié)省了不少時間,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讓孩子認識各種蔬菜,并能說出它們的名字,這些常見的蔬菜幼兒都認識,都能說出名字;第二環(huán)節(jié)介紹小客人,是讓幼兒通過看看、摸摸、聞聞等方式,讓孩子通過各種感官感知認識各種蔬菜,感受蔬菜的長短、大小、粗細等形狀特征,并能說出蔬菜的這些特征,對于蔬菜的顏色特征,幼兒都能說出來,長長的、粗粗的、細細的、滑滑的幼兒也都會形容,粗糙的,幼兒只會用毛毛的來形容;第三環(huán)節(jié)送小客人回家,主要是鞏固幼兒對蔬菜特征的認識,這一環(huán)出現(xiàn)的問題是,幼兒不知道胡蘿卜和白蘿卜是不是"住在一起"的,于是我跟他們說,雖然它們顏色不一樣,但是它們都是蘿卜;下面是拓展環(huán)節(jié),拓展幼兒對其它一些蔬菜的認識;最后一環(huán)節(jié)是蔬菜品嘗會,我特意把黃瓜、蘿卜、番茄做成了酸的、咸的和甜的,通過品嘗,讓幼兒說說自己吃的是什么,是什么味道的,還有就是通過品嘗,讓幼兒學會關愛他人,樂意和別人分享快樂。
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的形狀,顏色,觸感,學習將物體按某一特征來進行排列。
2.學習按物點數(shù),知道茄子西紅柿黃瓜蘿卜等是屬于蔬菜。
3.體驗活動的快樂,懂得與同伴分享。
活動準備:
1.新鮮蔬菜若干:各種蘿卜6只,長短不一的黃瓜5根,大小不一的番茄4只,粗細長短不一的茄子3根,青菜1棵,蔬菜分別放在小布袋里;相應的蔬菜圖片。
。玻糜布堊鲆粋青菜老人。
。常粋生日蛋糕。
活動過程:
一、引題:出示青菜奶奶的圖片,引起幼兒的興趣提出活動要求:桌上呀有個小布袋,等會請你挑個位置坐下來,坐下來以后先不能動小布袋,耳朵聽到了嗎?小朋友的耳朵真靈,耳朵一靈寶寶就聰明了。
1.現(xiàn)在,張老師給你們看看,這是什么?
2.你們看這是青菜奶奶還是青菜寶寶?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額頭)都有皺紋,所以你認為是青菜奶奶。
3.還有從哪里看出來?(眼鏡)
二、摸一摸今天青菜奶奶要過生日了,她請了許多小客人。小客人就在小布袋,我們摸一摸,聞一聞,猜一猜青菜奶奶請了哪些小客人。
1.先摸一摸,聞一聞,猜一猜是什么?
2.我們打開來看看到底是什么小客人?
3.摸上去有什么感覺?還有摸上去什么感覺?
三、排排隊這些小客人呀,我們都要帶到青菜奶奶家去。他們去的時候讓他們排排隊好嗎?這樣顯得更有禮貌對吧。
1.西紅柿先來排排隊。你們想怎么排?從大到小或從小到大排?
2.黃瓜來排,你想怎么排?
四、點點數(shù)原來青菜奶奶想請西紅柿寶寶,茄子寶寶參加她的生日。
1.我們一起數(shù)數(shù)西紅柿寶寶有幾個?(6個)我們用數(shù)字把它記錄下來。
2.我們再一起數(shù)數(shù)黃瓜有幾根?(5根)我們用數(shù)字把它記錄下來,故意寫錯5,是不是這樣寫的呀?
3.蘿卜有幾個呀,一起數(shù)一數(shù)(4個)我們用數(shù)字把它記錄下來。
4.茄子有幾個,一起數(shù)一數(shù)(3個)我們用數(shù)字把它記錄下來。
5.青菜有幾棵呀?(1棵)1你們會些嗎?我們一起寫一寫(徒手)教師小結:青菜,西紅柿……把他們合起來(用勾線比圈起來),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蔬菜"(出示字卡)一起讀讀。
五、敲敲門青菜奶奶呀,年紀大了,她的眼睛看不清,耳朵也不太好了。所以你跑到青菜奶奶家門口,一定要先敲敲門,然后響亮的告訴她你是誰,否則她不開門的。
1.現(xiàn)在帶上你的蔬菜寶寶準備去青菜奶奶家過生日。
2.誰先想去?好你先來,敲敲門,老師把青菜奶奶遮住自己的臉,你是什么蔬菜寶寶呀?你是什么形狀的呀?哦,請進請進。
3.還有誰也要去的?敲敲門,你是什么蔬菜寶寶呀?你是什么形狀的呀?哦,請進請進4.還有誰想來呀?敲敲門,請蔬菜寶寶一起來吧。你們是誰呀?我是XXX,xxx寶寶……請進請進。
六、過生日青菜奶奶要過生日啦,過生日要吃什么的?(教師去蛋糕)時真的還是假的呀,請幼兒猜測一下。
1.吃蛋糕之前要唱什么的《生日歌》那我們一起唱吧:祝你生日快樂……
2.張老師唱的歌和你們不一樣,我是特意唱給蔬菜奶奶聽的,聽聽哪里不一樣?
3.吃蛋糕了,這一個蛋糕誰想吃?(我)一個蛋糕給你吃了,他們都沒得吃,怎么辦?(切)一切變成幾塊了(2塊)給誰吃?(給我)給你給你,我們都沒得吃了,怎么辦(再切)一切變幾塊了(4塊)還是不夠吃,怎么辦?
教師小結:
對,繼續(xù)切,切到每個小朋友都有的吃才行,對不對?好的東西要大家分享。我們還是回教室切吧,讓教室里的小朋友也來分享我們的快樂。
活動延伸:
蛋糕分享。
教學反思:
這個活動以青菜奶奶過生日為主要情節(jié),引出整個活動。一開始是請出青菜奶奶的客人,通過摸一摸、聞一聞、猜一猜,認識幾種常見蔬菜,接下來是是排隊,引導幼兒學會按照數(shù)量的多少排序,最后是通過為青菜奶奶過生日、唱生日快樂歌、分吃生日蛋糕,讓孩子學會關愛他人,樂意和別人分享快樂。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9
設計思路
“三只熊搬新家”的素材來自小班《學習活動》主題“三只熊的家”——用各種材料或玩具給大中小三只熊搭建一個家。該內容涉及兩個學習重點:其一,關于大小、數(shù)量以及簡單關系的知識與經(jīng)驗:其二,關于合理利用材料、玩具進行構造與搭建。我在分析教材的基礎上,把這兩個學習重點進行了整合,以實現(xiàn)教材賦予的要求。
分析本班幼兒的已有經(jīng)驗,在上學期的主題課程教學實施后,幼兒開始對各類學習活動產(chǎn)生好奇心和探索興趣。在數(shù)學學習方面,他們已經(jīng)初步學會對5以內的實物進行手口一致地點數(shù)、說總數(shù),會區(qū)別、比較簡單的數(shù)量關系,以及能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等圖形,會簡單拼搭。為此,本活動旨在讓小班幼兒綜合運用數(shù)學知識,在游戲情境中自主發(fā)現(xiàn)和主動探索,建構屬于他們最近發(fā)展區(qū)的新經(jīng)驗。
活動中,我盡量讓幼兒學會自己探究其中的奧秘,嘗試自主建構。通過比較法、操作法,在感知物體數(shù)量、大小、形狀以及與三只熊的關系中積累經(jīng)驗。在“三只熊的家”主題背景下,通過游戲,讓幼兒感受、體驗數(shù)學的有用和有趣,激發(fā)幼兒對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努力體現(xiàn)《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關于幼兒數(shù)學教育的價值追求。再次,活動中通過與同伴一起搭建,讓幼兒感受與他人共同游戲、共同學習的快樂。
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的大小與三只熊的關系,建構初步的數(shù)概念。
2.體驗與同伴共同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會用長方形和正方形組合搭建,幼兒已經(jīng)會用樂高積木搭建床、桌子等。
2.物質準備:3個柵欄上分別貼有大、中、小三只熊,12個塑封氣球(上面印有桌子、床),6個大籮筐(3個分別裝有桌面和“腳”、3個分別裝有若干塑料方塊),桌子和床的樣式(PPT)。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今天我?guī)銈兊絼游锛胰ネ婧脝?
1.這是誰的家(三只熊的新家)?
(1)哪個是熊爸爸?為什么?
(2)哪個是熊寶寶?為什么?
(3)熊媽媽比誰高?比誰矮?這句話有點長,誰會說(熊媽媽比熊寶寶高,比熊爸爸矮)?
2.三只熊搬進了新家,可是房間里沒有桌子、沒有床,什么家具都沒有。今天我們就來為三只熊做桌子和床,好嗎?我們要做幾張桌子呢(3張)?幾張床呀(3張)?
二、共同搭建
1.分組:每只熊只需要4個小朋友幫忙,請你們把話聽完整后再去做準備。
(1)愿意為熊爸爸做事的小朋友,請把你的小椅子放在紅火車上;
(2)愿意為熊媽媽做事的小朋友,請把你的小椅子放在藍火車上;
(3)愿意為熊寶寶做事的小朋友,請把你的小椅子放在黃火車上。
2.出示樣例:
(1)三只熊喜歡什么樣子的桌子呢?
(2)PPT出示桌子:這張桌子有幾條腿(4條腿的方桌子)?
(3)PPT出示床:三只熊喜歡什么樣的床呢(有一個靠背和一個床板的)?
3.分工:你想為三只熊做桌子還是床呢?
(1)熊爸爸、熊媽媽、熊寶寶那里有漂亮的氣球,你可以去挑1個你最喜歡的氣球,氣球上面會告訴你,你是做桌子還是做床。
(2)每個小朋友去拿1個氣球,拿好后請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4.按氣球上的提示兩人一組搭建桌子或床:
(1)氣球上顯示做桌子的小朋友請舉手?(熊爸爸2個……)
(2)氣球上顯示做床的小朋友請舉手? (熊爸爸2個……熊媽媽2個……)
(3)三只熊要求兩個小朋友為一組,一起搭一樣東西,你們能兩個人一起搭1張桌子,兩個人一起搭1張床嗎?
(4)幼兒按氣球上的要求兩個人合作制作,并暫時將氣球放在椅子下面。
三、動手操作
1.搭建桌子
(1)教師明確搭建要求:
A.搭桌子的材料在這里(靠窗)。
B.請將桌子搭在藍點點的地方(提示搭建的位置)。
C.建構前思考:仔細看一看熊爸爸喜歡幾號籮筐里的材料?熊媽媽、熊寶寶喜歡幾號籮筐里的材料(提示:要求幼兒目測)?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關鍵提問:
A.熊爸爸喜歡幾號籮筐里的材料?為什么?
B.你們選擇的籮筐對嗎?是不是分別適合三只熊的?是它們都喜歡的嗎?
C.哪張桌子最高?哪張桌子最矮?熊媽媽的桌子應該是什么樣的呢?
(3)小結:熊爸爸長得大,它用的桌子要又高又大,大桌子就要用大的材料;熊寶寶個子小,所以可以用小桌子。這樣搭出來的桌子才是適合三只熊的,是它們喜歡的。
2.搭建床
(1)教師明確搭建要求:
A.搭床的材料在這里(靠墻)。
B.請將床搭在黃點點的地方(提示搭建的位置)。
C.建構前思考:仔細看一看應該選擇哪一個籮筐里的材料?搭床的時候數(shù)一數(shù)一共用了幾塊積木(提示:可以先觀察圖片)?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關鍵提問:
A.三只床一樣大嗎?
B.搭熊爸爸的床用了幾塊積木?(5塊)
C.搭熊媽媽、熊寶寶的床用了幾塊積木呢?
D.都用了5塊積木,為什么搭出來的床會大小不同呢?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幼兒探索與發(fā)現(xiàn):
幼兒可能回答:搭熊爸爸的床,用的都是長方形積木,所以床就大。搭熊媽媽和熊寶寶的床有長方形、有正方形。搭熊媽媽的床長方形用的多。搭熊寶寶的床正方形用的多……
搭熊寶寶的床
(4)小結:原來,搭三只熊的床分別都用了5塊積木,因為選擇的積木形狀、大小不一樣,所以搭出來的床大小也會不一樣。
3.結束語:三只熊的新家有了桌子可以吃飯,有了床可以睡覺,真是太高興了!它們要感謝你們,下次再請你們來幫忙。
【實用的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九篇】相關文章:
實用的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集合八篇03-27
實用的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匯編四篇03-27
實用的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模板五篇03-26
實用的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模板九篇03-30
【實用】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集合九篇04-03
【實用】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模板集合9篇03-28
【實用】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模板合集7篇03-27
【實用】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模板合集5篇03-27
【實用】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模板匯編7篇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