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音樂優(yōu)秀教案《小猴和小熊》含反思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中班音樂優(yōu)秀教案《小猴和小熊》含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目標:
1、初步培養(yǎng)幼兒聆聽的習慣,感受小猴和熊不同形態(tài)的音樂,引導創(chuàng)扁各種猴的動作,表現其音樂形式。
2、激發(fā)幼兒喜歡小猴的情感及做音樂游戲的興趣。
3、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4、培養(yǎng)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教學過程:
一、幼兒聽音樂,開火車來到"森林"。
問:我們來到了哪里?
森林里有什么呀?
幼兒自由想象,教師根據回答,在圖中放上各種動物等。
用游戲"開火車"的形式自然導入,在游戲情景之中,用森林背景圖和啟發(fā)式提問,激發(fā)幼兒的興趣,讓幼兒發(fā)揮想象,為下一個環(huán)節(jié)作鋪墊。
二、初步感受小猴和熊的音樂。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段好聽的音樂,想聽嗎?我們來聽吧。ㄍ暾蕾p音樂一遍)
問:你聽了音樂,有什么感受?
2、小猴和熊也來了,聽聽看,哪是小猴,哪是熊。(完整欣賞一遍)
(1)欣賞小猴的音樂,創(chuàng)編小猴的動作。
A、我們來聽這段音樂是誰來了。(幼兒欣賞辨別)
B、小猴是什么樣的?
C、我們跟著音樂來做做吧!幼兒跟著音樂做小猴的動作。
D、小猴還可以怎么樣?讓幼兒創(chuàng)編各種不同的小猴的動作。
E、跟音樂學小猴。
(2)欣賞理解熊的音樂。
A、聽聽這段音樂是誰來了?
B、熊的.音樂聽上去怎么樣?(幼兒自由想象)
C、熊遇到小猴會怎么樣?(幼兒自由述說)
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比較注重孩子的相互學習,比如說,在創(chuàng)編小猴子的動作時,我不是讓幼兒跟著老師轉,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變"我來教,你來學"為"你有什么新的動作,我們來學",教師及時退位,達到了教與學的共同目的。這樣,不僅讓孩子有一種成就感,還能鼓勵其他孩子去創(chuàng)新。
三、師生合作游戲。
1、出示頭飾,激發(fā)幼兒玩游戲的熱情。
2、交代游戲要求:
老師扮做熊,小朋友扮做小猴,小猴可以按自己喜歡的小猴動作參加游戲。
3、游戲。
4、簡短小結,請一幼兒扮做熊再次游戲。
這一環(huán)節(jié)可以使孩子參與的積極性增高,每個孩子都能在活動中體驗音樂帶給他們的快樂,尤其是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打熊,這使整個活動推向了一個高潮。
活動反思:
根據新《綱要》中藝術指導的內容與要求: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想象……分享他們創(chuàng)造的快樂。我將本次活動設計成幼兒感興趣的游戲性活動形式,讓孩子初步感受音樂旋律所表現的不同情緒。創(chuàng)編動作表現小猴機靈可愛的樣子。
本次活動我能采用逐層深入的方法,讓幼兒邊玩邊學,在玩中感受音樂,在感受音樂的同時玩游戲,減輕了幼兒枯燥學習的負擔,使得學習在游戲中自然進行,更顯趣味性。在活動中我比較注重孩子的相互學習,比如說,在創(chuàng)編小猴子的動作時,我不是讓幼兒跟著老師轉,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變“我來教,你來學”為“你有什么新的動作,我們來學”,教師及時退位,達到了教與學的共同目的。這樣,不僅讓孩子有一種成就感,還能鼓勵其他孩子去創(chuàng)新。這次的活動很適合我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因此在玩游戲時孩子參與的積極性特別高,每個孩子都能在活動中體驗音樂帶給他們的快樂,尤其是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打熊,這使整個活動推向了一個高潮。這次活動的教學目標都能達到。
本次的活動雖說比較成功,但仍有一些不足之處,如:音樂課件播放時有些問題;沒有照顧到全體幼兒,對有些幼兒關注的還不夠;對孩子引導性的語言還不夠;教育機智還有所欠缺。
【幼兒園中班音樂優(yōu)秀教案《小猴和小熊》含反思】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動物猜謎歌》含反思04-08
幼兒園中班語言活動《小皮球》教案及反思03-09
幼兒園大班音樂說課稿喜洋洋含反思09-26
小兔和小猴童話故事01-10
幼兒園大班語言說課稿《小蠟筆》含反思09-26
幼兒園中班蜜蜂做工音樂教案03-04
幼兒園中班我是中班小朋友音樂教案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