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妇张开腿让黑人通爽,吃瓜黑料,欧美激情内射喷水高潮,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成人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幼兒園大班教案

時間:2021-06-27 11:27:31 幼兒園教案 我要投稿

【實用】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7篇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實用】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7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喜歡玩報紙,積極探索報紙的不同玩法。

  2、能想辦法把報紙變成紙球,并探索出固定紙球的方法。

  3、體驗探索成功的快樂。

  4、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fā)現的結果。

  5、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活動準備:

  幼兒準備:

  使幼兒具有一定的玩紙的經驗。

  教具準備:

  報紙、小簍子、彩色毛線、彩色橡皮筋、包裝袋、透明膠布、雙面膠、固體膠、乒乓球拍、羽毛球拍、足球門、小籃球架、剪刀、小背簍。

  活動過程:

  1、自由玩報紙,積極探索報紙的不同玩法。

  教師引導:

  老師今天帶來了很多報紙,我們要和報紙一塊兒做游戲。請你們每人拿一張報紙玩一玩,看看可以怎么玩,比一比誰玩報紙的方法多。

  幼兒自由玩報紙。(折疊、拋、投擲、跨跳、頂在頭上玩等)教師與幼兒共同交流報紙的玩法。(幼兒把報紙放在地上,找張椅子坐下來)

  2、探索報紙變紙球的方法。

  教師引導:

  剛才我們用報紙玩了很多游戲,有的把報紙折成小動物玩,有的把報紙向上拋著玩,你們想不想把報紙變成球來玩呢?用什么辦法能把報紙變成球呢?想變成什么樣的球?(能提供足夠的報紙,接著,出示羽毛球拍、乒乓球拍、足球門、小籃球架)我們帶著自己的球來玩一玩吧。

  幼兒自由玩。教師巡回指導。

  3、探索固定紙球的方法。

  教師引導:

  玩了這么長時間,看看你的紙球有什么變化。

  幼兒:散了,不圓了。

  教師:玩了一會兒,紙球就有點散了,沒有原來那樣圓了,那怎樣才能讓你的紙球變得緊緊的、圓圓的,更好玩呢?我們用什么來固定紙球呢?(教師出示材料)我們來試一試誰固定得又快又好。

  幼兒探索固定紙球的方法。

  4、師幼共同游戲:投籃。

  教師引導:

  剛才小朋友投籃的那個架子是不動的,很容易投,F在,我來當籃球架(老師把小背簍放胸前),在前面跑,看看誰有本領把球投進我這個小背簍中來,好嗎?

  活動反思:

 。ㄒ唬┏缟泻喖s幼兒園科學活動的簡約化,是指對科學活動中的情境創(chuàng)設、資源選擇、活動組織、結構安排、媒體使用等各教學要素的精確把握和有效利用,使教學活動變得更為簡潔、清晰、流暢、凝練、深刻。簡化后的幼兒園科學活動,意味著幼兒有足夠的時間探究操作,有足夠的空間展現自我;教師有足夠的機會促進生成,有足夠的時間研究幼兒。

  1、材料簡單實用。

  本活動提供給幼兒的操作材料是幼兒生活中最為常見的報紙,幼兒在折、團、固定紙球等活動中,建構了關于報紙的相關經驗,體驗到了探索、發(fā)現、獲得成功的喜悅情感。因此,科學探究應從幼兒身邊的事物開始,引導他們關注周圍生活和常見的事物,發(fā)現其中的趣味和奧妙,這有利于保持幼兒的好奇心,激發(fā)他們的探究熱情,使他們從小就善于觀察和發(fā)現。

  2、過程簡潔明了。

  課堂是幼兒學習、思考的場所,不是表現教師才藝的場所。教學的過程設計要簡單有效。簡單的設計可以給幼兒留下更多的學習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去發(fā)現和建構出新知。環(huán)節(jié)的預設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和簡。本活動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簡單而清晰:自由玩報紙,探索報紙的不同玩法→探索報紙變紙球的方法→探索固定紙球的不同方法。這三個環(huán)節(jié)看似簡單,卻是我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征、知識水平并對教材的重、難、疑點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擬定的一個大致框架。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為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顒拥哪康氖桥囵B(yǎng)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chuàng)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創(chuàng)造美好事物的愿望及熱愛生活的情感。

  2、欣賞多種多樣的藝術作品,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3、幼兒能用自己的方式大膽表現和創(chuàng)造,體驗與同伴合作交流的樂趣。

  4、培養(yǎng)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5、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后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yǎng)成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1、課件-宇宙太空圖片、各種奇特造型的建筑物圖片。

  2、黑色水彩筆若干。

  3、襯布一塊。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課題

  欣賞課件,引導幼兒觀察太空美景。

  二、欣賞建筑物

  欣賞現實中各種各樣的建筑物,進一步啟迪幼兒思維。

  三、引導幼兒理解并構建各種趣味房子的特征。

  教師:看完這么多奇特的房子,小朋友有什么奇思妙想呢?

  (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四、設計美麗的太空房子。

  1、小朋友是不是很想自己來當小小設計師呢?那就讓我們開始吧!

  2、啟發(fā)幼兒展開想象,大膽創(chuàng)作,并對房子進行線描裝飾。

  3、教師與幼兒一同做畫。

  五、欣賞評價作品。

  1、教師展示自己的作品,表達作品內容。

  2、欣賞幼兒作品,請幼兒介紹自己的設計和想法。

  3、教師對幼兒的表現給予表揚和鼓勵,培養(yǎng)幼兒的自信心。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學念兒歌,了解各季節(jié)常開的花。

  經歷兒歌的學習,能說出自己喜歡的花的基本特征,并對花進行描述。

  引起對植物開花的現象的興趣。

  能分析兒歌,培養(yǎng)想象力。

  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能說出自己喜歡的花的基本特征,并對花進行描述

  難點:學念兒歌,了解各季節(jié)常開的花。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活動材料

  教學過程

  1、師幼問好,做律動《我心愛的小馬車》

  1分鐘

  小朋友好

  老師好

  激發(fā)興趣

  2、談話導入

  1分鐘

  小朋友,你在家里都看過哪些漂亮的花?它們是什么樣子的?

  你最喜歡什么花?為什么?

  幼兒1、月季花

  幼兒2、荷花

  幼兒3、君子蘭

  為幼兒學習兒歌做鋪墊

  3、理解兒歌

  8分鐘

  老師也見過很多很多的花,現在啊,老師這里啊,有一首兒歌,兒歌里面就講到了一年四季開的花,你們想知道嗎?老師就把這個好聽的兒歌和大家一起分享,請看多媒體圖片,老師講兒歌。

  觀看多媒體中各種花的圖片

  展開兒歌情節(jié)

  1、請小朋友告訴老師,圖片中都見過哪些花?

  幼兒1、水仙

  幼兒2、牡丹、杜鵑

  2、圖片中的花都是在不同月份開放的花,誰知道一年有多少個月份呢?

  幼兒1、11個

  幼兒2、12個

  幼兒3、12個

  3、對,是12個月。從一月到十二月(課件圖片),師讀兒歌:《花開歌》

  幼兒:自己邊聽邊跟著說

  加深理解

  4、根據兒歌中的月份在黑板上出示相應的花,供幼兒記憶

  幼兒分組練習兒歌

  讓幼兒理解兒歌內容,從中知道各種花都有自己的生活習性和特征。

  5、師用開火車的形式讓幼兒練習兒歌

  幼兒:小火車快點開,一開就到我這來。

  6、男、女生比賽練習兒歌

  幼兒比誰讀得有感情

  7、找幼兒讀兒歌,教師用錄音機給生錄音。

  幼兒有感情的朗讀兒歌

  8、活動結束:活動后請小朋友看的相關花的圖片,請幼兒再念《花開歌》

  幼兒大聲讀

  練習有感情的朗讀兒歌

  9、兒歌:花開歌

  一月水仙清水養(yǎng);二月杏花伸出墻;三月桃花紅艷艷;四月杜鵑滿山崗;五月牡丹笑盈盈;六月梔子帶頭上;七月荷花浮水面;八月桂花腌蜜糖;九月菊花迎秋風;十月芙蓉斗寒霜;十一月山茶初開放;十二月臘梅雪里香!

  幼兒邊看多媒體邊讀兒歌

  10、幼兒稍事休息

  幼兒自由讀

  發(fā)散幼兒思維,培養(yǎng)手腦協調能力

  4、放歌曲

  2分鐘

  師幼自創(chuàng)動作

  領域的整合

  5、媒體課件圖片

  2分鐘

  出示各式各樣的鮮花

  6、幼兒選自己喜歡的花,并把它畫下來。

  5分鐘

  把你喜歡的花畫出來

  畫自己喜歡的花

  培養(yǎng)幼兒繪畫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7、展示幼兒作品

  1分鐘

  把你的花介紹給小朋友們

  幼兒1、爬山虎

  幼兒2、串紅

  幼兒3、虎皮蘭

  活動(自我)反思:

  1、教學目標簡單,可能在設計詞組的時候存在不足。

  2、因為本課孩子們沒有見過的花很多總怕孩子不會,不理解,所以教學過程中有些緊張,話說的較多。

  3、教學活動中,對于幼兒練習兒歌一塊方法靈活,讀得方式很多,學生對兒歌的掌握情況明顯較好。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游戲內容:科學游戲《會爬高的蝴蝶》 觀察要點:通過實驗,探索讓紙蝴蝶會爬高的方法,了解摩擦生電的秘密;顒颖尘埃哼@是《動感天地》主題中的一個科學游戲,主題的大目標是通過引導幼兒進行各種有關運動的小實驗,激發(fā)幼兒對物體的各種運動現象產生興趣。而《會爬高的蝴蝶》這個科學小游戲,是以紙蝴蝶與繩子的相互摩擦生電而產生了向上爬的現象,可以說是主題目標的一個延伸活動。

  觀察記錄:

  游戲開始了,洋洋和皓皓來到了科學區(qū),兩個人選擇材料,開始制作《會爬高的蝴蝶》。皓皓拿了一張紙,開始畫蝴蝶并用蠟筆涂上漂亮的顏色。皓皓畫好蝴蝶不動了。我問:“怎么了?”皓皓說:“我忘了,蝴蝶畫完還要怎么做了?”我指了指墻上的示意圖并說:“你看看示意圖里下一步要做什么?”一邊的洋洋說:“我知道,要把剪下來,還要貼上吸管、穿上線呢。我說:“洋洋你說得很對,你都會看示意圖了。洋洋這個辦法很好,皓皓也可以看著示意圖來制作。”洋洋和皓皓繼續(xù)制作,只見兩個孩子邊看示意圖邊制作,終于蝴蝶制作好,線也穿好了,現在開始要試驗了。皓皓拿著制作好的蝴蝶不知道要怎樣玩?我說:“你看看洋洋是怎么玩的?”只見洋洋拿著蝴蝶,將蝴蝶一邊的線掛在墻上釘子上,然后開始拉著兩根線依次前后拉,小蝴蝶爬上去了,洋洋開心的說:“老師,我的蝴蝶爬上去了!笨吹窖笱蟮某晒,皓皓也模仿著洋洋的玩法開始嘗試了。可是洋洋的蝴蝶沒有很快的爬上去?吹竭@時,我說:“皓皓的你的蝴蝶怎么沒有爬上去啊!”皓皓說:“我也不知道,我看到洋樣也是這樣做的呀!蔽覍ρ笱笳f:“你來試試皓皓的蝴蝶看看能不能爬上去!毖笱蠼舆^皓皓的蝴蝶開始實驗,只見小蝴蝶一會就爬上去了。我說:“皓皓,你看你的蝴蝶是沒問題的,是能爬上去的。那為什么你玩的時候,蝴蝶就不會爬呢?你有沒有發(fā)現洋洋玩的時候手是怎樣的?”皓皓說:“好像比我用力,他的線拉得很直、很快!蔽艺f:“對啊,原來讓蝴蝶爬上來與我們實驗的方法有關,力氣越大,繩子拉得緊,繩子和蝴蝶之間的摩擦就大,蝴蝶就會很快爬上去。力氣小,線拉不直,蝴蝶就爬得慢,或者不動!甭犃宋业脑捄,皓皓又嘗試了一次,這次成功了?墒莾蓚人玩了一會似乎沒有興趣了。我說:“除了把蝴蝶的一頭線掛在釘子上玩這個游戲,還可以在哪里玩?”他們看了看四周說:“老師可以用小椅子背來游戲,門的把手也可以!蔽艺f:“你的方法行不行,一會你們再去試一試,看看他們在不同的地方小蝴蝶爬高有什么不同?”聽了我的話,兩個孩子去換不同的地方去實驗。

  幼兒行為分析:

 、卑咐邪l(fā)現幼兒對《會爬高的蝴蝶》這個游戲很感興趣,能力強的幼兒和能力弱的幼兒之間存在差異。對于能力強的洋洋能很快的掌握實驗的方法進行游戲,而能力弱的皓皓對于制作的方法還是不太了解。

 、搽m然后面兩個幼兒都能進行實驗了,但對于科學原理還是不知道的,需要老師的進一步的提煉。

  ⒊孩子們只會最基本的玩法,還不能感受小蝴蝶在不同地方爬的不同變化。

  教育策略與建議:

  結合以上情況的.分析,我運用了一些教育策略來解決。

 、边\用語言提示、示意圖暗示,激發(fā)幼兒自主游戲。

  對于大班孩子來說,我們要培養(yǎng)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在指導方面,老師不是直接介入告訴幼兒怎樣做,而是用語言的提示,引導能力弱的幼兒向同伴學習。案例中皓皓在不知道怎樣繼續(xù)制作時,老師用語言提示孩子可以像成功的同伴學習,皓皓獲得了制作的經驗。此外,利用實驗的示意圖,為幼兒的自主學習了一些暗示的作用,實驗圖示間接的指導了幼兒的自主游戲。

 、策\用對比法,幫助幼兒梳理經驗。

  在案例中,當皓皓的蝴蝶沒有爬起來時,老師沒有直接給幼兒做演示,而是請成功的洋洋給皓皓示范,在兩次實驗不同效果的對比下,引發(fā)皓皓思考其中的原因。這種對比的方式,會讓幼兒更加清楚、加深記憶。此外,老師及時梳理幼兒說出來的經驗,幫助幼兒理清思路,有助于經驗的提升。

 、臣毿牡挠^察,調整游戲的玩法,拓展幼兒的游戲經驗。

  在區(qū)域游戲指導過程中,教師的觀察也是很重要的。在幼兒都能成功的讓自己的小蝴蝶爬高以后,應該說游戲的目標已經達成了,此時老師觀察到幼兒的興趣開始變淡了。為了調動幼兒的興趣,進一步提升幼兒的經驗,就需要老師對游戲的玩法進行調整。在案例中,老師用語言:“除了把蝴蝶的一頭線掛在釘子上玩這個游戲,還可以在哪里玩?”這個問題的提出引發(fā)了幼兒去思考新的游戲玩法。老師接著說:“看看在不同的地方小蝴蝶爬高有什么不同?”這個問題給幼兒一個新的游戲觀察要求,為拓展幼兒的經驗,了支持。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在圖形的反復變化中,訓練幼兒思維,提高操作能力。

  2、通過讓幼兒反復對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圓形等圖形進行變化操作,引導幼兒發(fā)現圖形之間可以相互變化,轉換,它們可以變出不同的數量的各種圖形。

  3、培養(yǎng)幼兒利用各種圖形組合成各種物體的情趣。

  二、活動準備:

  1、教具:三角形、長方形、梯形、圓形拼成一幅畫(機器人)。

  2、學具:每人一套各種圖形的紙,放在信封中。

  三、活動過程:

 。ㄒ唬╅_始部分:小朋友,你們知道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嗎?(教師拿出掛圖背朝幼兒),變!一幅畫展現在幼兒面前。“機器人”對!那你看一看機器人是由什么拼成的。“由圖形拼成!焙!下面我們就來做有關圖形的游戲。

 。ǘ┗静糠郑

  第一次嘗試活動:觀察、思考。

  l、請小朋友動腦筋,仔細觀察機器人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由圓形、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梯形組成。)

  2、每種圖形各有多少個?(圓形6個,半圓形6個,正方形1個,長方形4個,梯形5個,三角形1個。)

  第二次嘗試活動:用折紙游戲,看圖形的變化。

  1、發(fā)禮物:(學具)小朋友,上面的游戲,大家做的都很好,所以老師要獎勵。每位小朋友一份禮物(發(fā)學具),我知道大家都想看看袋里面裝的是什么禮物,好,下面就請你們自己打開小信袋(里面出現多種顏色的圖形)。你們喜歡不喜歡呀?(“喜歡!”)這些小圖形呀,它們還有魔力呢,只要你用手折一折,它還會變成其它形狀呢,不信,你們試一試。

  2、操作:動手動腦,感知圖形變換。

 。1)請幼兒動手變一變(折紙)。

  (2)請幼兒說說變化的結果:

  正方形――變成了三角形還有長方形。

  圓形――變成了半圓形、扇形。

  長方形――變成了三角形,還有正方形。

  (三)結束部分:

  五彩圖形妙趣橫生:小朋友,這些小圖形好玩嗎?(好玩。┠俏覀冊侔阉N在白紙上它還會變成一幅精美的粘貼畫,把這些畫獻給你們的爸爸媽媽吧。師生共同享受動手制作的快樂。

  四、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回家后同爸爸媽媽找一找,你家里哪些東西是你認識的圖形。

  五、活動的重點:掌握圖形的要領。

  六、活動形式:

  嘗試教學法。

  園長點評

  1、我園采用教育科學出版杜“新世紀幼兒素質教育”系列叢書。

  2、我園試用嘗試教學法,起步較晚,張老師的教案,只是實際活動的一個縮影。

  3、張老師在整個教育活動中,突出了先試后導,充分發(fā)揮了幼兒的主體地位,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學習7的組成與分解,掌握7的6種分合式。

  能根據分合式推算出7的加減算式。

  理解7的組成中的互換和互補規(guī)律。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已掌握6以內的組成和分解。

  課件準備:“男孩女孩”情景圖片;“男孩女孩分組”情景圖片;“分合式”情景圖片。

  材料準備:1~6數字卡片若干。

  活動過程

  出示情景圖片“男孩女孩”,引導幼兒理解7的組成與分解。

  ——這里有幾位小朋友?

  ——如果把這7位小朋友分成兩部分,可以怎么分?(1個男生、6個女生;2個穿紅衣服的、5個穿綠衣服的;3個高個子的、4個矮個子的;4個長頭發(fā)、3個短頭發(fā))

  出示情景圖片“男孩女孩分組”,幫助幼兒認知部分數的互換和互補關系。

  1、引導幼兒觀察發(fā)現部分數的互換規(guī)律。

  ——分合式左右兩邊的數互換位置,可以得到兩種分合法,但得數相同,這就是部分數的互換規(guī)律。

  2、引導幼兒觀察發(fā)現部分數的互補關系。

  ——從左邊看的數,從上往下有什么變化規(guī)律?

  ——從右邊看的數,從上往下有什么變化規(guī)律?

  小結:從左邊看,從上往下一個比一個多1;從右邊看,從上往下一個比一個少1,這就是部分數的互補關系。

  出示情景圖片“分合式”,引導幼兒理解7的加減算式。

  1、講解7的加法,從1+6=7,以此類推講解到3+4=7。

  ——7可以分成1和6,1和6合起來是7,合就是“加”的意思,所以可以推出算式:1+6=7。再根據加號兩邊的數交換位置得數不變的規(guī)律,又可以推出6+1=7……

  2、講解7的減法,從7-1=6,以此類推講解到7-3=4。

  ——在分合式中,7是總數,1和6是兩個部分數,總數去掉一個部分數等于另一個部分數,去掉就是“減”的意思,所以可以推出減法算式:7-1=6、7-6=1。

  發(fā)放數字卡片,組織游戲“看誰舉得快”,幫助幼兒進一步掌握7的分合。

  1、教師講解游戲規(guī)則。

  ——認真看老師舉數字幾的牌子,小朋友就舉可以組成7的另一個部分數。比如老師舉3,你們就舉4。

  2、愉快玩游戲。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操作,知道有的物體有被水溶解的特性。

  2、知道物體的溶化速度與水的溫度、物體的形狀大小等有關。

  3、通過實驗活動,激發(fā)幼兒觀察事物變化的興趣,訓練幼兒手腦并用的能力。

  【活動重難點】

  重點:通過實驗感知溶解的特性。

  難點:知道物體的溶化速度與水的溫度、物體的形狀大小等有關。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一只玻璃杯、鵝卵石。

  2、幼兒實驗用具、用品:每個幼兒三只透明杯、一只食用匙; 每組三種實驗材料,分別為面糖、砂糖、方糖;每組一盆溫開水、一盆涼開水。

  3、袋裝果珍、泡騰片。

  【活動過程】

  一、 開始部分:

  1、觀察引導,激發(fā)興趣。

 。 1)教師出示一顆鵝卵石,再將其放入裝水的玻璃杯中,讓幼兒觀察有什么變化。

 。2)請幼兒思考:鵝卵石在水中沒發(fā)生什么變化,那么其他東西放入水中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呢?

  二、基礎部分:

  1、組織幼兒觀察了解實驗用品。

 。1) 教師:請小朋友看看桌上放著什么實驗用具和用品?

 。2)請幼兒觀察:碗內的果珍、方糖、面糖各是什么樣子(形狀),什么顏色,什么滋味?(豐富詞匯:結晶體、固體、粉末狀)。

  2、開始做實驗。

  教師預設問題,把這些糖放入水中會發(fā)生什么現象呢?那一種糖會先溶化?

  實驗一:

 。1) 讓幼兒從上述三種食品中各取少許放在自己的透明杯中。

 。2)引導幼兒觀察:不攪拌飲料,看看有什么變化?(提示:顏色怎樣,滋味如何?)用食匙攪拌后,又有什么變化?引導幼兒觀察哪種糖化的快。

 。3)指導幼兒做記錄,那種糖化的快,用數字1、2、3表示。

 。4) 幼兒將自己配制的飲料喝完,請每組一名幼兒講解實驗結果;淖羁斓奶鞘鞘裁葱螤畹模盥哪?

  教師小結:一些物質放進水中會不見,這種現象叫溶解,可溶于水的物品越是顆粒小的溶化的越快,物體的溶解與水的形狀、大小有關。實驗二:

 。1)讓幼兒取一種糖放入兩個碗中,一個加涼水,一個加溫水。引導幼兒觀察,那個碗里的糖化的快。

 。2)請幼兒做實驗記錄,并請幼兒講解自己的試驗結果。

  教師小結:可溶于與水的物品,在溫水中比在涼水中溶化得快。物體的溶化速度與水的溫度有關。3、引導幼兒舉一反三。

 。1)教師提問:還有什么食品也是用開水沖泡溶解后飲用的?

 。2)教師提問:媽媽燒菜時用哪些東西使菜更有滋味?(鹽、味精、調味品)

 。3)教師提問:媽媽平時做家務時還使用哪些會溶解的東西呢?(如洗衣粉、肥皂等)

  教師小結:世界上有許多東西在一定條件下都會發(fā)生變化。有的原來是固體狀或粉末狀的東西,遇到水就會改變它原來的樣子。人們可以利用這些東西的特點來創(chuàng)造美好的生活。

  活動延伸

  生活經驗拓展:請幼兒觀察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還能夠溶解在水里?請幼兒回家嘗試,與同伴交流分享經驗。

垣曲县| 江油市| 松桃| 敦煌市| 浮梁县| 秭归县| 朔州市| 河曲县| 娱乐| 开封县| 鄯善县| 璧山县| 祁东县| 浦北县| 长葛市| 浦城县| 连云港市| 新密市| 泰州市| 阿荣旗| 定边县| 孝感市| 宝应县| 鹿泉市| 呈贡县| 郓城县| 四子王旗| 九龙县| 牡丹江市| 华阴市| 哈尔滨市| 登封市| 永顺县| 兴安盟| 中山市| 清水河县| 余姚市| 青神县| 保亭| 五华县| 宜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