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幼兒園大班教案匯編8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桑∫韵率切【帋痛蠹艺淼挠變簣@大班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回憶幼兒園生活,激發(fā)愛老師情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活動準備:
1、讓幼兒參觀小學,了解上操、上課、課外活動等情況,活動前對幼兒進行入學教育。
2、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一、談話(記住在幼兒園的每一天,記住自己的小伙伴,記住幼兒園的美好日子)
1、播放優(yōu)美抒情的樂曲,師幼一起進入活動室。
共同回憶幼兒園的生活:說一說在幼兒園里都學到了什么本領?以后你會想起幼兒園的生活嗎?會想起什么?
2、談話進入主題,萌發(fā)幼兒的惜別之情:
你們即將上小學,要離開每天朝夕相處的小伙伴有什么感覺?心里是怎么想的?是不是有許多祝福的話要告訴老師或好朋友?請小朋友想想要對好朋友說些什么?
二、欣賞(感知歌曲內(nèi)容,體會即將離開老師依依不舍的心情。)
1、欣賞樂曲:
1)聽音樂,做三步舞動作,并用拍手、拍腿動作表現(xiàn)三拍子節(jié)奏。
2)這是一段幾拍子的音樂,什么感覺?
2、欣賞歌曲:
1)歌曲里唱到了什么?
2)聽了這首歌后,你有什么想說的?
三、學唱:(唱出3/4拍歌曲的強弱規(guī)律,掌握好前奏和間奏,唱準附點音符。)
1、你覺得歌里哪句最好聽?
2、我們唱附點時,應該注意哪些?
3、幼兒一起演唱初步欣賞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
4、這首歌聽上去感覺怎樣呢?我們應該怎樣唱才好聽?
5、師生共同演唱歌曲:
1)老師輕聲唱,及時發(fā)現(xiàn)幼兒薄弱之處,在下一環(huán)節(jié)加強。
2)完整跟琴學唱歌曲。
3)分組演唱歌曲,表達小朋友之間的離別之情五、創(chuàng)編。(自由創(chuàng)編動作,發(fā)展幼兒創(chuàng)造性)
1那么好聽的歌,我們邊唱邊跳吧,想想怎么做好看的動作?
2幼兒自主創(chuàng)編,教師整理。
3教師示范跳一遍,給幼兒以美的感受。
教學反思:
在歌唱活動中,我們充分運用教學策略,促進幼兒主體性發(fā)展。教師的“教”和幼兒的“學”是密不可分的,在活動中,教師和幼兒都是能動的角色和要素,互為主體、互相配合,因此,歌唱活動是教師與幼兒交互作用的雙邊活動。從情感體驗入手,由內(nèi)向外,以情帶聲,身體自然參與體驗和表達。我班幼兒進入大班后,表演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自信心也增強了。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8的加減運算,能正確地列出8的加減算式。
2、嘗試用三個數(shù)字在符號板上擺出不同的加減算式,初步感受加法交換律和減法的互換關系。
3、積極地動腦思考,主動探索數(shù)字在算式中的不同位置。
活動重點:知道哪個是總數(shù)(大數(shù)),哪個是部分數(shù)(小數(shù))。
活動難點:知道加法的總數(shù)和減法的總數(shù)位置不同。
活動準備:
經(jīng)驗準備:幼兒學過7以內(nèi)各數(shù)加減法以及8的組成。
物質(zhì)準備:
教具:符號底板(底板分成四格,兩格上寫有加號和等號,另外兩格寫有減號和等號,符號中間有空間便于寫字),8、3、5三個數(shù)字各一張,筆一支。
學具:《幼兒用書》(P14、15、16),幼兒人手一支筆。
活動過程:
一、奇怪的門卡。
1、導入:爸爸帶花花到北京去游玩,他們住飯店時,服務員給他們出了一道題目,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ǔ鍪痉柕装搴8、3、5三個數(shù)字)師:服務員說,當他們用這三個數(shù)字在門卡上擺出四道加減算式,才能順利地拿到門卡進房間。你們愿意來試試嗎?
2、幼兒思考。請個別幼兒來演示,說一說自己擺的是什么算式,集體檢查幫助。
3、集體檢查:引導幼兒注意部分數(shù)和總數(shù),以及通過分合式列算式。
師:小朋友,這三個數(shù)字中誰最大?最大的那個數(shù)字我們叫它大數(shù),其他兩個就是小數(shù)。所以8就是大數(shù),3和5就是小數(shù)。
先做合成式3535再引導幼兒根據(jù)合成式分別列出算式。3+5=8,∨∨885+3=8。同樣的方法用分成式引導幼兒列出兩個減法算式。
4、引導幼兒觀察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的相同點與不同點,發(fā)現(xiàn)兩道加法算式的數(shù)字都相同,但加號兩邊數(shù)字位置不同;兩道減法算式是等號兩邊的數(shù)字位置交換了。
二、幼兒操作活動。(幼兒用書P14)⑴看房子特征列算式。觀察8座小房子,根據(jù)房子的顏色,在加減符號旁邊填寫數(shù)字,列出四道不同的加減算式。
、朴^察左邊的數(shù)字,請你列出四道不同的算式。
、怯^察三組蔬菜,想一想:哪組蔬菜加起來和下面數(shù)字相同,請畫線連起來。
三、活動評價。
、耪堄變航榻B操作活動。
、朴變河^察自己的紀錄結果,看看有沒有同樣的發(fā)現(xiàn)。表揚操作正確的幼兒。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開展活動,引導幼兒進一步體驗與媽媽之間濃濃的親情,激發(fā)愛媽媽的情感。
2.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表現(xiàn)力、口語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
3.感受媽媽養(yǎng)育自己的辛勞。
4.知道節(jié)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5.愿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jié)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1.一定數(shù)量的水果、果盤、牙簽。
2.有關寶寶生長及媽媽愛護寶寶的圖片。
3.音樂磁帶《感恩的心》、《世上只有媽媽好》、《我的好媽媽》任選兩首。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活動:
師:小朋友都知道今周星期日是什么日子嗎?(母親節(jié))五月份的第二個星期日是母親節(jié),是天下所有媽媽的節(jié)日。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媽媽為了養(yǎng)育我們付出了很多,非常辛苦,所以呢,在母親節(jié)就要到來的時候,老師把小朋友的媽媽請到幼兒園,讓我們借此機會好好的疼愛一下自己的媽媽、親親自己的好媽媽。
大家就以最熱烈的掌聲歡迎媽媽的到來吧……
2.談媽媽、說孩子。
。1)老師講述一件媽媽養(yǎng)育自己的難忘之事。(略)
。2)請幼兒看圖片回憶、講述媽媽養(yǎng)育自己的難忘事情。
媽媽是這個世界上最疼愛我們的人,媽媽的愛和照顧讓我們感覺到非常幸福,小朋友和媽媽之間一定有很多難忘的事情,現(xiàn)在就請小朋友說說和媽媽之間難忘的事。
我們大一班的小朋友真懂事,剛才說的真好!別看我們小,但媽媽對我們的愛我們都牢記在心里,對不對?
。3)請媽媽說一件對孩子印象最深、能體現(xiàn)孩子懂事的事情。(有代表性的一、兩位媽媽)
。3)集體表演:《我的好媽媽》
當辛苦了一天的媽媽下班回家后,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3.游戲:做媽媽
(1)找?guī)讉能力較強的孩子來扮媽媽,請幾個個子小點且聰明有花招的孩子來做媽媽的孩子,引導幼兒體驗做媽媽的辛勞,及怎樣喂孩子、摟著孩子睡覺,陪孩子畫圖畫。
(2)談談做媽媽的感受。
小朋友當媽媽,非常開心,當了媽媽之后你做事情的時候、睡覺的時候有什么樣的感覺?我想問小朋友:“你們做媽媽,累不累?”
。3)講一個關于媽媽的故事,讓幼兒進一步感受到母愛的偉大。
小朋友做了一會媽媽都感到非常的辛苦,可媽媽要做10個月才能生下寶寶,下面我們就來一起看寶寶生長及媽媽愛護寶寶的圖片,并給孩子們講述一個關于媽媽愛孩子的故事。(故事略)
4、謝媽媽:
每個媽媽身上都會有很多感人的事,媽媽是守護我們的天使,她會用所有的愛來呵護我們,小朋友也要把媽媽的愛永遠記在心里,用一顆感恩的心珍惜媽媽的愛,長大后回報媽媽的愛。
。1)面對媽媽露出最甜美的笑容,齊聲說:“媽媽!我愛您”
。2)親親媽媽,擁抱媽媽,并對媽媽說句心里話。
。3)集體表演:《感恩的心》。
(4)動手操作:做水果拼盤給媽媽吃。
教學反思:
通過家長反饋,小孩回家會說關心媽媽的話,懂得關心媽媽和其他長輩,雖然是一句再簡單不過的話語,一個小故事,一首歌也能讓家長心里甜滋滋的。
小百科: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燦爛的倫理文明,是非常重視親子之情和仁愛之心的民族,孕育出許多偉大而且很有影響的母親形象。我們理應有自己的中華母親節(jié),一個充溢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內(nèi)涵和民族精神的中華母親節(jié),而不是外來的母親節(jié),這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需要;仨腥A民族的歷史,孟子母親仉氏是最突出的.中華賢母形象,在孟子三歲喪父后,她就擔負起教養(yǎng)孟子的全部責任!懊夏溉w”、“斷機教子”的故事傳頌了兩千多年,從孩子成長的外部環(huán)境到學習的內(nèi)部規(guī)律,她都注意到了,終于使孩子成了大器,她自己成為教育子女的母親典范,被譽為“母教一人”,到現(xiàn)代仍傳為懿范,孟母堪可作為中華母親節(jié)的形象代表,用以彰顯母親的偉大和偉大的母愛,激勵一代代母親,激發(fā)作為人子的愛心、孝德。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目標
1.尋找身邊七彩色的實物,進一步了解七彩的排列次序。
2.感受神秘與驚喜帶來的快樂。
3.能與同伴合作游戲。
準備
1.幼兒在先前的活動中已初步了解光的七彩排列。
2.幼兒在家長的幫助下收集赤橙黃綠青藍紫色的物品,并想辦法包裝成神秘七彩盒帶到幼兒園來。
3.在干凈的地面上用與七彩顏色一致的粉筆或水粉畫出彩虹線。
4.白紙、水彩筆,教師自制的彩虹胸章若干。
過程
1.漂亮的七彩盒。
――幼兒分組活動,先請大家互相猜猜自己的七彩盒內(nèi)裝的是什么,請大家閉上眼睛,展示自己收集的七彩盒,數(shù)數(shù)七彩盒里是不是真的藏著七種顏色。
――引導幼兒說說看到這么多七彩物體的感受。
――如果幼兒拿來的七彩物是需要通過操作才能顯現(xiàn)色彩的,則更應加以肯定。如貝殼的內(nèi)部、CD盤等。
――給每個帶來七彩盒的幼兒貼上彩虹胸章。
2.彩虹大橋。
――大家一起行動,把自己七彩盒里的物品拿出來一一放到相應的彩虹線上,組合成“彩虹大橋”。
――選擇一條自己喜歡的彩虹線,對上面的物品進行繪畫記錄,同一種物品可只作一種記錄。最后數(shù)數(shù)這條彩虹線上一共有幾種顏色相似種類不同的物品。
建議
1.活動前為了便于家長了解這一活動的意圖,可在“聯(lián)系欄”中告訴幼兒家長可以收集的七彩實物,如不同顏色的水果、蔬菜、塑料瓶、液體、肥皂、蠟筆、糖果等,以拓展家長的思路。
2.尋找身邊與七色一致的實物,是感受世界五彩繽紛的極好途徑。
3.孩子自主尋找七色的物品,以及采用大小適宜的盒子包裝起來的過程,都是有益的學習過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設計背景
喜愛動物是幼兒的天性,好奇好問是幼兒的特點。這篇兒歌以簡單的語句,啟發(fā)性的提問激發(fā)幼兒展開大膽的想象,鼓勵幼兒嘗試用兒歌的語言表達奇思妙想和對動物的喜愛。同時,在欣賞和創(chuàng)編兒歌的過程中,幼兒可以觀察、發(fā)現(xiàn)、認識小動物的不同特征,豐富一定的科學知識,萌發(fā)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的內(nèi)容,感受兒歌的語言美。
2.學習用兒歌中的句式創(chuàng)編兒歌。
3.敢于在集體面前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4.在感知故事內(nèi)容的基礎上,理解角色特點。
5.愿意分角色表演簡單的故事情節(jié)。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兒歌的內(nèi)容,感受兒歌的語言美,敢于在集體面前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難點:學習用兒歌中的句式創(chuàng)編兒歌
活動準備
動物圖片若干 自制紙箱1個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huán)節(jié)
觀察動物圖片,引出活動主題
1.請幼兒從紙箱中依次摸出一張動物圖片,互相進行觀察。
2.圖片上的動物叫什么?它什么地方最特別?這些特別的地方能干什么?
3.假如你像動物一樣有這些特別的地方,你想做什么?
4. 有一首兒歌,寫的就是剛才我們講的事情,名字叫《我想……》
二:基本環(huán)節(jié)
(一)引導幼兒欣賞兒歌,理解兒歌內(nèi)容
1.教師有感情地朗誦兒歌,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兒歌的排列句式
2.問:兒歌的題目是什么?有哪些詞重復出現(xiàn)?
(二)鼓勵幼兒創(chuàng)編兒歌
1.如果你是小鳥(小兔小魚),你想做什么?
2.鼓勵幼兒展開想象,為每段兒歌續(xù)編一句話,如:我想有對翅膀,我用翅膀飛翔。
(三)導幼兒根據(jù)兒歌句式創(chuàng)編新的兒歌
1. 還喜歡什么小動物?你想變成什么?想做什么?
2. 教師示范創(chuàng)編,如:我看見小鴨,我想有雙鴨蹼,我用鴨蹼游到海里玩。
3.以4人一組合作創(chuàng)編一段兒歌。(討論)
三:結束環(huán)節(jié)
1.每組選一代表進行創(chuàng)編一段詩歌。(創(chuàng)編)
2.師幼整理詩歌。
四:活動延伸
1.教師與幼兒共同歸納,整理所編的兒歌,然后用大字書寫出來,掛在語言區(qū)中,供幼兒隨時閱讀。
2.引導幼兒在美工區(qū)活動時畫自己最喜愛的動物,以自己最喜愛的動物為素材繼續(xù)創(chuàng)編兒歌。
教學反思
本節(jié)活動通過幼兒游戲,欣賞,續(xù)編,創(chuàng)編來內(nèi)化兒歌的思想情感。再通過自己的多種表達方式把它真誠地表露出來。使兒歌的情感得以深化升華,潛移默化地提高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在上課時能注重生與生、師與生之間的互動,既有教師對幼兒的評價,又有學生對教師的評價使每個學生能正確接受學生與教師的評價,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體現(xiàn)了一種平等的師生關系。
本節(jié)課教學從始至終都是以學生為學習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服務者,教師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出發(fā),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聽、說、讀、寫、畫、演等一系列活動,來充分調(diào)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讓孩子們在一個自由、寬松的課堂氣氛圍中學習,使學生真切感受課文的熏陶。盡管本課進行了充分的備課,精心的準備,但還有很多不盡人意之處,盡管設計過程中一再努力以幼兒為主體,使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體現(xiàn)出幼兒是學習的主人,但在有些環(huán)節(jié)還是指導的不到位,對幼兒的引導性語言不夠到位,幼兒理解的不夠透徹,在創(chuàng)編時幼兒的興趣不是很濃厚。
小百科:想,指開動腦筋,思索;或打算,懷念,惦記,想念;也指推測,認為,料想;同時指中醫(yī)名詞,引申為內(nèi)心活動所產(chǎn)生的欲望或非分要求。也指特殊的思維方式,如想象。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1、師幼共同收集秋天的農(nóng)作物,布置主題墻;在活動室一角水平拉一些縱橫交錯的彩帶,請幼兒將收集的落葉以及自己制作的葉子、花朵系在繩子上,讓秋天走進活動室,為幼兒營造秋天的氛圍。
2、將主題墻換為“奇妙的樹葉”主題墻,張貼幼兒制作的樹葉拼圖。
3、在活動室張貼動物們自我保護方法,種子的傳播方式以及動植物之間食物鏈的圖片,供幼兒欣賞。
【活動目標】
1.用多種方式表達對秋天的喜愛之情,體驗豐收的喜悅。
2.認識幾種常見的農(nóng)作物,水果和菊花,知道秋天是多彩的季節(jié)。
3.能用優(yōu)美的詞句描述秋天的田野,果園豐收和菊花盛開的景象。
4.體驗明顯的秋天特征。
5.在活動中增長幼兒對文學作品的愛好和對大自然的愛。
【生活活動】
1、天氣干燥,能主動飲用白開水,飲水要適量。
2、利用散步的時間,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環(huán)境中動植物的變化,并及時交流和記錄。
3、提醒幼兒外出活動出汗較多時,不直接脫衣服,等到消汗后再脫衣服。
【家園共育】
1、請家長利用帶孩子外出的時間,提示幼兒觀察周邊的樹,判斷常綠樹和落葉樹,并收集樹葉制作成標本。
2、提示幼兒根據(jù)天氣的變化適當增減衣服,穿合適的鞋子。
3、請家長提醒幼兒尊敬老人,對不住在一起的老人要經(jīng)常看望、打電話問候。
【教學活動】
主題一:“樹真好”“秋天的樹”“秋天多么美”“葉片上的毛毛蟲”“我是天氣預報員”,幼兒懂得愛護樹木和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了解天氣預報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學會關注天氣。
主題二:“秋葉飛舞”“幸福一家人”“蘋果豐收”“梨子小提琴”“樹葉分類”五個教學活動,幼兒能根據(jù)葉子的外形想象,進行粘貼,能夠按一定特征給物體多次分類;了解長輩,能夠尊重、孝敬老人。
主題三:“快樂的小鼴鼠”“動物保護色”“種子的旅行”“秋游”“動物法庭”“有規(guī)律排序”,幼兒了解種子的外部形態(tài)與其傳播方式的直接關系;簡單了解食物鏈,知道動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
【區(qū)域活動】
美工區(qū):“葉子拓印”“葉子標本”“毛線粘貼”“果殼大變身”“蔬菜水果大變樣”,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葉子,學習用樹葉拓印的技能。
益智區(qū):“撒花片”“斗獸棋”,幼兒復習數(shù)的組成,理解部分數(shù)和整體數(shù)之間的關系。
科學區(qū):“天氣預報員”“誰吃誰”“喂養(yǎng)小蟲”,幼兒了解動、植物的食物鏈關系,能持續(xù)觀察小蟲的生活習性。
閱讀區(qū):“閱讀與樹有關的書”“閱讀與長輩有關的書”“動植物畫冊”,幼兒通過閱讀書,懂得樹木讓人們的生活環(huán)境變得更美好的道理。
表演區(qū):“樹葉裝扮”“蘋果豐收”,幼兒能用樹葉組合裝扮自己,體驗樹葉裝扮的樂趣。
角色區(qū):“農(nóng)產(chǎn)品展覽會”“秋天的集市”,幼兒會給農(nóng)產(chǎn)品分類,了解家鄉(xiāng)特產(chǎn)的多樣性,輪流扮演服務員和顧客,體驗表演的樂趣。
建構區(qū):“小動物的家”,幼兒能為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搭建舒適的家,提高立體建構的能力。
【活動反思】
1.在幼兒園里,大班的孩子要比小班、中班的孩子的學習能力要強,在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礎,有些方面只需要老師稍微的指點一下,他們就能很快的接受了。
2.對活動過程的反思:
幼兒在活動中都能主動積極的參與,甚至主動幫助老師完成活動。他們的討論,判斷能力,游戲活動能力使得這個活動能很好的開展下去。幼兒的語言表達,判決斷能力都得到了鍛煉。
3.對活動效果的評析:
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的參與度很高,熱鬧的掌聲培訓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使得所有的幼兒都能積極主動參與到活動中。
4.如果讓我重新來上這個活動,我會帶著孩子們親自去參觀附近的田地和果園,并將所見所聞記錄下來。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水墨畫是由水和墨經(jīng)過調(diào)配兩者的濃度所畫出的畫,是我國特有的一種作畫方式,也稱中國畫;镜乃嫞瑑H有水與墨,黑與白兩色,但進階的水墨畫,也有工筆花鳥畫,色彩繽紛。后者有時也稱為彩墨畫。在中國畫中,以中國畫特有的材料之一,墨為主要原料加以清水的多少引為濃墨、淡墨、干墨、濕墨、焦墨等,畫出不同濃淡(黑、白、灰)層次。在上學期孩子們認識了濃墨與淡墨,今天我們來了解關于干墨與濕墨。
【活動目標】
1、知道水墨畫出了有濃墨淡墨的特點外還有干墨與濕墨的不同。
2、樂于嘗試表現(xiàn)干墨與濕墨。
【活動準備】
毛筆、墨、硯臺、水桶若干;山水畫作品一幅。
【活動重點】
知道水墨畫還有干墨與濕墨的不同。
【活動難點】
嘗試表現(xiàn)干墨與濕墨。
【活動過程】
一、什么是干墨和濕墨
1、出示筆和墨,討論什么是干墨?
2、小結:干墨是指用水比較少的墨色,水分少看上去有點干。
3、討論:那什么是濕墨?
4、濕墨是指用水比較多,顯得很水的墨色。
二、玩一玩
1、引導幼兒用筆蘸墨,表現(xiàn)干墨。
2、觀察作品,看看那些作品看上去像干墨哪些不像干墨,為什么?
3、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作畫前毛筆上的水分多少也會影響墨色的呈現(xiàn)。
三、欣賞作品,了解干墨濕墨的不同意境所表現(xiàn)的事物
1、出示山水畫作品,引導幼兒觀察哪些地方是干墨,哪些地方是濕墨?
2、小結:濕墨畫遠山、流水,干墨畫枯樹、老松、山石。
四、再次玩墨
1、引導幼兒用濕墨或干墨嘗試表現(xiàn)山水畫中的枯樹或遠山。
2、作品展示,說說你是怎么畫的。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知格子的基本特征,促進幼兒方位感知能力的發(fā)展。
2、提高幼兒小組活動的協(xié)調(diào)能力。
活動準備:
大格子圖、圓形磁鐵若干、地面格子圖4副(紅、藍、黃、綠)
小格子圖人手1份(正反兩面)、小花片人手一盒(6片、同色)
活動過程:
一、感知格子的主要特征
1、老師在黑板上畫橫線、豎線
邊畫邊問幼兒:"這是第幾條橫(豎)線"?
我畫成了什么呀?--格子
2、格子上有什么?這個格子有幾條橫線?幾條豎線?有幾個空格?
3、:格子上有橫線、豎線,還有交叉點和空格。
4、一個圓片飛來了,它放在哪兒了?
引導幼兒理解并說清:在第二條橫線和第三條豎線上。
5、(用椅子當桌、泡沫墊當?shù)剩┱堄變耗眯』ㄆ谧约旱母褡訄D上放放玩玩,并說說小花片放在什么位置上了。
二、玩格子游戲
1、捉迷藏
①教師說位置(圓片藏在第二條橫線和第四條豎線上),請上來一名幼兒和下面的幼兒同時擺放圓片。
、谡堃挥變荷蟻碚f位置,請上來一名幼兒和下面的幼兒同時擺放圓片。
2、追圓片
黑板上的圓片移動位置,幼兒在自己的格子圖上相應地變換擺放位置。
2片花片 4片花片 6片花片
3、改圓片
①現(xiàn)在的格子有幾條橫線?幾條豎線?一共有幾格?
、谟變嚎磮D示擺放小花片
、劢處煂⒏褡訄D旋轉后,請幼兒移動圓片成相應的位置。(幼兒格子圖不移動)
4、站格子(室外)
、俚厣弦灿懈褡,有幾條橫線?幾條豎線?一共有幾格?
、诮淮何覀冃∨笥褋懋斝』ㄆ嬲靖褡拥挠螒颉
5個人為一組(紅、藍、黃、綠4隊)看圖示站位置比比哪一隊站得又對又快!
③中途引導思考:怎樣才能站得又對又快?
三、結束
剛才我們在格子上玩了有趣的游戲,現(xiàn)在我們回去找找教室里有沒有象格子一樣的東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