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妇张开腿让黑人通爽,吃瓜黑料,欧美激情内射喷水高潮,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成人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幼兒園教案

時間:2021-04-02 20:26:28 幼兒園教案 我要投稿

關于幼兒園教案范文匯編8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教案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于幼兒園教案范文匯編8篇

幼兒園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 在活動中能發(fā)現(xiàn)不同顏色在混合后發(fā)生的變化,培養(yǎng)感知顏色的能力。

  2 體驗紅黃藍三種顏色,在相互手拉手后變出的顏色進行作畫,并感受其中的樂趣。

  教學準備:

  紅黃藍三種顏料,棉簽,調(diào)色盤,空白水果圖,PPT幻燈片,水果屋

  教學重難點:

  通過觀察,操作發(fā)現(xiàn)兩種顏色混合后能出現(xiàn)新的顏色。

  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示范法 操作法 觀察法 角色演示法 幻燈片展示法

  用變魔術開場 ,用圣誕老爺爺穿插演角色。

  教學過程:

  一 用魔術的方法把大樹變綠,激發(fā)幼兒的樂趣,幼兒仔細觀察顏色的變化。

  秋天到了,大樹的樹葉都變成了黃色(邊說邊噴上黃色),春天又來了,樹葉變成了綠色(請幼兒睜大眼睛觀看,邊說邊噴上藍色),但是結果卻變成了綠色。

  1 提問:一開始大樹是什么顏色?(黃色)

  2 后來我噴的是什么顏色,卻會變成綠色的。原來兩種顏色加在一起會變成另外一種顏色,老師這還有紅色,我們來試一試把紅色和黃色放在一起,看一看有什么變化?(變成了橙色)我們再來試一試紅色和藍色放在一起,看一看有什么變化?(變成了紫色)

  3 教師出示PPT進行小結:

  紅色+黃色=橘色

  紅色+藍色=紫色

  黃色+藍色=綠色

  二 幼兒動手操作

  1 現(xiàn)在小朋友的面前也放了紅黃藍三種顏料,等會你們也來試著做一回魔術師劉謙,把兩種不同的顏色放在一起,變成另外一種漂亮的顏色。

  2 在幼兒操作之前,教師要強調(diào)幾點:

 。1)紅黃藍三種顏料里面各有三個棉簽,如果要取顏料,必須用各自杯子里的棉簽,否則顏料會弄臟,變出來的顏色就不好看了。

 。2)兩種顏色相互混合,取出的量一定要一樣多。

 。3)量弄得不要太多,避免弄到桌子和椅子上,特別是小朋友的衣服上,因為顏料不容易洗掉。

  (4)記住自己把什么顏料和什么顏料放在了一起,變出了另一種什么顏色。

  3 幼兒在操作時,教師要來回的巡視,及時的指導,幼兒完成后,教師把幼兒的作品進行展示,并讓幼兒說出使用什么顏料加什么顏料變成的。

  三 讓幼兒欣賞圖片并作畫。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沒有橙色,紫色和綠色的水果蔬菜,觀看PPT。

  橙色的有:橙子、南瓜、胡蘿卜等

  紫色的有:紫包菜、茄子、葡萄等

  綠色的有:黃瓜、西瓜、蘋果等

  情景介入:圣誕老人要求幫忙

  教師扮演圣誕老人:小朋友們你們好,圣誕節(jié)還沒有到,我閑的很無聊,最近僅開了一個水果店,可是沒有經(jīng)驗,進的水果都不漂亮,賣不出去啊,請小朋友們幫幫忙,用你們調(diào)出的顏色,給我的水果都穿上好看的衣服吧。

  幼兒開始作畫,在這之前教師提要:

  1 給水果圖上合適的顏色。

  2 作畫時不要弄到其他小朋友的身上。

  3 注意自己的坐姿。

  教師在幼兒作畫時,來回的巡視,給與相應的指導。

  把幼兒的作品貼到水果屋上,展示出來。

  圣誕老爺爺感謝幼兒的幫忙,說完就去賣水果了。(結束)

幼兒園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能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幾種不同材質(zhì)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tài),發(fā)展觀察能力。

  2、學會使用符號做觀察記錄,能用正確的語言進行描述。

  3、體驗沉浮游戲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幼兒已認識幾種常見的不同材質(zhì)的物體,已有在水中自由玩沉浮游戲的經(jīng)驗。

  2、物質(zhì)準備:

 。1)木塊、鐵制湯匙、乒乓球、石頭、海綿、玻璃球、鑰匙、小船;

 。2)空塑料瓶、裝有重物的塑料瓶;

 。3)干抹布若干,裝有清水的透明大盤一個,供幼兒做實驗的實驗盆若干。

  三、活動過程:

  1、導入:以幼兒熟悉的鑰匙、小船等實物來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從而引出沉與浮。

  師:小朋友們,今天啊,老師給大家?guī)砹撕芏嗌衩氐臇|西,想不想知道。

  引導幼兒初步感知沉與浮,對沉與浮感興趣,從而一起學習《沉與浮》。

  2、引導幼兒探索不同材質(zhì)的物體的沉浮狀態(tài)

 。1)師:今天,老師除了給大家準備了小船和鑰匙之外,還帶來了很多禮物,大家一起來看下好不好?

  逐一拿出來并提問,并引導小朋友認識沉與浮的表示符號,先讓小朋友猜想,教師示范。

 。2)引導幼兒分組做實驗

  鼓勵幼兒玩多種材料,觀察不同材質(zhì)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tài)并集中記錄結果。

  探究:哪些物品一放下去就沉,哪些物體一直浮在水面?

  集中分享探究結果:組織幼兒集中交流小組探究的結果。

  3、引導幼兒探究讓沉下去的物體起來的方法

 。1)探究點一:不借助輔助物,讓沉下去的物體浮起來。

  師:老師把這兩個塑料瓶一起放進水里哈,小朋友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是不是一個沉下去,一個卻浮起來,為什么啊?那大家有什么好辦法讓沉下去的塑料瓶在不借助任何材料的前提下能浮起來啊?(分開問)

  引導幼兒通過改變重量讓沉下去的物體浮上來。如:倒掉塑料瓶中的物體。

  集中分享實驗結果:請個別幼兒表述自己的實驗發(fā)現(xiàn)。

  (2)探究點二:借助輔助物讓沉下去的物體浮上來。

  師:鑰匙小兄弟一下水就沉在水底,很傷心,他想浮在水面上透透氣,小朋友有什么好方法讓鑰匙小兄弟浮起來?

  引導幼兒通過把鑰匙放在有足夠浮力的塑料塊上讓鑰匙浮起來。

  聯(lián)系現(xiàn)實:夏天天氣太熱,小朋友有沒有跟隨爸媽去游泳呀?小朋友游泳時要記得帶什么東西呢?(不會游泳的人借助游泳圈就可以浮在水面上了)

  4、教師小結

  重的物體會沉在水底,輕的物體會浮在水面上,通過改變重量和借助輔助物可以幫助沉下去的物體浮起來。

  5、活動延伸

  小朋友回家后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玩沉浮游戲,進一步認識沉與浮,學會使用沉與浮的表示符號,想辦法讓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讓浮起來的東西沉下去。

  活動反思:

  通過這次的公開課,總體感覺收獲不小,對一些問題我有了更深的認識與理解,下面是我對這節(jié)課的反思:

  1、從幼兒熟悉喜歡的實物入手,有助于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2、讓幼兒自己動手做實驗,有利于加深幼兒對沉與浮的初步認識,有助于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將沉浮知識聯(lián)系到現(xiàn)實生活中,加深幼兒對沉浮知識的初步感知。

  3、組織小朋友做實驗時,秩序較亂。由于教師初次攝入科學教學,教學經(jīng)驗不夠,在做實驗之前沒有把實驗規(guī)則大聲講清楚,加上幼兒年齡小,課堂紀律觀念不強,所以做實驗時秩序較亂。

  4、在提問題時比較倉促,由于時間限制,沒有讓幼兒多說一說自己的實驗結果,甚至有些幼兒想說但還沒說出來,幼兒之間交流不夠,沒有讓幼兒更深入地去了解一些物體的沉浮狀態(tài)及沉浮原因。

  5、教學內(nèi)容設置偏多,幼兒難以合理、有效理解。

  通過本次的科學教學活動,本人有了一定的經(jīng)驗基礎。今后將會繼續(xù)努力,加強學習有關教學的一些方法,為以后的教學奠定基礎。

幼兒園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初步探索讓紙發(fā)出聲音的方法。

  2、能夠在集體面前大膽表現(xiàn)。

  3、培養(yǎng)幼兒對紙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畫報、草稿紙、報紙、繪畫紙等。

  2、記錄紙和筆。

  活動過程:

  1、激發(fā)幼兒嘗試操作的興趣。

  老師拿著一筐廢紙告訴幼兒:這是老師和幼兒一起收集的各種廢紙。這些廢紙可以干什么用呢?老師拿一張紙,讓紙發(fā)出聲響,吸引幼兒注意力。

  老師提出問題:怎樣讓紙發(fā)出聲音?

  2、幼兒嘗試操作和紙做游戲

  每四名幼兒一組,各組進行比賽,在同一時間完成,看看哪個組做的方法多而且和別的組不一樣。

  讓幼兒自己動手來實驗,嘗試用各種方法讓自己手中的紙發(fā)出聲音。每組請一名老師幫助記錄幼兒實驗的結果。

  幼兒自己取紙實驗開始,要求記錄老師必須是幼兒做出來的才能記錄。

  3、分享實驗結果

  聽音樂收記錄紙,在記錄紙上寫上小組名字。提醒幼兒用過的廢紙怎么辦?

  展示每組的記錄紙,請每組幼兒上來一兩個演示實驗過程,大家進行驗證。

  4、老師小結幼兒驗證的方法。

  5、結束:生活中有很多東西會發(fā)聲,小朋友們可以去發(fā)現(xiàn)。帶幼兒在班上或到戶外尋找可以發(fā)聲的東西。

  教學反思:

  紙是幼兒生活中的常見物品,但對紙的聲音卻沒有真正注意過,可以說幼兒熟悉它卻不了解它,這是我選擇、進行本次活動的主要原因。事實也證明幼兒確實對活動很感興趣,他們積極地參與探索活動,通過嘗試——發(fā)現(xiàn)的過程,滿足了自主操作的愿望,也滿足了表現(xiàn)的欲望和相互認同的心理需要,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整個的.活動流程我感覺還是比較清晰、自然的,不足之處在于活動 中層次轉(zhuǎn)換的語言不夠精煉,有些隨機處理的話語表達不夠準確,還有就是準備材料時沒有考慮到硬板紙這一類,是個疏忽,今后應該準備得更充分些。)

幼兒園教案 篇4

  目標

  1能根據(jù)歌詞創(chuàng)編動作,進行歌表演。

  2 學會關心別人,不吵別人

  3 感受運動身體的快樂。

  準備 音樂磁帶。

  重點 能根據(jù)歌詞創(chuàng)編動作,進行歌表演。

  過程

  1、欣賞歌曲。

  ——播放 錄音,引導幼兒自由地聽一聽,動一動。

  ——你聽了這首歌曲想干什么?為什么?

  2、學習歌曲。

  ——再次播放 ,引導幼兒仔細聽一聽歌里唱的是什么。

  ——按歌曲的節(jié)奏朗誦歌詞,熟悉歌詞

  3、進行歌表演。

  ——啟發(fā)幼兒根據(jù)歌詞的內(nèi)容創(chuàng)編動作,

  ——引導幼兒跟隨音樂磁帶,快樂地邊唱邊做創(chuàng)編的動作

幼兒園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鞋襪各部分名稱,基本學會穿脫鞋襪。

  2.培養(yǎng)幼兒小肌肉動作的靈活性,手眼協(xié)調(diào)性。

  活動準備:

  場地布置:石頭路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

  兩只小口袋,天天隨身帶, 要是少一個,就把人笑壞。

 。ㄒm子)

  二、認識鞋襪各部分名稱

  1.小鞋子在哪里?

  引導幼兒做各種動作:搖搖鞋,踏踏腳等。

  2.觀察鞋尖、鞋后跟、鞋底、鞋面。

  三、教師示范講解脫鞋

  1.手放在鞋后跟向下脫。

  幼兒練習脫鞋。

  2.脫鞋后,讓幼兒摸摸襪尖、襪后跟、襪筒。

  3.指導幼兒脫襪:

  手放在襪筒,向下脫。

  四、游戲:小腳丫

  師生共同光著腳丫去,手拉手,走在石頭路上,體驗光著腳踩石頭的感覺。

  五、學習穿鞋襪。

  1.請幼兒談談光著腳丫踩石頭的感受。

  2.習穿襪:先把襪子放平,手拿襪筒,套在腳尖上,向上拉。

  3.學習穿鞋:手拿鞋底,腳伸在鞋中,提上后腳跟。

  4.幼兒穿上鞋后,體驗穿上鞋踩石頭的感受。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開飯了

  目標:

  1.積極參加活動,體驗為家人準備“開飯”的快樂情緒。

  2.能初步根據(jù)經(jīng)驗選擇大小不同的碗、勺等餐具。

  3.嘗試運用手指撕紙,揪泥條,以準備“飯菜”。

  準備:

  1.幼兒已多次欣賞歌曲《炒小菜》。

  2.大小不同的碗、勺若干(多于幼兒人數(shù)),每人一張餐墊。

  3.紙條、紙片、橡皮泥等若干。

  過程:

  1.萌發(fā)參加活動的積極情緒。

  (1) 邊欣賞歌曲《炒小菜》,邊自由跟唱,表演動作。

  (2) 回憶自己在家和誰一起吃飯。

  開飯啦,在家里我們和誰一起吃飯呢?(啟發(fā)幼兒說出家庭成員。)

  2.感知餐桌和餐具,為選擇餐具作準備。

  (1) 觀察餐墊。

  “餐桌上有什么?看看餐墊,今天誰和我們一起吃飯?

  (2) 觀察碗。

  ● 吃飯時我們用什么盛飯盛菜?

  ● 這里有這么多碗,它們有什么不一樣?(引導幼兒說出碗的不同顏色,并以兩兩比較的方法區(qū)分大小。)

  3.自由選餐具,體驗一一對應。

  (1) 幼兒為爸爸媽媽和寶寶選擇碗。

  爸爸媽媽和寶寶餓了,要吃飯了,我們?yōu)樗麄兠咳藴蕚湟恢煌氚伞?/p>

  (教師觀察幼兒選擇的情況,并提示幼兒將碗對應地擺放在餐墊上。)

  (2) 交流選擇、擺放的經(jīng)驗,并作調(diào)整。

  ● 你給爸爸選的碗在哪里?舉起來給大家看看。

  ● 你給媽媽選的碗在哪里?舉起來給大家看看。

  ● 你給寶寶選的碗在哪里?舉起來給大家看看。

  ● 你一共選了幾只碗?它們一樣大嗎?哪只最大?哪只最小?

  (3) 幼兒自選勺子,并對應地擺在碗里。

  吃飯時除了碗還要什么?三個人吃飯需要幾把勺子?

  4.自主選擇材料做“飯菜”。

  (1) 幼兒自由選擇橡皮泥、紙片、紙條等材料做“飯菜”。

  (2) 教師觀察幼兒的選擇及制作情況,鼓勵幼兒嘗試選用不同的材料做多種“飯菜”。

  (3) 鼓勵幼兒用語言和爸爸媽媽寶寶交流,學說:“某某,我請你吃……”

  5. 以“出去散步”的情景結束活動。

幼兒園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了解雪花的特征,鼓勵幼兒大膽進行撕紙活動。

  2.積極參與活動并體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重點:

  學習按線撕紙

  活動難點

  學習有控制地進行撕紙(無線條)

  活動準備:

  1.四個小筐

  2.有線條的彩紙若干 ,無線條的彩紙若 干。

  活動過程:

  一、通過觀察了解雪花的外形特征。

  談話導入,引起興趣:

  (1)圣誕節(jié)馬上到了,胡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一朵大雪花,你們看一看,雪花是什么形狀的?它有幾個花瓣?

  (2)幼兒觀察討論。

 。3)教師小結:雪花是圓形的,有六個瓣。

  二、教師引導幼兒按已有線條進行撕雪花活動。

  1.引導幼兒觀察彩紙與雪花的共同點:

 。1)你們想不想自己來做雪花?

  (2)胡老師給每一位小朋友發(fā)一張彩紙,你們仔細看一下,這張彩紙是什么形狀的?它和雪花的形狀一樣么?它上面有幾條線?像不像雪花的六個瓣?

  2.教師介紹撕雪花的方法:

  (1)現(xiàn)在來看胡老師是怎么撕的:一只手緊緊捏住彩紙,另一只手沿著線輕輕往下撕,撕到中間挺下來,注意不要把雪花瓣撕掉撕爛了,依次類推。

 。2)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請你們自己動手撕雪花吧!

 。3)教師小結:小朋友撕得很好,你們都沒有把它的花瓣撕爛或撕掉,它可高興啦!

  三、通過已有經(jīng)驗引導幼兒有控制進行撕雪花。

  1.引導幼兒觀察與前面彩紙的不同點:

 。1)現(xiàn)在胡老師再給小朋友發(fā)一張彩紙,仔細觀察這張紙和剛才的彩紙有什么不同?

 。2)幼兒自由討論回答。

 。3)教師小結:和剛才的彩紙不同,這張紙上面沒有線。

  2.學習有控制地撕紙。

  (1)小朋友能不能想想辦法,怎么樣才能和剛才撕得一樣,而且雪花的花瓣也不會斷呢?

  (2)幼兒動手嘗試,教師巡回指導。

 。3)教師講解方法:看~撕得就很好,花瓣沒有掉沒有爛,現(xiàn)在看胡老師,一只手捏住圓的一角,另一只手輕輕往下撕,轉(zhuǎn)著圈就這樣一直往下撕,這樣一朵雪花就撕好了。

 。4)幼兒再次動手操作。

 。5)教師小結:小朋友學得真快,小雪花撕得也很完整。

  四、游戲"下雪了"

  小朋友的筐里已經(jīng)盛滿了雪花,請你們手捧雪花來到胡老師身邊,聽口令:我們喊一二三,當老師喊到三的時候,小朋友一起把雪花灑向天空,我們一起來下雪吧!

幼兒園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文言詞匯,了解“銘”的特點。

  2、技能目標:學習本文托物言志的寫法。

  3、情感目標:理解作者不慕榮利、保持高尚節(jié)操的愿望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情趣。

  4、能力目標:背誦、仿寫。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大唐的歷史上,有一位性格倔強的詩人,三十四歲那年,因為參加政治革新活動,正感到春風得意的他,一覺醒來卻被趕出了朝廷。十年后,召回長安后,因到玄都觀去賞桃花,寫了一首惹禍的詩:

  紫陌紅塵扶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因為這首詩,他又被貶到連州。一貶又是十四年,等他五十七歲再回到長安時,玄都觀里的桃花已蕩然無存,只剩下一片亂草。這不怕惹禍老先生,又寫了一首《再游都觀》: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開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這個人求異心理很強干什么都想與眾不同,不肯人亦云。悲秋,從來就是詩人的職業(yè)病,他卻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認為天高氣爽的秋天使人心胸開闊,更有詩意。我們一起來背誦這位老先生的詩。

  1、背誦已學詩歌《秋詞》。(多媒體顯示)

  2、請學生簡介作者。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唐代詩人。曾中進士,官至監(jiān)察御史。他熱心贊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zhèn)割據(jù)勢力。政治革新失敗后,被貶官降職多次。這篇《陋室銘》是他被貶為和州刺史時在任上寫的。 (多媒體顯示)

  3、出示學習目標。(多媒體顯示)

  4、簡介“銘”。

  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銘”,后來就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

  常見的銘有:座右銘、墓志銘。

  5、韓愈說:“文章合為時而作,歌詩合為事而作!边@篇文章也不例外,請一同學介紹背景。

  (可見,此文并非作者自命清高、孤芳自賞,而是憤世嫉俗之作。)

  二、初讀課文。

  1、欣賞課文錄音。

  2、洪亮、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去掉標點)

  三、譯讀課文。

  1、對照注釋,理解文意。

  2、學生相互質(zhì)疑、解答。

  3、提醒學生要注意的詞、句翻譯。

  4、翻譯全文。

  三、再讀課文。在理解課文意思的基礎上讀課文

  1、要求:注意節(jié)奏、語調(diào)與感情,讀出韻味。

  2、自己在書上畫出朗讀停頓(多媒體展示),先小聲自讀,再請同學朗讀。

  3、注意句式特點(整齊、上口,駢句,結構相似,字數(shù)相同。對偶)

  4、找出韻腳。(多媒體展示)

  5、齊讀課文,說說對“陋室”總的印象。(陋室不陋)

  6、陋室為何不陋?用文中的話回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7、最關鍵的是哪兩個字?(德馨)

  四、品讀課文。

  1、作者“德馨”表現(xiàn)在何處?怎樣表現(xiàn)的?(用文中的話回答)(苔------勞形)

  (分析:德在何處:中國文人中“君子”所秉持的道德修養(yǎng)和人格精神。

  馨在哪里:不慕榮利、保持高尚節(jié)操的愿望;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運用比興手法。)

  2、到這里來的人多嗎?,從哪里可以看出?(不多!疤-----青”)

  3、到陋室來的都是些什么人?(鴻儒)

  4、作者為什么要寫自己的朋友是些什么人呢?(寫自己的朋友是博學之士、高雅之人,以顯示自己的“德馨”)

  5、朋友走了之后他干些什么呢?(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

  講述:這里既有正面的描寫,又有反面的描寫;既有實寫,又有虛寫。正面描寫的句子是: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這是寫實,表現(xiàn)了從容、恬淡的生活。反面描寫的句子是: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這是虛寫,表現(xiàn)了對世俗生活的厭棄。

  6、可以看出室主人的志趣如何?(高雅)(景、友、趣)

  講述:作者是怎樣表現(xiàn)陋室不陋的呢?(多媒體展示)

  五、悟讀課文。

  1、作者明明在頌自己的陋室,為什么又寫“諸葛廬”、“子云亭”?

  (以“廬”、“亭”比“陋室”,以“諸葛”“子云”自比)

  2、作者自比“諸葛”、“子云”的目的何在?

  (表明作者想從政治上和文學上都干出一番事業(yè)。)

  3、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是個什么樣的人?(有遠大抱負的人)

  4、通過描寫客觀事物,寄托、傳達作者的某種感情、抱負和志趣的這種寫法叫什么?(托物言志)(多媒體展示)

  小結:作者先運用比興手法,由“山”“水”引出“陋室”;由“仙”“龍”引出“德馨”,點出文章中心;再運用類比,將自己的陋室和諸葛廬、子云亭相比,其目的就是把自己和諸葛亮、楊雄相提并論,其意不言自明。

  5、文章以孔子的話作結有什么作用?照應了哪一句?

  (再次證明陋室不陋,從而表明自己超凡脫俗的胸襟,同時又照應了“惟吾德馨”一句,以古代圣賢自比。)(照應“惟吾德馨”)

  6、由此看來最后一句在表意上是“蛇足”還是更進一層?

  (更進一層,是“德馨”的深化)

  7、通過以上分析,可以悟出作者借這篇“銘”贊美簡陋的居室,要表達什么?

  (不慕榮利、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山--仙名

  何 陋 之 有

  南陽諸葛廬 西蜀子云亭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無

  絲

  談 可 竹

  笑 以 之

  有 調(diào) 亂

  鴻 素 耳

  儒 琴 無 水-- 龍靈

  往 , 案

  來 閱 牘

  無 金 之

  白 經(jīng) 勞

  丁 形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托物

  言志

  六、誦讀全文,體會作者高尚的情操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七、拓展延伸:讀先生美文,寫我輩心聲。

  1、仿寫:《 銘》

  2、課堂交流。

幼兒園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橡皮泥一放到水里就沉下去了,但橡皮泥也能浮起來!怎樣讓橡皮泥浮起來呢?這一定能讓好奇心強的幼兒雀躍不已。此項活動是利用幼兒常玩的橡皮泥,突破他們原有的經(jīng)驗,激發(fā)他們探究的欲望,借此培養(yǎng)他們大膽動腦、動手和主動探究的習慣。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探索橡沉浮起來的奧秘。

  2、體驗自主探究的樂趣。,

  3、培養(yǎng)多動腦,勤動手的探究精神。

  【活動準備】

  每組一盆水,幾盒橡皮泥。

  【活動過程】

  1、玩橡皮泥,引導幼兒探究橡皮泥沉下去也可以浮起來的奧秘。

  師:小朋友,看看老師今天給你們準備了什么好玩的東西(出示橡皮泥和水),老師請小朋友把捏成各種形狀的橡皮泥放到水里,去看看橡皮泥是會浮起來還是沉下去。

  2、分享玩橡皮泥的經(jīng)驗。

  請幼兒個別講述并示范橡皮泥沉下去和浮起來的操作。

  教師小結:橡皮泥既能沉下去也能浮起來。

  3、幼兒自主探究橡皮泥浮起來的方法。

  師:橡皮泥改變形狀后能夠浮起來,F(xiàn)在,老師要請小朋友們想想,橡皮泥變成什么形狀后可以浮起來呢?我們看看誰想到的辦法最多。

  教師觀察和指導,協(xié)助個別幼兒操作,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分享幼兒成功的快樂。

  4、總結、分享經(jīng)驗。

  幼兒談談自己想到的辦法和操作的經(jīng)過,與大家分享自己的實驗過程。教師表揚幼兒肯動腦和大膽動手嘗試的好習慣,與幼兒一起分享他們努力嘗試后獲得的成功快樂。

  【活動延伸】

  1、繼續(xù)讓幼兒探究讓橡皮泥浮起來的辦法,讓他們理解橡皮泥浮起來所要具備的條件,并初步學會歸納和記錄。

  2、鼓勵幼兒發(fā)揮想像,并動手嘗試橡皮泥更多的新玩法。

  【設計分析】

  幼兒對各種新奇的現(xiàn)象都會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中班幼兒在具備一定經(jīng)驗和技能后,這個敞開的世界充滿好奇,嘗試和探究的欲望變得越來越強烈。在整個活動中,沒有直接給幼兒任何結論,而是讓他們自己在游戲中去發(fā)現(xiàn)矛盾,然后在矛盾中探究。

【關于幼兒園教案范文匯編8篇】相關文章:

幼兒園小班教案范文匯編九篇04-03

關于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范文六篇03-28

關于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模板匯編五篇04-04

關于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模板匯編9篇04-01

關于幼兒園中班安全教案匯編七篇03-31

關于幼兒園社會教案匯編七篇03-31

關于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匯編五篇03-29

關于幼兒園小班安全教案模板匯編5篇03-28

關于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匯編8篇03-28

關于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模板匯編8篇03-27

宜君县| 盐亭县| 新泰市| 邵阳市| 深水埗区| 上饶县| 得荣县| 沙洋县| 炉霍县| 马山县| 肇州县| 江油市| 永嘉县| 连平县| 福建省| 民丰县| 龙里县| 眉山市| 绥棱县| 宜丰县| 长汀县| 花莲市| 安阳市| 抚顺县| 辽宁省| 榕江县| 富宁县| 新干县| 东宁县| 长兴县| 岳阳县| 苏州市| 东明县| 富平县| 郴州市| 咸宁市| 南郑县| 丰都县| 侯马市| 修武县| 南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