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四年級《一枚金幣》教案設計(精選10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年級《一枚金幣》教案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一枚金幣》教案設計 1
教學目標:
1.體會課文按事情發(fā)展的先后順序寫作的思路,體悟老人這么做是想讓兒子懂得勞動換取金錢的道理。
2.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兒子“受不了”的心情。
3.熟讀課文,根據(jù)課文內容理解詞的`意思,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通過朗讀課文,懂得要以誠實的勞動換取金錢的道理。
重點難點:
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法學法:
導讀法
小組合作交流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交流“錢能做什么”的課前問題
1.互相匯報調查結果:10元錢能做什么。
2.小結錢的重要性。
二、復習預習課文的方法,預習課文。
1.小組交流。
A認識多音字
B指導書寫
C理解生字新詞
辯解、筋疲力盡、懶惰、熊熊大火
2.朗讀課文,想一想
A本文寫誰?寫了一件什么事?
B嘗試給課文分段,歸納大意。
第二課時
一、創(chuàng)設導入揭題質疑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一枚金幣》,昨天講到短短的文章中,介紹了一件怎樣的事情呢?
二、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一)學習1-8自然段
1.學生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思考:老人為什么“再也受不了“?
2.小組內交流,要求每個人都要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可以互相進行補充。
3.指導想像兒子懶惰的程度讓父親受不了?
4.讀讀父親痛恨的話,再次體會父親的“受不了”
5.指學生進行集體交流,為什么父親要這樣做?
(二)學習9-26段
1.熟讀課文,找找課文中寫了父親與兒子的幾次對話?
2.引導質疑;前兩次父親扔掉兒子的金幣,兒子只是笑笑,第三次為什么會是那樣?
3.指導父親與兒子的三場對話,進行分角色朗讀。
三、深化主題拓展延伸
1.老人想讓兒子明白什么道理?
2.假如你是文中的老人或兒子,你會怎么辦?
3.你珍惜壓歲錢嗎?為什么?
4.你自己曾憑勞動賺過錢嗎?這樣的錢你珍惜嗎?
四、課堂小結。
五、布置作業(yè)。
1.分角色朗讀。
2.復述課文。
四年級《一枚金幣》教案設計 2
一、學生分析
現(xiàn)在的學生,因為大多是獨生子女,家長非常疼愛,在物質上總是盡量滿足孩子,因此,在孩子的心中,金錢來得很容易,自己想要什么家長總能滿足,身上的零用錢從不缺少,因此,也養(yǎng)成了花錢無計劃、大手大腳的不良習慣,希望通過這課文的學習,能讓孩子珍惜財富,把錢花在有意義的地方。
二、教學目標
1.朗讀并講述故事,體會課文按事情發(fā)展的先后順序的思路,感悟老人這么做是想讓兒子懂得勞動換取金錢的道理。
2.學習要認識和要寫的生字。
3.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兒子“受不了”的心情。
三、教學準備
1.調查同學的壓歲錢是怎樣支配的。
2.請學生用力所能及的`方式自己掙十元錢。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你是用什么方法掙來了十元錢?你是怎樣支配這十元錢的?你在花這十元錢時和父母給你的零用錢時心情有什么不同?這是什么原因呢?是呀,不是自己勞動掙來的錢就不知道珍惜。有位老人準備把自己辛苦一生積攢下來的財產(chǎn)送給別人,這是怎么回事呢?讓我們一起一下。出示課題:一枚金幣
(二)初讀課文
1.讀了課題后,你有什么疑問?你想知道什么?
2.自讀課文,在讀課文的過程中解決生字,不會的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
3.學生初讀課文后有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師生共同研討,暫時解決不了的放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去思考。
4.這課文中有幾個角色?他們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你能把它簡單完整地說出來嗎?
兒子花錢如流水、懶惰――父親要兒子掙一枚金幣――母親放縱兒子來欺騙老人,兩次被識破――勸兒子自己去掙金幣――兒子自己掙來的金幣被父親第三次扔進火里,兒子連忙從火里把金幣抓出來――父親相信這枚金幣是兒子掙來的
5.你能用關聯(lián)詞把這幾件事串聯(lián)起來嗎?因為……所以……因為兒子花錢如流水,懶惰,所以父親要他自己掙一枚金幣。因為母親放縱兒子欺騙老人,兩次被識破,所以母親勸兒子去掙金幣。因為……,所以……
(三)學習課文
1.剛才,通過大家的努力,我們已經(jīng)初步了解了這個故事。那么,兒子一共交給父親幾枚金幣呢?三枚。父親是怎樣對待兒子交給他的這三枚金幣的?(把它扔進火里。)父親為什么要這樣做?(因為父親認為這金幣不是兒子自己掙來的。)
2.在文章中,父親與兒子有幾場對話?三場,請你把它們找出來并讀一讀。
3.在這三場對話中,父親與兒子的神態(tài)與心情有什么變化呢?請學生分組展開討論并填表。
4.前兩次父親扔掉兒子的金幣,兒子只是笑笑而已,為什么第三次金幣被父親扔掉兒子就“受不了”?(因為是兒子辛辛苦苦掙來的。)哪些句子體現(xiàn)了兒子掙錢的辛苦?當辛苦掙來的錢被父親扔掉后,兒子是怎樣的心情?(傷心與氣憤)那么,我們應該怎樣讀兒子的話呢?指導朗讀。
5.課文中有幾處“受不了”?分別是誰“受不了”?兒子“受不了”是因為辛苦掙來的錢被父親扔掉,那么,父親為什么“受不了”呢?是呀,父親因為兒子不愿掙錢,只會花錢,是個無用的人,因此非常失望痛苦,你能讀出父親的這種心情嗎?指導朗讀。
6.父親與兒子的這三場對話,有哪些相似之處,又有哪些不同之處呢?父親與兒子的情感又有哪些變化呢?請同學分角色朗讀這三場對話。你覺得他們讀得好嗎?好在哪里?不足之處又在哪里?教師指導朗讀。
(四)討論
1.假如你是這個兒子,你會怎樣做?假如你是這個父親,你又會怎樣做?
2.老人想讓兒子明白什么道理?
3.你覺得老人、兒子、母親是怎樣的人?你想對他們說什么?
(五)課外延伸
快到新年了,長輩又要給你們壓歲錢了,你每年能收到多少壓歲錢?你們是怎樣支配壓歲錢的?布置學生課后分組調查訪問,每組寫一份調查報告,在班上進行交流。
四年級《一枚金幣》教案設計 3
教學要求:
1、通過朗讀,體會課文按事情發(fā)展的先后順序寫作的思路,感悟老人這么做想讓兒子懂得勞動換取金錢的道理。
2、朗讀課文,體會兒子“受不了”時的心情。
教學重點:
1、感悟課文內容,體會兒子“受不了”的心情。
2、感悟老人讓兒子明白的道理。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通過朗讀,體會課文的寫作順序。
2、學習課文1——20自然段,了解前兩枚金幣的由來及發(fā)生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體會課文按事情發(fā)展的先后順序寫作。
2、根據(jù)文中三次出現(xiàn)金幣把課文分為三個部分來教學。
。1——13)、(14——20)、(21——28)。
三、學習課文1——20自然段。
了解兩枚金幣的由來及發(fā)生的故事。
四、指導有感朗讀1——20自然段。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師:昨天我們學習了課文《一枚金幣》的1至20自然段,邊說邊板書課題。
來,讓我們打開書再一起讀讀,進入課文共同回憶一下。
2、學生齊讀1到20自然段。(注意讀書的姿勢;用心讀;讀出自己的體會。)
3、昨天學習的內容都想起來了吧,考考你們:誰發(fā)現(xiàn)兒子前兩次拿回金幣給父親時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生答:發(fā)現(xiàn)相同的地方是:兒子的兩枚金幣都是媽媽給的.,兩次拿給父親,父親都把金幣扔進火爐里,兒子兩次都笑笑地走開了。
師:兒子笑笑走開了,你的理解是:(那不是他自己掙來的,他不在乎。)
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第三枚金幣,看看與前兩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二、學習課文21——28自然段。(第三枚金幣)
1、學生自由讀這一部分。
師:認真讀書,想想第三次與前面兩次有什么不同?
生:這一次媽媽說不行,兒子出去掙錢,父親又扔,兒子抓金幣,父親相信。
師:這一部分你們有什么問題想提嗎?
2、學生提問,教師歸納。
3、帶著同學提出的問題默讀:邊讀邊思考:父親為什么后來相信了?從哪看出是兒子自己掙的?
4、生答。(兒子忙跑到火爐前,用手從熊熊大火里抓出金幣,大聲叫到)
師:同學們原來是從兒子的表現(xiàn)中知道的。
5、生再讀25、26段,找找兒子的動作(忙跑、抓、叫到),感受當時的心情。
師:這里為什么用“抓”字,不用“拿”呢?
6、有感齊讀25、26段。
師:剛才同學提出兒子這么愛錢,為什么媽媽給的兩枚被扔進火爐,他不去抓。而自己掙的那一枚卻從熊熊大火中抓出來呢?誰知道。
引導學生找到有關的句子。(23段)知道這枚金幣是兒子自己干了整整一個星期掙來的,鼓勵學生想象當時的情景,從中體會掙錢的辛苦。
7、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體會有感朗讀。
8、指名讀、評價。
9、多種形式練讀。
三、領悟道理:
課文三次出現(xiàn)金幣,你們懂得老人想讓兒子明白什么道理呢?(通過自己勞動換來的是最珍貴的)
師:學到這,我們來討論一下開課時提出的問題:課文里講了三枚金幣,為什么課題不叫三枚金幣,而叫一枚金幣呢?說說你的看法。生答
看來老人讓兒子明白的道理,你們也明白了。掙錢要取之有道,靠勞動掙來。想想還有不理解的嗎?
四、擴散思維。
師:想一想,兒子經(jīng)過這一次自己辛苦掙錢,以后會怎樣呢?
聯(lián)系自己平時想想,錢不是你們自己掙來的,是父母辛勤勞動換來的,你們是怎樣做的?
通過學習,我們從中吸取好的信息,懂得一些道理。我們再來看看這幾個生字書寫生字。
1、讀準字音,觀察字形。
2、認真書寫。
3、摘錄好詞、句。(摘錄好詞、句是個寶,要把這個寶記下來。)
板書:
一枚金幣
父子
扔走
又扔走
仍然扔受不了
四年級《一枚金幣》教案設計 4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
(1)圍繞兩次“受不了”,抓住相關的重點詞:兩組意思相反的詞,辛勤、省吃儉用和懶惰、花錢如流水,感悟到這對父子截然不同的特點,從而理解父親“受不了”的原因。抓住“掙、當牛做馬、苦差使”,體會兒子“受不了”的心情。
。2)了解人物特點,體會人物心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情意目標:
讓學生懂得至于親自創(chuàng)造的財富才會予以珍惜的道理,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理解課文,感受老人與兒子的不同內心活動。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齊讀課題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齊讀課題——《一枚金幣》。
2、回憶主要內容。
打開書87頁,快速瀏覽課文,回憶文章圍繞一枚金幣講了一件什么事?(課文主要講一位老人讓自己的兒子去掙一枚金幣的事)(板書:老人兒子掙)
3、回顧上節(jié)課的問題,引出今天的學習主題。
圍繞主要內容,上節(jié)課,我們提了個什么問題?老人為什么要讓兒子去掙錢呢?(掙?)讓我們先了解故事的起因。
二、學習課文,品味兩個“受不了”
。ㄒ唬┢纷x父親的“受不了”
1、學習故事的起因,明白老人受不了的原因。誰想為我們朗讀1——8自然段。其他孩子邊聽,邊想這是一個怎樣的老人,他有一個怎么樣的兒子?用三角形把相關詞語勾下來。
2、學生匯報,引導學生抓住兩組反義詞對父子的形象進行建立。
3、父親看到兒子還是——是一種什么感受,你能用書上的一個詞來概括嗎?(板書:受不了)老人受不了什么?你從文中哪個句子看出老人受不了了?用波浪線勾畫下來。指名讀。通過解讀“受不了”,感悟父親的心情,并帶著這樣的心情朗讀。
(二)品讀兒子的“受不了”
1、默讀9——28自然段。思考:
兒子幾次將金幣交給父親呢?父親怎么做的?兒子有什么表現(xiàn)?共同完成表格。
2、觀察表格,父親的做法與兒子的表現(xiàn),你心里有什么疑問?(學生質疑)
3、解決問題:為什么前兩次父親扔金幣時,兒子的表現(xiàn)是笑?
4、品讀“受不了”,把直接描寫兒子受不了的句子勾下來,讀一讀,你從哪些詞語看出兒子真的受不了了?齊讀,體會兒子的.受不了。同樣是扔,為什這次么兒子會“受不了”呢?(掙)
這枚金幣是怎么掙來的?(抓“當牛做馬”“苦差使”“整整一星期”理解。)
5、他把這枚辛苦掙來的金幣交給父親時,父親卻仍然把金幣扔進火爐里,不信任兒子,你想兒子會怎樣?指導學生讀好這一句。
6、此時,在兒子眼里,父親扔進火爐里的僅僅是一枚金幣嗎?金幣里包含了什么?
7、面對兒子的聲聲責問,老人說了什么?讀——,老人此時是怎樣的心情,帶著這樣地心情讀。(高興、激動欣慰)老人欣慰的是什么?(板書:珍惜)
三、揭示主題
只有親手創(chuàng)造的財富,才會珍惜。
四、拓展延伸
略
四年級《一枚金幣》教案設計 5
一、教材分析
本篇課文的教學既要抓住事情發(fā)展的先后順序,理清思路,又要抓住整體感知課文,了解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在閱讀理解課文時,可以引導學生在感悟的同時,把重點放在課文兩處“受不了”時人物的心情體會上,在此基礎上領悟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學中,可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體會父親的失望和痛苦的心情。其間,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引導學生思考前兩次父親扔掉兒子的金幣,兒子只是笑笑而已,第三次為什么會這樣呢?針對自己的質疑進行集體交流,還可以分角色讀課文,進入情境,體會兒子心情的變化。
二、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課文,體會課文按事情發(fā)展順序寫作的思路,感悟老人這么做是想讓兒子懂得勞動換取金錢的道理。
三、教學難點
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兒子“受不了”時的心情。
四、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課文
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請大家再次快速瀏覽一遍課文,說一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二)默讀思考
1.老人是怎樣教育兒子懂得這個道理的?(補充畫批課文)
2.組織好語言,準備小組交流。
(三)集體交流
學生先把自己找到的語句讀一讀,再聯(lián)系上下文談理解。隨后在理解的基礎上再有語氣地讀一讀這些語句。
這個環(huán)節(jié)展開生生互動,互相補充、質疑、評價對方的朗讀……
1.第一部分(1~8自然段)
抓住“再也受不了了”一句體會老人寒心、恨鐵不成鋼的心情,帶著悲哀、痛心、無奈、失望的語氣讀這部分課文。
“老人堅決地說”讀出毫不猶豫的語氣來。對于不勞而獲、坐享其成慣了的兒子,老人此時的心理活動是怎樣的呢?
2.第二部分(9~20自然段)
抓住“兒子笑了起來”這一句,體會:一枚小小的`金幣對于一個花錢如流水的兒子來說根本不算什么(聯(lián)系前文第一自然段),所以“扔”金幣的舉動對兒子沒有任何觸動。
抓住“兒子又笑了起來”這一句,體會到兒子仍然無動于衷。
3.第三部分(21~28自然段)
讀“兒子受不了啦,忙跑到爐前,用手從熊熊大火里把金幣抓出來,大聲叫……”一句,可以邊讀邊加上動作表演,體會:兒子這回是眼睜睜地看著爸爸把自己辛辛苦苦親手掙來的一枚金幣扔進火里,正因為這枚金幣的來之不易,所以兒子才會有如此強烈的反應。一枚小小的金幣看起來不起眼,但只有親身體驗才會懂得珍惜呀。
(四)分角色朗讀第二、三部分課文,再次對比前后三次兒子的不同反應,充分感悟:父親的做法妙在以讓兒子親身體驗,代替枯燥的說教,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小組內可分工進行角色扮演,表演課本劇。)
。ㄎ澹┱归_討論:分析人物
此時你能來評價這個故事中的三個人物嗎?可以通過文中對人物語言和動作的不同描寫,有根有據(jù)地運用書中的詞語來評價,再加上自己的感受。要求語言流利,表達清楚。
小結
故事中的父親對兒子沒有一味的說教,而是用三次扔金幣的方法來告訴兒子珍惜財富是獲得財富的前提條件,勞動果實的獲得是要付出艱辛勞動的,我們在享受時一定要珍惜勞動成果,同時還應該知道勞動者的艱辛。
教師發(fā)給每個小組一枚印制好的金幣,請同學們將這節(jié)課的最大收獲濃縮為一句話或者幾個詞寫在金幣背面。寫好后大家交流(分享收獲)。
課后延伸
1.完成《語文伴你成長》冊上的相關習題;
2.繼續(xù)練習朗讀課文;
3.你打算怎樣支配自己積攢的壓歲錢?給自己設計一個小賬本。
板書設計:
一枚金幣
扔第一次:逛第二次:跑第三次:掙笑笑抓
五、教后反思
這節(jié)課在教學時抓住了兩條線,一條是情節(jié)線,即引領學生按事情的發(fā)展順序理解課文內容;第二條是抓重點詞句來感悟,如對話部分。為體現(xiàn)“文道統(tǒng)一”,在第一遍理解的基礎上,二遍理解采用了分角色朗讀的形式,而后又通過“評價人物”的方式進一步挖掘理解課文。
因為課文中的對話很多,所以這節(jié)課上尤其加強了朗讀的指導,通過學生互相“評讀”的形式展開,父親與兒子的三場對話,環(huán)境一樣,事件也有極其相似之處,隨著事情發(fā)展的先后順序,人物情緒也在發(fā)生變化,要讀出這種變化,朗讀的語氣就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在反復的“評讀”過程中,學生的“讀”確實表達出了父親失望、痛苦、無奈和驚喜的情感變化以及兒子冷漠、自私、傷心和憤慨的情感變化。
四年級《一枚金幣》教案設計 6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容
2、懂得以誠實的勞動換來金錢的道理
3、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心情。
教學重點
明白老人的.用意體會兒子“受不了”時的心情。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由歌曲《一分錢》引出話題:比金錢更重要的是什么?并交流。由此引出“課文中的父親眼里比金錢更重要的是”
二、研讀課文
1、抓住重點詞語進行理解并想開去。
2、抓住“改變”,引導學生讀、悟、議。
重點引導:
(1)兒子態(tài)度的變化,體會他“受不了”時的心情。
。2)感悟老人想讓兒子明白什么道理?
。3)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在讀中悟情悟理。
三、延伸,導行。
1、文章結尾父親還會說什么?兒子會說什么?母親呢?
2、這節(jié)課讓你明白了什么?
四年級《一枚金幣》教案設計 7
教材簡介:
課文記敘辛勤勞動,省吃儉用把兒子養(yǎng)大成人的老人,看到兒子懶惰成性,萬般痛心與無奈,只好打算將所有的財產(chǎn)送與別人。母親在兩次放縱兒子蒙騙老人之后,只好勸兒子自己掙一枚金幣,老人一連三次把金幣扔進火爐里,直到相信金幣是兒子掙來的故事。通過這個故事,讓孩子懂得只有親手創(chuàng)造的財富,才會珍惜的道理。
教學目的要求:
基礎知識:
1、獨立認識漢字3個,學習會寫3個漢字。
2、通過查資料了解錢的作用。
3、進一步積累詞語。
能力目標:
1、引導學生感悟課文的寫作特點,按照事情發(fā)展的先后順序從不同視角透視金錢的價值;
2、熟讀課文,根據(jù)課文內容理解詞的意思,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要以誠實的勞動換取金錢的道理。
2、通過學習課文,學會從小認識金錢,懂得正確對待金錢。
教學重難點:
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交流錢能做什么的課前問題
1、互相匯報調查結果:10元錢能做什么
2、小結錢的重要性
二、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1、課件出示詞語,指名認讀
A重點指導惰的書寫
B認識多音字差
2、讀課文,想一想:本文寫誰?寫了一件什么事?。
三、理解課文內容
1、學生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思考:受不了在文中出現(xiàn)了幾次?把有關句子畫下來。
2、小組內交流,要求每個人都要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可以互相進行補充。
。▋纱,一次是老人受不了,一次是兒子受不了)
3、老人因為什么受不了了?你是從哪看出來的?
。ㄗx讀父親痛恨的話,再次體會老人對兒子的失望之情。)
4、夫妻倆商討的結果是什么?
5、熟讀課文,找找課文中寫了父親與兒子的幾次對話?
6、小組里讀讀這三次對話?找找兒子的'表情、動作的句子重點讀讀
7、引導質疑;前兩次父親扔掉兒子的金幣,兒子只是笑笑,第三次為什么會是那樣?
8、引導學生一邊讀一邊想,小組內交流討論。
⑴想像兒子在一個星期的工作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難?
、谱x讀這次對話,有感情的朗讀
指導學生讀出兒子的憤怒的語氣。
9、分角色朗讀三次對話
10、對比兒子上兩次的表現(xiàn),說說你體會到了什么
11、通過剛才的學習,你能試著說說父親為什么要這樣做?
12、小組間共同討論,學習課文后的體會,全班匯報。
四、課堂小結:
今天學習了這篇文章后,你覺得這篇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
通過學習,你的體會是什么?寫在日記本上。
作業(yè)設計:通過學習,你的體會是什么?寫在日記本上。
板書設計:
一枚金幣
老人
受不了只有親手創(chuàng)造財富才會珍惜
兒子
四年級《一枚金幣》教案設計 8
教學目標:
1.通過抓關鍵詞、句的方法,讓學生理解文中兩個“受不了”的意思,體會父子不同的心情。
2.圍繞“當牛做馬”、“苦差事”引發(fā)學生想象,說說兒子掙金幣艱辛的過程,從而讓學生感受到掙錢的不易。
3.通過對比父親三次扔幣后兒子的反應,來體會父親的用心良苦,從而使學生懂得珍惜勞動創(chuàng)造的財富。
4.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通過抓第三次父親扔幣后兒子動作和語言中的關鍵詞,讓學生體會兒子“受不了”的心情;說出想象中兒子掙錢的艱辛的過程,從而懂得珍惜勞動創(chuàng)造的財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回顧入境:(4分鐘)
師: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一枚金幣》,我們先來寫幾個易錯字。
【幻燈片出示】掙錢辛勤懶惰省吃儉用
師:對照大屏幕改正自己的錯誤!皯小边@個字最容易錯的是右邊的負。豎心旁表示心里的想法,不約束自己,不負責任的什么也不做,人就懶了。
師:都會寫這些字了,學得踏踏實實就好。再請大家用上這幾個詞語說說圍繞一枚金幣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觀察這幾個詞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意思相反)
這樣的父親年老了看到兒子還是花錢如流水,懶惰,父親的心情怎么樣?和課文里那個詞的意思一樣。(受不了)
【設計意圖:復習上節(jié)課的重點生字,并在這一過程中進行了基礎知識的訓練——反義詞的應用。學生也從中感悟到這對父子截然相反的性格特點,也為理解父親“受不了”的原因奠定了基礎】
二、品詞析句體驗情感
1.感受父親的受不了(7分鐘)
。1)找全父親受不了的原因
師:課文是怎樣描寫父親受不了的?打開書100頁,輕聲讀1----8自然段,畫出父親受不了的句子,圈出來受不了的詞語。
學生自讀課文,動筆勾畫。
師:漸小的聲音告訴我你們畫好了。誰來讀讀你畫的句子詞語,你讀出什么?
學生匯報。讀出父親復雜的心情。
師:把紅色的字連起來讀讀,爸爸的話在告訴我們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兒子?(太懶了,不掙錢)
讀書中那些幫助我們理解內容的詞句有重要作用,我們可以用符號標記出來。再聯(lián)系上下文讀,體會更深入了。
兒子懶惰、花錢如流水、還不會掙錢。這樣的兒子父親再也受不了啦,堅決地說,讀——
【設計意圖:在授課過程中關注學生的感受,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感受融入文本,有感情的進行朗讀。同時對學生進行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文本的訓練,這樣較深入地體會父親受不了的心情!
2.體會兩次扔金幣,再次體會父親的受不了。
師:兒子應父親的要求給父親一枚金幣,父親卻把這枚金幣扔了。第一次扔兒子的反應是——出示句子,讀書中的句子
第二次扔兒子的反應是——出示句子,讀書中的句子
兒子為什么要笑?(這是母親給的',不是自己掙的。)
找出書中母親給兒子金幣的句子!敖o”、“又給”,透過這個給字,我們看到一個什么樣的母親,一個什么樣的兒子。難怪父親受不了。一個“笑”字,讓我們仿佛聽到兒子心里說:“xxxxxxxx!焙靡粋不在乎,這就是那個花錢如流水的兒子。兩個字中我們讀懂的更多了,這就是語言文字的魅力。
【設計意圖:在閱讀過程中,引導學生把文本中表述相近的段落的要點整理出來,訓練學生處理信息和吸收信息的能力,同時繼續(xù)對學生進行理解關鍵字詞的能力練習!
3、感受兒子受不了。
師:當?shù)谌谓饚疟桓赣H扔了,兒子的反應是——。默讀22-28自然段,畫出兒子受不了的句子,圈出兒子受不了的詞語。也像剛才那樣抓住關鍵的詞語,說出自己的想法。
學生默讀,勾畫句、詞。
出示金鑰匙,進行小組學習。而后小組匯報。
【設計意圖:小組合作學習,在討論中取長補短,升華理解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但這一過程需要教師訓練、引導,教師能充分利用教材金鑰匙的內容:“做重點發(fā)言人,事先要做好準備,想想說什么,怎么說!睂W生進行此項訓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能力,提高語文素養(yǎng)!
抓住“當牛做馬”、“苦差事”、“整整”等詞體會兒子干活掙錢的艱辛和不易。
我替人家當牛做馬,整整干了一個星期的苦差事。他幫這個收割莊稼,又幫那個蓋房子……才掙來一枚金幣!
師:除了書中介紹的活,想象兒子還做了什么工作,受了哪些苦。自己想一想,可以和同桌說說。
【幻燈出示:】
我還幫別人——————,———————————————。
師:他這樣苦掙一文錢,那樣累一文錢,一文一文地攢,好不容易才攢夠一枚金幣。一個“才”字看出了孩子的——,卻被父親無情地扔進了火爐,這時你就是這位兒子,你怎么做?指名讀25段;鹪俅簏c,抓的狠點,跑的快點。注意在動詞加重語氣。讀的在瘋狂點。
他大聲對父親喊道:“爸爸,你瘋了……引讀26自然段。叫喊聲中有什么?這些感受用一個詞來說就是“受不了”。此時父親說出:“————”。為什么相信?比較中見真情,這種寫法叫對比。
【設計意圖: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引導學生想象兒子在這一星期里吃了哪些苦,受了哪些罪,與文本進行心靈對話的過程,使學生感悟到兒子掙錢的艱辛,從而體會兒子“受不了”的心情,文章的中心也會凸現(xiàn)出來。更為重要的是學生對“金錢”這個主題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三、書寫內心拓展延伸(9分鐘)
。1)看板書,你說父親扔的僅僅是金幣嗎?(教育)
兒子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對比體會中我們也明白了父親的用心良苦,此時的兒子能對父親說些什么呢?讓我們把心中的想法匯成幾句話寫下來吧!
。2)這是格魯吉亞的一篇民間童話故事,對比中,我們看到了人物的內心變化,抓詞品味中,我們明白————道理。我國也有許多民間故事,童話故事,小故事有大道理,有興趣的孩子們用我們課上的學習方法來讀讀,相信你們的收獲會更多。下課
【設計意圖:新課標強調,學生在閱讀中應多聯(lián)系實際,教師應鼓勵學生獨立發(fā)表見解,并且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性化學習方式,所以讓學生動筆寫,一方面寫出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從中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培養(yǎng)學生從讀學寫的能力,關注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
四年級《一枚金幣》教案設計 9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通過引導學生理解重點詞句,體會兒子前后的變化,理解父親的做法。
3.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質疑、解疑、自主閱讀的能力。
4.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懂得“要靠自己的勞動掙錢,要懂得珍惜勞動成果”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體會兒子“受不了”的心情,理解父親的做法,學習通過語言反映人物性格。
2.懂得文中所蘊含的道理:要靠自己的勞動掙錢,要懂得珍惜勞動成果。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一枚金幣》(板書課題)。
2.聽寫詞語:懶惰省吃儉用掙錢當牛做馬
3.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4.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一對個性截然相反的父子,他們各有什么特點?
二、深入課文,品讀感悟
梳理三次“掙”錢的過程
1.兒子一共交給父親幾枚金幣?父子倆又是怎樣對待這三枚金幣的呢?
2.課件出示自學導航:自由朗讀課文9--28自然段,小組合作口頭填表格。
金幣的來源
父親的做法
兒子的表現(xiàn)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3.指名匯報。
4.請學生仔細觀察表格,質疑,教師梳理出有價值的問題。
預設:
(1)前兩次兒子為什么笑著走開了?
a.分角色朗讀課文9—20自然段。
b.采訪母親、父親這兩個角色。
。2)兒子第三次為什么“受不了”了?
剖析兒子“受不了”原因
1.兒子為什么第三次“受不了”了?他究竟受不了到什么程度?師生合作表演,學生評價。
2.齊讀25和26自然段。
3.課件出示兩個句子,比較哪個更好,并說明理由。
兒子受不了啦,忙走到爐前,用手從熊熊大火里把金幣拿出來,大聲說道。
兒子受不了啦,忙跑到爐前,用手從熊熊大火里把金幣抓出來,大聲叫道。
4.指導朗讀,教學反思》。
5.了解兒子受不了的原因。
。1)理解“當牛做馬”和“苦差事”。
。2)引導學生想象兒子在這一星期里所受的苦以及他的想法。
。3)體會兒子看著父親把金幣扔進火爐的心情。
。4)師引讀:是啊,他受不了啦——(生接讀:忙跑到爐前,用手從熊熊大火里把金幣抓出來,大聲叫道:“爸爸,你瘋啦!我替人家當牛做馬,整整干了一個星期的苦差事,才掙來這枚金幣!而你,卻把它扔進火爐里去燒!”)
6.聯(lián)系實際,談感受。
7.體會父親此刻的心情,指導學生讀老人的話:“現(xiàn)在,我相信這是你自己掙來的錢了!”
7.指名說說老人堅持讓兒子自己去掙一枚金幣的原因。
8.分角色讀課文第21--28自然段。
三、聯(lián)系實際,拓展延伸
1.同學們,此時此刻,你們有沒有什么話想對這一家三口說呢?請拿出筆,選擇其中的一位寫一寫吧!
2.匯報交流。
3.教師小結,學生識記: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咳丝刻炜孔嫔,不算是好漢!——陶行知
四、布置作業(yè):
(二選一)
1.具體寫一次自己的勞動經(jīng)歷,并寫出自己的感受。
2.圍繞一件具體的事,寫一段三人對話,注意寫出人物性格,并寫好提示語。
【教學反思】
《一枚金幣》一課故事情節(jié)雖簡單,內涵卻相當豐富。這節(jié)課,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出發(fā)落實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一、培養(yǎng)學生學會獨立閱讀的方法,提升能力。
在本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自讀基礎上提出問題,再讀文自行解答問題,通過交流,糾正或完善自己的認識。另外,教材對四年級學生的自學水平通過“金鑰匙”提出了比較具體的要求,因而在本課質疑環(huán)節(jié)中,我做了引導,使學生不光會自己提出問題,而且能提出比較有質量的問題。同時,我教給學生“抓關鍵詞,品讀欣賞”的方法,引導學生找兒子“受不了”的句子,然后圈出關鍵詞,寫批注,最后通過朗讀表達自己的感受,即“找句子——圈關鍵詞——寫批注——讀體會”四部曲,讓學生將閱讀內化為自己的一種能力,真正實現(xiàn)“自主探究”。
二、抓住情感線和相關的詞句體驗情感,做到長文短教。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閱讀教學要以讀為主,讓學生在不同形式的讀中體會文章的含義,感悟其中的思想感情。本節(jié)課,我緊緊抓住學生提出的“兒子為什么前兩次看到父親把金幣扔進火爐笑著走開了?第三次為什么受不了了?”這兩個問題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激發(fā)想象。并安排了豐富的、多層次的、多形式的閱讀,讓學生在讀中想象,讀中思考,讀中感受人物思想感情,從而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旨。
三、挖掘教材空白,豐富學生情感體驗。
本課文質兼美,作者在刻畫人物時,將自己濃烈的'情感滲透于字里行間。教學中應抓住文章的關鍵詞句反復琢磨,豐富內涵,細細品味。例如:為了深入走進兒子的內心世界,在情感上與兒子產(chǎn)生共鳴,我引導學生豐富文本內容:想象兒子在一周內都會幫人家干些什么?他會吃哪些苦?這些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使學生感悟到兒子掙錢的艱辛,再去體會兒子“受不了”的所作所為就顯得水到渠成,順理成章。最后,孩子在朗讀兒子因為受不了而質問父親的話時,就能做到入情入境,聲情并茂。
四、置換角色,深入體會。
學生在閱讀中容易形成一種角色認同,可利用這一點,讓他們進行角色置換,分別去體驗父親、兒子心情,體會兩個“受不了”。使孩子們從中感悟到這對父子截然不同的特點,從而理解到父親面對兒子的失望與痛苦而感到“受不了”。兒子的“受不了”,是他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一枚金幣不被認可感到傷心與氣憤。此時,引導學生想象兒子掙那一枚金幣的辛苦,使學生感悟到兒子掙錢的艱辛,從而體會兒子后來“受不了”的心情。在整個教學中,我注意情境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設身處地地去感受文中人物的心情,體會文本的內涵,使他們在受到語言文字熏陶的同時,建立起對金錢與勞動的正確認識。
五、聯(lián)系生活學語文,再把課堂延伸到生活中。
在體會兒子掙錢的辛苦時,我注意引導學生們聯(lián)系生活實際,想象他吃了哪些苦。在學文的過程當中,我通過引導學生觀察父輩們勞動的場景,進行語言表達。在學文后,讓學生寫一寫自己的勞動經(jīng)歷,則又把課堂延伸到生活中,從而使學生在受到語言文字熏陶的同時,又深化了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從而指導了他們的行為。
四年級《一枚金幣》教案設計 10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懂得只有親手創(chuàng)造的財富才會懂得珍惜的道理;
2、了解人物特點,體會人物心情,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學習用三種對話形式續(xù)寫課文。
教學重、難點:
了解人物特點,揣摩其在不同環(huán)境下的心情,展開聯(lián)想,讀出感受。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導語:(師指課題)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金
幣)對,這是一枚金幣,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格魯
吉亞的童話王國,去感受一枚金幣給我們帶來的
啟迪。
2、學生齊讀課題。
3、過渡:首先老師要檢查一些同學們昨天的預習情況。
請看大屏幕。
二、開火車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三、瀏覽課文尋找“受不了”
1、生匯報父親受不了
2、生匯報兒子受不了(師板書:父親兒子)
3、過渡:這是兒子第三次把金幣交給父親兒子受不了,那么
前兩次為什么能受得了,而第三次受不了了呢?請大家默
讀課文,完成屏幕上的表格!兑幻督饚拧
四、自學分組填表
過渡:分組填寫描寫母親、父親、兒子動作、態(tài)度的詞語。
五、學生匯報
1、三名學生匯報三次
2、師填表
3、(師指母親那欄表)觀察母親的態(tài)度有哪些變化?
(1)生回答:從前溺愛、包庇、袒護,現(xiàn)在醒悟
。2)師:母親態(tài)度轉變后,對兒子說了些什么呢?
屏幕出示:母親的話
。3)師:你認為這段話應該怎樣讀?(認真、嚴肅、無奈)
就請你用(認真、嚴肅、無奈)的語氣來讀。
4、過渡:……兒子受不了啦,為什么?
屏幕出示:因為這枚金幣是兒子(),而父親卻把它扔進火
爐里,所以兒子受不了啦!
5、生用“因為……所以……”匯報
6、師:聯(lián)系我們的生活兒子眼里的苦差事還有那些?
生用“因為……所以……”回答
7、師小結:剛才同學們是聯(lián)系上下文和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苦
差事”和“當牛作馬”的意思的。
8、過渡:……兒子是怎樣做的呢?
屏幕出示:(兒子那段話)
。1)出示
。2)學生齊讀
。3)出示填空
。4)師:從這幾個動詞中體會到什么?(心情、道理)
師板書:珍惜勞動成果
。5)指名讀
9、過渡:……兒子又說些什么呢?
10、屏幕出示:(爸爸,你瘋啦!……扔進火爐里去燒。
11、師:兒子是什么樣的心情呢?
12、學生帶著自己的感悟去讀文。
13、師范讀。
14、出示課件:(完整)
兒子受不了啦,忙跑到爐前,用手從熊熊大火里把金幣抓
出來,大聲叫道:“爸爸,你瘋了!我替人家當牛作馬,整整
干了一個星期的苦差使,才掙來這枚金幣!而你,卻把他扔進
火爐里去燒!”
15、師生合作讀。
16、師:父親看到兒子的表現(xiàn)激動地說:“現(xiàn)在我相信這是你
掙來的錢了!”
六、指導寫作。
1、過渡:……此時此刻他們又會說些什么呢?請你發(fā)揮想象,
也寫一段對話。
。1)在寫之前老師想給大家點建議:
。2)屏幕出示:溫馨提示:
請你用上三種對話形式這樣對話就不會顯得單調。
2、生寫對話
3、師評價
七、師總結。
兒子獲得的僅僅是一枚金幣嗎?(不是)更是人生的一種啟迪,它讓一個懶惰、花錢如流水的兒子,變成了勤勞、節(jié)約、懂得珍惜勞動成果的人,同時《一枚金幣》這個故事也讓同學們對金錢有了新的認識。正像阿拉伯諺語說的那樣:“勞動是幸福的
手,節(jié)約是幸福的手!敝挥杏梦覀兊膬芍皇植拍芫o緊地抓住《一枚金幣》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我本著教師、學生共同與文本對話的原則。緊緊抓住文中兩次出現(xiàn)的'“受不了”一詞,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激發(fā)想象,從而層層深入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
(1)引導學生瀏覽文本,并讓學生找到并理解父親“受不了”的原因。
(2)通過學生自學填表并且通過表格的對比,找到兒子“受不了”的原因。先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一說現(xiàn)實生活中兒子眼里的苦差使還有哪些?)理解“苦差使”、“當牛作馬”的含義,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兒子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一枚金幣不被父親認可感到傷心與氣憤而“受不了”時的心情。
(3)引發(fā)學生以對話的形式續(xù)寫,進一步與文本對話,揭示中心,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當兒子聽到年邁的父親對自己的肯定,知道了父親的良苦用心,不禁流下了悔恨的淚水,……此時此刻他們又會說些什么呢?請你用上三種對話形式,這樣你的對話就不會顯得那么單調了。)
關注學生的個性體驗。
本節(jié)課我自始至終都關注著學生的個性體驗,以讀代講,讀中感悟,并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感受融入自己的朗讀中去。如:體會母親的慈愛、嚴肅和兒子的“受不了”時,先請學生說一說她(他)當時是什么心情?然后請學生將自己的情感融入文中,讀出每位學生對文本中人物不同的理解。
本節(jié)課不足之處:我建議學生寫續(xù)寫時用上三種對話形式,但當學生匯報時有個別同學只用了其中一種或兩種,我當時應給予適時、適當?shù)狞c撥。
【四年級《一枚金幣》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一枚金幣》教學設計[精選]04-25
《一枚金幣》教學設計03-11
四年級語文《一枚金幣》教學設計04-04
一枚郵票作文05-24
一枚硬幣的作文04-25
一枚硬幣作文03-30
一枚硬幣的旅程02-27
一枚書簽作文04-09
一枚雞蛋作文01-23
[熱門]一枚硬幣作文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