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蟋、蟀、嚼、貯、咽、蹭”理解相關詞語。重點指導書寫、識記“蟀、嚼”兩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正確把握“覺”、“藏”、“嚼”、“骨”等多音字的讀音。
3、通過口語練習,讓學生了解紅頭在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和過程的同時,獲得語言概括能力的培養(yǎng)。
4、通過讀文,初步了解牛胃的特殊構造及功能。
5、培養(yǎng)學生遇事冷靜,相互幫助的處事哲理。
【教學重點】
結合文本理解紅頭在牛肚子里旅行的過程。
【教學難點】
通過口語練習,鍛煉學生的口語概括能力。
【教學用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喜歡外出旅行嗎?哪位同學向大家介紹一下你去過的地方,旅行后有何感受?(指名說)
師:同學們去過的地方可真多,可謂是見多識廣。今天吳老師也帶著同學們去一個神秘的地方旅行,請同學們打開課文第29課。
二、揭題
1、齊讀課題。
2、引導學生理解、區(qū)分“旅游”和“旅行”。(旅行重在“行”,主要指到處行走。旅游重在“游”,主要指觀光、游玩。)
3、引導學生在讀課題后質疑:讀完課題后,你想提出什么問題?(指名說。預設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誰在牛肚子里旅行?為什么會在牛肚子里旅行?怎樣在牛肚子里旅行?)
4、指名說說是誰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是小蟋蟀紅頭在牛肚子里旅行的)結合圖片指名讓學生寫寫“蟋蟀”,并說說識記方法。
過渡:下面我們就一起學習課文,共同解決同學們提出的另外兩個問題。
三、學習課文
(一)整體感知,快速把握。
1、請同學們快速地把課文看一遍,然后說說哪些小節(jié)講到了這兩個問題。
2、指名說說自己找到的信息。(1——7小節(jié)講紅頭到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8——20小節(jié)講紅頭在牛肚子里旅行的過程。)
過渡語:同學們讀書很認真,下面我們先來探討紅頭到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
(二)創(chuàng)設情境,探究原因。
1、請三名學生表演讀,其他同學注意傾聽,發(fā)現(xiàn)問題。(指名說說自己發(fā)現(xiàn)的問題)
2、學習多音字“藏”。
課件出示多音字“藏”,指導學生從動、名詞上區(qū)分其讀音。(名詞讀zàng 動詞讀cáng)
3、探究原因。
同桌進行口語練習(用課件出示“因為 ,所以 ”的句式,讓學生說說紅頭到牛肚子旅行的原因。)
過渡語:對于紅頭來說,這次旅行純屬意外。紅頭是怎樣進行這次意外的旅行的?下面我們一起合作朗讀課文的8——20小節(jié)。
(三)再讀課文,了解旅行過程。
1、提出合作讀書的要求:
(1)女同學讀紅頭說的話,男同學讀青頭說的話,老師讀旁白。
(2)邊讀邊思考:青頭是怎樣幫助紅頭的?
2、全班交流學習收獲。
(1)課件出示多音字,學習多音字,相機指導書寫“嚼”,指導理解相關詞語。
(2)指名說說青頭是怎樣幫助紅頭的?
A、指名說。
B、結合學生回答,課件出示相關內容,引導學生品讀感悟。
相關內容:
(3)口語練習:由于得到青頭的幫助,紅頭順利地完成了在牛肚子里的旅行。紅頭的旅行路線是怎樣的?請與同桌合作完成下列練習。
紅頭從 走到 ,又從 來到了 。最后,在牛 的時候,隨著 。
(過渡語:牛到底有幾個胃?我們一起來看看畫面。)
(4)指名結合畫面內容完成以下口語練習。
牛共有 胃,前 ,只有 。
四、歸納小結
1、初步了解科普童話小品的文學體裁。
師:課文用童話的形式,通過紅頭在牛肚子旅行的經(jīng)歷,向我們介紹了牛胃的特殊構造及功能,這樣的體裁就是科普童話小品。
2、概括分析,明曉事理。
紅頭在牛肚子里的旅行可以說是一次意外,如果沒有得到青頭的幫助,它也不可能順利地從牛肚子里出來。從他們身上你看到了什么?有何感悟?(預設學生的回答:相互幫助,團結友愛,遇事冷靜不慌張)
是啊。不論我們遇到什么樣的事,都不能緊張,一定要發(fā)揮聰明才智,冷靜處理好事情。更重要的是學會互相幫忙,共同解決困難。請記。簣F結就是力量。
板書:
27、在牛肚子里旅行
原因:捉迷藏——躲在草叢中——被牛吃到肚子里(意外) 遇事冷靜不慌張
(大吼一聲) 團結互助定成功
過程:第一個胃——第二個胃——牛嘴里——出來
教學反思:
上完這節(jié)課后,感覺要比上《南極風光》一課輕松得多。之所以會有這種輕松的感覺,全歸功于白老師的精心指導。課前,白老師特意提醒我:要注意處理好教學環(huán)節(jié),一定要結合文本進行口語訓練,預設前要結合學生的知識點·····可以說,白老師的一席話讓我明確了這節(jié)課的教學方向與思路,因此才會有如此些許的進步。但仍有諸多不足:如各環(huán)節(jié)之間的過渡不夠自然,教師說得太多,學生說得太少,對學生進行的語言訓練活動量不足,忽略了學生與文本之間的直接對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