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能根據圖畫,聯系生活實際,把起床以后所做的事說清楚。
2、能根據畫面和題目要求,按時間順序寫一段句子通順、連貫的話。
3、懂得自己能做的事情應該自己做。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重點:
根據畫面的意思和討論題的提示,讓學生寫一段以時間先后為順序的話。
教學難點:
1、如何把每幅圖畫上話的事情有機的連接起來,使句子連貫,特別是第2幅圖上沒有明確的時間表示,該怎樣與前一幅圖的意思連接;
2、怎樣正確使用動詞,把起床以后所做的事寫清楚。對寫作基礎比較好的學生,還應啟發(fā)想像,根據畫面推前思后,把一段話的意思寫具體。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觀察畫面,看圖討論,明確本次習作要求,完成課后第2題。
教學過程:
一、揭題,引入。
二、看圖說話。
1、仔細觀察畫面,說說畫面內容。
圖一:針對課后討論題(1),誰幾點種起床?起床后先干什么?
圖二:針對課后討論題(2),丁丁在干什么?引導學生仔細看洗臉盆上放著什么,想想丁丁在洗臉之前還做了些什么事。
圖三:針對課后討論題(3),引導學生仔細看桌上的餐具,看看能不能從中有所發(fā)現。
三、引導學生練習生活實際,進行適當想像,把畫面意思寫具體。
四、注意一幅圖的意思跟另一幅圖的意思之間的連接。
五、完整連貫地說三幅圖。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拓展寫作思路,獨立作文。
教學過程:
一、寫作要求。
允許學生以自己“起床以后”的生活為寫作內容,只是需要提醒:
(1)按時間順序寫;
(2)實事求是,是怎么做的就怎么寫。
二、學生習作練習。
三、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