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漸》優(yōu)秀教案2篇
《漸》優(yōu)秀教案1
教學(xué)目標:
1、 能結(jié)合上下文,瞻前顧后,說出某一句子的意思。
2、 理解作者對時間的感懷和對讀者的勸誡情懷。
3、 把握文章的深層次內(nèi)涵,作出帶有哲理的個性化理解。
教學(xué)過程:
【導(dǎo)入語】
古人有一句話叫做“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它的意思就是說因為憂患而生,因為安樂而死,這是一個著名的論斷。那么,請同學(xué)們給這個論點尋找論據(jù),并要采用合理的論證方法來證明這個觀點。比如當你把青蛙放進沸騰的水里,它能一下子就跳出來從而逃避了死亡;然而把青蛙放進冷水里,當你慢慢地給水加熱,使其溫度緩慢上升,到達沸騰時,青蛙無力掙扎,只有走向死亡。它是不是因為憂患而生,因為安樂而死呢?那么,請同學(xué)們思考,為什么當給水慢慢加熱使其沸騰時,青蛙不能跳出水面而趨向死亡呢?因為水是慢慢升溫的,它感覺不到。當它感覺到時,青蛙已接近死亡,想反抗都反抗不了。這說明青蛙在水慢慢升溫的過程中,放松了警惕并且麻痹了自己。為什么會麻痹,因為變化太緩慢了,緩慢得覺察不到。這種事例僅僅存在于動物身上嗎?人有沒有這種情況?人類也有這么傻的時候,F(xiàn)在,請同學(xué)們看看豐子愷先生是怎樣看待人在時間過程中的麻痹性的。
【總體把握】
請同學(xué)們默讀課文,并思考:“漸”在文中指什么?課文從哪三個方面寫了“漸”,這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各是什么?
“漸”指時間緩慢過去而人不能察覺。本文從漸的特征、作用和本質(zhì)三個方面寫了漸。漸的特征指“變更漸進,沒有顯著的痕跡可尋”,漸的作用指用每步相差極微極緩的方法來隱藏時間的過去與事物的變遷的痕跡,使人誤認其為恒久不變。漸的本質(zhì)是時間。
【研讀第一部分】
1、使人生圓滑進行的“微妙的要素”中,“圓滑進行”是什么意思?“于是人生就被確實肯定,而圓滑進行了”,“人生被確實肯定”是什么意思?
“圓滑進行”指“緩慢變化”,猶如從斜度極緩的長遠的山坡上走下來,使人不察其遞降的痕跡,沒有大起大落,沒有劇烈的變更。“人生就被確實肯定”指人們在緩慢變化的過程中,似乎覺得在同樣的地位,恒久不變,從而有了生的意趣與價值,并貪戀著生的歡喜。
2、課文用了怎樣的論證方法來說明“漸”的特征?﹙舉例子﹚舉了哪些例子?這些例子對于說明“漸”的特征有什么好處?
例子a 人由孩子變?yōu)榍嗄,再變(yōu)槌扇耍詈笞優(yōu)槔项^子的例子
例子b 紈绔弟子變?yōu)樨氄,再變(yōu)閭蚬,然后變(yōu)榕`,接著變?yōu)闊o賴,無賴變?yōu)槠蜇,乞丐變(yōu)橥祪旱睦印?/p>
例子c 傍晚看書的例子,父母不覺得兒女已長大的例子,水仙花開的例子。
好處:作者用形象生動的例子來說明道理,這種寫法具體通俗,如拉家常,以淺顯的事例說明深奧的道理,使?jié)u的特征--變更漸進,沒有顯著的痕跡可尋,通過這些事例而變得明白易懂。
【研讀第二部分】
請同學(xué)們快速瀏覽第二部分﹙1分鐘時間﹚,“漸”的作用這句話用20秒,舉的例子用10秒,用時辰鐘比喻人生一部分用30秒,在以后的閱讀中,當遇到關(guān)于概念、性質(zhì)、特征、結(jié)果等等需認真讀,有時還要反復(fù)咀嚼,當關(guān)鍵部分弄懂了,其余部分便可快速閱讀。思考課后練習(xí)二!稘u》中列舉了農(nóng)夫抱犢跳溝一事來證明事物已漸變而人們?nèi)圆恢挥X的事實,這種用形象生動的故事說明深刻道理的寫作手法具體通俗,使“漸”這種無形的時間變化方式,通過牛的不斷長大--這一有形的事實而變得可以把握,讓人們明白“漸”的背后所蘊含的時間概念。
【研讀第三部分】
請同學(xué)們研讀第三部分,思考:
1、對于空間,我們總可以把握其一端,認定其一點,時間則全然無從把握,不可挽留,只有過去與未來在渺茫之中不絕地相追逐而已。如何理解這句話?
對于空間,我們看得見,摸得著,而對于時間則是渺茫的,不知所措的,無法抓住的,正如朱自清在《匆匆》里所說:“洗手的時候,日子從盆子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里過去。我覺察他去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
2、時間既然不可挽留,那么,豐子愷為什么又說分量上在人生也似乎太多呢?這是不是自相矛盾呢?
不是,時間的不可挽留,匆匆而去是客觀存在的事實,而人如何把握時間則是主觀上的意愿,一般人對于時間的敏感度僅僅在搭船乘車時才注意到。他們平時不節(jié)約時間,而在乘船時則又爭取一點點的時間,迷于局部而不顧及全體。即便是有明達之人,也僅僅是在短期的旅途中,而在茫茫人生中卻無法做到大度,所以時間在分量上對于他們而言似乎是太多。與其讓他們在“較多”的時間中擁擠爭奪,還不如讓時間少給予他們一點。
3、 他們能不為“漸”所迷,不為造物所欺,而收縮無限的時間并空間于方寸的心中。
他們不會像其他人一樣認為自己常在同樣的地位,恒久不變,他們能居安思危,能把握
時間,節(jié)約時間,將“漫漫”的人生掌控在自己的手中,應(yīng)付得游刃有余,所以說他們收縮無限的時間并空間于方寸的心中。如《水手》里“人心其實比天高,比海更遙遠”:心靈的實際空間很小,但一定要有無限的容量,心要無限大,要把時間的整體性放在心中。
4、 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將人一生的時間比喻為石火光,意欲人生的短暫,蝸牛角比喻事情的卑微、渺小。既然
人生相石火光般的短暫,那么我們又何必將不多的時間浪費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上呢?我們應(yīng)該在石火光般的短暫人生中珍惜時間,奮發(fā)有為,做出一番可歌可泣的事業(yè)。
5、 一粒沙里見世界,一朵花里見天國;手掌里盛住無限,一剎那便是永劫。
“一粒沙”、“一朵花”都是細微渺小的東西,而“世界”與“天國”則是廣大宏闊的東
西,“手掌”、“一剎那”是短暫微小的,而“無限”、“永劫”是長遠永久的。前部分從空間的角度說明了以小見大,管中窺豹,可見一斑,比喻從觀察到的部分,可以推測全貌。后部分從時間的角度說明了把握住生命的每一分鐘,節(jié)約時間便延長了生命,掌握了永恒。
【總結(jié)綜合】
請同學(xué)們再閱讀一遍課文,思考本文的寫作目的是什么?
喚醒人們的時間意識,激勵人們要把握好時間,把握好生命,做一個有“大人格”、“大人生”的人。
《漸》優(yōu)秀教案2
教學(xué)目標
1、把握文章的整體思路
2、理解作者的人生態(tài)度,并從中獲得人生啟示
3、掌握本文所用的方法
4、體會本文的寫作特點
教學(xué)重難點
1、把握文章的整體思路及寫作目的
2、掌握本文的論證方法
教學(xué)課時
1課時
教學(xué)步驟
一、導(dǎo)入
同學(xué)們,好好的打量一下自己,今年的你和去年的你有什么不同,相信大家都很容易就發(fā)現(xiàn)了;這個月的你和上個月的你有何不一樣,也有些人還能發(fā)現(xiàn);但是,今天的你和昨天的你,甚至這一秒的你和上一秒的你,兩者之間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大概就沒幾個人能說出一個所以然來了。然而,兩者確實是有不同的,只是用我們的肉眼,看不見這些細微的不同。我們之所以察覺不到,是因為時間對我們每一個人都用了一種圓滑的手段,它就叫--“漸”;厥鬃约旱纳鼩v程,有一種彈指一揮間的感覺,在不知不覺中,生命漸漸流逝,我們該如何對待時間的漸變,生命的漸變?讀豐子愷的《漸》,是否能給我們一些啟示?
二、作者簡介
豐子愷:原名豐潤、豐仁,號子愷。浙江桐鄉(xiāng)人。1921 年留學(xué)日本,學(xué)習(xí)西畫和音樂。歸國后從事美術(shù)和音樂。 1924 年開始發(fā)表漫畫,成為進步文學(xué)研究會會員。豐子愷是我國新文化運動的啟蒙者之一,著有《子愷漫畫》、《子愷畫集》、《緣緣堂隨筆》、《率真集》、《藝術(shù)概論》、《音樂入門》、《西洋名畫巡禮》等著作。他一生出版的著作達一百八十多部。豐子愷既長于美術(shù)音樂,又工散文。他皈依佛教,一生淡泊,潔身自好。散文多為關(guān)于藝術(shù)、兒童和人生的感懷與穎悟?煞譃槿悾(1)探究人生和自然奧秘 (2)寫兒童情趣(3)寫本人生活經(jīng)歷和社會的炎涼世態(tài)。本文《漸》便屬于第一種。
三、議論性散文閱讀要求
本文是一篇議論性散文,此類散文的閱讀,注重理解、體味和推敲,理解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也就是要解決“寫什么”的問題;體味作者的寫作意圖即文章中要表達的情、理和觀點,也就是弄清楚“為什么寫”;推敲作者的行文思路,既要知道是“怎么寫”的。最后能對作品的感情傾向作出評價,讀完作品后能說出自己的體驗。要完成這些目標,必須要通讀全文,理清思路,在通讀過程中,能夠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及時進行交流。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xué)習(xí)一下這篇課文。
四、課文解讀,整體感知,把握思路
(一) 通讀課文
(二) 生字詞學(xué)習(xí)
紈绔(wán kù)――富貴人家子弟穿的'細絹做成的褲子,泛指有錢人家子弟穿的華美衣著,借指富貴人家的子弟。
傭工 yōng
圍爐擁衾qīn――在寒冷的日子里圍著火爐,擁著暖和的被子,形容很溫暖很舒適。
刑笞 chī――一種用鞭、杖或竹板子打的刑罰。
牛犢dú
軋 gá――(1)擠(2)結(jié)交(3)核算,查對。本文中用第(1)種意思。
(三) 理清全文思路,把握文章內(nèi)容
1、題目解讀。“漸”有兩個讀音,可讀第一聲也可讀第四聲,讀第四聲時意思是“逐步、逐漸”,讀第一聲時意思是“浸”或“流入”。很明顯,文章中的“漸”是逐漸的意思,那么,這個“漸”在文中到底指什么?作者認為這個“漸”有什么作用?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這些問題相信在我們分析完整篇課文之后,就會得到解答。
2、剛剛通讀全文后,我們可以知道,文章圍繞“漸”分別寫了四部分的內(nèi)容。(請同學(xué)概括,之后老師再作總結(jié)。)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列舉生活中的種種現(xiàn)象,說明人生是由“漸”去維持的,為下文作鋪墊。
分析:
(1)“使人生圓滑……也莫如‘漸’。”這里用了“圓滑”和“微妙”兩個詞,應(yīng)該如何理解?(同學(xué)討論后老師總結(jié))“圓滑”在這里指像圓圈一樣滑動;“微妙”則表現(xiàn)了“漸”變化的無聲無息。這兩個詞都能很好的表現(xiàn)了“漸”的特點。
(2)第二句,用了排比手法,可以概說了人一生的整體變化,歷經(jīng)了歲月的洗禮,逐漸改變本質(zhì)。
(3)第三句中“一年一年地……一秒一秒的漸進”,形象地突出了“漸”變過程,進一步說明時間的漫漫流逝。
(4)接下來幾句都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比喻在這里有何作用?(能把抽象的事物寫得生動形象,也能讓讀者更直觀的看到“漸”的進程。)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人能夠適應(yīng)環(huán)境的變化,是靠“漸”的助力,大自然也遵循這個神秘的原則。
分析:人生總會有一些出乎自己意料的事情發(fā)生,有時候甚至?xí)蝗坏米屓舜胧植患,但是,到最后人也總能適應(yīng)這些變衰,這就是“漸”的力量。在這一部分中,作者也是用例子來說明問題。首先舉了人的例子,再舉大自然的例子,通過這種種例子,直觀地向我們展示了“漸”這個原則。
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告訴我們“漸”的作用,另外用了一個“時辰鐘”的例子來說明“漸”是造物騙人的一個手段,表明“漸”的本質(zhì)就是時間。
分析:
(1)在第4自然段引用了一個“抱犢跳溝”的故事,該怎樣理解這個故事的深層含義呢?(證明事物已漸變而人們?nèi)圆恢挥X的事實,說明“人們每日在抱了日重一日的牛而跳溝,不準停止。自己誤以為是不變的,其實每日在增加其苦勞”的道理。這種手法具體通俗,如拉家常,以淺顯的事例說明深奧的道理。使“漸”這種無形的時間變化方式,通過牛的不斷長大--這一有形的事實而變得可以把握,讓人們明白“漸”的背后所蘊含的時間概念。)
(2)“時辰鐘”其實是時間的一個代表,進一步揭開了“漸”的問題其實是時間的問題這一真相,指出人常常受“漸”的蒙騙的原因,在于人無從把握一直在流逝著的時間,不明在自己的人生歷程中所處的位置,因而難以成為明達之人。
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發(fā)出呼吁:人不要為“漸”所迷惑,不要為造物主所欺騙,應(yīng)“收縮無限的時間并空間于方寸的心中”,也即把握好時間的生命線,讓自己擁有“大人格”、 “大人生”。
分析:
(1)“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人世間就像生活在小小的蝸牛角中,又何必為些微的小利害爭論不休呢?人的一生就像石火一樣,火光瞬間閃過,連一絲的痕跡也沒有啊!
(2)“一粒沙里見世界,一朵花里見天國;手掌里盛住無限,一剎那便是永劫。”一粒沙子可以反映整個世界,一個局部可以看出全部短暫的一瞬間也可以說是永恒。
(四)思考討論
作者說:“然人類中也有幾個能勝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壽命的人。”結(jié)合課文,談?wù)勀銓@句話的理解,可以找出一兩個你熟悉的歷史人物來說明自己的觀點。
五、課后作業(yè)
1、學(xué)完這篇文章后,談?wù)勀銈儚闹械玫搅耸裁礃拥娜松鷨⑹尽?/p>
2、我們以前學(xué)過的朱自清先生的《匆匆》,也是一篇描寫時間流逝的美文,那么,它跟今天學(xué)習(xí)的《漸》有什么異同的地方?課后回去思考,明天我們找個時間探討一下。
【高中語文《漸》優(yōu)秀教案】相關(guān)文章:
漸優(yōu)秀散文02-23
漸行漸遠的年味優(yōu)秀散文02-24
優(yōu)秀散文:漸凍人04-12
高中語文《春之聲》優(yōu)秀教案04-03
高中語文《道士塔》優(yōu)秀教案04-03
漸行漸遠05-31
漸行漸遠05-31
漸......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