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防治小常識
艾滋病的醫(yī)學全稱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英文縮寫為AIDS),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縮寫為HIV,簡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一種嚴重傳染病。
艾滋病病毒(HIV)主要存在于人體的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乳汁和傷口滲出液中,在唾液、淚液、汗液、尿液和糞便中含量極少,一般不會引起傳播。艾滋病病毒侵犯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主要攻擊人體的一種免疫細胞—CD4+T淋巴細胞。艾滋病病毒是一種很脆弱的病毒,它不能在人體外單獨生存,干燥、熱、日常使用的消毒劑、家用漂白粉都可將其殺滅,但艾滋病病毒對紫外線不敏感。
艾滋病是如何傳播的?
艾滋病主要通過性交、血液、母嬰三種途徑傳播。艾滋病可通過無保護的性交傳播,性伴侶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危險性越大。使用受污染的注射器或其他刺傷皮膚的用具,輸入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共用針具注射吸毒均會被感染。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婦在懷孕、生產(chǎn)和哺乳時可能將病毒傳給胎兒或嬰兒。艾滋病病毒通過血液或血液制品傳播的概率大約是100%,不采取任何干預(yù)措施的母嬰傳播機率是30%左右。
日常接觸不會感染艾滋病,如握手、擁抱、禮節(jié)性接吻、咳嗽、打噴嚏、共用餐具、電話、錢幣、辦公用品、勞動用具及公共交通工具,共用馬桶、浴室、游泳池、床單、衣被等都不會感染艾滋病,蚊蟲叮咬也不會傳播艾滋病。
艾滋病的臨床表現(xiàn)
從最初感染艾滋病到最終發(fā)展成為艾滋病病人,醫(yī)學上將這個過程分為四期:
1、急性感染期:在病毒感染早期,有的感染者會出現(xiàn)發(fā)熱、頭痛、腹瀉等類似感冒的癥狀,但往往都比較輕微,容易被忽略,有的感染者不出現(xiàn)任何癥狀。在感染早期,艾滋病病毒在體內(nèi)大量復(fù)制,但血液中檢測不出艾滋病病毒抗體,從感染艾滋病病毒到血液中能檢測出艾滋病病毒抗體的這一段時期稱為“窗口期”。窗口期通常為2周—3個月。在窗口期感染者體內(nèi)有大量病毒,有極強的傳染性,可以把病毒傳給其他人,因此要避免不必要的輸血,以防輸入窗口期的血液;如果懷疑自己有些行為有可能感染艾滋病,應(yīng)該在發(fā)生危險行為3—6個月以后進行抗體檢測,才能確定是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2、潛伏期:從感染病毒到出現(xiàn)臨床癥狀的這段時期稱為潛伏期,也叫無癥狀期,平均為7—10年。在這段時期內(nèi),感染者可能沒有任何癥狀,可以正常工作、學習、生活,看起來和健康人完全一樣,但這段時期不是靜止期,更不是安全期,病毒仍在體內(nèi)不斷繁殖,具有傳染性,病毒在持續(xù)不斷地破壞著人體的免疫力。
3、艾滋病前期:當人體的免疫力被艾滋病病毒破壞到一定程度,人體不能抵抗外界病原體的侵襲,就會出現(xiàn)一些與艾滋病有關(guān)的早期癥狀和體征,如不明原因發(fā)熱、體重下降、乏力、腹瀉、生殖器皰疹等。
4、艾滋病期:當人體的免疫力進一步破壞,直至全面崩潰,病人就會出現(xiàn)嚴重的機會性感染(如肺結(jié)核、卡氏肺囊蟲肺炎、隱球菌腦膜炎、巨細胞病毒腦病等)和惡性腫瘤(如卡波氏肉瘤),病人最終死于上述任何一種或幾種疾病。
其中肺結(jié)核是艾滋病病人最常見的機會性感染,全世界已死亡的艾滋病人中1/3因結(jié)核病而死亡。
一個人是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是不能通過外表和臨床癥狀確診的,只有通過HIV抗體確診陽性才能確診。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指感染了HIV,但未出現(xiàn)臨床癥狀和體征的人,而艾滋病病人是指感染了HIV且出現(xiàn)臨床癥狀和體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