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精神的辦報資料:本文對民族精神概念的解說
民族精神是一個內容豐富,層次多樣的概念,要想準確表述其深刻的內涵,必須使用正確的方法論,科學的方法是對民族精神概念進行界定的有力支撐,筆者認為應該堅持以下的方法:
第一,在應然層面來對民族精神進行界定。在界定特定民族精神時,一般有兩個層面:一是在實然層面,一是在應然層面。所謂“在實然層面”,就是從事實或經驗材料出發(fā),對某一特定民族精神進行客觀描述,通過描述告訴人們這個特定民族的精神究竟是什么樣的,有哪些內涵。所謂“在應然層面”,則是從某種理想的狀態(tài)出發(fā),來談論某一特定民族應當具有什么樣的精神,或者應當在其精神方面作出哪些或批判、淘汰,或補充、更新之類的改進。對民族精神的界定,應該在應然層面,因其是價值論斷而不是事實論斷,不需要進行實證,也不至于出現(xiàn)事實性錯誤,同時也不存在遮蔽和誤導的問題,有利于特定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完善。
第二,從動態(tài)的視角來界定民族精神。一定的民族精神決不是一定的民族某個時期、個別思想家的創(chuàng)造物,而是這個民族的人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經過不斷的思考、過濾、提煉、化育而逐漸積累起來的,它是在歷史進程中構建而成的。按照唯物史觀關于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原理,民族精神肯定會隨著社會、經濟、政治的變化而變化,當其恰當?shù)姆从沉嗣褡宓膶嵺`時,其積極因素占據(jù)主導地位,而當社會現(xiàn)實被歪曲反映時,就會產生形成某種消極的因素。民族精神它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與時俱進的。
民族精神的黑板報圖片
第三,從系統(tǒng)視角來界定民族精神。對民族精神的界定應該堅持“寧可失之寬,不可失之窄”的原則,民族精神決不僅是思想文化問題,也決不僅是精神氣質和心理品質問題,而是一個民族的精神狀態(tài)的綜合反映。黑格爾指出:“民族的宗教、民族的政體、民族的倫理、·民族的立法、民族的風俗、甚至民族的科學、藝術和機械的技術,都具有民族精神的標記。”’方立天認為:“中華民族精神的理論形態(tài)集中在中國哲學著作中,并表現(xiàn)為千千萬萬人民的人格理想、心理素質和行為方式。中國哲學最精粹的指導思想,就是中華民族精神。”2因此,“一個民族精神的這種豐富的精神是一個有機的結構。”3根據(jù)上述界定方法,可以從時間、空間、形態(tài)、性質幾個方面予以概括。在民族精神的概念中,應強調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
1、民族精神形成與存在的長期性;
2、民族精神存在與發(fā)展的過程性;
3、民族精神的表現(xiàn)狀況和方式;
4、民族精神的價值性。
本文把民族精神歸納為: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在改造自然與社會的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一種具有社會主導意義的特殊精神現(xiàn)象,它積淀、升華于漫長的民族發(fā)展歷程之中,孕育、凝結于豐富的民族文化母體之中,為民族成員廣泛認同和接受,維系和推動著民族生存與發(fā)展。民族精神既是民族成員廣泛認同的思想品格、道德規(guī)范、價值取向等的提煉升華,也是民族成員行為方式、思維方式、情感方式、審美方式等的集中體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