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人為何學“佛”
導語:不難發(fā)現(xiàn),近幾年,越來越多人開始學“佛”。究竟“佛”文化有什么魅力,讓現(xiàn)代人也心向往之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釋迦牟尼佛在示現(xiàn)上,也曾是很久以前的一位凡夫,像我們一般在輪回中轉(zhuǎn)來轉(zhuǎn)去,這位凡夫最終脫出了六道輪回,同時還為其他欲脫苦的眾生教授了脫苦的方法。佛陀并不強迫我們要依循他的教法,他只是在說,“我也是過來人,我也曾經(jīng)經(jīng)歷你現(xiàn)在身受的迷惘和困苦,后來我脫了苦,我脫苦的方法是這樣的。如果你也想如此,只需依著同一條路走就行了。正因如此,我們常常在稱呼這位過來人的名字前,會油然的加上一個敬語,”無上正等正覺“,同時也尊敬的稱他為“本師”。
那么,“佛陀”是什么意思呢?它在梵語中發(fā)音是“布達”,漢語譯作“佛陀”,藏語稱為“桑杰”,是正覺者之義。所謂正覺者,“正”是糾正一切罪障,“覺”是覺悟一切智慧。其中,覺又有自覺、覺他兩層含義,“自覺”是自身已徹底通達宇宙萬物的真相;“覺他”則是依靠這種智慧宣說佛法,令無量無邊的眾生脫離苦海。
因此,在這個世間上,唯有佛陀,才能從根本上拔除所有眾生的痛苦。這并非因為我們是佛教徒,就拼命贊嘆自己的本師,以此吸引更多的人加入佛教。其實佛教的精神是開放的,眾生選擇信仰是自由的,不會通過武力等迫人入教。甚至佛教中還規(guī)定:“無信心者勿說法。”對沒有信心的人,都不能給他宣說佛法,只有具緣者才可以度化。
在一切人天中,佛陀是唯一的導師。《華嚴經(jīng)》云:“唯除等正覺,最勝尊導師,一切天人中,無可歸依者。”所以,要想獲得暫時與究竟的安樂,唯一應(yīng)皈依釋迦牟尼佛,只有這樣,無始以來的罪業(yè)、痛苦、煩惱才能一一遣除。所以,我們有幸值遇佛法、皈依佛陀,確實福報相當殊勝。
那么,學了佛又有什么好處呢?并不像世間人所認為的,只是為了治病、算命、打卦、搞些儀式。要知道,佛法的根本教義,是“諸惡莫作,諸善奉行,自凈其意”,這一點特別重要,每個人務(wù)必要清楚。
在唐朝,大文豪白居易曾去拜訪鳥窠道林禪師。他問:“什么是佛法大意?”
禪師回答:“諸惡莫作,諸善奉行。”
白居易聽了十分失望:大名鼎鼎的鳥窠禪師,怎么會如此平常,毫無玄妙高超之處?于是不悅地說:“這是三歲小孩也知道的道理。”
禪師說:“三歲小孩雖曉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可見,“諸惡莫作,諸善奉行”這句話,誰都會說,但每個人若捫心自問:自己是不是能真正做到?大多數(shù)人可能都非常慚愧。所以,學佛不能只停在口頭上,而一定要落到實處。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今生有緣能遇到佛法,確實是十分幸運的。佛教的不共殊勝之處,并不是我們贊嘆自己,而是古往今來無數(shù)智者共同認可的,也是世界許多宗教一致承認的。尤其是前不久我在課堂上也講過,2009年7月,國際聯(lián)合宗教會在日內(nèi)瓦召開了會議,200名宗教領(lǐng)袖通過投票表決,一致認為佛教是“世界上最好的宗教”,并授予了“最佳宗教世界獎”。對于這一結(jié)果,穆斯林、天主教、猶太教的代表都紛紛表示:佛教得此殊榮并不稀奇,因為在過去的'歷史中,從未以佛教名義發(fā)生過任何一場戰(zhàn)爭,而佛教全是以慈悲為懷的理念,幫助天下一切眾生。當時參會的佛教代表,雖然只占極少數(shù),但得票數(shù)與呼聲卻是最高的。
尤其是現(xiàn)如今,天災(zāi)人禍頻頻出現(xiàn),世間災(zāi)難此起彼伏,在這種環(huán)境下,我們雖不排斥其他宗教的作用,但佛教的精神是最管用的。我今天聽到一則消息,說是印度一架飛機降落時沖出跑道,至少造成160人死亡。還有前幾天的玉樹地震,死了好幾千人,汶川地震也死了五萬五千多人,海地地震死了二三十萬人(另說是五十萬人),印尼海嘯死了近三十萬人……這些人都與我們骨肉相連,然而一旦發(fā)生自然災(zāi)害,他們的生命瞬間就會失去。這些無常的道理,佛陀早就告訴過我們,同時也告誡人們要取舍因果,否則,如果再這樣下去,恐怕將來的痛苦還會越來越多。
【現(xiàn)代人為何學“佛”】相關(guān)文章:
4.佛在佛外散文
6.佛音
7.佛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