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姓的淵源
房姓如何由來?
傳說“房”姓得姓于約公元前2300年前,是堯的后代!渡胶=(jīng)》慶都感赤龍生堯,帝堯姓伊 祁,名放勛。帝堯生十子,丹朱為其“胤嗣子”(嫡長子),出生時全身紅彤彤,因取名“丹朱”(意即“紅上加紅”)。丹朱聰穎睿智,在堯的時代,圍棋的`作用 是用于占卜,堯把棋藝傳給丹朱,后世有人傳說授丹朱以神權!吨駮o年》稱其為“帝丹朱”!渡胶=(jīng)·海內北經(jīng)》稱大禹治水時,曾建造有多座四方臺型金字 塔建筑物:“帝堯臺、帝嚳臺、帝丹朱臺、帝舜臺,各二臺,臺四方,在昆侖東北。”《山海經(jīng)·海內南經(jīng)》稱:“蒼梧之山,帝舜葬於陽,帝丹朱葬於陰。”
丹朱嗣子陵,襲封后以封地為姓,史稱房陵,為房氏開姓始祖。其后代遂為房姓。所以史書稱: “堯帝世孫,因邑得姓。”既以國為姓,房姓和劉、唐、陶、祁、伊、陸、紅姓是聯(lián)宗。
房氏家族逐漸繁衍壯大,夏、商時,朝廷亦受尊寵,文字記載不多見。周朝時周王室與房人曾屢通 婚姻!秶Z·周語》云:“昔昭王娶于房,曰房后,實有爽德,協(xié)于丹朱。丹朱憑身以儀之,生穆王焉。”周穆王是周朝比較有名的君王之一,可見房人因始于丹 朱可上溯自帝堯,在周時還受到了尊崇。 房陵第35代孫房鐘,周昭王時仍襲爵為“房邑侯”食采靈壽生沈,在漢代沈11世孫東漢司空房植字伯武,甘陵人,順帝時,以經(jīng)學知名,為李固賞識舉薦出仕, “天下規(guī)矩房伯武,因師獲印周仲進”鄉(xiāng)人為之謠,學人分甘陵南北兩派,也構成漢代黨錮之爭雛形,可見房植在學術,權力層面影響很大,后受黨人株連罷官,退 隱九蕭山受業(yè)講學,可惜至今未發(fā)現(xiàn)傳世作品,估計毀于戰(zhàn)亂。后漢清河包擴現(xiàn)在的山東臨清,夏津,武城,高塘,平原一部分和河北清河,南宮,棗強等一部分。 12世孫房雅于公元前32年(西漢成帝末年)為常山太守(牽居繹幕河北清河縣東),房氏家始定居于此,并逐漸繁衍成為望族,在漢朝已后期間清河出現(xiàn)了房景 伯,清河太守,房景遠,房景先,房悅,平東將軍,房法延譙郡太守,房東光祿大夫,房伯玉漁陽太守,房法壽冀州刺史,房思安……故此“清河郡”成為房姓人重 要的郡望,并有“天下房氏,無出清河”和“七劉八張十二王,天下無二房”的說法。
在南北朝甚至更早時期,清河房氏作為當?shù)赝T貴族,一直保持著與清河崔氏,范陽盧氏,勃海封 氏等望族的通家之好相互聯(lián)姻。到公元4世紀末,清河房氏與清河崔氏、平原劉氏等家族因戰(zhàn)亂部分遷移到山東半島,成為慕容氏南燕國的上層家族---青齊房 氏。房氏家族沒有卷入北魏和劉宋在山東半島的爭奪,一直到469年以前,清河房氏一直是“世家大族”意義上的貴族。東晉時,河南房乾被朝廷派到北方游牧民 族鮮卑那里做使者,后因中原戰(zhàn)亂,無法回到中原,只好留居北地,因鮮卑人把“房氏”稱為“屋引氏”,稱“屋引氏”, 但心中念念不忘故土故族。到了南北朝北魏時,中原局勢相對穩(wěn)定,其后代又舉族南遷中原,并從“屋引氏”恢復為房姓,并在洛陽所在地的河南郡成為望族,被稱 為“河南房氏”。據(jù)《北史》《魏書》等記載,該支先后有北魏驃騎大將軍、晉州刺史房謨,隋柱國、徐州總管房兆,隋海州刺史房恭懿,唐武則天朝宰相房融精通 梵文曾譯《愣嚴經(jīng)》,玄肅二宗宰相房琯(清河郡公)。
【房姓的淵源】相關文章:
淵源的造句05-16
墨家思想的淵源11-23
清明節(jié)淵源07-16
清明節(jié)淵源07-16
古老的水族姓氏淵源:九百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