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的觀后感400字
《感動中國》是中央電視臺打造的一個精神品牌欄目,由新聞中心社會專題部活動直播組承辦,一起來看看感動中國的觀后感,僅供大家參考!謝謝!
感動中國的觀后感1
今天,我和同學們擦著淚看完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里面有飽受委屈卻無怨無悔的方俊明、扶貧救困、服務群眾的龔全珍、還有為了勸學,天黑走懸崖的格桑德吉。令我最感動是卻是劉盛蘭老爺爺。
盡管只是50塊錢,但是對月收入只有300元的老人來說,依然也是很大的開銷。劉盛蘭家境貧苦,有過一次短暫的婚姻,但他30歲以后便獨自生活。第一次捐助后。劉盛蘭開始關注更多的孩子。不就企業(yè)倒閉了,他失去了工作。盡管生活不穩(wěn)定,但他沒有因此歲失學孩子的捐助。十塊、二十塊、三十塊。老人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在這幾十年的時間劉盛蘭老爺爺盡然捐獻了10多萬!劉盛蘭回到老家,在村民眼中,他不反是落魄人,還就是不可理喻的。為了能繼續(xù)自主孩子,他必須從政府給他的`生活費里擠出錢。捐贈的孩子多了,他必須從自己的嘴里掏出錢。老人吃的主食是鄰居們送的,或是從垃圾堆里撿來的,對劉盛蘭說:省下每一分錢是最重要的。
殘年風燭,發(fā)出微弱的光,蒼老的手,在人間寫下大愛。病弱的身軀,高貴的心靈,他在九旬高齡俯視生命。一疊匯款,是寄給我們的問卷,所有人都應該思考答案。
感動中國的觀后感2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都是具有震懾人心,令人感動的人物。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點一滴的小事感動著我們,也感動著他們。
其中讓我最感動的是胡佩蘭,女、98歲,解放軍3519職工醫(yī)院和鄭州市建中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坐診醫(yī)生。
1944年,胡佩蘭畢業(yè)于河南大學醫(yī)學部,70歲時從鄭州鐵路中心醫(yī)院的婦產(chǎn)科主任位上退休,退休后,她一直堅持坐診。
胡佩蘭生活節(jié)儉,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錢。但她經(jīng)常大方給病人墊付醫(yī)藥費,她還拿出微薄的坐診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五十多個“希望書屋”。胡佩蘭患有嚴重的腰椎盤突出,進出都要坐小推椅。20**年7月,98歲的胡佩蘭心臟病突發(fā),經(jīng)搶救后,第二天她依然準時到醫(yī)院坐診,胡佩蘭根據(jù)自己多年的臨床試驗,平時看病不太依靠科技儀器。因為慕名找上門的病人多,胡佩蘭每天都會堅持看完所有病人才會下班,對患者極有耐心,給病人開藥,很少超過一百元,如今,胡佩蘭記憶明顯下降,但病人的情況卻記得一清二楚。
她技不在高,而在德;術不在巧,而在仁。醫(yī)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開的是藥,給的是情。近離與辟兮,紉秋蘭惟為佩,你是仁醫(yī),是濟世良藥。
我會向你們學習。